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汇总十篇
userphoto

2023.10.07 山东

关注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1)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用地需求的急速增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资源国家所有和地方分级管理带来的全局和局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相当突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就目前面临的形势和特点来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造成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难以进行有效查处,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效果。笔者从事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多年,拟以桃源县的情况为例,从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存在的难点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基层国土资源违法呈现新动向、新特点

近几年来,经过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有所提高,土地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土地违法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基层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仍然屡抓不绝、屡禁不止,而且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涉农收费(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等)取消之后,农村村民建房只收取少量的工本费、服务费等。占用耕地与占用未利用地建房,国土资源部门在收费上基本相同。许多群众错误的认为,占用耕地建房收费减少了,国土资源部门在保护耕地上也放松了。而现行条件下国土资源执法的手段不硬,农村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成本普遍不高,导致违法占用耕地案件屡禁不止。仅20__年,全县就发生农村村民滥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案件近百起。

(二)乡(镇)政府及领导违法、村干部违法比例攀升。

一些乡(镇)党委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搞政绩工程,往往以引进项目为由,直接从农民手里非法征地;有的以租用代替征用,搞非法的“以租代征”;有的任意处置国有土地资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不惜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据统计,近三年来,在全县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除农民建房的违法案件外,90%以上的土地违法案件都与乡(镇)政府有关,如郑家驿洞天竹木非法占耕地案、桃源县三尖饲料公司非法占耕地案等大宗违法案件都与当地乡(镇)政府有关。另外,有部分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借口,自己参与或暗中支持村民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发展养殖业,往往带动一片村民竞相效仿,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如漳江镇、青林乡、深水港乡、枫树乡等乡(镇)的部分村就有此类违法现象。

(三)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数量逐年增加。

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集体土地不得进入土地市场,不能进行转让,必须要依法办理征地出让手续成为国有土地后才能转让。而一宗集体办理出让手续,审批过程相当复杂,所需办证费用高。为躲避办理出让手续,违法用地单位往往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不到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导致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行为发生。20__年我县立案的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为3宗,20__年为5宗,20__年为6宗,成逐年增加趋势。

(四)违反规划的土地违法案件比例偏高。

从我县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土地违法案件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公路两侧等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段。其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案件占到八成以上。

二、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的难点

(一)执法环境不优。

1、群众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群众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知道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常有群众通过、电话举报等方式检举揭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但某些群众一旦牵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时,就百般阻挠。有的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闻不问,仍然我行我素,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甚至抓紧时间抢修;有的不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造成执法人员调查取证难;有的态度恶劣,公开谩骂、侮辱执法人员。

2、部分乡(镇)、村的领导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注重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为虽然违反了土地法,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功大于过。在造成违法现实后,往往给国土管理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设置障碍,替违法违纪者开脱,不同意给予处分或处理。有的乡(镇)、村干部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不主动向国土部门报告情况,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有些违法行为属集体违法或在某位乡(镇)、村领导的暗示和通风报信下进行,躲避了土地巡查、制止等有效遏制手段,使得错过了最佳的查处时间,造成违法案件不能及时查处到位。

3、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虽然县局制定并下发了动态巡查制度,

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定期在辖区内组织动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上报。但由于乡(镇)所人员缺乏,力量薄弱(一般每个乡镇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再加上20__年以后,乡(镇)国土所收编,由县国土局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对国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管理土地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而村组干部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发现违法行为后怕得罪人,对违法行为主动报告的少,更谈不上制止。因此,整个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动态巡查制度难以落实到实处。4、执法容易受人际关系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执法,熟人朋友很多,往往一个违法案件刚刚下达处罚告知书,甚至是在调查取证阶段,各种“关系”、“招呼”就来了。面对强大的行政干预,坚持原则只是空谈,导致行政处罚难以到位。

(二)执法手段不硬。

1、对违法行为制止难。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有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是现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虽然《湖南省土地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对正在违法修建的建筑物可以“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予以”,但由于缺乏具体性的规定,使得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如果违法者不听制止,仍然继续其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部门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只能是看着其继续违法,直至违章建筑形成。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措施,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效性太差,与及时制止、拆除相矛盾,使得我们的执法活动相当被动。

