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家栋:危病顽疾看经方

许家栋:危病顽疾看经方


许家栋,著名经方家,经典经方学术体系带头人,广东省中医院“许家栋名医工作室”学术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特聘教授。多年来挖掘、还原张仲景经方医学体系,形成“病机解伤寒”的独到心法,探明《伤寒论》六病开篇“辨”之玄机,形成严谨而丰满的经方病机方机辩证学术体系。代表著作《经方探源——经典经方医学概述》。

这一次我给大家准备了六个医案,从医案中看理法,看经典经方的体系结构,看理法方药的层次。前面两个医案是这两三天才急急忙忙整理出来的,因为想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在危重急症上怎么去抽丝剥茧地辨治,让病人转危为安。

第一个医案是最近治疗的一个医案。这是一个73岁的女性心梗患者,主诉是胸前区绞痛伴右侧肢体乏力七天。
病史简要:一周前患者因心绞痛入当地县医院治疗,第二天出现右侧肢体乏力,神志昏昧,诊断为急性心梗合并脑梗。因为县医院水平有限,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转入市级医院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仍然有剧烈的心绞痛,曾使用西药注射治疗(具体不详),5天后告病危,让患者准备出院回家。

这里有个小插曲,因为这个患者的儿子是一个中医爱好者,他的家人,包括他自己和他的母亲以前都找我看过病,因此他特别希望用中医的方法,看能不能把母亲的生命挽救回来。于是患者儿子决定带母亲回家用中药进行治疗。患者的哥哥,那个中医爱好者的舅舅,主张即使死也要死在医院里,这样才能显得是尽孝。经过沟通以后,患者儿子终于把母亲带回家接受纯中医治疗。

刻诊:神志昏昧,神色躁动,呼之可应,可言苦楚,右侧肢体瘫痪。阵发性心绞痛,疼痛彻背,胃疼。(大家看当时的照片,面如死灰,神志昏昧,一派濒临死亡的感觉。)伴随症状是口干口渴,饮多饮温,喉中有痰黏滞,时时呛咳。因为她是从医院出院,还是鼻饲流食,留置导尿管,尿液深黄有酸臭味;大便数日不行,需要服用泻药。腹痛,周身疼痛。一会冷一会热,夜间烦躁、难眠躁动不安,而白天又身冷,腹背无汗。目睛少神,面容暗红晦腻,整个面部是油垢垢的,泛着一种非常暗的、不好的光泽,这是一种败色的征象。唇色青紫,腹满压疼,手足摸起来是冷的,手背黝黑削减,脉弦迟缓,舌紫红苔黄厚干裂,下眼睑暗红,边是红鲜的,下肢肌肤甲错,血络浮露。

六经辨证的话是类厥阴病。厥阴病在原文中分两种,“此蛔厥也,非脏厥”,也就是说在仲景的体系中厥阴的厥,一种是脏厥,一种是蛔厥。脏厥就是人体的阴阳要离决了,要阻断,这就是一种真厥阴的现象。还有一种厥是“蛔厥”,“蛔厥”并不一定是蛔虫的阻碍,“蛔”是代称邪气,是有余的东西。寒邪、水邪、瘀血、气滞一样可以阻滞而形成类厥阴病。所以这个“蛔厥”大家一定要去辨证地看,就是其内有邪气的阻碍,形成一种类似于阴阳阻断的证候群,表现为厥冷的现象或是厥热往复的现象。我们为了便于理解,把它叫作类厥阴病。真厥阴就是脏厥,类厥阴就是蛔厥。蛔厥在证候群上非常类似于真厥阴,但是绝对不能用纯热的、以附子干姜为主的方子,因为它里面有有余的东西,有余的风寒湿燥火或者是蛔虫,或者是一些邪气积聚。而类厥阴虽然证候群凶险,在中医的角度看来,还是有很大生机的,所以说我们给患者做了一个系统的治疗。

