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闷声发大财,这家科技巨头这么低调?
近日,国际数据调研公司IDC公布2018年第三季度服务器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7.7%,达到234亿美元,出货量同比增长18.3%,达到320万台,实现连续5个季度的两位数强劲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服务器收入top5榜单中,一家企业位列第3,但其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56.5%,同时其在2017年已经占据中国市场出货量和销售额双料第一的位置,市场占有率还在高速提升。
它就是国产科技巨头浪潮,在服务器领域做得最好的国产企业。
服务器发展
服务器是网络社会最重要的硬件基础设施,作为网络的节点,需要存储、处理网络上 80%的数据、信息。在结构上,服务器与pc主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包括了cpu、内存、芯片组、I/O总线、I/O设备、电源、机箱和相关软件等,但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
总体来看,服务器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分为x86服务器和非x86服务器。
分类
特点
x86服务器
采用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可以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   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控制简单,执行速度相对偏慢,这也是CISC架构为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的原因之一。优势:开放、更低的采购和维护成本。
非x86服务器
包括小型机和大型机。以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为主,使用RISC芯片并且一般会采用UNIX操作系统。特点:高RAS、高性能、高扩展性等,性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强大,但价格昂贵。
在从80年代到90年代,服务器市场一直被非x86和 Unix 服务器也就是RISC阵营牢牢控制,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IBM的Power还是SUN公司的Sparc都曾是市场的绝对统治者,而大型机、小型机的名字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1946年,IBM开发出了第一台服务器System360大型机,其计算性能为每秒100万次,每台售价高达200到300万美元。随后DEC也开发了一款PDP-8小型机,体积小、易用、更便宜。到90年代,主流小型机通常采用RISC(精简指令)CPU和Unix操作系统,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低成本的Unix服务器。
直到89年Intel将Intel486 CPU推广到服务器领域,第一台X86服务器(康柏生产)也开始诞生,价格也变得低廉,x86服务器的CPU至今也由Intel一家独大。至此小型机和x86服务器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战争。小型机派系林立,各家拥有自己独特的专利和制造体系,互不兼容,在对抗开放的x86服务器阵营时明显力不从心。
x86 服务器具有开放、标准而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应用面广的特点,特别适合云计算、大数据等发展的需要,几乎所有的计算中心都是采用 x86 服务器。自 2009 年开始,全球 X86 服务器市场规模开始超过非 X86 服务器,自此 X86 服务器一路上扬,两者差距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曾经叱咤风云的小型机厂商们要么转型要么被收购要么倒闭。
今天的x86服务器已成为市场的绝对统治者,牢牢控制着超过90%的服务器市场。根据 IDC报告,2018 年第一季度中国 x86 服务器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出货量为 66.69 万台,同比增长 32.6%,市场规模为 31.58 亿美元。全球非x86服务器2017年的销售收入下降至87亿美元,占全球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不足10%。
不能否认,非X86 服务器下滑趋势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并不需要小型机,在数据库、ERP等关键业务中,Scale-up小型机仍旧是比Scale-out服务器更好的选择。直到今天还拥有一席之地完全在于全球的银行的业务基本都建立在IBM大型机之上,若想迁移到x86服务器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服务器行业全球比较大的几个厂家,主要是惠普(HPQ)、戴尔、思科(CSCO)、浪潮信息、华为、IBM、联想等等。
