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宁经开区“管委会 公司”改革及探索
怀宁县着力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改革试点,对怀宁经济开发区进行系统性改革和整体性重塑,聚力将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主阵地和先锋区,推动怀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助推剂,经济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到机构设置、市场运作、人才配备等多方面。现将我县在改革过程中的实践及探索情况作一交流。
一、改革的意义
(一)实践探索的需要,改革是借势而进。根据《关于安庆市开发区管理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皖编办〔2022〕367号)及《安庆市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改革方案》有关要求,明确安徽怀宁经济开发区探索试行“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通过强化市场化思维创新开发区开发建设、投资促进、运营管理等体制机制,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作为安庆市首批改革试点地区,改革形成的优势及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可对全市其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提供一些有效有益的经验,有利于推动市域内其他开发区改革改出活力、释放红利。
(二)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是乘势而上。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怀宁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以全过程服务为重点、企业需求不断精准、地域范围不断扩张等新的趋势,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形势下,怀宁经济开发区能否突破原有管理体制障碍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成为当前怀宁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
二、怀宁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安徽怀宁经济开发区于1998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国务院核准面积7.127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近百亿元,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规上企业177家,高新企业61家,战新企业57家。2021年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排名第15位,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纸塑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型纸塑),园区入选第二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区域。
近年来,怀宁经济开发区锚定县委、县政府“挺进二十强,实现新跨越”的总体目标,紧扣“两区两中心”的发展定位,坚持“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内涵提升,外延拓展”,以“双招双引”为第一要事,狠抓园区空间要素保障,启动“一区两园”征地拆迁建设,率先完成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工作,激活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2021年度综合考核位列省级开发区第33位。
三、怀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公司”管理改革现状
怀宁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安庆市首批实施“管委会+公司”改革试点区,充分体现了安庆市委对怀宁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和高度认可,既是重大机遇,也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2021年4月,县委明确县委改革办牵头负责县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并聘请专业管理咨询机构编制怀宁经济开发区改革方案;2021 年 12 月,《安庆市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改革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怀宁经济开发区作为“管委会+公司”改革试点;2022年3月至5月,县经开区党工委、县委编办多次到阜阳颍上、界首、上海松江、江苏吴中等地交流学习“管委会+公司”改革有关经验和做法;2022年5月23日,怀宁县委编委会议研究审议了《怀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2022年5月27日,县委深改委印发《怀宁经济开发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2022年8月1日,县委改革办印发了《怀宁经济开发区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实施办法(试行)》;2022年10月,怀宁经济开发区完成了人员岗位竞聘和双向选择工作。
从当前改革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去行政化改革,构建“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管理体制,改出了动力。
(一)明确运营新模式。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将管委会原有内设机构整合归并,实现了“大部门、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将原本的内设机构优化调整为党群工作部、综合行政管理局、财政金融局,行政机构同比减少4个、占比57.14%。成立怀宁经济开发区发展服务公司,主要负责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
(二)实现瘦身强体。聚焦经开区主责主业,着力加强管委会综合执法、行政审批服务、财政金融管理等管理职能。围绕开发区主责主业,持续稳妥推进开发区赋权工作。2022年度梳理开发区赋权需求清单36项。坚持以去行政化和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将开发运营职能剥离给发展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让开发区集中精力抓经济促发展,实现了管委会“瘦身减负”。
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构建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改出了活力。
(一)创新“1+2”管理模式,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推行“管委会 + 服务公司 + 平台公司”运营模式,成立怀宁经济开发区发展服务公司的同时,将怀宁县国资公司业务和日常管理划归经开区管委会,以科学、实用、正规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承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产业培育等工作,今年以来,县国资公司在县经开区实现项目投资14.94亿元元,融资(签订融资合同)26.49亿元,已建成磁电产业园(一期)、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配套管网建设、双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正在循环经济产业园、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项目、纸塑产业园、经开区城市综合体、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参与安庆市科技成果转化子资金(二期)2000万元,与国元证券合作设立4亿元的引导基金,着力保障投资50亿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20亿元的鑫华通智能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入股鸿海新材料、1000万元入股一欣公司、1000万元入股国钦智能公司。
(二)创新为企服务模式,实现专业团队干专业事。以怀宁县特色“企业服务日”、“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为依托,坚持问题导向,以雇员式包保企业为抓手,县经开区发展服务公司与县企业服务中心双线并行,为企业排忧解难,将新签约项目备案、规划评审、施工许可等手续进行打包办理,对在建项目环境评价、竣工验收、不动产权证办理等实行一站式办结,覆盖辖区所有企业,针对企业存在问题提供“一对一”、“店小二”式全程跟踪服务,有效破解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以高效服务全力推动重点工程和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三是坚持优绩优酬改革,构建“能者上、庸者让”选人用人机制,改出了合力。
