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孩子数数是最没用的数学启蒙……真正让孩子在学习中获益的数学启蒙,应该这么做!

“晚上做梦梦到在高考的考场上考数学,快要到交卷时间了卷子上仍然是一片空白,等到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突然从梦中惊醒,大汗淋漓”

这样的梦就算大家自己没做过,也绝对听不少人绘声绘色地讲过吧,哈哈~毕竟“数学”这个词,是每年高考的那两天雷打不动上热搜的“幽灵”般的存在。

不过,这种“数学噩梦”,我们小时候可能听老师讲过,成年后也可能自己做过,但有了孩子之后,是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这种“噩梦”啊❗❗❗

于是乎,很多粑粑麻麻都在为娃的数学启蒙担忧,那么,数学启蒙要不要做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数学不仅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更能帮助我们塑造一种终身受用的思维方式。教育部颁发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专门列出了数学认知,也再次印证了它的重要性。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篇中的第二部分——数学认知 共包含 3 个小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的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正如房子要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之上,早期数学思维的培养一定会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什么呢?

其实孩子早期的数学思维培养并不需要一板一眼,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非正式教学,寓教于乐,有效帮孩子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萌医生就是想跟大家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这篇文章里,我会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分享早期孩子的数学启蒙方法、游戏以及一些神器,让孩子在数学这条路上走得更欢乐~

思维培养>知识灌输

在谈方法之前,萌医生想先说一下我给孩子做数学启蒙的原则:思维培养>知识灌输。

可以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就是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在我看来,给孩子做数学启蒙,我们也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思维,能够较为自然地将教育融化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做枯燥的知识填鸭。

也因此,很多家长一直在做的教孩子数数,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数学启蒙,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常识的学习。

那么,什么是数学思维启蒙呢?

首先,思维是一种认识过程,不过它跟感觉、知觉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是一个高级的认识过程。高级在哪儿呢?在于它是间接的、概括的认识过程。

而数学思维,其实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的核心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就是“关系”

是我们生活中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数和形的关系,这样一些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是数学思维。用数学的语言,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形的关系等数学的对象来进行思考,这就是我理解的数学思维。

而这种数学思维,显然是可以培养的,并且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的。

因为不管我们是不是有意识地去给孩子进行数学启蒙,都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阅读、游戏等中,孩子都会自然而然地开始接触简单的数学,比如:

  • 数学中的重量问题——去超市买东西,要买几个西瓜?一共有多少斤?一公斤等于多少千克?

  • 数学中的长度问题——是妈妈的头发长还是爸爸的头发长?妈妈的头发有多长?是多少厘米?又等于多少分米、米?

  • 数学中的形状问题——家里的门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今晚的月亮是不是很圆?

我们早期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并不是从 1 到 100 的过程,而是从 0 到1 的过程,只有把这一步走好了,建立了数学思维,孩子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深度学习,从点到线进入从线到面的关系。

有些看似基础不好的孩子,可能它的思维体系只是一个个小点,还没有连成线和面,也就说是整个思维体系还没有成型,框架没有搭好,没办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所以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通常感到无解。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烟雾一样将数学语言无痛扩散到孩子的世界中,让他们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提炼抽象概念,从具象中总结抽象规律,迅速对规律做出判断。

二、孩子需要哪些数学思维能力?

那么在早期,孩子需要掌握哪些数学思维能力呢?萌医生列出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 数感

  • 空间想象力

  • 逻辑推理能力

  • 逆向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展开说说~

1、数感

我们在数学一个陌生人之前,首先要认识他,记住他大概长什么样、说话什么声音、给人什么感觉?对他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以便日后见面至少能够不生疏,先打招呼,然后慢慢熟络起来。

而对于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的数感,就是为了让他们对数学这个陌生人感到“不生疏”。

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开始——熟练数数,再把数字本身的意义理顺,然后进一步了解数学表达,通过文字、图片、符号和物体(如积木)等表达数学思想。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的这段路上,让孩子数一共有多少棵大树,这是从小到大正着数;在做一些小游戏时,可以给孩子规定时间,然后自然地引入倒数。

等孩子对于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就可以上点难度,做一些小游戏,比如:加加碰碰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双手各伸出一只手指,互相碰,谁先两只手都凑到 10,谁就获胜。

当然,也可以借助一些神器,比如题卡,自己打印或者买现成的都行——让娃自己玩“凑10”、“8”的拆分、“20”以内正向唱数的小游戏:

这些内容难度不大,操作界面简洁,孩子得到 100%的正确率的次数比较高,与其说是学习机,不如说是一个能够让娃及时得到正向反馈的游戏机。

完全属于在玩中学习~娃的接受度很高,基本上也不需要家长额外辅助,孩子自己就能独立完成。

当然,也不止有简单的游戏训练,里面还有把知识点讲透、帮孩子建立自己的思维大厦的游戏组卡。

比如,前段时间困扰了我和团子一个下午的排队问题——用排队的场景让孩子理解点数和求总数,光是这一个知识点,我和团子妈就用了 6 张题卡来讲,娃玩完这套游戏才算把这个问题吃透了👇

比如,排队求总数的问题,就有经典的两个大坑——“有几个”“第几个”之分:

  • 有 X 个人排在你前面,有 Y 个人排在你后面,请问这只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 从前数你是第 X 个,从前数你是第 Y 个,请问这只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小团子玩完这组游戏恍然大明白,自己总结出两者的坑点:“有几个”的问题两次没有把自己算进来,所以要+1;“第几个”的问题两次都把自己算进来了,所以要-1,这里要给团子竖个大拇哥👍👍👍


2、空间想象力

空间感在学校课程中称为“几何”。对于幼儿来说,其实就是了解基本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方向和运动的概念。


我们同样可以借助一些启蒙教材或者生活中的物品,让孩子通过游戏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更佳熟悉,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物品的不同:

平时也可以让孩子通过堆叠和操作木块、塑料积木、空盒子,牛奶盒等等,这些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形状和不同形状、大小之间的关系。

或是让孩子去拆这些盒子(我家小团子就酷爱拆我给他买的立方体,然后再自己还原,哈哈~),让孩子感知立体的东西拆开可以变成平面,平面的纸盒折起来可以变成立体,在这两个动作中,体会平面和立体的转化。

再比如,孩子玩的积木、磁力片,也可以拿来作为平面、立体转化训练的工具。给孩子一个积木,让他去沿着积木的形状描边,就能得到一个平面图形。

3、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比起上面两个,它可是个“大家伙”,包含了多种数学思维思维方式,比如最重要的归类能力和类比能力,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的过程和方法。

先说归类能力吧~简单来说,归类能力就是把有相似特性的东西放在一组,并且可以说出这个组的名称。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他们了解社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这里,萌医生要说一个生活中培养孩子归类能力的魔法屋——超市超市货架的摆放,那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仔细整理的,这正好为孩子提供了鲜活真实的归类学习资料。

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区域,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冷饮,零食,日用品,调味料等等,都可以是我们的“小课堂”,我家团子和圆子的归类能力就在山姆超市“逛”出来的,哈哈~

那宅在家里不费妈的办法呢?也是很简单的的。

比如咱们来说类比能力。类比指的是在考虑到两个事物的相同性或相似性的情况下,由第一个事物推理得出的结论也对第二个事物有效,类比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技术变革以及其他的创新。

同样,类比能力也来源于生活。平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强调两个事物的关联性,来帮助孩子积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吃鸡蛋的时候,问孩子如果把鸡蛋和母鸡分为一组,那么牛奶应该和什么分为一组呢?是鸡棚还是奶牛?从而引导孩子找到规定组物品之间的联系。

娃理解了这种关联性后,可以进阶浅做一个图形推理游戏巩固一下知识点👇






4、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能力,这个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然鹅在数学中,逆向思维很重要,不管是题目中的应用,还是做完题后的验证,都有它大展身手。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在解决问题和思考事物的角度上存在一些区别。

正向思维是指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从已知的信息出发,按照逻辑和常规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而逆向思维则是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的思考方式,它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出发,寻找非传统的解决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正向思维更加注重逻辑性和线性思维,逆向思维更加注重创新和突破,它往往能够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让人眼前一亮。

那么,平时我们培养宝宝的逆向思维,有什么方法呢?

最简单的,句式转换。在和孩子的日常对话中,可以有意去训练宝宝的思维转换,比如说“宝宝,你刚刚吃了一碗饭”,转化为“宝宝,一碗饭刚刚被你吃了”,这种转换也能使孩子明白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思考问题。

再比如,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出发解决问题。我们先告诉孩子盘子里有 10 个荔枝,家长吃了 3 个后,可以问孩子,盘子里还剩几个荔枝?正向思维就是数数,但我们可以把问题扩句——

妈妈吃了盘子里的荔枝后,还剩几个荔枝?这样将问题的焦点转移到“妈妈吃几个荔枝上”,从而引导孩子用逆向思维,通过加减运算得出答案。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逆向思维,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更是解题的关键 #小学数学
坚持数学思维每日一练,孩子思维能力提升快
同样是学加减法,为什么用这个方法教孩子更聪明!5岁看出区别
小学数学的思维点
好玩的逆向思维
数学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