国外服务器巨头的惠普(HPQ)、戴尔凭借强大的软硬件实力,在服务器市场持续领先,尤其是惠普,2017年出货量占前六大厂商的一半,优势依旧明显。但市场份额下降趋势明显,根据 Gartener 数据,2018Q1 戴尔和惠普的出货量占比分别为 18.2%和 13.1%,但相比 2013Q1 时 22.2%和 24.9%的份额有了明显的下滑。而IBM从硬件设备供应商转型做业务服务供应商,但近几年的转型并不成功。
2014年初,联想以23亿美元并购了IBM 低端x86服务器业务,一举成为服务器领域全球顶级的企业。华为产品出口多个多家,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位置。
浪潮一直保持高速营收增长。根据 Gartener 数据,2013年以来公司服务器出货量份额增长明显,从最初的 0.9%到如今的 7%左右。2017年实现突破并稳居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三位,国内第一位,同时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服务器厂商,销售额和出货量增长率分别达到 84.7%和 50.1%,均远高于其他产生厂商。
相对其他科技行业,服务器行业门槛较低,是薄利的累活,它不是一个好的行业,很难依靠做服务器产生伟大的公司,但是浪潮信息却成功了。
浪潮信息作为一家国企,其发展对我国的服务器行业发展意义重大,多次实现技术突破,创造多个中国第一:第一台浪潮牌微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中国第一台4路服务器,中国第一台8路服务器、中国第一台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中国第一台PB级海量存储、中国第一款云计算操作系统等。(4路以上即8路、16路、32路属于高端服务器。)
一直以来,国内高端服务器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被少数国外厂商垄断,影响着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
一方面,国外品牌高端主机在中国市场售价较高,极大的增加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早年我国高端服务器被 IBM、HP、Oracle、FUJITSU 等国外厂商所垄断,四家厂商占据96.7%的市场销售额。凭借绝对的市场垄断地位,国外厂商掌握了我国市场的定价权。同时,受制于采购规模,我国企业很难有国际厂商平等对话的机会。我国市场上高端服务器平均单价远高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单价,是美国的 2.4 倍,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成本被大幅抬高。很多企业机构直接表示“用不起”,不仅硬件采购价格过高,而且配套软件和后续服务更是高的惊人。
(图:高端服务器单价)
另一方面,高端服务器在金融、电信、政府、能源等关键行业是核心重大装备。我国关键信息系统对国外主机的长期依赖,使得信息安全不可控的问题日益突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棱镜”门事件使得信息安全问题进一步获得广泛关注。
因此,加速服务器国产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而高端服务器必须改变传统架构,需求全新的技术路线、更高的技术难度和研发投入、全新市场和产业模式,对计算能力扩展性、内存扩展性、I/O 扩展性、系统的容错技术和高可用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研发难度极高。
浪潮信息8路服务器、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填补了国内高端服务器市场的空白,成功挑战巨头小型机在关键应用市场多年的垄断地位。
2010 年,浪潮推出了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8路服务器天梭 TS850,标志着中国服务器企业第一次正式叩响了小型机市场的大门。天梭 TS850采用了内存故障自动修复等 30 种 RAS 技术,根据国际评测中心的性能测试报告,8路服务器性能是世界第一的水平,系统可靠性水平达到了业界领先。上市 4 年多以来,业绩增长超过 10 倍,当年就进入市场出货量的前三强,超过IBM同型产品,2013 年以超过 3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市场第一。在国内8路服务器领域,浪潮始终保持着绝对领先地位,出货量份额为 45%,在金融、电信、交通、能源、公安、税务等关键行业的核心领域已经大规模应用。
2013年前,中国一直没有自主的高端容错计算机技术,高端容错计算机的研发不仅仅是个市场问题。2013年1月浪潮发布32路服务器天梭K1,是“十一五”期间国家 863 计划重大专项“高端容错计算机”的项目成果,华为和浪潮都参与,最后浪潮成功研发并通过了验收,中国也成为继美、日后全球第三个掌握新一代主机技术的国家。
天梭K1采用了全自主设计的结构—全球技术复杂度最高的体系结构之一CC-numa体系,突破了美国技术封锁,攻克了业界公认的多处理器高速 Cache 一致性协议实现核心难题,成功研制处理器协同芯片,并研制完成国内唯一、全球第五款符合 UNIX 03 标准的 UNIX 操作系统 K-UX。