(一)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除管委会科级以上领导岗位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部门任命以外,其余人员全部实行岗位聘任制、末位淘汰制,打破身份、资历等条件的束缚,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建立健全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性、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岗位竞聘及双向选择调整后的中层管理人员,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5周岁下降到了41.9周岁,其中 80 后 8人,90后1人,占比 40.9%,同时社会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10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档案封存,单轨运行。打破公务员、事业身份人员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实行竞聘人员档案封存管理,单轨运行。对竞聘发展服务公司的公务员、事业编制身份人员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调离开发区时,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社部门统筹安置。
(三)以岗定薪,优绩优酬。专门聘请第三方机构就岗位设置、薪酬绩效等进行设计,其中,管委会工作人员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之和按同条件机关工作人员收入水平 1.5 倍左右设计,发展服务公司人员按同条件机关工作人员收入水平 3倍左右设计。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等挂钩,作为职务调整、岗位变动以及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倡树实绩论英雄导向,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改革进度较慢,改革魄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公司的顶层设计中,承担的招商、规划等服务型职能比较成熟,市场化运营模式、盈利机制设计上还存在短板。从改革自身来看,经济开发区还缺乏“跳起来摘桃子”的高点定位意识,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浓厚,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一定程度存在,对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面对公司化运营、市场化改革时缺乏原创性思维,不敢较真碰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自我革命的劲头还有欠缺,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公司化改革的功力不足,改革进度离省、市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是社会化的人才聘用渠道没有成型,人岗匹配还需进一步精准。现阶段开发区主要工作人员均为体制内人员,前期双向选择和岗位设置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部分岗位与职责不匹配的现象较为突出,比如,熟悉组织、安全生产等工作领域的工作“大拿”在双向选择后选择去了经发、综合等岗位,一方面导致了相关工作进展的不顺利,甚至出现工作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新人在新岗位上“忙”、“乱”现象比较突出,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工作的连贯性,进而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当前开发区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机关人员学历结构不优,现有专业结构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经济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对懂经济、熟招商、精管理的年轻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较大,但人才招引强度和人才吸引力还有不足,社会化渠道招才引智的虹吸效应还没有彰显。
五、下一步改革的设想与探索
(一)明确战略定位,围绕目标建立机制。怀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快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集聚,不断提升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聚焦聚力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营商环境的样板区、亩均效益的制高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这一目标定位,树立打头阵意识,以此次管理机制改革为契机,持续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模式,抓好服务发展公司的功能定位。一是要提升公司市场化竞争力,逐步向县国资公司管理模式过度,加快其市场化转型速度,不断提高市场化管理水平,努力构建科学、系统的国属平台公司管理模式,尽早实现盈利创收,催生平台公司持续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要增强公司服务竞争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发展服务公司要聚焦优化开发区软硬环境,积极打造一套具有怀宁特色的帮办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从微观的投资引进、项目帮办,到宏观的产业培育、双招双引,不断细化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机制,端正服务态度,做实服务成效。
(二)重视人才建设,优化开发区队伍结构。强化高端人才引进奖励,增强发展服务公司社会化人才的招引力度,符合条件的人员,同步纳入“独秀英才”补助范围。对具有国内外一流管理水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改革引领力、增强产业竞争力、深化项目带动力,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尖人才团队, 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补助。开发区的人员构成逐步由体制内人员向体制外人员过渡,逐步实现市场化管理,突出以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论英雄,强化考核的简单可操作性,能够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必须细化、具体化,将工作业绩的优劣与绩效总量增减挂钩,由原来的不变量向可变量转变,由固定向灵活转变。最终目的就是要突出考核导向,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引导、鼓励和鞭策作用,真正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三)发挥试点作用,打造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林云飞来怀调研时强调,“管委会+公司”改革既要契合省、市的改革方向,又要着眼怀宁的发展实际,找准开发区改革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严格按照公司化的运营模式、市场化的运作思维开展创新。要切实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着力打造全省“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的改革标杆。围绕这一目标,要着力探索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在客观实际上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设想。一是设置改革试点保护期,形成一套改革熔断保险的兜底机制。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兼职问题,改革前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改革需要补充进入发展服务公司的,在改革试点保护期内可以采取档案封存的方式,保留还原通道。改革试点保护期结束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参考县四大国有平台公司模式,自主选择辞去公职进入公司工作,或通过交流、调出等方式由组织、人社部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统筹安排。二是实行改革全过程记录。针对怀宁“管委会+公司”改革全过程进行梳理记录,及时总结开发区改革进程中的亮点、难点、痛点、拐点,既要指出“捷径”,也要标出“雷区”。同时,根据省委编办《关于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皖编〔2021〕9号)文件要求列出清单,同步推动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业务融合、优化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及时对开发区管理机构履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三是提出科学实践路径。在公司改革模式上,既要做实发展服务公司的市场化管理模式,打破机关单位用人体制机制限制,配强“领头人”,切实打破“管理者”的认识定位,防止服务公司又倒退异化为管理公司,增强造血能力,突出发展服务公司在物业、物流、贸易及审计、检测等第三方机构的业务探索拓展。还要提炼县国资公司在怀宁经济开发区改革发展上的作用发挥,借助现有的平台渠道,融合发展,借势而为,充分发挥县属平台公司在“管委会+公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中共怀宁县委编办
版权声明:欢迎转发[方达咨询]团队原创文章(需经授权);本号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方达咨询]观点,转载的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革和完善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第129期)
山东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河南省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泰安各开发区、功能区已建立起“管委会 公司”体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灵活的薪酬制度
日照新开发区来了
管委会 公司:公司到底应该怎么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