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一不做,二不休”源自哪个典故?

俗语“一不做,二不休”源自哪个典故?


唐代张光晟临死前言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后来就演化成“一不做,二不休”。意思是不做则已,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故事是这样的,据唐·赵元一《奉天录》所载:公元755年,唐朝的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一次交战中朝廷大将王思礼坐骑被乱箭射中倒毙。一个名叫张光晨的骑兵把马让给他,才让他脱了险。


叛乱平定后,王思礼升官,为报张光晟的救命之恩,和张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的官越做越大。783年,一支军队在京师长安哗变。德宗帝仓皇逃到奉天,叛兵推立太尉朱酢为帝。张光晟以为唐朝气数已尽,便依附了朱酢,做了他手下的节度使。朱酢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张光晟当了副将。不料出师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而各处来援救德宗的军队日渐接近奉天。朱酢、张光晟只好退回长安。第二年,朱酢又改国号为汉,自称汉元天皇,封张光晟为宰相。这时,唐军将领李晟等已迫近长安。朱酢将五千精兵交给张光晟,命他驻扎在九曲一带抵御唐军。


张光晟见朱酢大势已去,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将领李晟取得联系,希望归降朝廷。李晟表示欢迎,同时指挥军队猛攻长安。张光晟作为内应,劝朱酢赶快离开长安,并亲自护送他出城。待朱酢逃远后,再返回长安,率领残部向李晟投降。李晟答应奏告朝廷,减免他叛变投敌的罪行。张光晟对李晟感激涕零。


但是,李晟每次举行宴会,邀请张光晟参加,并且奉为上宾,宾客们都对此非常反感,有的甚至当众发作,表示不愿与反贼同席。李晟见众怒难犯,只得将张光晟看管起来,等待朝廷发落。不久,德宗颁下诏书,处死叛贼张光晟。李晟无法再为张光晟说情救命,只好执行。临死时,张光晟悲哀地说:“把我的话传给后世的人:第一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


  趣味链接:“陛下”一词的由来


古时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上朝时,“陛”的两侧一般会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后来,人们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自己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在礼仪上不敢忘记自己本来无此资格。

来源:中国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不做二不休
“一不做二不休”的历史典故
唐德宗的削藩中兴战争:那只是一场赌局一场梦
国学知识:“一不做二不休”的来历
历史上有哪些名气不大的“万人敌”?
通俗西藏史(二百零一)——百日静坐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