2、对违法案件执行难。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起来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时间一长,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违法建筑基本上已建成。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但实际上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的案件往往也是久拖不下,加上强制执行的费用按要求由违法者承担,实际上都是国土部门承担,所以强制执行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形成“法要违,房照修”的不利局面。

(三)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

部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疏不一,严的过于严格,无法执行,疏的又难以操作。如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包括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占用土地建房)的处罚措施,是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处罚措施过于严厉。实际情况是,农村村民建一幢住房,往往是举全家之力,倾其所有财产,而目前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违法建房时有发生,产生违法后果后,如果一旦拆除,将会给其造成巨大的损失,违法户难以承受。不拆除吧,又难以维护国土执法的权威性,不能给后继违法者以强有力的威慑力。拆与不拆之间,常常是一个两难选择。另外,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非法占地的处罚是没收或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如何拆除(没收),由谁来拆除(没收),怎样拆除(没收),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性的强制规定。国土执法监察部门依法责令了,如果违法当事人拒不执行责令,国土资源部门既没有强制手段,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法规依据,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了之。

三、加强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

一是对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房的处罚措施过严,建议修改: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不大的给予经济处罚,并责令其完善用地手续;对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过大者,再要求拆除。

二是缩短案件查处时限,简化执法过程。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完整程序操作,一宗违法用地从发现、调查取证到告知、听证、决定、再到法院的强制执行最少也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即使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期生效,违法事实往往已经形成,执行很难到位。建议缩短案件查处时限,从发现、制止、告知、处罚决定以3—4天为宜。

三是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包括当场拆除违法建筑、没收施工设备和材料以及查封、扣押、冻结银行帐号等方面的权力。

四是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流转的方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条件,流转方式,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等。

2、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在电视台设立土地宣传专栏等,广泛深入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强化对乡(镇)、村两级领导的土地宣传教育。对一些重大、典型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给予通报、曝光,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二)加强体制建设。

1、建立独立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以外,向国土资源部直接负责的执法监察体系。即省、市、县都设立独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不受同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领导,直接对上一级执法监察机构负责。实行“两权分离”,即以行政审批、许可、确认权为主的行政执法权与以行政处罚、处分为主的执法监察权相分离。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赋予对外、对内的双重执法权,即对外有执法处罚权,对内有行政监察权。对外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保护国土资源,维护法律尊严;对内依法监督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审批、许可、确认等行政行为,查处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违法责任人。

2、设立国土

公安,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手段。建议在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设立国土公安,授予传唤、审讯、侦察、刑拘、强制执行等权力,以解决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取证难、制止难、执行难等问题,有效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3、认真搞好执法监察人员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培训,并认真组织考试。通过鼓励自学、相互交流、以会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精、思想作风正、严格执法、敢于执法的基层执法监察队伍。

(三)加强机制建设。

1、加强土地管理责任考核,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把国土资源工作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让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职责不到位的坚决不提拔,并严肃处理。对辖区内有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发生的,实行年度工作一票否决。

2、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网络,坚持走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路子。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监察网络建设,聘请村、组土地监察信息员,并给予适当的经济报酬。县与乡、村、组层层签订《土地监察责任状》,实行县执法监察大队人员包片,国土所人员包乡(镇),村组人员具体负责本村组的土地监察责任制,使全县的土地都处于监察网络的控制之下,并定期组织巡查,重点区域重点巡查,把动态巡查工作切切实实落实到实处。

3、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加强土地批前、批中、批后的管理。批前管理是指执法监察机构参与建设用地的定点选址,提出执法监察选址意见,使用地选址更科学合理,防止选址后因征地难而引发的变更用地、重新报批等一系列问题;批中管理是指执法监察机构应参与重大业务的集体会审,以及时掌握本局主要业务的运行情况,使监察工作有的放矢;批后管理主要是对已批准的用地项目实行跟踪监控,防止出现批少占多、批甲占乙、非法转让等违法现象发生。

4、建立规范机制。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内部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主要是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如《案件审理制度》、《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群众举报制度》等,并落实到实处,以杜绝人情案,公正执法,把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土地执法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初探》郭峰濂 《国土资源导刊》20__年第四期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2)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用地需求的急速增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资源国家所有和地方分级管理带来的全局和局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相当突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就目前面临的形势和特点来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造成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难以进行有效查处,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效果。笔者从事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多年,拟以桃源县的情况为例,从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存在的难点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基层国土资源违法呈现新动向、新特点

