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集权之痛到分权之美 ——美的如何用分权把企业做大?(一)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

今天,我们重发一篇适合与《企业如何成功推行事业部?》连贯阅读的文章《从集权之痛到分权之美 ——美的如何用分权把企业做大?(一)》,希望对你有启发。

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的正文。

谈美的,分权是躲不开的话题。

谈分权,美的是绕不过的企业。

就连刘润在他《5商》的课程中,讲到集权与分权,都会拿美的作为标杆案例。

上一期文章中,我简单说到美的分权管理“3+3”的底层逻辑。

(点击链接可阅读《学美的,该怎么学?》)

有朋友看了之后,又知道我在美的做过多年运营总监,曾经数次主导编制《分权手册》,就发信息给我,“你不如把美的分权,从底层逻辑到具体实操都好好讲讲”。

关于美的分权的十六字方针“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外面已经有太多的阐述,我就不再做类似的重复说明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查。

我主要结合在美的编制《分权手册》,以及给其他企业做分权管理咨询的经验,对分权做个深度解读和分享。

从本期开始,我用三篇文章来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  什么时候该进行分权?

2.  成功分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  编制《分权手册》具体怎么操作?

4.  日常分权流程怎么管理?

本期回答第一个问题:

什么时候该进行分权?


1—
美的的分权是被逼出来的


美的最为外界称道的事业部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分权管理模式。

但这种分权管理,并不是自然演变出来的,也不是完美设计出来的,而是被逼出来的。

我们就来看看美的这个分权管理过程,是怎么被逼出来的。

1992年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成功上市,随之迎来了连续4年的高速发展。企业规模从1992年的4.87亿飞速增长到1996年的25亿。4年增长5倍多,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随着规模快速增长,却给美的带来了更大的问题:不断增加的产品品类,让原有高度集权的组织管理模式开始失效。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有三点:

1)   品种激增:1996年,美的已生产包括空调、风扇、饭煲在内的五大类产品,品种多达1500多个,大一统的集权管理完全无法兼顾;

2)   责权不清:公司出现问题,既没人负责,也没人解决。当时1万多人,所有部门事无巨细都向何享健一人汇报,等待何享健一人指示。何享健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文件、签不完的字、加不完的班。

3)   经营下滑:1996年,美的空调从行业前三下滑到第七。1997年从上一年的25亿下跌到21亿,而且当年经营利润仅来自一些投资收益。

何享健作为一家之主,事事亲力亲为,压力极大。

美的陷入倒退的漩涡,在何享健看来,此病已经“深入骨髓”。

经过分析,何享健找到了要害所在,“企业大了,整个体制不适应,也是大企业病,体现了高度集权,但却没效率,下面没动力、没压力、没激情。”

“高度集权”成为了症结所在,实施分权管理的事业部制就势在必行。


2—

分权带来超乎想象的增长



为了让高管们对事业部制加强认识,何享健特意请专家来进行培训。

不料还是有人在下面窃窃私语,甚至有人现场提出反对。何享健忍不住冲上讲台,从专家手中抢过话筒,厉声宣布:“美的只有搞事业部才有出路,事业部是美的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了何享健的言外之意:谁阻碍变革,谁就出局。

随着何享健的一锤定音,事业部制改革正式启动。

从原来大一统的集权模式,形成以产品为核心的空调、风扇、电饭煲、电机、小家电五大事业部,责权利明确、研产销一体,各事业部独立核算、独立经营,极大激发了下面人的经营活力。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事业部制改革立竿见影:1998年空调增长80%,风扇居全球销售之首,饭煲成为行业冠军,电机、小家电产品名列前茅。之后仅用4年就突破100亿。

从集权到分权,美的终于跨越了25亿的门槛,快速进入百亿,并确定了未来跻身千亿俱乐部的管理模式。


3—
什么时候该进行分权?


通过美的分权的经历,很多人会说,企业规模是是否采取分权管理的决策依据。

你看美的在25亿之前就采用集权管理,到了25亿这个规模的时候,不采取分权管理就无法再发展。

我只能说,发展规模是一个参考依据,但不是决策依据。

否则,我们没法解释:

● 娃哈哈宗庆后“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仍将企业带至数百亿;

● 恒大许家印出名的集权管理,2020年营业收入也突破5000亿;

● 万达王健林也是“军队式”高度集权的管控模式,企业规模数千亿……

面对不同行业特性、不同企业文化,规模做到多大该分权,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真正决定什么时候该分权的,主要是看组织能力是否限制了业务发展。

说简单点,业务发展碰到了组织天花板。

再说简单点,管理跟不上业务,甚至管理阻碍了业务。

再说直白点,很多时候老板就是组织天花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美的在发展到25亿规模时,外部市场增长但自身销售下滑,品种上千但管理失控,说明业务发展已经碰到了组织天花板。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何享健意识到不能让自己变成三头六臂,但可以通过分权让美的有100个“何享健”,这才有了力排众议推行分权管理的事业部制。

不论是集权式组织管理的天花板,还是老板本人能力精力的天花板,一旦这个“天花板”出现,就要千方百计突破,否则就会变成玻璃罩里的跳蚤,只会越跳越低。

这个时候采取分权管理,就是打破天花板、实现新增长的不二选择。
 
 

最后的话
 
没有哪个企业创立之初就采用分权管理的,老板都是先从集权开始的。

美的只不过是更早的从集权走向了分权。

什么时候该分权,主要是看业务发展是否碰到了组织天花板。

而组织天花板里,老板是最大的那一块。

看到了天花板,知道了要分权,也不代表不会掉进“一放就乱”的坑?

因为,成功实施分权是有前提条件的。

那么成功分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我们下一期再来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的1997:跨越百亿规模背后的事业部改造(案例解析)
【案例】中国企业最成功的分权体系
美的为什么频繁进行组织变革?
组织发展 | 美的如何克服“大企业病”?
美的集团的内驱源泉——事业部制
集权还是分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