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图流:世界上最爱储蓄的人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著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结解了。

——毛泽东《矛盾论》


正文一图流:

上图是IMF最新统计的各国宏观储蓄率。排名是从高到低,颜色则是按地域分的。


我们平时说的储蓄,是微观储蓄,也就是个人存款。而宏观储蓄率,则是指GDP中没有被消费掉的那一部分比例。


东西生产出来了,却没有被消费掉,那它要么成了存货,要么形成投资。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通常把存货增加也视同于投资。按照这个定义,宏观储蓄率,也就等同于宏观投资率。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上最爱储蓄(投资)的就是中国人。然后在整体上,亚洲人都是爱储蓄的。


目前全世界通行的GDP统计方法,叫做SNA系统,是由联合国牵头制定的。其实它在会计原理上有一个BUG,就是说它在统计产值的时候,没有扣除折旧。所以GDP只是“国内生产总值”,而不是“国内生产净值”。


折旧是最近一、两百年才发展出来的会计概念。它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永续经营”这样一个假设上面的。


一家企业的产值即使是正数,但是如果它不能覆盖折旧,那么这家企业肯定无法永续经营,迟早得破产。同样的,一个国家的GDP不可能吃干榨尽,全部拿来消费。要不然,等它的固定资产损耗完毕之后,这个国家肯定得灭亡。


所以任何国家都要保持一定的储蓄(投资)率,低于某个数值之后,那就是寅吃卯粮。寅吃卯粮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眼下看起来也许没事,但是最终一定要还的。所谓天道有常,这是几千年的智慧。


中国人爱储蓄(投资),最大宗的标的就是房子。为了这笔投资,把其它消费都挤压了。这种现象合不合理呢?


从过去十几年的经验看,是合理的。那些下决心省吃俭用早早供房的人,现在都赚了。据说巴菲特也不爱消费,因为他觉得今天花掉1美元,等于花掉了未来的20美元。


然而历史业绩不能保证未来收益。将来如何,又有谁知道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剖析凯恩斯主义未达到真正宏观层级的根本原因
怎样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
高储蓄格局下的宏观经济平衡方法
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将推进变革
平衡中国的高储蓄率
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含义——“消费、储蓄、投资”视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