这个病人的病机:
表的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表束。凡是人体的四肢百骸的失调,不安不合就叫表束。经方最讲表里观,比如说伤寒中风,都是一些有表的现象的概念。表束又是分层面的,它分为三个层面:在第一个层面叫作有表证有表邪。比如说麻黄汤证,患者可以身体疼痛,可以发热恶寒,这是有表证;又有风寒凝滞于表,卫气营血凝滞于表的邪气,所以说它是有表证有表邪,那么怎么办?用攻表的方法,用汗法,把津血邪气散掉,病就可以好。那么第二种层面叫作有表证无表邪。比如说苓桂术甘汤证,它也可以出现身体沉重疼痛,也可以出现头晕目眩,以表位和上焦为所急所苦,但是他的病是因为里面水饮的冲逆引起的,所以它是以治饮为主的,以茯苓白术去利小便,是一个苓术剂、苓甘剂、苓桂剂,以里为主兼顾表证,这就叫有表证无表邪。第三个层面是外证,比如说《伤寒论》的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我们知道甘草干姜是温里的,这个层面就叫外证。经方的言辞风格和我们后世有非常大的不同,比如在《金匮》中有一种水叫作里水,按照我们后世的语言习惯,里水肯定是以里的表现为主,但是它恰恰相反,用的是甘草麻黄汤。里水是什么?是人体表上的水邪往里走,影响到里,叫里水。比如说,防己茯苓汤治的是皮水,我们认为肯定是表的问题是引起人体证候群的原因,但是方中却是用茯苓配防己利小便。为什么叫皮水?因为里的水饮冲逆影响到表。那么外证,就是人因为身体内部的失调影响到外部,它是以里为主要病机,而证候群在表上。所以经方的概念、名词、言语的风格,我们需要去了解。
第二个层面是表寒。表寒就是人体的表面有一些医者他觉的或者患者自觉的风冷现象,比如怕风、恶寒、手脚摸起来是凉的……都是表寒。
第三个层面是伤营。是人体的营血不能去温煦和濡养,会出现四肢冰冷,或者是出现肢体麻木,甚至会出现失眠、神志不安等证候群。病机体系有个什么特点呢?就是后一层病机总能包含前一层病机,所以说伤营可以包含表寒,表寒又是统摄在表束之下的。

太阴层面
伤血:凡是血的不和,不管是血虚、血实、血热、血寒,血的可见性的伤损,或者是医者他觉性的患者面色萎黄、下眼睑淡白,都是伤血的层面。
水饮:有溢饮,有支饮,有悬饮,有痰饮。那么《金匮》中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它有明确的概念。

阳明层面
里热、里结、里燥、水热、外燥,这是它的基础病机。
为什么我们把它们叫作基础病机呢?因为《伤寒论》它的结构是这样的,叫作辨太阳病脉症并治,辨某某病脉症并治,它是先有辨的过程,然后再出来病的概念。这个辨就是辨基础的东西,也就是刚才讲得太阴、太阳层面的病机分析。那么辨出来以后,才能上升到六病的层面,我们有了基础病机分析以后,才知道这个病是个类厥阴病,因为它有表里的失和,有表里的寒热、有阴阳的夹杂,而且整体偏阴、偏虚、偏里。
那么方药是什么?用的是桃核承气汤,大黄24克,芒硝12克,炒甘草12克,桂枝12克,桃仁24克,共6剂。据我们考证,其实汉代的1两,用在药上是折合6克的,1升折合60毫升,这是比较符合经方原貌的。我们是原方原量不加不减地去运用经方,这样应用了好多年,临床疗效还是可观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想从经典入手的话,就要遵守这一点,不要做加减,遵循它本来的法度,不要楷法入隶。

二诊,目睛已经有神了,精神已经好转了,心绞痛大减,在服药期间发生过心前区及心下不适感数次,服药六天已经可以从容翻身,尚不能自行坐起,也不能去活动。现在的证候群是口干饮多饮温,喉中有痰黏滞,时时呛咳,鼻饲流食,然后留置导尿管,尿液深黄味重,大便是四五日一次,便燥,腹痛身痛已减,阵发性烦躁有加重现象。时冷时热,时烦躁兼备,无汗。大家说这种烦躁加重现象是什么引起的?是疾病加重吗?不是的。这就是厥阴病的厥热胜复。热盛则生,寒盛则死,这个患者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个病传的过程。所以说这个病案非常宝贵,它体现的仲景的厥阴法度是真实存在的,也体现了厥热胜复是经方非常宝贵的理法,也体现了我们提出的概念:凡病,都是阴病转阳、里邪出表而向愈,反之则死。下眼睑是暗红、边是红鲜的,目睛已经有神了,面容微红,已经不是晦腻感了。面色对照第一次完全不一样。腹满压疼,下肢肌肤甲错,血络肤露。手背黝黑,不容易渗血。脉弦缓,舌淡紫红、苔黄厚、舌质润。第二诊整个面色眼睑的状态,眼睛的神气,还有伸舌的幅度比第一诊有明显提高。原方续进6剂。

三诊舌苔、面色进一步改善,心绞痛已基本不发作,肢体功能明显进步,已经可以在家人的牵引下走20米,已经拔出了鼻饲管和导尿管,烦躁大减。服二诊方期间,曾经因为夜间烦躁谵语,加服过两剂的调胃承气汤。吃完这两剂调胃承气汤以后烦躁就好多了,证见:口干,饮水饮少,咽痛,喉中痰滞、咳吐不利,时时呛咳,大便时软,时溏,色绿,拔出导尿管后小便不利,需要分数次才能排净。近日身疼加重,肚皮时疼,腹痛拒按,时冷时热,无汗眠差,下眼睑暗红,边红鲜,面容微红,已无晦腻感,腹满压疼,下肢肌肤甲错、血络肤露,手凉,脉弦缓,舌淡紫红、苔薄黄白腻。注意患者出现了什么?身疼明显加重,肚皮疼。大家说这是什么现象?里邪出表。非常好,身疼这些都不要紧,这都是表证,死不了人。这是非常典型的里邪出表,所以这是个非常宝贵的医案。她非常典型地、客观地还原了如果用纯中药去救治患者的话,患者会出现什么反应?比如说这个患者如果一边输液,一边吃中药的话,有可能邪气要发出去的时候又被输液压进去了,一边输着水一边去发表,肯定发不出。她就有可能出现不了这么典型的阴病转阳、里邪出表的过程,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厥热胜复。有可能刚热起来,西医西药一退烧又进去了。所以说,当我们忠于原著,忠于原文,忠于仲景的原方去用的话,就可以按照他老人家说的那样一步步好起来,疗效非常神奇。