近几年来,经过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有所提高,土地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土地违法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基层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仍然屡抓不绝、屡禁不止,而且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涉农收费(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等)取消之后,农村村民建房只收取少量的工本费、服务费等。占用耕地与占用未利用地建房,国土资源部门在收费上基本相同。许多群众错误的认为,占用耕地建房收费减少了,国土资源部门在保护耕地上也放松了。而现行条件下国土资源执法的手段不硬,农村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成本普遍不高,导致违法占用耕地案件屡禁不止。仅2006年,全县就发生农村村民滥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案件近百起。

(二)乡(镇)政府及领导违法、村干部违法比例攀升。

一些乡(镇)党委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搞政绩工程,往往以引进项目为由,直接从农民手里非法征地;有的以租用代替征用,搞非法的“以租代征”;有的任意处置国有土地资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不惜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据统计,近三年来,在全县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除农民建房的违法案件外,90%以上的土地违法案件都与乡(镇)政府有关,如郑家驿洞天竹木非法占耕地案、桃源县三尖饲料公司非法占耕地案等大宗违法案件都与当地乡(镇)政府有关。另外,有部分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借口,自己参与或暗中支持村民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发展养殖业,往往带动一片村民竞相效仿,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如漳江镇、青林乡、深水港乡、枫树乡等乡(镇)的部分村就有此类违法现象。

(三)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数量逐年增加。

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集体土地不得进入土地市场,不能进行转让,必须要依法办理征地出让手续成为国有土地后才能转让。而一宗集体办理出让手续,审批过程相当复杂,所需办证费用高。为躲避办理出让手续,违法用地单位往往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不到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导致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行为发生。2004年我县立案的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为3宗,2005年为5宗,2006年为6宗,成逐年增加趋势。

(四)违反规划的土地违法案件比例偏高。

从我县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土地违法案件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公路两侧等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段。其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案件占到八成以上。

二、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的难点

(一)执法环境不优。

1、群众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群众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知道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常有群众通过、电话举报等方式检举揭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但某些群众一旦牵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时,就百般阻挠。有的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闻不问,仍然我行我素,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甚至抓紧时间抢修;有的不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造成执法人员调查取证难;有的态度恶劣,公开谩骂、侮辱执法人员。

2、部分乡(镇)、村的领导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注重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为虽然违反了土地法,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功大于过。在造成违法现实后,往往给国土管理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设置障碍,替违法违纪者开脱,不同意给予处分或处理。有的乡(镇)、村干部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不主动向国土部门报告情况,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有些违法行为属集体违法或在某位乡(镇)、村领导的暗示和通风报信下进行,躲避了土地巡查、制止等有效遏制手段,使得错过了最佳的查处时间,造成违法案件不能及时查处到位。

3、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虽然县局制定并下发了动态巡查制度,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定期在辖区内组织动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上报。但由于乡(镇)所人员缺乏,力量薄弱(一般每个乡镇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再加上2003年以后,乡(镇)国土所收编,由县国土局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对国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管理土地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而村组干部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发现违法行为后怕得罪人,对违法行为主动报告的少,更谈不上制止。因此,整个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动态巡查制度难以落实到实处。

4、执法容易受人际关系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执法,熟人朋友很多,往往一个违法案件刚刚下达处罚告知书,甚至是在调查取证阶段,各种“关系”、“招呼”就来了。面对强大的行政干预,坚持原则只是空谈,导致行政处罚难以到位。

(二)执法手段不硬。

1、对违法行为制止难。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有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是现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虽然《湖南省土地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对正在违法修建的建筑物可以“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予以”,但由于缺乏具体性的规定,使得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如果违法者不听制止,仍然继续其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部门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只能是看着其继续违法,直至违章建筑形成。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措施,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效性太差,与及时制止、拆除相矛盾,使得我们的执法活动相当被动。

2、对违法案件执行难。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起来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时间一长,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违法建筑基本上已建成。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但实际上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的案件往往也是久拖不下,加上强制执行的费用按要求由违法者承担,实际上都是国土部门承担,所以强制执行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形成“法要违,房照修”的不利局面。

