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指挥过7位元帅5位大将,1955年,看到元帅名单后:若没跟错人,我该是元帅之首

前言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授衔典礼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

毛主席把元帅命令状,分别授予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等7位开国元勋(另外3位没有到场)。同日,在国务院也隆重举行授衔典礼,由周总理分别将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授予粟裕等在京将领。

几天之后,香港的一位老人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在报纸上看到毛主席给朱德授衔照片时,眼神中尽显迷茫与失落。

老人看着公园里被岁月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看着苍老的柏树以顽强的生命力将枝干伸向苍穹,用沙哑的声音说:我本可以取代朱德的位置,当上元帅之首啊,可惜没跟对人!

能说出这种让人觉得有些“狂妄”的话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当年一手带出了“铁军”的张发奎。

张发奎是抗日名将,他有着让人惊叹的人生起点,有着让人羡慕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本应该有着无比辉煌夺目的人生,但是,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导致满盘皆输······

01

1896年,张发奎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在当地县城做一个小官,家里的田地租出去,每年收到的几十担粮食刚好够一家人吃用。

张发奎的童年是无忧的,虽然家中不像富贵之家那样富有,但是,在彼时的烽火岁月中,能吃饱饭已经非常难得。

风在空中徐徐地飞,云在空中慢慢地飘,树叶在风中发出簌簌的响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发奎15岁了。

那一年的深秋,父亲因家里子女增多,在孩子们已经无法吃饱饭的情况下,给了张发奎十两银子,让他去广州自谋生路。

父亲这么做很残忍,但节省下来的钱,可以养活其他子女。

张发奎

那一天,张发奎背着行囊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父亲望着儿子的背影,绝对想不到,儿子即将开启波澜壮阔的人生。

广州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这里充满机遇与挑战。来到这里的人只要心有不甘,努力敢拼,人生就会充满生机。

张发奎来到广州后,干过各种杂活和苦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发奎参军入伍。一年后,张发奎凭借出色的文化功底,考上了广东陆军小学,和叶挺、薛岳成了同学。

1917年9月,张发奎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胆识和文化素养,在军中脱颖而出。

孙中山

此后数年,在征讨旧桂系、平定陈炯明叛乱等战役中,张发奎屡立战功,仅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从团长被提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的师长。

在定泗桥战役中,面对强敌吴佩孚拼命抵抗,部队久攻不下的情况,张发奎和叶挺商议后,决定自己从东侧进攻,叶挺率队深入敌后,对吴佩孚采取“包饺子”战术。

1926年10月10日,张发奎率部攻入武昌,取得了北伐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后来,张发奎继续率军东进,在与孙传芳的对战中,再次大胜。

国共北伐是张发奎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他一路披荆斩棘、战无不胜,率领战士们打出了“铁军”的威风与坚韧,名震天下。

北伐结束以后,张发奎因战功卓著,当上了第四军军长,同时,第四军也被授予“铁军”称号。

02

短短8年的时间,张发奎从一个无家可归的少年成长为名扬天下的第四军军长,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当时,在张发奎麾下效力的,有贺龙、叶挺、朱德、叶剑英、陈毅、徐向前、林彪等人,还有后来的大将徐海东、罗瑞卿、张云逸、许光达、谭政等人,手下可谓是将星云集。

1926年“中山舰”事件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很多国民党军不愿收留共产党人。在这种情况下,张发奎对共产党却十分欢迎。

很多朋友会有疑问,张发奎是国民党人,为何对共产党如此热情呢?

北伐之前,张发奎对自己指挥的第十二师颁布了四大禁令:禁赌、禁嫖、禁逃亡、禁鸦片。因禁令严格执行,使得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四大禁令的执行,还不足以让部队达到所向披靡的程度。第十二师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设立了政治部,完成了政治化改造。

战士们在共产党员的讲解下,知道了上战场不是为了拿军饷,而是为了推翻旧的统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世界,是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

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并不是他有承受痛苦的能力,而是他知道为什么受苦!

在我党同志的帮助下,第十二师脱胎换骨,成了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极大提升了战斗力。

正因为张发奎看到了我党的能力,感恩于我党的帮助,才会对我党心怀感激。

张发奎曾对身边人如此说道:“共产党员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工作很勤奋,政工人员极为优秀······”

03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两党的关系正式宣告破裂。

“宁汉分裂”以后,武汉汪精卫政府,南京蒋介石政府,以及共产党都在积极拉拢张发奎。

很多人会有疑问,张发奎有那么重要吗?事实是,还真有。

在当时群雄逐鹿初期,张发奎手握两个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蒋介石亲自招募张发奎,两次见面都以表彰他为理由,给了他八千大洋。

蒋介石充满感情地对张发奎说:“向华,你是一个模范军人,我希望你不要参与政治。未来,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军事事务方面,那样你会前途无量。”

张发奎知道蒋介石的言外之意:你只要死心塌地跟着我,把军事做好,就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当时,张发奎的部队驻扎在武汉,再加上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内国民党的元老多于国民党南京政府,于是,他做出了追随汪精卫的抉择

那张发奎为何不加入我党呢?

