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手财》学习笔记(五)

P118:【股权投资的雷区信号】

中心思想:我们应重点关注企业的核心利润,尽可能地排除“一次性”利润的影响。当然,核心利润也是可以造假的,“一次性”利润也并非一定是造假。

第四段:比如:股权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同一控制下两家公司之间的股权交易,无论买赚买亏,都不允许计入利润,只能调整股东权益(资本公积);不改变股权分类的情况下,无论是主动减持还是因新股东入股导致的持股比例被动降低,均不允许产生利润,相关利得或损失只允许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等。

这里“不改变股权分类”情况下的交易,我们在腾讯的财报中见得很多,腾讯的联营企业出让股权进行融资时,腾讯持有的股权被稀释而产生的“视同处置收益”是计入利润表的,这一点与国内的会计准则不同,国内只能调整留存收益。

此外,在不失去控制权的情况下,母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进行的股权交易导致母公司持股比例发生变动也属于“不改变股权分类”情况下的交易,我们知道股权交易一般是不会以“平价”进行交易的,总会有溢价或折价,这种情况下只能调整合并报表的“资本公积”而不能确认利润。

最近经常听到有朋友困惑为啥洋河的合并报表资本公积比母公司个别报表的资本公积还要少,其原因就是因为洋河溢价收购了双沟酒业的少数股权,导致在合并报表中冲减合并报表的资本公积引起的。

但要提示一下:合并报表资本公积不等于母公司的资本公积是有多种原因的,这仅仅是其中原因之一。所以,当你下次发现一家公司的合并报表资本公积与母公司资本公积不一样时,不能生搬硬套洋河的案例来解释。

再提示一点:子公司的个别报表中也是有资本公积的,但在制作合并报表的时候,合并日以前就存在的资本公积作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被抵销了,只有那些合并日后取得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的资本公积不会被抵销从而进入合并报表的资本公积,归属于少数股东的资本公积在抵销的同时确认为少数股东权益的一部分。

关于在不失去控制权的情况下,母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的股权交易,各种情况比较多,比如从少数股东手上买股权、卖掉一部分股权、向子公司增资、其他方增资(减资)等等,我总结几点重要的,记住就行(P121):

  • 这种不失去控制权的股权交易,不会改变合并商誉(若有)。就是说在母公司取得控制权的那一天,合并商誉就确定了,除非发生减值,否则商誉一直保持不变;

  • 母公司个别报表中可以确认利润,但合并报表中一定不能确认利润;

  • 虽然股权交易本身不会产生利润,但因为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发生了变化,因此少数股东损益、少数股东权益也会发生变化,少数股东损益变化就会导致“归母净利润”发生变化。(当年乐视网是不是通过这一方法来调节归母净利润的?)

P119倒数第二段:此时,收购成本就是【买方付出的资产、资产负债组合包或股权】的公允价值。这个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录为营业外收入,影响当期利润。(加个括号表示3项都是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指股权的公允价值)

这里我认为“记录为营业外收入”是不正确的。应该分很多种情况,如果以存货来支付,则为视同销售,记录营业收入的同时结转营业成本;如果支付的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则记录为“资产处置损益”;如果支付的是股权,则记录为“投资收益”。当然,无论记录在哪个科目,对净利润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P120第三段最后一句:就要计入买方的当期利润。

这里是指在合并当期的合并利润表中,将0.28亿元确认为合并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入”。(注意:母公司个别报表中是不会确认这个“营业外收入”的!)

这种“买方赚到便宜了”实际上就是“负商誉”,负商誉是折价购买造成的。

P121第五段:然而,同样原因导致上市公司控股权丧失,上市公司却可以……

这个公式挺难理解的,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长期股权投资(三)(四) 子公司-->金融资产

P122:虚线柜上面的两段话,说的就是雅戈尔魔术师的故事

P123第一段:操控两个重要的财报指标和数据。这个财报指标应该是指ROE,数据应该是指“投资收益”。

操纵ROE相对好理解一点,但操纵投资收益有些难理解。

如果一次性交易完成的话,可能没有投资收益或者很少。而分成两次或两次以上交易,前面亏了不会影响利润,将这些亏损转移到后面的交易对价上,就变成“捡来”的利润了,这个实在是太高明了!所以让我们一起记下P124第三段这几句话: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上市公司对某一持股对象连续多次地买入或卖出,尤其在导致资产分类转换的临界点附近连续交易,且多笔交易作价有明显差异,那就最好仔细阅读公司披露的交易过程和作价,认真评估有没有操纵报表的嫌疑。

P12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P125第二段:符合条件的企业之间持股分红属于免税收入,是因为被投资方用来向投资方分红的是税后净利润,已经缴纳过企业所得税了,不用重复征收,在《新手财》P33的底部注脚中也有说明。