(三)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

部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疏不一,严的过于严格,无法执行,疏的又难以操作。如土地管理法第七条规定,对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包括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占用土地建房)的处罚措施,是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处罚措施过于严厉。实际情况是,农村村民建一幢住房,往往是举全家之力,倾其所有财产,而目前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违法建房时有发生,产生违法后果后,如果一旦拆除,将会给其造成巨大的损失,违法户难以承受。不拆除吧,又难以维护国土执法的权威性,不能给后继违法者以强有力的威慑力。拆与不拆之间,常常是一个两难选择。另外,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非法占地的处罚是没收或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如何拆除(没收),由谁来拆除(没收),怎样拆除(没收),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性的强制规定。国土执法监察部门依法责令了,如果违法当事人拒不执行责令,国土资源部门既没有强制手段,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法规依据,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了之。

三、加强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

一是对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房的处罚措施过严,建议修改: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不大的给予经济处罚,并责令其完善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过大者,再要求拆除。

二是缩短案件查处时限,简化执法过程。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完整程序操作,一宗违法用地从发现、调查取证到告知、听证、决定、再到法院的强制执行最少也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即使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期生效,违法事实往往已经形成,执行很难到位。建议缩短案件查处时限,从发现、制止、告知、处罚决定以3—4天为宜。

三是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包括当场拆除违法建筑、没收施工设备和材料以及查封、扣押、冻结银行帐号等方面的权力。

四是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流转的方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条件,流转方式,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等。

2、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在电视台设立土地宣传专栏等,广泛深入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强化对乡(镇)、村两级领导的土地宣传教育。对一些重大、典型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给予通报、曝光,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二)加强体制建设。

1、建立独立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以外,向国土资源部直接负责的执法监察体系。即省、市、县都设立独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不受同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领导,直接对上一级执法监察机构负责。实行“两权分离”,即以行政审批、许可、确认权为主的行政执法权与以行政处罚、处分为主的执法监察权相分离。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赋予对外、对内的双重执法权,即对外有执法处罚权,对内有行政监察权。对外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保护国土资源,维护法律尊严;对内依法监督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审批、许可、确认等行政行为,查处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违法责任人。

2、设立国土公安,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手段。建议在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设立国土公安,授予传唤、审讯、侦察、刑拘、强制执行等权力,以解决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取证难、制止难、执行难等问题,有效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3、认真搞好执法监察人员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培训,并认真组织考试。通过鼓励自学、相互交流、以会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精、思想作风正、严格执法、敢于执法的基层执法监察队伍。

(三)加强机制建设。

1、加强土地管理责任考核,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把国土资源工作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让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职责不到位的坚决不提拔,并严肃处理。对辖区内有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发生的,实行年度工作一票否决。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3)

(二)明确职责,健全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责任制。国土部门要切实履行土地管理职责,加大土地巡查力度,及时依法查处涉及未办理供地手续的土地违法案件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与各乡镇、街道共同做好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乡镇、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农村村民在村庄规划区内建造住宅的违法行为,牵头组织本辖区内的违法用地拆除复耕工作;建设规划部门要依法查处涉及已供地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案件;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查处违法行为,涉及河道、公路等法定禁用地范围的,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依法应先予自理,并把处置结果及时通报所在乡镇、街道。在查处案件过程中遇到不属本单位查处的案件,应以书面联系函的形式告知相关单位建议查处。法律、法规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职责和程序有明确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对发现的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取土卖泥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把问题发现在初期,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违法用地案件处置采取报告联系制度(报告书、处置单格式见附件1、附件2),逐级明确监管与处置责任。对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因制止不力或接报后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违法用地现象发生的,逐级倒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乡镇、街道驻村干部负责本村辖区的土地日常监管工作,发现违法用地的,要首先进行制止,并责令恢复原状,对制止无效或拒不纠正的,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后及时将情况报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接到报告后,要在三天内牵头组织城建办、国土所等有关人员进行依法处置,对处置未果或无法处置的案件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及时将情况报告所在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在接到报告后,要在五天内牵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依法处置,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要组织人员予以配合执法,对特别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乡镇、街道在规定时间内仍无法处置的,以书面形式报告区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土和建设、规划部门依据规定立案查处,监察部门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国土所工作人员负责本辖区土地巡查监管工作,发现违法用地现象,要首先进行制止,并责令恢复原状,对制止无效或拒不纠正的,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后及时将情况报告国土所负责人;国土所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在三天内组织人员进行处置,对处置未果或无法处置的案件要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及时将情况报告当地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国土局分管领导;然后按照前项规定进行依法处置。同时,国土资源局要认真落实“四必报”制度(见附件3)。