共产党在当时还很弱小,国民党却拥有半壁江山。张发奎不愿意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权力和地位,追随风雨飘摇的共产党,也在情理之中。

党组织被张发奎拒绝以后,依然不甘心,又多次邀请他一起联手发起南昌起义,可是,无论如何劝说,他都不改变主意。

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唐生智为江左军总指挥、张发奎为江右军总指挥,准备“东征讨蒋”,同时发布“分共”命令,并驱逐军队内的共产党员。

接下来,汪精卫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张发奎在不忍杀害共产党人的同时,受到了汪的蛊惑,态度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汪精卫

我党和宁汉国民政府的关系都破裂后,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下,正式开始了绝地反击。

确认对张发奎争取无望后,第二方面军的两万多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的指挥下,于8月1日发起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

半年后,12月11日,叶剑英教导团趁着张发奎和黄琪翔主力部队离开广州的机会,再次发动了“广州起义”。

张发奎得知这个消息后,险些从马背上掉下来,他很难想象,半年内自己指挥的部队就这样就被我党带走了大部分。怒火中烧的张发奎,率领部队返回广州镇压起义部队,一时间血流成河。

我党和张发奎经此一战后,关系完全破裂。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张发奎夺取广州拥立汪精卫的谋划,也彻底破灭。

12月17日,汪精卫宣布辞职,12月22日,张发奎和黄琪翔辞职,陈公博逃往香港。

半年的时间,张发奎的人生发生了逆转,从无限风光到一蹶不振,其中辛酸只有他自己知晓。

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张发奎游历欧洲各国,直到1935年才又回到祖国,投身抗日。

04

“七七事变”爆发后,张发奎对身边的将领说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让我对日作战,不让我斩杀日军,我将出家为僧,永不问世事。”

张发奎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但是,他依然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1937年8月,张发奎带领第八集团军参加了惨绝人寰的淞沪会战。

这场战斗让小日本看到了中国人是不好欺负的,面对他们精良的装备,无数中华男儿敢用胸膛去和子弹对决。

淞沪会战

张发奎在誓师大会上,对所有士兵说:“人在国土在,流尽最后一滴血,誓与阵地共存亡。”

第八集团军在绝对劣势下,硬是在张发奎的带领下,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打出了中国人不怕死的斗志。

上海《救亡日报》刊登张发奎的抗日事迹,田汉在诗中如此写道:“始信人间有铁军。”

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张发奎又率领部队参加了武汉会战、广州会战、粤北会战、豫湘桂战役等诸多重大战役,为抗日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获得“抗日名将”的称号。

1949年7月,张发奎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辞去一切职务,到香港定居,从此不问世事。

结尾

张发奎在蒋介石手下的十多年时间里,职位够高,待遇够好,但是,阴险狡诈、嫉恶如仇的蒋介石从来没有忘记给他穿小鞋。

可能,有些时候,张发奎也会后悔。但是,他从没有和人说起关于自己选择所导致的人生问题。

1955年9月,张发奎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在报纸上看到毛主席给朱德授衔的照片,还有元帅和大将的名字后,眼神中尽显迷茫与失落。

他用沙哑的声音说:我本可以取代朱德的位置,当上元帅之首啊,可惜没跟对人!

张发奎说出这句话,不是自大而是自信,如果他追随我党,这一切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

张发奎

然而,落子无悔。但是,心痛却是真的。

1980年3月10日,张发奎走完了自己曲折、可悲、可叹的一生。

从张发奎的一生中,我们能得到这样的答案:在共产党如此弱小,看不见光明前途的情况下,仍然能坚定自己的信仰,不从个人的苦乐出发,像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等人那样,为了国家和人民把自己当成了火把,熊熊燃烧的同时至死不渝,这种革命精神是多么可贵可敬。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为有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样的领袖而感到自豪。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人类顽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的话,就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伐名将落个亡命天涯,晚年悔恨:若没跟错人,应是十大元帅之首
北伐铁军张发奎
他曾指挥过5位元帅,晚年感慨道:站错队了,不然我就是元帅之首
他是国民党上将,麾下走出共和国5元帅6大将,晚年后悔没跟毛主席
他指挥过5位元帅和6名大将,晚年悔恨:我若不犯错,就是元帅之首
他指挥过5位元帅和6名大将,晚年悔恨:若不犯错,我就是元帅之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