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东尼·弗卢自述:无神论的基因

1923年,我出生于伦敦,在一个非常传统的基督教家庭成长,父亲是英国的一位牧师,在教会中是一位积极分子,也曾是剑桥大学宗教研究学院的讲师和主任。


幼年,我进入到皇家私立学校学习,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漠不关心宗教学习和实践,也不知道为什么当自己出现在学校的教堂时,感觉不到应有的那种神圣和尊严,甚至是那很感人的宗教唱诗,我也不想参加,也不为其所动,我利用这些事件时间,来阅读一些政治、历史和学术书籍。总之,在我年幼的时候,我根本没有发现自己有需要和上帝沟通的兴趣!


就这样,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以至于自己很小的时候就逃离宗教,我能说的是:在我进入学校时,内心曾经有过信仰的种子,但在我毕业之前就已经枯萎死亡了。


尽管我出生在宗教环境,但我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又是为何走向了无神论?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原因促使形成了我的无神论思想,大致如下:


第一,我从父亲那里(也正如康德所说的那样)继承了这样一个道理:选择身边值得你关心的事情!我父亲通过教授人们基督教宗教思想,来落实这个道理;而我则认为,再也没有比人们所关心的当代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了。


第二,我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理性的爱和研究方法,每当他研究一件宗教事情时,在发表个人观点之前,他首先要去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所有证据和资料。

我和他的区别就在于,我获得了对智慧的热爱,也获得了来自于父亲的那种谨慎的、分析的、批判的理性,但这两样事情却使我远离了他的信仰和宗教。


第三, 对罪恶与灾难这些疑难问题的感受,构成了促使我倾向于无神论的一个早期因素。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我童年时期,就曾随着父亲在假期里经常去法国和德国旅行,我一直记得,在巴伐利亚(德国洲)看到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有来自各个地方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参加,他们衣着显眼,高呼打倒纳粹的的口号。


这种场景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包含了太多的憎恶,与我在基督教信仰中学习到的“上帝是仁爱的”的教义形成对立,心里一直在想,喜爱我们的主,怎么会原谅这种邪恶呢?


第四,当我进入皇家私立学校的时候,当时的领导是一位学校有名的主任,他经常鼓励我们去图书馆自由阅读,星期天在学校教堂,他亲自进行的宗教演讲中,谈论的也都是自然规律和景观,完全不涉及死亡之后的后世生活。


第五,我经常和同伴以及比我年长的人讨论神父们所提出的一些信仰问题,我始终都无法接受“绝对存在、绝对全知以及绝对大能”这些有关主宰的概念。


还不到十五岁的时候,我就向我的同学们表明自己不承认主宰的存在,在我表明这样的态度之前,根本没有和神父就我的怀疑展开过讨论。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不想破坏家庭的气氛,而我都一直向自己的父母隐瞒了这件事情。


时值1946年元月的时候,我已接近二十三岁,有传言说我成为了一个光阴论的无神论者,甚至说我的这种选择已经是义无反顾,绝不回头,以至于家人都感觉没有和我为此事进行讨论的必要了。


有句名言说的是:“你在十三岁时信仰了什么,你就会伴随这种信仰离开人世”,我想说的是:我少年时期形成的思想(无神论思想),一直伴随我到八十岁,一个临近死亡的时刻。


就这样,以学术的诚实和忠诚,安东尼·弗卢表明:他早年的无神论倾向来得非常之快,完全是因为一些不足为据和错误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尽管他多次反复研究过这些原因,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也没有找到放弃自己无神论思想的充足理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最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的华丽转身(看到这则老消息,我震惊了!)
古代无神论鸟瞰(外国篇)
安东尼·柯林斯“寓意释经”思想研究
科学与虔诚信仰之间不必存在鸿沟
有神论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如题,它们和无神论的纷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人少了点儿“信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