关于所得税更多详细介绍请看《所得税会计中翻中》系列3篇文章。

P133:【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我们都知道,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是一把“离别钩”,股权一旦归入这一科目后,就彻底与利润表无缘了,但如果我们“瞅地”的话,进不进利润表是无所谓的,因为最终卖出的时候,赚来的钱还是会转入留存收益的。

我把利润表比喻成一个“T型台”,进入利润表的“利润”就是相当于上台走秀一遍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看(欣赏过后进入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而那些没有进入利润表的“利润”(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就是其中一种,其他还有很多不允许进入利润表而是直接调整留存收益的情况)就是不允许“上台走秀”,直接藏在幕后了(不走秀依然是嫩模

当然了,如果是亏损的话,藏在幕后资本市场就看不见了,但不走秀依然是亏损的(减少了所有者权益)。

P135:【金融资产重分类】

倒数第三段:原准则里,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允许……汇总如表2-3-2所示。这三段全部是讲原准则的规定。

P136:新准则实施后,权益类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资产不管算成“笋子”还是“粽子”,都不允许做重分类。只有债权类资产在有确定可观察的证据,表明资产回报模式发生变化时(不能以公司持有意图发生变化作为重分类的理由)可以做重分类。

注意:权益类金融资产是不可能归入“瘫子”的!还有,长期股权投资属于权益类资产,但不是权益类金融资产,也就是说,长期股权投资不是金融资产(这里指狭义上的金融资产)!因此,权益类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股权性质发生变化时,即金融资产、联合营企业、子公司),具体的转换过程我在之前的文章写过了,不再赘述。

看表2-3-3时,表头的“债权类”几个字很重要,这张表是针对“债权类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P137:【资产发生减值的原因】

在新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减值规则发生了变化,但其他资产的减值规则没有变化。

结合《《新手财》学习笔记(二)》中曾记录的内容,截止目前我们已经知道了: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等计提的减值是不允许转回的,而消耗性生物资产、持有待售资产、存货等计提的减值在导致减值的因素消失后是可以转回的。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一般不允许转回,而短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在导致减值的原因消失后可以进行转回。

金融资产的减值规则由过去的“已发生损失法”改成了“预期信用损失法”。

P141:【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简便方法】

适用对象:仅针对非金融企业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应收账款。(P144第三段)

P143第二段:然后加总得出总计提=90%E+63%D+31.5%C+6.3%B+0.315%A。这里是否漏掉一项?就是:5年以上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

本期总计提和上期总计提之间的差额就是当年计提,是计入利润表“信用减值损失”的费用,会减少当年报表利润。

如果本期总计提小于上年总计提,则差额为当年转回,冲减利润表“信用减值损失”,会增加当年报表利润。

这次调整的最大变化,是原准则下无须计提减值准备的正常应收账款,新准则同样需要估计它最终演变成全部损失的概率,并计提损失准备。

什么是正常应收账款吗?就是没有逾期的应收账款,我想就是还没有过了合同规定的付款期限的欠款吧。

账龄:销售方履行完相关销售义务后,会计在账户上记录一笔应收账款,从这时就开始计算账龄了。

P144:【预期信用损失三阶段法】

P145:但事实上,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最常见、最容易被采用的标准就是H(这个“H”是多余的吧?

)——过了付款截止日30天还没收到钱,踢出第一阶段。作为投资者,知道这个足够了……

在专业人员眼里,这部分内容搞得很复杂,但三阶段法主要是针对其他应收款的。对于其他应收款,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债权是否正常(资金是否会通过这里流出被占用?)、金额是否过大。只要金额不大且占净资产的比例不大的话,怎么减值其实关注价值不大。

P148:【投资人应如何看负债】

P149第三段:应交所得税是分配性负债,应交增值税等其他应交税费是经营性负债。

股东大会通过的才是分红方案,董事会通过的仅仅是分红预案,只有股东大会通过分红方案后会计才会做账:未分配利润减少一笔,应付股利增加一笔,此时资产并未发生变化(所有者权益和负债都变了)。等到真正派发红利时,银行存款减少一笔,应付股利减少一笔。当然,这里讲的是现金分红,如果是用盈余公积送红股或资本公积转赠股本,仅仅是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的转拨。

P150第二段:因而,对于负债部分,投资人最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能否覆盖有息负债。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腾讯2021三季报中的这张表格:

P152:关于茅台的资金流向分析,我在前面的《《新手财》学习笔记(三)》已经写过了,主要是心中始终要记着“合并范围”、“体内体外”、“抵销”、“资产负债表的平衡”等关键词,理解起来就会省力了。