3、拆除违法用地建房时,公安、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应予以积极配合。

(三)形成合力,健全违法用地案件联动执法机制。针对当前行政执法难的现状,各单位要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惩处违法行为。必须严格审查审批手续,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建设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电力和市政管理部门不得通电、通水、通气,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协助执行抄告见附件4)。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农用地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不得进行登记。具体以所在乡镇、街道出具证明为准。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违法用地单位“黑名单”制度,将有违法违规用地者名称、项目列出清单,及时通报。国土、监察、公安等部门要建立联合办案制度,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坚持查事查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联合办案的威力和震慑力作用,确保土地违法案件责任追究、行政处罚“两到位”。对已裁定的强制执行案件,国土、建设、规划、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及时组织力量,协同法院进行强制执行,确保执行到位。

(四)属地管理,强化受理调处督查机制。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涉土的初信初访调处工作,尽量降低重复访、越级访的发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乡镇、街道作为初信初访的受理单位,负责具体调处工作,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和回复工作,国土所、城建办要协助做好调处工作。对人不服继续上访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调查回复,仍不服处理决定的,由区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复查复核。

二、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国土资源长效管理

(一)建立机构、切实落实责任。区政府建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分局、区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公安分局、区监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违法用地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要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应建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分局、区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等基层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负起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的责任。

国土、监察、公安等单位要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也可根据办案需要,及时召集会议,通报情况,商讨疑难、复杂违法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定性,研究案情,探讨工作,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犯罪案件。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4)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

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5)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 、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 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 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 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 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 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 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 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 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 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 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 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 ,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 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 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 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 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 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 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 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 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 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 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菊花、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 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 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 、《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 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 ,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 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 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 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 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 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 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 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 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 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 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 ,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 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 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 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 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 ,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 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 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 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 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 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 ,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 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 。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 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 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 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 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 ,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 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 ,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菊花等药 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 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 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 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 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 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 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 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6)

1、乡镇(街道、场)便民服务中心是乡镇(街道、场)为企业、群众和投资者服务的唯一服务平台,统一名称为:××乡镇(街道、场)便民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场)便民服务中心为各乡镇(街道、场)唯一的办事机构,今后不再以其它名义设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管委会设主任一名,由乡镇副科级领导担任,副主任两名,由乡镇党政办主任、纪委副书记担任。各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站,名称为xx村便民服务代办站,村民小组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名称为xx组便民服务代办点。

2、设立乡镇(街道、场)便民服务中心管委会,其主要职责:

(1)负责协调、监督各进驻部门,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

(2)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政策咨询;

(3)负责制定便民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4)负责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

(5)负责处理对窗口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投诉;

(6)负责对村代办站、组代办点管理指导;

(7)对需报上级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审批事项,提供咨询代办服务。

二、规范场所建设,方便群众办事

1、各地要按照“集中办公、一窗受理、全程服务”原则,设立大厅式服务中心。

2、要因地制宜有效整合乡镇和基层站所现有办公资源,统一管理和利用,便民服务中心要尽可能设立在乡镇政府办公大楼一楼或临近街道或靠近乡镇(街道、场)机关醒目的地方,尽可能方便群众。要有适当的办公空间,所有进驻中心的单位要集中办公,还要有适当的供群众歇息的场所,装饰要求简洁、朴素、美观。

3、今后如新建乡镇政府办公楼,要本着科学、合理、便民的原则、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办公楼规划建设。

4、每个窗口都要配备好办事所需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县(市、区)政府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乡镇(街道、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行扶持,按每个乡镇(街道、场)落实建设经费2-3万元。

三、规范项目进驻,整合办事功能

1、各涉农部门及基层站所必须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便民办事、为民理财、帮民致富、促进和谐的功能。在进驻内容上做到:项目应进必进、环节应进必进、相关收费应进必进。

窗口设置应遵循下列原则:劳动保障、医保、计生、民政、农机、(矛盾纠纷调解)、供电、供水、财政(村帐乡)、国土、村镇规划、农林水、广电网络、纪检、农技推广、畜牧兽医等分别设立窗口,即专业窗口;*户籍、国税、地税、交通、信贷等统一归并为一个窗口,即综合窗口,综合窗口的职能主要是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

