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陈皓

      “蚕”在甲骨文上,还是一只虫子的样子。后人造字“蠺”,形声字,下形上声,又因笔划太多将其简化为“蚕”,可谓简洁明了,喻意上天赐予人类的神虫。它也不负众望,吐出一种细细的莹亮柔韧的丝,不仅织就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而且还用这种华贵而神秘的情丝,开辟了一条将我国与世界联结在一起的丝绸之路。

       我记得第一次跟妈妈来到蚕室,看到雪白的蚕宝宝个个昂扬着头,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尽情地画着弧线,沙沙沙,沙沙沙……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欢快的食桑小曲似淅沥春雨,给我带来满满的春意,感觉美妙而舒畅,满心欢喜。

       后来我才知道,蚕并不是一直这么雪白好看,生活也并不总是这么轻松欢快,刚开始它不过是小芝麻粒那么大的卵,要由卵变虫,由黑变白,并经过四次休眠、四次蜕皮,才能吐丝结茧化蛹,再羽化成蛾,一生四变,每次变化都是脱胎换骨的考验。我也曾以为“春蚕到死丝方尽”便是蚕儿的最高境界了,可事实远非如此,它不是躲在精心编织的美丽宫殿里贪图享受,更不会因为逃避艰苦的磨炼而消极等死,它要滤去生活里的浮躁之气,好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积聚一下热情和力量,然后羽化成蛾,破茧而出,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只有历经凤凰浴火般壮丽,才能获得神圣的涅槃。

       蚕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蚕体可以作为中药,蚕的副产品蚕茧、蚕蛹、蚕沙等等也都是宝,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巧绚丽的绫罗绸缎,还被应用于医疗保健、太空能源、太空食品等许许多多的高精尖技术领域。它真正做到了清清白白来世间,完完全全献人类。

       由无私奉献的蚕儿,我想到了无数的养蚕人,正是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不懈坚持,才使得蚕桑产业和蚕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如今工业快步发展,环境日益恶劣,蚕儿的生存压力加大,加之养蚕工作的艰辛,蚕桑生产日趋萎缩。养蚕人儿不畏磨折、锐意进取,不断改良蚕品种,改进生产技术,现如今人工饲料养蚕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望实现蚕桑生产工厂化。我们一定要真心对待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纯洁的精灵,共同编织锦绣前程。

       我喜欢蚕,更喜欢似蚕的人。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默默奉献养蚕人不也具备了蚕儿的品质了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蚕桑习俗----谢蚕花
怀旧“浒关蚕种场”
产业观察:破茧重生!为古老的蚕桑产业注入现代化
「蜀中人物」陈开沚
鲁成:他将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
广西蚕业信息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