这次的处方是柴胡加芒硝汤:柴胡16克,黄芩6克,人参6克,炒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8克,芒硝18克(冲入)。水煎服6剂,吃完第一个方子以后,再吃第二个方子: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汤。这个方是小柴胡汤去掉半夏,然后加了24克的天花粉。

为什么会一下子出两个方子呢?如果研究经方的话,你会发现,仲景的体系,它其实是有三层次的。在仲景的书中本来就会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在初级班的时候,他要求大家是“随症治之”,出来什么症状,我们就是对应什么症状。那么到中级班的时候,他要求大家“依法治之”,比如说坏病的时候。到了高级班的时候,他就要求大家怎么办?“依病传治之”。
所以我们读《伤寒论》29条,从开始的桂枝汤到中间救逆的甘草干姜汤,到后来的芍药甘草汤,到调胃承气汤,到四逆汤,是一个病传观,比如《伤寒论》的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是不是病传观?可以一次性地出两个方,并不是说仲景老人家辨证不精细,用了小建中汤没有效果,才用小柴胡汤,而是因为在仲景的体系中,他有病传观,他把津液分了两个层面,第一个是濡润,第二个是温煦。“伤寒”是有表束,“阳脉涩”证明是表上津血不足,不能输布,“阴脉弦”是里边有饮。表上津血不能输布就需要用阳旦法则去补津液而解表,但并不是有表证就用桂枝法;当里边有水饮的时候就用阴旦法中的柴胡法去水饮,因为小柴胡汤里面含有一个完整的生姜甘草汤,可以化饮。那么“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那么它既有表,又有里,既有经血不得温煦濡润,又有水饮的阻碍。为什么先与小建中汤?先解表。先把表散出去,给邪气出路,就是给自己生路。有表先解表,这是《伤寒》的法则。那么喝完这个方子以后,因为津液温煦起来了,腹痛会减轻。当有不了了的时候,是因为水饮还没有化解,那么后续的方子不能效不更方,要有病传观,那就是用小柴胡汤来收尾。这个病案也是一样的,先用柴胡加芒硝汤,因为它有里结;当里结去了以后,再用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汤,以病传观去对治。这个病传观非常好用,我目前的记录是可以给患者开六诊的方子,患者依法治之,效果非常理想。
我曾经在病房查房的时候,跟大家讲过一个病例,这个患者也是我一个老患者,化学博士,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因为摔倒了导致小产,然后受风冷导致不孕。刚开始找我治疗过程比较曲折,对我的信任也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当她完全信任我之后,终于可以开始正儿八经地治病了。我给她按照病传观去治疗,一次性开六个方子,服完以后第二个月复诊又开了五个方子。服药共两个月,十年的不孕症得愈,两个月前顺产男婴一枚。近期因为乳汁不足复诊,见人就说我是“活菩萨”。患者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是我们医者的成就感来自哪里?来自我们按照仲景的原文、仲景的思维、仲景的原方去把疑难病、顽固病、看起来非常复杂的疾病,用非常简单的方法解决,这就是我们医者的成就感。

四诊时患者心绞痛已基本消失,肢体功能进步明显,已可自主步行。来诊时卧床不起,生命垂危,现在可以自行前来就诊。仲景老人家在《伤寒论》的序言中告诉我们,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我们医者的追求就是这样的。自己的儿子能通过对中医的爱好和医生的及时的沟通,有效地救治,把自己的母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种感觉肯定不一样。当然我也很高兴,和这位老人家合了个影。这个小伙子一定要跟我学医,我也是被他的决心打动了,就把他收入门下。患者现症是怕热口干已减,饮水宜少,时时呛咳,咳则耸肩、面红,甚至汗出,汗后不凉,纳可,大便里急后重,每天1~2次,里急后重,小便混浊,夜尿1-3次,小便还有微微不利的感觉,身痛已减,皮肤疼痛,腹满眠差,下眼睑是暗红、边是红鲜的,面容微红、已不晦腻;腹满,下肢肌肤甲错,血络肤露,有轻微的水气,手已不凉,脉弦缓、略有结代,舌淡紫红苔黄白腻水滑。原来干燥的苔,津液来复了才水滑起来。有津液则生,无津液则死。这一诊的处方是枳实栀子豉汤,枳壳36克,栀子12克,淡豆豉48克,清浆水240毫升。现在还在继续调理巩固,但是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患者从肢体瘫痪、卧床不起,到现在活动自如,从生命垂危,到自行来诊是不是一个阴病转阳的过程?是不是大病顽疾得到很好的解决?是不是我们中医应该追求的效果呢?在《伤寒》《金匮》中用枳实的地方都是枳壳。因为《别录》说采之于八九月,那时候是成熟的果实,并不是现在的枳实。古人“枳实”的意思就是枳树的果实。比如说物美才叫美食。

