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 师 李 苦 禅
自:拾文化



某次画完竹子,齐白石不无得意地题诗道:

野竹萧萧青上天,故乡不值一文钱。
长安市上曾争买,尽纸三竿价十千。

他的意思是说,竹子在湖南老家分文不值,被老头子我画出来后,价值万钱,身价陡增。

古往今来的画家们,靠着绘画的技能,去解决吃穿、买房置地,甚至买丫鬟讨媳妇儿的,皆不足为奇。


靠着善画而讨来媳妇,又因为着迷于作画,冷落了妻子,媳妇最后跟着徒弟跑了的,这样的画家,恐怕就不多见了。

更可怕的是,妻子是带着孩子跑路的,徒弟用阴险毒辣的方式(刀子扎破儿子的睾丸),残忍伤害了他们的骨肉。

实际上,哪怕没有卷入这一场道德伦理狗血剧,此画家的一生,依旧称得上精彩纷呈。


他盘过辫子、也留过大背头;拉过人力车,当过售票员;结交过洋人艺术家,也抵抗过日本鬼子;被迫害过,如今则永远的光芒万丈。


01

画家的名字叫李苦禅,因为出生在年末,按照传统习惯,打他一下生,虚岁就是两岁。

虽然“贱名”好养活,“苦禅”这么文绉绉的词儿,显然不是朴素的农夫父母能想出来的。由于在家族中排名第六,爹妈平时喊他“六子”,他的大名则是“英杰”。

李英杰出生于山东高唐县,那里是《水浒》故事的发生地,在他出生时的1899年,当地的民间组织“大刀会”统一改名作“义和团”,之后,又迅速在全国形成为一股农民运动的高潮。

被《一代宗师》等电影致敬过的武师李存义,也曾手持单刀,前往高唐,投身于这项运动。据说,在这期间,武林高手李存义,就曾指点过李英杰的武功。


这必然是后人一厢情愿的演绎,李存义参加义和团时,“小六子”才多大?再说,他咋就这么幸运,偏偏遇到名震江湖的“单刀李”。但彼时的高唐,民风剽悍、习武成风,这倒是真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李英杰必然也学到了一招半式。

高唐县李奇庄有座颇大的古庙,那里是全村最热闹的场所,小孩也常去那里玩。某次他们玩耍的时候,恰好赶上工匠们,给庙里的神像重新上彩的时刻。

为便于给神像“塑金身”时不至于受到打扰,工匠们干活时常常围起芦苇棚,但越是藏起来,小孩子越是想多看两眼。

庙宇重修竣工后,“开光”的日子也就到了,神像们焕然一新、重现人间,他们瞪大黑琉璃般炯炯放光的眼珠,露出金光灿灿的法相。


李英杰彻底看呆了,他惊异于那些老工匠们,人家也没有三头六臂,是如何绘制出如此神奇的图画的?之后,工匠们在干活时,他常常主动打下手。李英杰的艺术人生,大约从此时开始启蒙。

对于习武和作画,父母皆不置可否,他们还是希望儿子稳妥一些,正儿八经地读一些圣贤之书为妙。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爹妈给儿子凑了一些柴禾,作为实物学费,安排他在乡村小学读书。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李英杰十九岁时,顺利考入省立中学“聊城二中”。


因其古城布局状若凤凰,聊城又被称作“凤凰城”,巧合的是,“聊城二中”恰好坐落在,凤凰暂时储存食物的囊(即“膆子”)的位置。当地人遂称这所中学为“凤凰膆子”,并纷纷传说这里是聊城的宝地,将来要出大人才。

李英杰本是一介村野匹夫,踏入进大城市后,他也想施展一番抱负。

怎奈,父母却动起了别的心思,他们又张罗着给儿子娶媳妇儿。


02

聊城二中是一所新型学校,学校的先生们更是形形色色,有清朝遗老、激进的民主分子,甚至还有海外归来的留洋教师爷。

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本来有很多可以选择的道路,李英杰却重新拾起了少年时代的两个兴趣,一者是武术,一者是国画。

