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年,那味,那时母亲

20181月,大雪先后两次光顾了富水河畔,望着这银装素裹、晶莹剔透的玲珑世界,我的思绪回到了儿时的岁月。

作为出生在50、60年代的我们这一辈人,对雪的情感是复杂的,既夹杂着盼望,又夹杂着憎恨:雪到,年到,意味着有新衣穿,有新鞋穿,多少还能吃上点肉;可那时候,没有保暖靴,没有羽绒服,衣服、鞋袜穿得单薄,上学路上,雪和冰浸湿了鞋袜,到了教室,冻得直打哆嗦。忍无可忍时,只能靠课间的蹦跳来暖和暖和。这种冷的滋味,是现在的孩子们无法理解的,就如同西晋的那个皇帝,天天吃腻了肉,听说天下黎民没有饭吃而对臣子们说“没有饭吃,难道不能食靡吗”一样。别看这个被历史称作“白痴”的司马小儿,在说起吃肉时倒是附庸风雅,将“吃肉”称作为“食靡”。

那个年代,物质是匮乏的,可人们依然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特别是对过年的执着和韧劲,一点都不比现在逊色,这一切,都得感谢那时的母亲们。

一年到头,母亲们总是手不释“针”,收工回来,待一家人吃完晚饭,无论再苦再累,照例拿出针线,借着昏暗的“煤油灯”“柴油灯”,演绎起一家人的鞋袜来,没有一晚空闲过。一进冬月,母亲们都在唠叨,家里的谁谁谁该做件新棉袄了,谁该做件外套了,儿子大了,要相亲,不能穿的太砢碜,女儿大了爱美,不能委屈了她。男人一年到头,泥里水里,也该做身新衣,不然大年初二去我娘家,灰头灰脑的,我这张脸往哪儿搁?再说每人一丈五尺布票,不划算好,今年不用完,明年过期作废了,那就太可惜了。母亲们长年累月不停的忙碌,到过年的时候,也不省心,反而变得格外操心,你看这年过的,就没有让母亲们不焦灼,不忧虑,不憔悴的。只有到了大年初一,当一家老小穿着新衣新鞋,精神抖擞的出现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面前时,母亲们长长的舒一口气,脸上才出现久违的、难得的笑容。没有那时母亲,不知多少孩子要冻僵身子、冻坏手脚的。

那时候过年,商店里的商品,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有一个“年关供应”。这个年关供应,还分城里和乡下身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农村的年关供应,主要有一斤红砂糖、二斤洋油(煤油),一打火柴,五斤土茯苓白酒,一条红花或者大公鸡牌的香烟,总价值五元左右,仅此而已。

过年时,款待客人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之后,请乡里乡亲吃顿“春饭”也是不可推辞的。这可让天下的母亲们为难起来,你总不能只用自家菜园里种的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系(宋河读meì)马桩萝卜以及大白菜、青菜来招待客人吧?眼看年关一天天逼近,于是,母亲们便别出心裁,使出平生所学和浑身解数,来展示她们的心灵手巧。腊月二十五,熬麻糖;二十六,打豆腐;二十七,做米粉。二十八,打扫卫生;二十九,包饺子;三十,准备团年饭。

熬麻糖、打豆腐、做卫生、包饺子、团年饭,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工艺和程序大体说来都差不多。而做米粉就是富水河畔的特色了。这一特色,源自何时,无法考证。

那时富水河畔的母亲们,大清早起来,选用上好的细米,伴着熟石灰,加水后浸泡。待细米在水与熟石灰的化学作用下,漾着鹅黄,便将细米捞出,反复淘尽里面的石灰渣,然后用石磨磨碎,形成流状米汁,再将米汁放进锅里,煮熟后,舀进早已准备的包袱里,待其冷却凝固后,用刀划成大大小小的条状或者块状,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在那个物质短缺的年代,这种米粉是很受欢迎的:无污染、纯天然、未加任何色素,吃起来滑溜、爽口。唉,真难为了富水河畔那时母亲们。

肉,在中国的传统饮食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富足、殷实、热情的象征。我甚至在网上搜索过许多国家和民族的饮食习惯,全世界的人们,虽然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肉这种食材的热爱。有一个报道说全世界的人类最初都源自非洲,然后沿着不同的路径迁徙,最后形成了不同的种群。从对肉的喜爱程度来看,我相信这一有关人类起源和迁移学术观点的正确性。

那时,家境好一点的人家,过年时,可以宰一头猪,也有两户人家分宰一头的。不过,猪的重量放在现在,实在是不可恭维,最大的不超过“特级”,也就是一百六七十斤。尽管如此,可在“超支户”眼里,却是多么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呀。面对杀不了猪、无肉过年的农户,生产队里,往往集体宰杀一头猪,然后在除夕这天,按照人口,分下去。人多、猪小,肉少。记得有一年,队长通知超支户去领猪肉,人均6到8两肉。一个六口之家,分了不到5斤肉。真不知道,那些家境贫穷的母亲们,是如何用这点可怜的肉,来打发家里的老老少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直到现在,我都还在惊叹和赞美那时富水河畔的母亲们,是如此的能干,把一段原本艰难的岁月,燃烧成一幅活色生香、如诗如画的浪漫时光。

富水河畔,飘荡千年的芭蕉夜雨掠过富足的土地,追随驰骋纵横的传奇,一幅穹庐辽阔的画卷中,书台映月和白竹晚烟交界线上的日子呼啸向前。从富水县、富水郡突兀飙升到京北重镇,感谢那时富水河畔的母亲们,是她们用灵巧的心思、勤劳的双手、温暖的情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富水河畔的儿女们。正因为有了她们,富水河畔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绿叶成荫。

看看现在过年,普天之下,哪一家不是穿着臃肿,吃着油腻、喝着香浓?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今年元旦看望父母时写下的一首小诗《回乡省亲》:

“小径悠悠漫暖阳,

炊烟袅袅饭菜香。

倚门遮眼踮踮望,

白发苍苍是我娘。”

让我们一起感恩那时年月,带给我们那时味道的富水河畔的那时母亲吧。

京山县档案局

欢迎提供京山记忆稿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腊月二十八洗邋遢
曹江||幼时过年的记忆
♨张冬秀老师作品《乡愁》
【吉安渼陂古村】坐落在赣江的支流富水河畔...
大家都吃过桂林的米粉吧,现在免费教你制作!
诗歌||散步母亲河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