许家栋:危病顽疾看经方(二)


第二个医案也是最近的,是一个肠梗阻的患者。

这个患者也是高龄的患者,83岁的女性,主诉呕吐伴有腹胀疼20天。
病史简要:患者淋巴癌术后两年,20天前因剧烈呕吐,腹痛腹胀,阵发加重,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收入院治疗。治疗20多天呕吐未见缓解。刻下症:进食四小时后呕吐,吐出大量的黄绿色痰涎,痰涎量多于进食、进水量的数倍,大便数日一行,成条偏软,或有稀水样便,排不尽,稍微进食流质食物则腹胀满,偶尔肠鸣,无怕风怕冷,夜间时有盗汗,汗后不凉,无头晕头疼,无口干口苦,饮水不多,小便正常,没有夜尿,腰酸多年,夜间肢烦,手心热,睡眠不好。脉弦滑,舌紫红嫩、舌质厚、苔黄厚浊腻,下眼睑淡紫红,目下卧蚕,腹满,下肢袜痕,手热。
基础病机:①表束,就是患者有表位的问题,比如说盗汗、腰酸、肢烦,都是表的问题。②中风,津液外泄而有表证就是中风。我们读《伤寒论》,只要看到“伤寒”这两个字,不离表束的三个层面;只要读到中风两个字,都是表里合病而以表为所急所苦,这就是解读《伤寒论》的密码。③在太阴层面是太阴的水饮,表现为呕吐痰涎。4、阳明有里结和外热,里结是腹满,外热是手足温热。那么方证就是厚朴三物汤证。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阳明的水热病,因此用厚朴三物汤,大黄24克,厚朴48克,枳壳60克,水煎服,7剂,这患者好得很快,喝完之后就不吐了。继续治疗后肠梗阻的症状消失了,至于后续癌症的调理就要另行辨治了。

第三个医案,是一个胸腺瘤的患者,是我们山东济南的一个领导。他是因为胸闷心痛两个月,做检查发现双肺动脉分支内肺栓塞,并部分肺梗死,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并右下肺部分不张;第二是胸腺区占位病变,考虑胸腺瘤。因为没法手术,他就来看诊吃中药。
患者男性,65岁,刻诊:胸闷心痛,上睑浮肿,左下肢水肿,没有头晕头疼,多饮饮热,纳可,易饥,无腹胀腹痛,大便是两天一次,着凉易腹泻,然后小便正常,夜尿一次。头汗多,汗后不凉,怕吹空调,眠可,面部有多个黑色扁平疣,下眼睑淡白、边红鲜,目下卧蚕。腹按满,下肢按肿,血络浮露,手微凉,脉弦细浮,舌淡紫红、舌质厚、边有齿痕,苔白微厚。
基础病机:
表束:有四肢百骸的疼痛,只是表的层面;
表寒:手凉;
中风:有汗出。
太阴水饮:下肢冒汗、下肢按肿;
(太阴)伤血:血络浮露,是医者的他觉症状,有血的失和也是伤血;
阳明里热:口渴易饥
里结:腹满;
外结:面部黑色扁平疣。
这是一个太阴的水血同病,选方桂枝茯苓丸:桂枝12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丹皮12克,桃仁12克,蜂蜜20克,水煎服,15剂。汤剂配合散剂服用,每天3克散剂。服完15剂药后效果明显,胸闷心痛完全消失,腿肿减轻,上睑浮肿减轻,偶有口干口苦,饮水已少,已无易饥感,纳可,无腹痛腹胀,大便1~2天一次,大便不软也不硬。小便正常,无怕风怕冷,无四肢凉、麻,容易怕热,容易出汗,汗后不凉,面部仍有黑色扁平疣。当然扁平疣也不是所急所苦,但是它提示患者其内有结。右下眼睑淡白边红,左下睑是红鲜的,目下卧蚕,腹按满,下肢按之轻微的水气(较前减轻),血络浮露,手微凉。脉弦略浮,舌淡紫红嫩,舌质厚,苔白微腻,齿痕已减轻。齿痕减轻,代表水气减轻。原方续进15剂。
患者症状稳定,守方20剂,原发病无症状,仅有颈部不适。这其实也是里邪出表,往表上走。因为拔牙引发口腔溃疡数日,看诊时已愈,微有口干口苦,饮少,纳可,微有腹胀,大便略散,每天1~2次,小便正常,面部黑色扁平疣,下眼睑淡白、边红鲜,目下卧蚕。淡白是代表血不足,不能濡养;红鲜是代表有热或有表束;目下卧蚕代表水饮;腹按满是代表里结;下肢已经完全不肿;血络浮露,是还有伤血的层面;手凉已经减轻了,脉象同前,齿痕也减轻了。原方续服30剂。因为他是济南的,我是日照的,距离比较远,一个是鲁西北,一个是鲁东南,所以每次拿的药比较多一些。服完药之后已无症状,复查发现肺栓塞、肺梗死、胸腔积液、部分肺不张已消失,仅有胸腺区低密度灶,考虑囊肿。过去考虑是胸腺瘤,现在考虑是囊肿。当然这个到底是检查的问题,还是中药把它的性质转变了,我们也不去探讨,反正患者诸症改善了。其他CT检查表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局部性肺气肿、双肺炎性改变。我给他使用了桂枝茯苓丸,打成散剂,共1500克,每天服3克,巩固疗效。把患者认为的大病变成小病,患者对疗效还是挺满意的。