一位叫屠月三的体育老师,曾传授过他七节鞭、齐眉棍、地躺拳等传统武术。另一方面,山东本地颇有名气的花鸟画家孙占群先生,则细致地夯实了,李英杰的国画基础。

李英杰现存三件最早期的作品,《猫》、《鸡》、《鹤》,里面都有孙先生的栽培与心血。


高中二年级暑假到了,他特别想去京城长见识,李英杰便以软磨硬泡的方式央求父母,父母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最后还是勉为其难凑了些盘缠,让儿子去到了北京。

此时大约是民国七年(1918)。对于美术界来说,这是一个“大年”。是年2月,北大校长蔡元培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两个月之后,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它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中央美院的前身。


当年的李英杰,未必意识到暑假进京的决定有多么正确,我们只能说他无比幸运。

李英杰的幸运还不止于此。因为父母给的盘缠有限,他进京后只能借宿在一个寺庙内,寺庙和画院隔着十万八千里,从寺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口中,李英杰偏偏打听到“画法研究会”的存在。他最终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在研究会里,李英杰首次接触到西画。并且,他认识到一位大师,大师的名字就是徐悲鸿。

徐悲鸿仅比李英杰年长三岁,但架不住前者学画的年岁早,李英杰后来尊称徐悲鸿为“西画开蒙师也”,徐悲鸿则视李英杰为自己的入室大弟子。


李英杰在外边学得欢,父母却在家里操碎了心,他们实际上并不希望儿子进北京,毕业后在家乡当个教书先生就挺好。

为了彻底拴住儿子,父母给李英杰说了一个媳妇,对方比他大6岁,父母却很满意,因为女孩“过门就是一个好劳力”。


对于爹妈安排的亲事,李英杰照单全收,品尝完新婚的甜蜜,他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期待行事,而是我行我素。

高中毕业后,李英杰匹马单身进北京。后来,他不但顺利念上了民国版的“中央美院”,还结识到人生中的另一位贵人。

不得不说,他真是太走运了。


03

说来可笑,在北京学画期间,李英杰竟然“主攻钳工”。

因为太穷,他不得不在北大学校的铁工厂里做工。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后,李英杰的境况照旧不好,但谁叫他有一身力气与武艺呢,在朋友帮助之下,李英杰去洋车行租了一辆人力车,不论严寒酷暑,每天晚上他都会出去拉车赚钱。


至于住宿方面,李英杰则是“照方抓药”,沿用自己之前用过的老办法,继续在寺庙里居住。

有个叫林一庐的同学,以开玩笑的口吻,赠送给他一个外号曰“苦禅”,李英杰听罢连连点头,不停地说:“名之固当!名之固当!”从此后,豪爽的他,竟以“苦禅”之名行世。

山东人素爱结交四方豪杰,虽然生活贫困,但在北京读书期间,李苦禅却交下了一众好友。这些好友中的很多,日后成为响当当的人物,譬如北大的一位图书管理员,他后来缔造了新中国,成为亿万人敬仰的领袖。

1923年秋,二十啷当岁的李苦禅突然决定,他要到校外拜师学艺。

难道北京的大学教授不够优秀吗?当然不是,李苦禅拜师的原因,多少有点上不得台面。首先,他肯定热爱传统中国画;另一个理由则既现实又可笑,学习西方画需要购买画具,这笔费用让李苦禅吃不太消。

所以,即便是拜师,他也得找一个“性价比高”的先生。

京城的画界不乏名人,李苦禅挑来挑去,寻到一位叫齐白石的老先生。这无疑是他人生的贵人,但李的这个决定,朋友们有点不理解。

对齐白石而言,1922年算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过后,他渐渐开始大红大紫。也就是说,李苦禅拜师的时候,齐白石至多是有一丁点的名气,显然入不了很多人的法眼。


今天的我们,才不得不佩服李苦禅毒辣的眼光,而齐白石后来亦写道:

“余初来京师时绝无人知……独英也(即李苦禅)欲从余游。”

跟着齐白石学画,是不需要缴纳学费的。每次老先生作画时,李苦禅就在边上静静看着,用心去观摩、体会老师的画法与笔意。


两人相识于“微末之间”,他们的关系,自然比寻常师徒更加真挚。

众所周知,靠着画画的“手艺”,齐白石后来赚了大钱。民国末年是一个乱世,本着居安思危的指导思想,齐白石将60个小金锭装进手缝的“羊肠袋”里,其后盘在身上,昼夜不卸。

一日,齐白石从睡梦中惊醒,他发觉金袋子断了,年迈的老人急得哇哇大叫:“苦禅快来,苦禅快来,我的金子被偷了!”

李苦禅闻讯赶来,替老师将金子一一数清,重新整理好,盘在老人身上,齐白石这才悠悠睡去。

齐白石门下弟子据说多达几千,他真正视为自己人的则没有几个,李苦禅无疑是最被信任的那一位。

所以,在绘画方面,齐白石对李苦禅也格外上心。

齐白石说过一句人尽皆知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后来,他又以类似的话,专门评价过李苦禅。齐老先生曰:

“余门下弟子数百人,人也学吾手,英也(即李苦禅)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

李苦禅对得起老师的赞誉,不得不说,在绘画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他都是极其精明的。

他曾经说过:“虾、小鸡、蟹都是齐老师常画的,早已创出了自家面貌,若再跟着画,就脱不开他。”所以,李苦禅写意花鸟画的主要题材,故意略过了鱼虾,都是老鹰、鹭等大家伙。


后来,他也的确成为画鹰的名家。

诸人且看,单单是在选择画什么这个问题,他就有这么多“鬼心思”,李苦禅称得上是绘画的天才。

靠着画老鹰,之后,他抱得美人归。


04

从北京国立学校西画系毕业后,李苦禅选择留在了北京,他在京城当一名美术老师,拿着微薄的收入,勉强填饱肚子而已。

远方家乡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女儿,不久之后,妻子因病去世。这段婚姻又不是自己选的,他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悲伤。

在爱情之上,李苦禅称不上用心,但是在艺术方面,他却相当热情。1927年,以李苦禅为首的一干画家,联合组织了“吼虹艺术社”。


1928年时,有个穿着旗袍的美妙姑娘,叩开他的房门。

姑娘打着拜师的旗号去找李苦禅,实则是想发生点什么。作为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画家,当然能看穿女孩子的心思。


某次,李苦禅取女孩名字“嵋琳”的谐音之意,特意作了一幅梅林画送给她。凌嵋琳看罢画卷,意味深长地说道:

“要是再画上两只喜鹊就更好了,喜鹊登梅嘛。”

李苦禅则很耐人寻味地对曰:“那就由你以后添上吧。”


又有一次,凌嵋琳央求李苦禅画一对鸳鸯,李苦禅思索片刻,却在宣纸上画了两只老鹰,一黑一白,英姿勃勃。

看着美人愤怒的小脸蛋,李苦禅不急不恼,他又在画上题了几个遒劲的毛笔字:

“雄鹰不搏即鸳鸯。”

鸳鸯表面上恩爱,但凡有一丁点风吹草动,却又各自逃跑。李苦禅是在暗示凌嵋琳,我们要做雄鹰,穿云破雾,成双成对。

艺术家但凡用上心思泡妞,寻常女孩就很难招架。后来,两人果然就结婚了。

1927年4月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随着政治中心的变迁,一些文化机构也相继在南方成立。

