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巨匠|华罗庚:人民的数学家

华罗庚(1910年—1985年)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人。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1931年8月破格受聘到清华大学算学系任助理,后又破格受聘为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等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等。倾力推广“优选法”“统筹法”,被誉为“人民数学家”。


致公党中央原副主席杨邦杰题写“百年巨匠”

当大型文化工程《百年巨匠》筹拍《百年巨匠·科技篇》之际,摄制组发现,无论从成就还是从情怀角度,无论就国际视野还是探索深度,都无法将华罗庚从第一批拍摄巨匠的名单中抹去。

他从坊间走来,因为酷爱数学,又天赋异秉,勤奋超常,信念坚定,尽管终生只有中学文化学历,却创造了三次被“破格”提拔的纪录。他凭借一生150余篇论文、10部专著傲立于世界数学王国之巅,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中国解析数学论学派,探索出一条数学与工农业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路径,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世人亲切地唤做“人民的数学家”。

华罗庚出身贫寒,其数学天赋在中学时期才渐显,中华职业学校肄业,迫于生计在自家经营的杂货铺里当伙计。埋头于杂货堆之间,他自学完了《大代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并在大名鼎鼎的《科学》期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然而,一场瘟疫不仅令其身染伤寒,还因此导致了终身残疾。

1930年,华罗庚凭借又一篇发表在《科学》上、反驳数学家苏家驹的文章,引起了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次年夏,华罗庚走进了清华园,被破格录用为助理员。他仅用一年半时间,便攻下了算学系全部课程,并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在理学院叶企孙院长的支持下,他再次被破格提拔,担任助教,教授微积分。

1936年夏,华罗庚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师从数学家哈代。短短两年内,他在英、苏、法、德等国的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其水平已堪比博士,但他始终不曾申请博士学位。

抗战全面爆发,华罗庚不顾他人劝阻,毅然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凭着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华罗庚第三次被破格提拔,绕过副教授,直接评上教授职称。在炮火频仍的情形下,他写出了人生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7-1948年间,华罗庚先后被普林斯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聘请为客座讲师、访问教授,在数论、代数、复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引得美国同行赞叹:“他广泛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学的所有至高观点。”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华罗庚这里,享有名望并过着舒适生活的他毅然斩断后路,携家带口踏上了归程,并写下了言辞恳切、情感真挚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旗帜鲜明地申明:“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

重返清华大学讲台,华罗庚倍感亲切、激动。在教学之外,他同时还肩负着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重任,为数学所制定了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三大研究方向。在党中央的关怀支持下,数学所很快就汇集了陈建功、苏步青等蜚声中外的数学大家。

百废俱兴的科学技术领域,涌现出大量学术人才。这其中,就有深受华罗庚欣赏和肯定的陈景润。陈景润原本在厦门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因写信给华罗庚,就其著作《堆垒素数论》中的某些结果提出了改进意见,引得华罗庚惊喜、赞叹。一如熊庆来教授当年倾力提拔自己一样,华罗庚此时以同样的包容、同样的热情将清华大学“为国育才”的使命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育才方式传递下去。

华罗庚与陈景润在交流

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华罗庚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技术发展愿景规划的制定工作当中。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亲自带领一批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从事计算机研究工作;他所主持制定的“电子计算机”项目,在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中,被列为十二项重点之一。

在毛泽东《实践论》的启发下,华罗庚将研究兴趣和重点转移到了数学与工农业实践结合方面。在查阅了大量的外文资料,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和演算后,他把目光聚焦在了统筹法和优选法,简称“双法”。华罗庚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农场、工厂、施工现场,“双法”在小麦收割、铁路建设、工厂扩建等具体生产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取得了惊人的收效,一时间引发全国争相学习、追随的盛况。

2023年6月8日,《百年巨匠——华罗庚》摄制组采访华罗庚之女华密夫妇、长孙华云 并合影

基于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华罗庚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将他列为88个当代数学伟人之一,国际学术界将浩瀚星空中一颗国际编号为364875的小行星命名为“华罗庚星”。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更是称赞他为“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日益凸显其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甘为人梯,为国家科学发展事业、为民族育英才的人生对当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
2023年第16期
作 者:卡咪娜 吕月华
编 辑:李 鹏
编 审卡咪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家的故事
华罗庚的故事
走进无限美妙的数学世界
陈省身:我与华罗庚
熊庆来:一代宗师的数学人生
温州的数学家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