经方首先辨“证”,这个“证”并不是症候群的症。胸闷心疼是表卫和上焦的异常,属于表束证,但是又没有表邪侵袭的表现,因此属于表束的第二个层面——有表证无表邪。眼睑浮肿、目下卧蚕、腹泻,这是太阴水饮中的支饮。支饮就是表里都有水饮,并且往往虚实寒热夹杂,也符合这个患者太阴与阳明合病的特点。下眼睑淡白、血络浮露、手冷是营血不足、不能温煦所致的伤血、血少。太阴的津血不能温煦,就会形成表寒证。这个表寒是因里面的津血失常、不能温煦,引起表的不能温煦,并不是表邪引起的反应,所以患者以里的水病和血病为主。多饮易饥、腹满头汗、汗后不冷、下眼睑边红鲜、大便垢迟、面部赘疣,这是阳明的结和热,但是阳明中伴有太阴证:虽然渴,却是喜热饮。真正阳明病的话,应该喜冷饮。渴喜热饮说明里位营血不能温煦,导致了营血在表上也不能温煦,引起怕冷、怕空调。这属于表束的第二层面,我们选的方是桂枝茯苓丸。这个方子是苓芍剂和苓桂剂的合方,它有茯苓配桂枝、茯苓配芍药的法则,再加上里面有丹皮,可以攻下阳明。

证候群分析完之后,我们再来辨脉。脉弦在这里提示水饮,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就提到“……脉弦,为有水”。脉浮提示病在表,如《伤寒论》的51条“脉浮者,病在表”,这类提法在《伤寒论》中比比皆是。细脉主诸不足。什么叫诸不足?卫气营血,包括里面的胃气都亏损,叫诸不足。如《伤寒论》的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恶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里面的胃气和外面的营血都虚,内外俱不足。其中一项不足就可以出现脉细;几项一起不足,脉更细或更弱。虽说脉细主诸不足,但是它最能代表的是营血的不足,因为“脉者血之府”也。如《伤寒论》的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这是营血不足非常典型的表现,也启示我们当归四逆汤是养营的方子。我们说过后一层病机总能包含前一层病机,所以伤营包含表寒,是不是伤营以后导致了手脚的厥寒?这是表寒吧?又如《金匮》中“少阴脉细”,女子“经水不通”,这就是营血病,脉细是营血不足,月事就不能应时而下。

我们辨完了脉以后,再辨舌。舌是有齿痕、淡红嫩的,这是太阴水饮病常见的舌象;舌质厚、苔白厚,是阳明淤滞有余的现象。患者不仅有虚有寒,还有阳明的热,有结、外这些层面,所以说是一个虚实夹杂的情况。

施治法则:这是表束的第二个层面,必须要治里为主而兼顾表证。因为在里是太阴的水血同病,我们必须要水血同治,在治水的同时配伍血药。水血同治最常用的方子是茯苓配芍药,常用当归芍药散、真武汤、桂枝茯苓丸等一系列方子。水病兼表,仲景是怎么配伍的呢?最常用的是茯苓配桂枝,用茯苓治饮,用桂枝解表,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以及茯苓桂枝汤。血病、水病导致的阳明淤滞,最常用的药是丹皮。比如血病兼阳明淤滞,见于鳖甲煎丸、大黄牡丹皮汤、温经汤;水病或者水血同病,兼阳明瘀滞,见于桂枝茯苓丸、八味丸,它们都是用茯苓配丹皮的。因为选的方子能够水血同治,去实解表,药势与病势相侔,所以能挽狂澜,起沉疴。八纲分为三个层次,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的共性思维。阴阳是全面贯穿中医理论的思维规则。表里是阴阳在病位上的表述。寒热虚实是阴阳在病性上的表述。推而广之,升降是阴阳在病势上的表述,其他如燥湿,痰饮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指代。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是故,明于阴阳,如醉之醒。
“阴阳”只会添乱


许家栋:危病顽疾看经方(三)

我们再分析一下方机。病有病机,方有方机,病机和方机相应才是完整的、完善的、完美的临床辨证的过程。这个方子是诸药等分,然后用蜂蜜炼蜜和丸,用那个丸剂的。我们临床发现,用汤剂和散剂,不用丸剂,效果也非常理想。为什么古人用散剂呢?

