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春面和浇头面

朱成坠

吃食面条,理论上,有着两种,一种是光面,另一种是浇头面。光面,也称清汤面或清汤光面,也被人们称作阳春面。阳春面是长江下游两岸的著名传统小吃,是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等地的一大特色面点。现在,一般的面馆已经没有阳春面供应了,只有葱油拌面、加浇头的汤面和干拌面。即使个别店家还在供应阳春面,价格也上涨了。

追溯阳春面名称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民间习惯称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清末民初,这种面条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由于价格便宜,阳春面大行其道,遍布市井,成为下层百姓日常的食品。解放初,物资匮乏,阳春面是各家点心店的主打食物,浇头面是极为罕见的。即使,到现在,阳春面还是城隍庙边上的湖滨点心店的一种特色小吃。

民国时期,除了阳春面之外,还有开洋葱油拌面,又称海米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和烧透的海米(上海人称开洋),与煮熟的面条一起拌食。面条韧糯滑爽,海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1945年以后,上海城隍庙有个陈姓的摊贩运用苏中家乡日常的方法熬制葱油,用来拌面,葱香浓郁,与众不同,大受欢迎,流传至今。

另外,还有个与皇家有关的传说。相传乾隆27年,阳春三月,乾隆皇帝南巡到了淮安。他避开文武百官,带着大臣汪廷珍在城内到处兜转。来到了一个面摊,就坐了下来,想要弄点吃的。一会儿,看到摊小二,端上一碗面条,面条根根利利爽爽,面汤呈淡酱色,清澈见底,面汤上飘浮着大大小小的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的碎蒜花,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乾隆连吃了两碗,突然问,这面叫什么名称。摊小二说:“告诉六角(楚州方言,'汝阁下’的意思),我们没有给它起名字。”“什么,这么好的面条怎么没有名称?不行,不行!”乾隆深思片刻后,说:“淮安是漕运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税收很多,贡献很大,现在,正是阳春三月,这个面就叫'阳春面’吧。”寓意淮安向朝廷的贡献,就像春天万物生长一样,生机勃勃;又像这面条一样,连绵不断。汪廷珍听后,赶紧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请乾隆御笔题写,赐名“阳春面”。这就是淮安版阳春面的来历。

此外,尚有一个说法,那是从《阳春白雪》的名称,引申而来的。面条光光的,什么浇头都没有。这《阳春白雪》的白雪,白白的,也是什么都没有,于是,阳春便成了面条的名称。

对于苏州人来说,阳春面更是姑苏的一张名片,它与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四大金刚一样,与苏州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面中最便宜的光面,依然保持着苏州人的性格,那就是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苏州人格外喜欢吃面,不仅是吃阳春面,更喜欢吃浇头面,创造了几百种浇头,名冠全世界之首,并被世界认可了。

所谓阳春面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呢?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白白的面条,几点葱花而已。说它有,它不但用的是高汤,有着食物的精华,含有一份清香,保留一份醇鲜;透着一份矜持的怀旧,流着一份自赏的孤芳。在这里,吃食阳春面,品尝着食物的美味和历史的淳厚,让人们真正体会到返乡回家的感觉。

如今,即使,我这个面瘾浓厚的面客,也有很久的辰光,没有吃到过阳春面了,不知现在的阳春面味道究竟若何了。光面倒是吃过几回,那都是,聚餐到最后,作为主食上桌的清水光汤面,毫无正宗阳春面的滋味了。

现在,面馆供应的面条,大都是加浇头的。我几乎天天光顾的琪琪面馆,也只供应葱油拌面,或各种浇头面。每天,仅开早市和午市,营业期间,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原来,我大多点的是辣肉、荷包蛋、素鸡浇头面。现在,我大多点的是酱爆、荷包蛋、素鸡浇头面。所谓酱爆即辣酱。而且多为干拌面,即非各式汤面,也非葱油拌面。即使是酱爆,我也只能吃食其中的豆腐干粒,肉粒咬大不动了,因为,牙口已经不如以前了,咬嚼的力道渐渐不行了。至于其他的浇头,我根本不敢问津,大排、辣肉、大肠、猪肝等浇头面,与我也渐行渐远了。

作为面食的爱好者,我会一直吃食面条的,它会伴我终生。如果,有较好的阳春面,我会大啖特啖的,适合的浇头面,我也会大食特食的。

2021年10月29日17时45分

鸣谢:朱成坠先生赐稿、缪迅老师荐稿!


朱成坠先生热文

头汤面

阿娘面馆

忆说普善路

德兴馆

糊涂生煎

耳光馄饨

迟拍的学士照

五号桥

有骨气养生骨头锅

金牌黄鱼面

发小

路怒

戴花要戴大红花

面食堂

蝴蝶酥

绒线帽

夕阳老人

夜步

上海的地标记忆

店名与生意

孙儿的生日

到老半斋吃面

一篇课文

老北京饺子馆

老底子那些事

暗恋

张氏肉圆

白相大世界

邂逅汉服

寒夜对酌

鱼香肉丝

野菜

曾经有个“赤膊区”

万荣路上的奥灶面馆

穿越时空的凝望

上海的店招

点菜

搛菜

上海话歇后语

先严二十年祭

杏叶黄了

扬州扦脚

面疙瘩

儿子的生日

家长里短

上海的“四大金刚”

东余杭路及周边的吃食店

大眼面馆

泡饭

面友

入职第一天

卤菜

冬雨绵绵暖意浓

重名现象

择菜

洗菜

烧菜

买菜

为了那碗面

面子

烟和酒的混搭

起名与时节

大雪时节盼瑞雪

水潽蛋

萝卜

老慢支

谷沙屋面铺

歇业的徐鼎兴

冬雨

荡漾我心丽娃河

体检

冬至的泪水

踏青郊野

三林本帮菜

马兰头

洗澡的故事

初一的语文老师

寻找恩师

冬至祭祖

追忆迎春诗会

重看《老枪》

孵太阳

孙儿爱读唐诗

打秋风

癞痢扛洋枪

元龙斯基

琪琪面馆的浇头

小妹

下午茶

车流

豆浆

汤焐子

一份录取通知书

杜六房

救火车和救命车

病中吟

正文先生签名书

码的运用

慢生活

面客

落叶

农家小炒肉

阿字当头的上海闲话

少小同窗

母校大庆学子情深


我知道你在看哟~


推荐关注:

阿拉退休人

上海老底子姐妹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清味鲜, 清淡爽口营养美味的阳春面
清而不油、鲜而不腻阳春面的做法快来看
《灵魂摆渡》中最让人魂牵梦绕的那碗阳春面,尝过便念念不忘
上海闲话之十九:上海人的阳春面情结
看懂上海:一碗阳春面
阳春面:究竟是扬州、苏州、还是上海的首创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