全面推动天梭K1规模化替代IOH(IBM、Oracle和HP)小型机的进程,这是国产厂商第一次在产业核心领域向占据垄断地位的IOH发起挑战。仅 20 个月的时间,天梭 K1 从 IOH 的嘴中抢下了 2.35%的市场销售额。目前来看,华为、联想在这块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先入为主浪潮在这块的占有率短时间内很难撼动。
2016 年,浪潮发布新一代关键应用主机天梭 M13,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在线交易处理性能最强的单机服务器系统,更是全球唯一可与美国 IBM 媲美的 64 路关键应用主机,使我国成为美日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最高端主机核心技术的国家。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是天梭 M13 区别于一般服务器的主要特征。它可扩展 1000 个以上计算核心、48TB 内存,单日可处理交易量数十亿笔,具备大型机水平的 RAS 特性以及比肩大型机的处理性能。
市场增长性
除了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外,浪潮信息未来市场的增长性也很强。
近年来,伴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概念的出现,以及网络的全面融入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都呈现持续爆发式增长。2018 年 3 月,移动互联网流量 42.8 亿 GB,同 比增长 199.3%,一季度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 112 亿 GB,同比增长 192%。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 109 亿 GB,同比增长 210%,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 97.8%。   万物互联时代,工业互联网下海量设备将催化流量进一步爆发。Forrester Research 预测,2020 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发为信息互联网的 30 倍,届时有 240 亿台设备实现互联,数据接收与处理量将呈指数增长。
随着爆发数据爆发,互联网厂商对服务器的需求不断增加,服务器行业高增长,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及销售额增速高于 IT支出增速。据 Gartner 数据显示,而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在 2017 年锐增至1018.96 万台,市场规模达706.35 亿美元。2013 年-2017 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年复合增速为 3.74%,销售额年复合增速为 4.47%,高于全球 IT 支出-1.01%的复合增速。
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程深化,企业在向“智能制造”,“互联网 ”转型的过程中,容量扩张将成为各行业、各组织的长期需求,无论是自身采购服务器还是向云服务商购买资源,都会使服务器行业受益。这为存储厂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因此浪潮出货量还会持续增速。
目前来看,下游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将成为推动底层硬件设备服务器市场的主要动能。
a、云计算
互联网应用的爆发,云计算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未来,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保持26%增速发展,云服务器需求随之增长。根据 Gartner 数据,2017 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务器销量同比增长 5.1%,传统机架、刀片、塔式服务器均负增长,而云服务器销量同比增长 26.9%,成为全球服务器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根据 Gartner 的预测,未来全球云服务器还将保持 6.1%的复合增速,两倍于服务器整体市场增速,云服务器在北美市场的占比将在 2021 年达到 45.4%。
公有云方面。总体来看,中国与美国目前在 IaaS、PaaS 和 SaaS 服务领域上产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可比性较高,但总体规模和结构上差距显著。
根据 IDC 的数据, 2017 年美国公有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769.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29%,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26.95 亿美元,远远低于美国,但同比增长 34.20%,大幅高于美国。
