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早的书法鸿篇巨制

■东汉蔡邕 熹平石经

■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

西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书籍《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定为“六经”,作为太学生们的法定教材。皇家藏书楼里藏有的“六经”标准本,就成为当时太学考试的标准答案。而有的太学生为了使自己考试过关,往往买通官员,暗中篡改藏书楼里“六经”文字。长此以往,导致收藏的“六经”标准本也错误很多。

到了东汉灵帝时,中郎蔡邕便向汉灵帝上奏:校正经书、刊刻于石,作为儒学被定为官学后评定正误的一部标准本。蔡邕的奏请获得了灵帝的批准。这可是一个浩大工程:熹平四年,蔡邕与一些学者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并领衔丹书“六经”,总共写了200911个字,镌刻了46块石碑,每块碑一丈多高,四尺宽。完成这一工程,总共耗时9年。

当这些石碑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的太学讲堂(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前竖立起来以后,立刻轰动全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或摹写,每天大街小巷和乡间道路都被千余辆马车堵塞了。

八公山人语

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精通经史,家有藏书万余卷,晚年仍存有四千卷。所以,他才敢于向灵帝申请担当校刊“六经”的重任。 蔡邕还是一位有书迹传世的大书家。他学习李斯和曹喜的书法,善写篆、隶。梁武帝评价他说:“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他写的隶书史称“八分书”,是一种简化了的隶书字,波磔特征十分明显,故又称“今隶”。蔡邕的隶书体法百变,奇姿谲诞,穷灵尽妙,独步古今。据传,《夏承碑》也是他的书迹。

蔡邕书写的《熹平石经》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碑刻书法的鸿篇巨制。它不仅字数多,共有20多万个隶书小字,而且若把这些一丈多高的石碑排列起来,总共可达60多米长!它还开启了我国以刻石的方法向社会公布“经文”范本的先河,以后从魏晋至明清,有许多朝代都曾重新刊刻过这些“经文”,以便供人学习。另外,由于当时参观者捶拓刻石,也启迪了后世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

蔡邕写的石经笔画严谨、结体规范,成为当时官方的隶书标准字体,以及后儒晚学的临摹的范本。他的书法在那时出世独立,无人比肩。可惜,这些石碑因种种原因大都损坏殆尽。1933年民国元老、书法家于右任以4000大洋购得一块残碑,今存西安碑林。

(整理:陈福香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微信公号、杨福音艺术馆微信公号,因版面所限,本版文字有删减,部分标题为编辑后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十六块石经碑的壮举
千古帝王:汉灵帝刘宏、熹平石经、鸿都门学与《曹全碑》
父女书法家蔡邕和蔡文姬,才华盖世,名满天下。
蔡邕当年干了这件事,让文字和书法得以广传,仅在李斯之下
顾绍骅编辑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六篇 隶书 二 汉隶十二
历史上最早的博学通才 (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