我们都知道经方叫汤液医家,或者是汤液学派,因为汤剂最能有效地呈现出经方的四气五味。经方就是用气味的化合来治病,并不是单凭药物的功效来治病。所以我们读《汉书.艺文志》,对经方的定义是:“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经方是用本草药势的四气五味,来对应人体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让人体达到“阴阳自和”的状态,以治病疗疾、养生,所以说他非常注重气味的配伍和化合。这也是为什么不能随便加减合方的原因,加减会改变方子原来的方势,改变它原有的气味,使方子达不到应该有的疗效。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合方、加减效果也不错?我们研究发现,临床治病只要针对了一部分病机,就可以做到有效,但是有效不等于治愈,有效更不等于正确。如果要完整地去继承和弘扬仲景的学术思想,一定要原方原量,尊崇原著。

气味化合和汤液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们中医最基础的一个药就是汤。汤,古代是热水的代称。《伤寒论》中认为五苓散轻证“多饮暖水,汗出愈”,喝热水就能好。热汤在古代叫作太和汤,它可以调和里病、寒病、水病,可以补充津液,可以让人的津血重新恢复输布。所以说热水就是一个药,把中药放在热水中煎煮的话,还会发生气味的化合。当你用麻黄加桂枝的时候,你如果打散合用,你吃的只是麻黄加桂枝的成分而已。当煎煮化合,它会形成一种非麻黄非桂枝的成分,达到麻黄和桂枝气味化合以后形成的药势。这种药势恰恰就是经方效如桴鼓的基础。为什么经方用寻常的药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就是因为它化合了。麻黄与桂枝合,可以解表;麻黄与芍药合,可以养血;麻黄与石膏合,可以治饮;麻黄与茯苓合,也可以治饮,比如说麻黄升麻汤。气味的化合就是经方能够有效、速效甚至奇效的基础,所以古人是用汤化合以后服用的。

后来使用丸剂和散剂,是因为汉末、魏晋三国、金元时期都发生了战乱,导致交通闭塞、药物运输不易,于是医者特别珍惜药材,想用更少的药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把药材打成散剂服用。大家都逃难逃荒,医生也得随着逃难的人群颠沛流离,把药材背在身上,才能够做到随处行医。背的东西不能太多,除了药还得背点衣服、背点粮食,还得扶老携幼,携带的药材肯定是有限的。战乱期间病人更多,医生每个病人都想救治,只好把药材打成散,用更少的药来救治更多的病人,这就是丸散剂的起源之一。我们临床只要有条件,尽量使用汤剂。因为汤剂的药势是化合的,而散剂的气味是重叠的,药势也只是重叠而不是化合。

桂枝茯苓丸的方干是茯苓配桂枝,是水病兼表的治法;茯苓配芍药是水血同病的治法;茯苓配丹皮是水病兼实的治法;山药配丹皮是血病兼实、兼结的治法;芍药配桃仁是一个血病兼实兼结的治法。这些就是经方的最小单位——方干,是药物配伍的道理所在。任何一个方子,只要含有这些方干,都有这种作用。这是不可更改的基础。

我们把方机分三个层面:①方干,就是所有构成这个方子的最小单位。②方眼,就是方子最重要的方向。我们把方子比喻成一把枪,有枪托、扳机、枪管、准心,缺一不可。方眼就是准心,这个枪再华丽再结实,没有准心就打不准。桂枝茯苓丸的方眼是茯苓配芍药和茯苓配桂枝。它有两个方眼:一个治水血同病,另一个治水病兼表。③方势,就是这把枪的弹道,就是他全部功效的体现。这个方子的全部功效是解表、利湿、养血、逐瘀。以上就是桂枝茯苓丸的方干、方眼、方势。从这里我们看到,方证其实是多维的。单一的方证对应是线性思维,不能从多个层面理解这个方子,因此临床用方会受到限制。所以我们从方证层面走入病机层面,走入方机层面,达到以理法的高度去行医道救人的目的。

第四个医案,是一个年轻的女性患者,27岁,主诉是发现卵巢不均质结节。这个患者备孕未果,因为脘腹疼痛,查彩超发现左侧卵巢有个2.4厘米×1.3厘米×2.2厘米不均质的结节。接诊的妇科医生告知患者,凡是不均质的结节都有恶变的可能,嘱患者立即手术。患者担心手术影响受孕,于是前来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脘腹胀疼,嗳气打嗝,口干饮多,纳呆,大便1~2天一次,微结不畅,小便正常;白带正常,月经周期30天,经期一周,月经量正常,色深红有血块,经期腰部不适,小腹不凉;手足不凉,无汗,头晕头胀头疼,心慌,眠差。查体:下眼睑淡红,目眶暗黑,腹按硬满压疼,手潮、手热,下肢血络浮露,脉细浮,舌淡红嫩,苔黄白厚。患者有表的所急所苦(腰疼),所以有表束;有血病层面(月经血块);有阳明的里热(口渴消水);有阳明的里结(腹满疼痛压疼)。