美国以公有云为主,SaaS 最大、PaaS 其次、IaaS 最小;而中国截然相反,以私有云为主,IaaS 占了 大约 50%的份额。
在公有云市场上,中国与美国有至少五年的差距,美国云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中国则仍处于初始扩张阶段。未来若我国向美国等云计算发达市场靠拢,仍存在 10 倍以上发展空间,浪潮作为国内云服务龙头企业,必将直接受益。
云计算的普及将使单独购买服务器的客户变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将业务迁移到云上,从而造成服务器销量的集中。随着市场不断集中,服务器行业未来可能就剩下这几家大的公有云客户。因此云服务器的景气度主要由下游共有云计算 IaaS 厂商的需求决定。
在国内,占据流量、技术、数据和资金的 BAT,一定会是当之无愧的引领者。目前BAT大力布局云计算,资本支出不断扩大。2013 年,BAT 的资本性支出均在 10 亿美元以下,2017 年已翻一番三者的资本性支出均超过 20 亿美元。BAT 对云计算也愈发重视:百度云(2018 年完成山西阳泉计算中心的建设);阿里云(拟建欧洲第二座数据中心);腾讯云(正在建设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
但目前国内巨头与 AWS(亚马逊)等一线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Synergy Research 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达到 300 个,45%分布在美国,其次是中国和日本。AWS(亚马逊) 拥有的数据中心超过 40 个,阿里巴巴现有数据中心 17 个。Gartener 数据显示 2017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份额 AWS、阿里云分别为 54.1%、3.7%,阿里云2018Q1 收入 6.98 亿美元,仅为 AWS 的 1/10。为了争夺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未BAT会不断投入资金建立更多的数据中心,在此过程中将带动国内服务器厂商出货量大幅增加。
私有云方面。我国企业基数庞大且近年来入云的意愿逐步提高,使得国内私有云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近年来增速保持在 20%以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为 344.8亿元,预计 2021 年将达 955.7 亿元。
企业上云在中国具较大的容量,浪潮信息突破空间大。电子发烧友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仅40.3%的企业使用了云服务(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服务的企业比例分别为22.4%、15.3%和 2.6%),因此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私有云平台搭建主要是以大型企业为主,2017 年共有 54.8%的大型企业使用云服务,使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比例分别为 17.9%、29.7%和 7.2%,因此大型企业是私有云平台搭建的主力军。
政务云市场上,我国发展较为成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在 334 个地级行政区域中,有 235 个地级行政区已经建有或者正在建设(完成招标)政务云。
政企订单具有金额大、需求多样的特点。订单金额通常都是千万以上,囊括从硬件、软件和服务全方面。品牌服务器供应商在政务云的竞争中占据着主动地位,目前在政企市场浪潮、华为和新华三组成第一梯队,根据ccwresearch数据,浪潮信息约占据政务云12.7%市场。
因此,企业云和政务云将成为浪潮信息的重要市场增长点。
b.    AI的崛起
随着 AI 算法的更迭和算量的增加,传统的仅基于CPU的x86服务器往往无法满足应用需求,以数据处理上占优、线程间的通讯速度提高的GPU加速器架构的AI服务器成为主流。IDC 数据显示 2017 年中国 GPU 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为 5.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0.7%,约占中国 X86 服务器市场的 6%。未来增速有望保持43%以上,预计至 2022 年,中国 GPU 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 34.1 亿美元。
基于 GPU 的 AI 服务器大行其道,使得服务器行业持续受益,尽享行业红利。
在 AI 领域,浪潮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浪潮信息是国内最早布局 AI 的计算机厂商,也是 AI 服务器份额最高的厂商。2017 年中国 AI 服务器整体销售额 5.68 亿美元,出货量 27863 台;浪潮份额明显领先其他厂商,居市场第一,出货量达到 14,674 台,销售额达 3.24 亿美元,占比分别为 52.7%和 57%,超过其他厂商份额的总和。
目前,浪潮已经是百度、阿里和腾讯的 AI 计算 GPU 服务器的最主要供应商,占有率达到 90%,在中国的 AI 计算平台占有率达到 60%。
