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正解经】让你一次弄清太阳伤寒症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讲了太阳病的太阳中风症。这一期,我们讲解太阳病的另一典型症候太阳伤寒。

太阳经居人体之表,是人体防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与中风症的发生机理雷同,伤寒症的发生也是由于体表的卫气与血脉中的营血之间的工作协调出了问题。

营卫不和,人体防御力量较弱或机体松懈防守。与中风症不同的是,太阳伤寒是寒邪伤表阳的证候,是寒邪乘虚而入侵扰太阳经的阳气,致使体表卫阳运行失常,营血受寒而郁滞,太阳经气运行不畅。

寒是阴邪,最容易重伤肌表太阳经的阳气。当肌表阳气被寒邪重伤,皮下血管收缩,皮肤功能降低,失去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恶寒(怕寒)症状必然最先出现,而且也最重。

寒邪寒冷导致毛孔闭合,所以不出汗。寒邪趋静、趋降;伤寒初期,阳气被寒邪抑制,无法奋起与寒邪相交争,所以不发热。阳气郁积聚集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开始发热。

寒邪较重时伴有疼痛,头痛项强、身、腰背、关节疼痛等。因寒邪具有凝结、收引特性。人气血津液的畅通,全靠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寒邪侵人,阳气受损,筋脉受寒拘挛,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肌肤的气血凝结阻滞,以致全身肌肉、全身关节以及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都出现了疼痛的表现。

太阳伤寒是寒邪入侵肌表,脉搏的跳动与身体抗邪的位置是一致的,身体抗邪的位置在体表,所以脉象是浮在肌表浅层。

寒性凝敛,经脉收引。寒伤肌表,使肌肤的气血涩滞,筋脉拘挛,而血管也属筋脉,血管拘挛,紧张度增高,寒邪越盛,脉摸起来就越是上下都紧绷。

“呕逆”是胃气上逆的表现。正常人体的营气通过消化出于中焦,往全身输送。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当体表受邪后,正气就要抗邪于表,就不能顾护于里,这时常会出现营气升降失调,消化机能低下,导致呕逆。

人体肌表外感寒邪,卫阳被遏,肺气失宣,腠理闭塞,经脉不通,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紧,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张仲景的麻黄汤正是对应此症的良方。

麻黄汤堪称千古名方,祂在《伤寒杂病论》中之所以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在于它的配伍精妙。麻黄汤虽仅仅四味药,但其药物组成、配伍、用法用量以及调养法则,都是经方之中极为精妙的代表。

麻黄:在麻黄汤为君,主要起到发越人体阳气,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

桂枝:在麻黄汤中为臣药,起到透营达卫,解肌发表、温通经脉的作用;

杏仁:在麻黄汤中为佐药,起到降利肺气、驱散风寒的作用;

炙甘草:为佐使药,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这四味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达到表寒得散、营卫得和、筋脉得通、肺气得宣的功效。

煎服法:按照张仲景原意,用1800毫升水先煎煮麻黄,煎去400毫升水时,去掉煎煮麻黄时药液上面的泡沫,将其他三味药放进去,继续煮到药液只有450毫升时,去掉药渣,分三次,温热服用,每次150毫升。喝完后盖上薄被子,让身体微微汗出。

禁忌:服药期间不宜过食生冷食物,以免损伤阳气,不利祛寒邪外散而出;不可过于劳作,宜安排1~2日的卧床休息时间,以待正气恢复,邪不再犯。恢复期慎风寒再袭,宜适寒温变化随时增减衣被。

麻黄汤方剂麻黄汤发汗的力量很强,只可暂用,不可久服、多服。一般来说,一服汗出,就不需再服,否则汗出过多会伤人正气。若汗出而表未解,应改用他法,也不宜再服。


作者介绍

明纯,师从许文胜教授研习易经系统,易统传承人。量子生物反馈测疗专家、美国自然疗法协会会员、工商管理硕士;拥有17年及数千例自然疗法个案实践及二十多年企业管理经验;在许文胜教授指导下致力于生命系统和中正医学的研究与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伤寒病之麻黄八证
麻黄八证
《金匮玉函经二注》
《伤寒论》学习笔记231
中医入门第二讲A B
[伤寒论]六经病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