我选的方子是土瓜根散(土瓜根、芍药、桂枝、䗪虫各三两……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这个方子医家用的不多,更多是被用在皮肤科,美容祛斑。方中的清酒是经方中常用的一味药,现代医家往往认为是白酒,其实不对。白酒是蒸馏酒,是元代以后才有的。元代蒙古族征战欧洲,南下中原,带入了欧洲的蒸馏酒技术,中原才有了蒸馏酒。在元代之前,只有黄酒和清酒,在汉代的时候只有清酒而没有黄酒。黄酒是宋代才逐渐普及。不管是黄酒还是清酒,都不是蒸馏酒,而是发酵的产物。发酵的东西都有滋养的作用。我们知道女同志坐月子可以用黄酒煮鸡、猪脚来补一下,养一下血脉。

我们怎么发现这个“酒”不是蒸馏酒呢?我们读《水浒传》,武松喝了18碗酒,如果喝白酒的话早被放倒。另一个线索是过去的发酵酒都是浑浊的,所以古诗就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喝的都是浊酒。此外我们读《水浒传》,那些好汉们到了小酒馆,非常霸气地说:“小二,筛一碗酒来”。为什么叫筛一碗酒?因为发酵酒上面飘了一层酵母,不筛的话没法喝。还有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为什么叫绿蚁?因为酒上飘了一层酒糟或者酵母,就叫绿蚁酒,也就是我们说的黄酒或清酒。所以经方中的酒都要用清酒。我们过去用黄酒入药,但黄酒也不符合经方的性味。因为经方的“酒”是养营血的,比如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都用大量的清酒来养营血、通血脉。而黄酒偏于发散,发散太过不利于养血。这个患者是15年看诊的,我们的清酒是16年复原的。我有一个学生是食品工程学的硕士,为了让我们还原经方,把很多古法发酵的药都复原了,包括酸浆水、清酒、饴糖等。所以说经方要达到好的疗效,必须有好的药材,要有一个很好的药材供应商,或者是药材的监管机制。

初诊给患者开了12剂药。二诊的时候,患者脘腹胀疼已经减轻,腹部按起来不硬了,但是还有满的感觉。嗳气打嗝减轻,食后肠鸣,药后数日大便稀溏,近日大便不成形、每天一次,有白带,头晕头疼减轻,口干已解,饮食也增加了。服药后,患者左侧手腕血管有微疼的感觉,这是方子通血脉的表现。舌脉:脉细浮,舌淡红嫩,苔黄白腻。因为里结的层面已经减轻轻,再用土瓜根散攻下就过于猛烈,我们选了一个缓和的方子,就是前面讲过的桂枝茯苓丸。二诊处方12剂,服完后脘腹胀疼基本消失,复查彩超卵巢结节已经消失。这是患者治疗前后的彩超报告单。后续再给患者调理备孕,又产一女。

第五个医案是一名癫痫患者,是我一个学生的邻居。患者女性,54岁,主诉是“发作性肢体抽搐15年,加重半年”,外院诊断为不典型癫痫。患者近半年来发作程度加重、频率增加,从每月发作一次增加到5~6天一次,最近是每天一次,越来越频繁,于是找我治疗。刻诊:发作性的四肢抽搐,心慌心悸,最近几次发作伴有面部的烘热,胸闷失眠,右侧头疼;长期口苦,发作时口干,饮不多,纳可,无腹痛腹胀,大便每日一次,时干结,小便正常,夜尿1~2次;无怕风怕冷,发作时腿冷,伴有肢体麻木,无汗;舌淡红嫩,苔薄润,下眼睑红鲜,腹按薄拘(腹肌按起来薄弱而紧绷的感觉,是一种虚中夹实的现象),下肢肌肤甲错、脱屑、血络浮露,手温,右脉斜飞,脉浮滑,左脉沉弱结代,三五不调。因为斜飞脉不能很好地感觉脉象,所以以左脉为主。

这个患者四肢抽搐是表束,手足凉是表寒,失眠是伤营,这是患者表的问题。卫气昼行于阳而夜行于阴,人体才能够昼精夜寐;当营受到损伤不能涵养卫气就会失眠。所以说失眠的最重要的病机是营卫失调,后世时方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治疗失眠经常用镇静的药、安神的药、养血的药,包括石类的药,往往效果不理想。而我们经方治失眠效果非常理想,因为我们是立足于调和营卫去治疗。太阴有伤血,阳明有热、燥,包括里燥和外燥(肌肤甲错是外燥,大便干燥是里燥),这是患者里的问题。那么这个病是一个类厥阴病。此蛔厥也,非脏厥。也就是说这个厥是因为里面有邪气的阻碍引起的,并不是真正的阴阳要断绝,并非死症。

