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吹糖人·剃头挑子·杂货担子

我生活过的下洋港,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农村集市。在儿时的记忆中,就是在上个世纪的50 年代到60 年代,集市上有很多手艺人和小商贩,印象最深的是吹糖人的、走街串巷剃头的和挑担子卖货的。如今,这些职业都已消逝,但当年却是下洋集市的一道风景线。

吹糖人

吹糖人的师傅,都挑着一副担子。担子前面是一个小火炉子,炉子上放着一口小铁锅,里面装着有颜色的糖稀。在炉子的前上方钉着一块木板,木板上面有两根小木条子,木条子上面穿了很多小孔,这些小孔是用来插糖人的。师傅把做好的糖人就插在上面。木板的一角挂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插糖人的小木棍。后面有一个小木柜,供师傅在制作糖人时当板凳用。木柜里面有几层抽屉,抽屉里放的都是做糖人的一些材料。师傅坐在木柜上,用小铁铲搅乱铁锅内的糖稀,作好必要的准备。

制作糖人分三步:一是揉捏。师傅先拿出一点糖稀放在手上来回揉,把糖稀揉捏成一定的形状,然后在糖稀的一端摺口用嘴吹气,空气把较热的糖稀膨胀起来。二是上模。师傅拿出做糖人的模子,在模子上摸一些面粉,不让糖稀粘在模型上,然后把吹膨胀了的糖稀球体放在模子里,嘴对着摺子口再吹一大口气。最后打开模子,一个惟妙惟肖的糖人就做好了。三是贴小木棍,糖人做好后,师傅取出小木棍粘点糖稀,把木棍粘在糖人上,这样方便小孩子拿着吃。粘上木棍的各种形状的糖人全都插在木条子孔内,供孩子们选择。

我和小朋友们经常围在糖人摊边,观看师傅制作糖人,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心花怒放,吱吱喳喳,热闹非常。糖人的模型有很多种,有大公鸡、小狗、小鱼、小胖娃娃、孙悟空、猪八戒等造型。一个个鲜亮的糖人神态自如,栩栩如生。每一次大家都精心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人物造型。我最喜欢的糖人是“猪八戒”,说起其中的原因,现在想起来也可笑:当时觉得“猪八戒”比别的糖人胖一点,“猪八戒”的肩上还扛着一个铁钯子,用的糖稀多一点,很划得来。每一次拿到“猪八戒”后,就想先吃钯子,再吃猪耳朵,再吃……再吃……

吃糖人的日子,真好!

剃头挑子

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给人剃头,是理发行业中的一种经营形式,人们习惯叫着“剃头挑子”。记得小时候在家乡的集镇上、小巷里,或者到农村走亲戚,经常看到挑着剃头挑子的理发师傅。

这种剃头挑子的一头是一个高圆笼,圆笼一般都是铁皮做的,圆笼中放一个火盆,火盆上面再放一个小铜盆,用来装水洗头刮胡子的。圆笼的旁边立着一根木棍,木棍上面有挂钩和钉子,是用来挂毛巾、挂磨刀布的。另一头是一个长方形的箱子,箱子的中间有三层抽屉,一层放钱,一层放剃头工具,一层放烧水用的木炭等。要理发的顾客就坐在木箱子上,面对着前面的火盆。故民间有一句很形象的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

这些剃头师傅的手艺很好,剃头,刮胡子,还带按摩捶背。整个活做完后都有一个结束动作,就是双手在顾客的头顶上空拍几下,然后在顾客的肩背上拍几下,表示整个服务工作完成了。如果有谁扭伤了腰、背、腿、胳膊的,他们也可帮忙按摩、推拿,效果还不错。

这些剃头师傅没有固定的门店,他们逢集市就在街上招揽顾客,平时走街串巷找生意做。冬天找个避风的阳光地,夏天在阴凉的树荫下。特别是农忙季节,顾客就能享受到满意的服务,不耽误时间,挺方便的。

现在会理发的手艺人多了起来,理发店多了,条件也好了,也就没有这些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了。

挑担子卖杂货的

我看到的挑担子卖杂货的是下洋港的几位老人,有雷修德大伯,朱婆婆(邹大鹏叔叔的母亲),喻大妈(喻正喜的妈妈),还有一位姓何的大妈。当时由雷修德领导这几位老人经营着一家小商店,店面不大,但经营的日用杂货是应有尽有。当年我们家都是在这里买东西的。几位老人的服务态度很好,经营方式又灵活。一般是每天留几个人在家里守店面,派两个人挑着杂货担子到周边农村售货。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条件下,他们经营形式灵活,商品价格便宜,因此很受周边农村乡亲们的欢迎。


杂货担子是一根扁担和两只箩筐。箩筐里面装满各种各样的商品,大到雨伞、毛巾、脸盆、球鞋、雨鞋,小到头绳、发卡、顶针、绣花针,还有学生写字的铅笔、练习本、玩具等。这些商品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天清晨她们挑着杂货担子,迎着朝霞从下洋港出发,踏着阡陌交错的田间小径,为人们送货上门;傍晚时分,担子里的货卖完了,装钱的袋子也满了,她们又身披晚霞回到下洋港。这些生动的画面,在我的心灵中至今还留下美好的印象。

如果我是画家,我将用最细微的线条勾勒出这幅人间美丽的图画。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同德中学生活指导教师)

京山市档案局

为京山建档打造京山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欢迎提供稿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的行当--吹糖人儿的(专辑)
道口古镇“吹糖人”:一分钟吹出一个大老虎,祖师爷据说是刘伯温
一口丹田气
江城夜话 | 转糖 “板龙”“飞机”难 “四坨”“八坨”易
前门大街围观北京传统老行当“吹糖人儿”
自己理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