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哥窑中的精品

  观赏哥窑瓷器,如品历史,一块一块瓷片象征着不同的朝代,具有不同的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尝,瓷器本身寓意丰富,更是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美感。

  

  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大纹为“铁线”,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大纹小纹合称为“百圾破”。在所有的裂纹中,”冰裂纹“最为珍贵,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在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

  明代初年著 名学者曹昭的《格古要论》关于哥窑有如下论述:“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也少有。成群对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躁,色亦不好。”曹昭认为哥哥窑有新旧之分,并明确指出成群对者是元末新烧,那么旧哥哥窑肯定要早于元末,但早到何时则未具体提及,在提法上旧哥哥窑“元末新烧”是相对新哥哥窑而言。值得注意的是《格古要论》龙泉论述中并没有提到弟弟窑,足见明代初年哥哥窑与弟弟窑之说尚未出现。但比《格古要论》晚一个世纪的《浙江通志》一书却记录了以下的说法:“处州……县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至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是曰哥窑,弟曰生二窑……”这是有关哥窑、弟窑烧瓷的最早材料。但是书中未记载章生一和生二为何时人。

  

  虽然说哥窑的产地成谜,但实际也有文献对其地址进行一定的探究和猜测,但可惜的是,不少文献资料互相矛盾。明清相较于元代,对哥窑的记载越来越多,但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明代陆深的《春风堂随笔》中就有记载:“哥窑,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这段文字明确说明了哥窑的产地是烧造龙泉的琉田。但是明万历十九年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却记载为:“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而这里又将哥窑的产地确定为杭州。这两段文字的发现将哥窑的产地谜团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宋代哥窑与北宋官窑一样,文献记载不详,而且迄今未发现窑址,难以从考古角度寻找科学的佐证材料,这给宋代哥窑蒙上一层传奇迷漫的色彩,也给我们研究学习带来了难度。

  

  “哥窑”瓷器一直受到历代收藏者的喜爱,早在元末就有“仿哥窑”瓷器出现。孔齐在《至正直记》中有记载:“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得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窑绝类古官器,不可不细辨也。”此后的明清两朝,一直有仿哥窑百圾碎瓷出现,其中的精品也深受收藏者喜爱。可见近年来哥窑的拍卖行情在步步走高。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于汝、官、定、均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哥、均、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瓷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三百件左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哥窑瓷器天价成交
瓷器上的冰裂纹
宋哥窑瓷器未解之谜
哥窑窑址何在?悬而未决,为何还能名列宋代五大名窑
因祸得福的哥窑,这样的祸不如多来几打
中国宋代哥窑:冰裂的断纹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