著名画家林风眠先生,在杭州创立了“国立艺术院”,他专门聘请李苦禅作为学校教授。


因为有官方的支持,杭州艺专给教授开的薪水相当可观,李苦禅每月有三百大洋的进项,他从来都没有这么富裕过。

与恩师齐先生不同,李苦禅不是“守财奴”,他一点也不保守,常常暗地资助学生,偷偷替他们缴纳学费。

好心有好报,不久之后,凌嵋琳为他生下一子。李苦禅从此之后儿女双全,他变成了人生的赢家。

俗话说,月满则亏。好运总有用尽的那一天,走上人生巅峰不久,李苦禅随即品尝到妻离子散、后院失火的滋味。


05

因为支持学生运动,1934年时,李苦禅被学校解聘。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四处“跳槽”,但越是跳槽薪水却越少,李苦禅在华北学院任教时,每月工资锐减至两元钱。

雪上加霜的是,他挚爱的妻子,也选择离开了自己。

李苦禅之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收到一封信,信中有两份剪报,看完剪报的内容,李苦禅才知道自己“被离婚”了。


剪报是两张,一张是离婚声明,上写:

“凌嵋琳与李苦禅先生志趣不合,分居四年,感情破裂,实难维持夫妻关系,特此登报离婚。”

另一张则是结婚启事,上云:

“张若谷与凌嵋琳已于上周正式结婚,组建家庭。至亲好友不及一一通知,特此敬告。”

这两则剪报的背后,是一个关于灵与肉的故事。张若谷算是李苦禅的弟子,他竟然背着师父“撬墙角”,与师娘私通、苟且。


但是,谁叫人家也是合法的呢。李苦禅只身追到济南时,他也只是从妻子手中,重新夺回了两个儿子而已。

在回京的火车上,不满一岁的小儿子李京不停的哭泣,一声比一声急促。没有带孩子经验的李苦禅渐渐慌了,他下意识在儿子身上查找伤痕,最后,在京京的私处,终于发现了异常……

李苦禅的小家庭遭遇变故,此时整个大中国,也正经历战争的洗礼。

日寇侵略中国,覆巢之下无完卵,李苦禅以“勾结八路军”的罪名,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作为重要嫌疑犯,他遭到了刑讯逼供。

日本人没有“冤枉”李苦禅,他的确帮助过八路军。但被关押期间,有内功傍身的他,坚贞不屈,没有招认一个字。


李苦禅的前半生,似乎把好运都透支了。如此不求回报的帮助自己人,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他依旧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新中国成立伊始,文艺政策发生些许偏差,具体到绘画部分,官方只提倡画人物勾勒画,写意花鸟被认为“不能为工农兵服务”,而遭到唾弃。

大艺术家李苦禅一下子就没了用武之地,他一度被“下放”到电影院门口售卖门票,生活也变得很是凄凉。

直到十年动乱结束,他才恢复了名誉。看惯春风秋月,经历挫折、辛酸,李苦禅的艺术之路,也渐渐臻于化境。


在生命的末期,他还琢磨着要为中国花鸟画再争一口气。思忖良久,李苦禅决心用鸿篇巨制,表达自己的主张。

所谓的“鸿篇巨制”,就是其字面意思,一幅画的篇幅,往往是三四张“丈二匹”宣纸的面积(一张丈二宣纸约5平方米)。

神奇的是,在卧室那么大的宣纸上,80余岁高龄的李苦禅,依旧能行笔走墨、挥毫落纸。


1983年时,在某茶话会上,他更是放出豪言:

“为振兴中华,我要再画二十年的画。”

悲伤的是,说完这句话不久,他就不幸去世。

李苦禅所有的故事与余韵,都留在一张张未完成的、洁白如雪的丈二匹宣纸上,留给后人慢慢品味与咂摸。

参考资料:

  1. 裔萼编著:《李苦禅》

  2. 马明宸编:《书画同源 李苦禅》

  3. 郑理、佳周著:《李苦禅传》

  4. 李向明著:《李苦禅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苦禅:妻子与学生私奔,儿子被情敌害死,84年的人生苦不堪言
图文详情
齐白石与得意门生李苦禅的师友情谊
UC头条:[精读]道法自然得天籁——简析李苦禅国画艺术创作与写生
李苦禅荷花作品欣赏
李苦禅:凄凉“北漂一族”是如何逆袭成为一代宗师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