技术方面,浪潮目前已具备业界最全 GPU 服务器产品线,也是唯一可提供深度学习 FPGA 加速卡的主流服务器厂商,同时拥有深度学习训练框架优化工具等 AI 计算软硬件全体系。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底层硬件架构中就应用了浪潮信息定制的深度学习专用 FPGA 卡和 NF5568M4 GPU 服务器,协助百度在国际通用的车辆测试集 KITTI 中实现了接近 90%的识别准确率。同时浪潮信息还为腾讯提供4 卡、8 卡 GPU 服务器产品,协助腾讯建立 AI 统一平台,加速腾讯内部 AI相关应用开发,并通过“云”降低更多中小 AI企业的计算成本压力。
毛利率较低
近三年来,公司多项营运能力指标明显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 17 年同比增加 1.54,应付账款同比减小 1.26,显示出公司上下游议价能力的提升。存货周转率从 16 年的 4.35 提升到 17 年 5.89,显示出公司服务器产品交付速度的提升,营运能力大幅提升。
盈利能力上,近年浪潮信息毛利率呈下降趋势,17年营收是12年的近10倍,收入5年CAGR(复合年增长率)达63.4%,毛利率却减少为12年的一半。
与全球化布局成熟、客户相对多样化的 Dell 相比,2017 年公司毛利率为 10.46%,而Dell 为 25.49%,两者差距巨大。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浪潮信息主要收入增长来自于中低端 X86 服务器,客户的集中度过高,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较低,尤其是服务器收入增长主力互联网行业毛利率甚至不到 10%,限制了公司盈利能力。不过这也是众多服务器供应商均面临的问题,由于微软、AWS 和谷歌等目标大客户,每家都能谈判获得大幅折扣,惠普已经退出为各大云运营商提供大众化定制服务器这一块业务。
不过,浪潮信息近两年毛利快速下降趋势缓解,2018年Q1毛利率已经开始反弹。
未来,浪潮信息毛利率有望改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另一方面,上游成本有望缓解。
从目前浪潮的主要客户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互联网客户和政企客户。
在国内互联网市场浪潮市占率第一,这部分客户需求量大,议价能力强,对公司毛利率产生压制作用。目前对该类客户销售产品还是以中低端的服务器市场为主,毛利率较低在 8%左右。随着AI 服务器渗透率加速提升,有望改善公司服务器毛利率水平。公司目前出售 AI 服务器毛利率近 20%,是传统互联网行业服务器毛利率近 2 倍,但 AI 服务器收入占比还不到 10%。
政企客户业务属于高毛利业务,浪潮还将继续巩固其占有率并加大投入,以及政府的部分部门也在慢慢上云,浪潮也在开发面向政府客户的政务云,未来也将拓展其市场,这会是提高公司毛利率的杀手锏。
虽然浪潮信息总能抢得市场先机,不断率先推出高端新品,相比国内竞争对手,高端产品占比高。K1发布弥补了国内关键主机市场的空白,但是其性能、稳定性仍然与IBM POWER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受制于生态瓶颈,其主要应用在较为边缘的系统。以 IBM、Oracle 为代表的国外小型机(高端服务器)仍然占据高端服务器市场的主导地位,占服务器市场总收入 20%左右,单价在 10 万美元-50 万美元,毛利率在 30%-40%以上,占据服务器市场整体利润的半壁江山。目前,浪潮与IBM共同投资10亿成立合资公司研发、生产、销售 POWER 服务器,有望成为公司高端产品生态重大突破拐点。
另外,服务器原材料成本主要为三大件主—CPU、内存和磁盘。
CPU主要由英特尔垄断(浪潮17年前5供应商占据了58.8%的采购量,仅Intel一家的采购金额就达到了73亿,占29.94%),内存也基本由三星垄断,磁盘也是掌握在希捷(NASDAQ)、西部数据(NASDAQ)等少数几个厂家手里。
三大件的价格在 2016 年开始时上游客户涨价,浪潮的下游客户开始没有认可这块价格波动。如今三大件的涨价现在可以平稳转嫁平移到下游,议价能力得以改善。
另外,2017 年,AMD 带着其数据中心处理器 EPYC 系列横空出世,打破了被英特尔几乎独霸的x86服务器cpu市场格局。芯片、内存国产化进程加速,供需关系改善,未来上游成本压力迎来长期改善,成本有望下降。目前,AWS、华为、寒武纪等众多企业也在积极尝试 AI 芯片。
上游竞争者增多,对浪潮而言,其芯片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对于掌握大量客户的服务器企业—浪潮而言,其议价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改善毛利率。
总体来看,国内服务器行业,目前浪潮占据较大优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懂懂笔记: 浪潮超过惠普、戴尔,还要多久? 市场覆盖率为56.5%手机从模拟向数字过渡的时候,诺基亚超过了摩托罗拉;智能手机兴起的时候,苹果再次复兴,诺基亚黯然离场...
浪潮信息:受益于AI服务器与边缘计算服务器爆发,这只龙头获追捧(云计算篇2)
高增长的背后需要警惕什么?
从小兄弟到大哥:浪潮从互联网学到的恰恰是未来
服务器行业之浪潮信息研究报告:拐点将至
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服务器巨头是怎么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