我们选的方子是四逆散: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水煎服15剂,汤散结合。二诊反馈,从吃第一付药开始就没再发作,腿已不凉,面已不热,睡眠时好时坏,口苦,纳饮正常,大小便都正常。下肢虽有甲错但已不脱屑,舌淡红嫩,苔薄润,下眼睑淡白边红,腹按薄拘,手温,右脉斜飞、浮滑,左脉沉弱结代,比三五不调要改善。原方续进20剂。三诊效果依然非常理想,癫痫未再发作,仍有口苦,大便偶尔偏干,每天一次,余症同前,脉结代感觉继续减弱。随后患者因故未规律复诊,陆续服用四逆散50剂,巩固疗效。去年整理医案的时候,我让学生练习患者,患者反馈癫痫未再发作,请我的学生表达谢意。从2014年到2016年随访期间,这个15年的不典型癫痫未再发作,可以说经方的疗效是非常独特、非常好的。

第六个医案很有故事。这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非常可爱,患儿的爸爸也是医生。患儿因“反复感冒发热咳嗽半年”来诊,出生时低体重儿,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双肺静脉狭窄,左肺动脉导管未闭,隐存左上腔。三岁半手术治疗后房间隔关闭,动脉导管残留漏;五岁行介入封堵术失败,三毫米导丝堵在左肺中无法取出。刻诊:身体瘦弱,四肢消瘦,皮肤干燥,面色恍白,嘴唇紫红;反复低烧,体温在37℃到38℃之间;咳嗽,流黄绿涕,喉中痰鸣,难以咯吐。患者非常虚弱,咯痰很吃力,无怕风怕冷,无汗;家人诉手时凉时热,手足心温热、潮热有汗,额触热,肢体触碰即疼,颈部酸累难伸;近半月听力减退,睡眠差;晨起口气臭秽明显,饮水一般,食少,无腹痛腹胀,大便2天一次,初干燥后成形,小便顺畅、色偏黄;下眼睑淡红,腹按薄拘,下肢轻度甲错、血络浮露,脉沉细弱,重按不及。当时我也比较担心,这个孩子脉沉按没有胃气的感觉,非常弱,舌红、尖面红绛,苔白厚腻。既有很虚的脉象,又有很实的舌象,非常纠结。

基础病机:

表束(四肢百骸不适),中风(手潮),伤营(眠差);

太阴里虚(纳呆),水饮(咯痰),伤血(血络);

阳明里热(口渴口干),里结(腹按薄拘),里燥轻证(大便轻微干燥),外燥(肌肤甲错)。

上升到六病,这就是少阳病的中风证。少阳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表病为主,而是里病为主,这需要仔细鉴别。在少阳病篇有一个提示:“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经方中“胃”是里的代称。我选的方是柴胡桂枝汤(黑柴胡24克,黄芩9克,生旱半夏12克,党参3克,北沙参3克,生晒参3克,生姜9克,炒甘草6克,大枣12克,桂枝9克,黑皮白芍9克)5剂,水煎服。吃完药以后患儿就退烧了,症状明显减轻。因为是外地患者,坚持线上复诊了一年,患儿状态越来越好。一年后患儿到北京检查,发现动脉导管已经闭合,肺静脉流速好转,心室壁正常。疗效出乎意料,患者的爸爸非常高兴,带着孩子送锦旗、放鞭炮,我们也非常开心。

在整理这个医案的时候,我又随访了患儿的家长,家长把治疗的经过用短信编辑了发给我。他说在来我这治疗之前,自己研究了一下解剖,认为女儿是没救了,情绪非常低落,曾想放弃治疗。后来因为女儿发烧,就想带着女儿找我退退烧,改善免疫力,再后来发现服药效果不错,所以坚持吃了一年多的中药。服用中药前动脉导管残留漏、肺动脉轻度高压,服用中药18个月,以后超声复查上述情况均消失了。最初柴胡桂枝汤用全量(使用代煎汤剂,每天3次,每次1袋),症状好转后每日2/3量(每天2次,每次1袋),其间调整处方,曾用桂枝二越婢一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小建中汤等。每次复查彩超都是在北京同一家医院找同一位医生。

很多人认为《伤寒论》好像是治感冒、发烧的,并没有描述这些皮肤病的症状,那能不能治皮肤病呢?我就带着这个问题,给大家整理一部分我们在临床中治愈的皮肤病的图片:有寻常型银屑病、红皮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因为时间有限,不能逐一展开为大家分析。

第五段里 血病兼实兼结是山药?还是芍药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家栋:危病顽疾看经方(二)
【疑难攻坚】病伤精气促低热,衍桂甘石散巧治
经典经方治疗两年,临床症状消失复查CT肺部团块状癌肿病灶消除
黄芪方阵_太阴中风由表及里
炙甘草汤要想疗效好,这味药用量很重要临床医案带教之麻黄通痹汤
伤寒论为什么不用黄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