P154:【专项应付款】

注意和所有者权益中的“专项储备”进行区别,两者都有“专项”两字,但本质完全不一样。

P156:【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因为上市公司都是股份有限公司,所以这里说实收资本也叫“股本”。但是那些不属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比如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就是实收资本,不能叫“股本”。

腾讯每股面值太小,才0.00002港元每股,目前发行在外的股数100亿股不到,所以股本总额20万RMB都不到,在财报中省略不写了,但不代表没有股本。

P157:【库存股】

公司回购股票有三种目的:股权激励、注销、私有化退市。

股权激励的3种方式:

  • 将回购来的股票折价卖给员工,折价部分就是公司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如何理解呢?假设公司花费1万元回购了100股,以60元每股的价格卖给员工张三,差额4000元就是相当于给张三发工资了(当然不是白给,需要用劳动来交换)。回购时银行存款减少了1万元,库存股为“负1万元”,卖给张三后,银行存款增加了6000元,库存股变为零,差额4000元冲减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被冲减掉的4000元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需要用张三的劳动来“填补”,怎么填补呢?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记录员工的劳动是这样的: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贷:应付职工薪酬。但是记录股权激励对应的员工劳动时,贷方不再记录应付职工薪酬而是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这样员工就利用自己的劳动将差额部分给补上了。一般的劳动换取现金,而这里的劳动换取股票。

  • 使用限制性股票,现在就向员工折价发行股票,员工购买股票的单价就是授予价格,股票实际价格与授予价格之间的差额,同样需要用员工的劳动来补上,在约定的条件达到之前,员工对这些股票是没有处置权利的。

  • 使用股票期权,现在向员工授予一种权利,员工有权在未来规定时间内以某一价格(行权价格)向公司购买股票。这种期权需要用期权定价模型来确定公允价值。注意:如果公司发展不顺,股价比行权价还要低,员工是可以放弃行权的。

P160:【如何理解股权激励的薪酬支出】

股权激励这部分内容我也不太熟悉,尝试着写一下P161例子的会计分录,大家看看对不对?(假设张三为管理人员)

第一年末:(单元:万元)

借:管理费用 22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20

第二年末:

借:管理费用 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第三年末:

借:管理费用 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行权时:

借:银行存款 36X 【张三支付的购买款】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60 【转出至股本溢价】

贷:股本 36 【向张三发行的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60+36X-36 

P161:【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一家企业经营获利以后,利润的分配是有规定顺序的。首先,要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若有);……

注意:利润分配过程是在法律实体公司进行的。(见P162第三段)

所谓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就是说如果以前年度累积的未分配利润是负的,要先将负的未分配利润“填平”,如果还有多余的未分配利润的话,才可以继续进行分配。

还有一种情况是“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P162倒数第三段),什么意思呢?就是将盈余公积划出来转入“未分配利润”,全部或部分填补负的未分配利润。

关于利润分配,我在《财报中那些让人头疼的表格——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下)》中也讲过一些,直接上图:

P164:【负债新增科目】

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可以选择冲减资产账面价值,那冲减资产账面价值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这样想,银行存款增加,资产账面价值减少,资产负债表仍是平衡的,资产账面价值减少了,也就是说以后该资产的折旧就会减少,增加以后各期的利润。

那如果企业选择计入递延收益呢?那就按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摊,比如资产使用年限为60个月,那就把递延收益也分成60份,每个月转1份至利润表(也可能先通过制造费用到存货,卖出后才到利润表),至于转到利润表的什么项目?该资产计提折旧时记录哪项费用,就冲减哪项费用,生产用的设备就冲减制造费用,管理用资产就冲减管理费用等。

从会计的角度来讲,政府补助的核算还是有点麻烦的,但作为投资者,我们要知道政府补助要么直接进入利润表,要么先在“递延收益”里“存放”一段时间,慢慢地转至利润表,反正最终都会进入利润表的,至于转至哪个项目,除了冲减成本费用外,与经营相关的一般计入“其他收益”,与经营无关的计入“营业外收入”,财报附注中一般都会披露,仔细留意一下即可。

P165:【其他权益工具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区别】

我们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中叫作“普通股”,如果还有一些其他的投资者,他们持有的权益是“不普通的”,为了将这些“不普通”的权益与“普通股”区别开来,专家们为这些“不普通的”权益取名为“其他权益工具”。

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是指上市公司持有的股权资产,就是我们所讲的股权类“粽子”。

文末提醒:《新手财》是需要逐字逐句认真阅读的书籍。我仅仅是摘录了一部分并做一些思考记录,若引起歧义,以书本内容为准!

每日拱壹卒
每天坚持学习、思考,记录投资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3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投的成本法和权益法
初级会计实务复习笔记
揭秘会计师造假十四招
注会长期股权投资总结
穿透财报看风险 | 如何破解股权投资暗藏的玄机第一讲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