2、设立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乡镇、村凡使用国家、集体资金建设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农业、林业、水利等)的招投标、国有集体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没有进入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必须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可以与便民服务中心同场地办公。

凡涉及到需在乡镇(街道、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全力支持,做到权力下放,使窗口能办事、办成事,为窗口开展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凡是便民服务中心进驻的审批服务项目,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要做到与之对接并保持上下衔接通畅。

四、规范运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五制两服务”。即一次性告知制、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公开服务、特色服务。

1、一次性告知制。凡群众询问需办理事项,必须口头或书面一次性告知办理事项所需的条件、资料、时间、费用等情况。对不属于本窗口办理范围的,应告知具体承办窗口和责任人,如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但一般材料欠缺,需要申请人补充材料或作进一步更正、说明的,窗口工作人员应予受理,并出具受理告知单和补报材料通知单,明确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需要更正、说明的问题和时间要求等,明显不符合有关规定或主要申报材料缺少,不能受理的,应向申请人当面说清不予受理的原因,并出具不予受理情况告知单。

2、直接办理制。凡程序简便,可以当场或当日办理的项目,做到即来即办,当场办理。

3、承诺办理制。对不能当场办理,需要审核、论证、公告或现场勘察的申请项目,由窗口工作人员组织勘察审核等,做到在承诺日内办结。

4、联合办理制。对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办理的项目,由便民服务中心管委会分管领导牵头协调,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

5、负责办理制。对需报上级有关部门办理的事项,由便民服务中心管委会或主办窗口受理,负责上报,在规定时限内积极做好与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衔接工作,帮助办结,努力做到全程服务。

6、公开服务。即实行“六公开”服务,即通过连心卡、明白卡、服务指南、办事须知、网站等形式,公开服务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做到公开、透明,让群众知晓,接受群众监督。

7、特色服务。便民服务中心要根据企业和群众的需要并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

五、规范人员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1、窗口工作人员由各相关部门抽调,要求抽调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干部到窗口工作,每个服务窗口安排至少1名以上工作人员;实行AB岗位工作制,A岗属常驻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再安排招商引资、包村等中心工作。当A岗工作人员离岗时,B岗及时补充。

2、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双休日须安排人员值班,集墟日工作人员全部正常上班。

3、便民服务中心管委会要制定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和考勤制度,并负责对窗口进行纪律督查和办件情况统计。

4、工作人员考核。进入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时,以便民服务中心考核为主(原单位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报上级部门备案。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督查

1、统一思想认识。规范乡镇(街道、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要把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尽快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场)三级便民服务的快速通道,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群众和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7)

二、查办案件工作取得突破。在查办案件中,继续推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强化对办案工作的管理,认真落实“一案三报告”制度,深入查找发案原因,帮助整改存在问题,使办案工作综合效果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采取召开案件联席会议,与公、检、法、审计等部门互通案件信息,多方寻找案源,拓宽了纪检案源渠道。全年共发出各类整改监察建议书x份,落实整改问题x个。一年来,县纪委(监察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x件(次),其中来信来访x件(次),电话举报x件(次),已办结x件(次),办结率达到95%。初步核实各类案件线索45件,转立案36件,涉及37人(其中科级干部8人),结案36件,结案率达到100%。受党政纪处分37人(其中给予党内警告处分6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5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23人,行政记过处分3人),有力地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三、廉洁自律规定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个不许”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意识,做到了预防在先,警钟常鸣。认真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对x年以来新提拔的x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并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年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x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x万元。年内,对县直部门“一把手”不直接管财务情况进行了两次认真清理检查,纠正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勤政卡”制度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广泛推行,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勤政廉政服务意识。

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稳步推进。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结合本县实际,从强化领导、加大培训、狠抓落实等方面入手,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了乡镇及村党支部纪检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x月底,县纪委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4天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对全县乡镇、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促进了基层纪检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完善、规范农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6月份,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xx县2007年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开的重点及主抓部门,确保了“四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乡镇对村组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年终进行了述廉测评,群众对政府和基层干部的满意率和信任度明显增加。五、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不断强化。先后开展了土地管理、林业、教育、财政、计划生育等行业和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对退耕还林粮款兑现、农民种粮补贴落实等情况要求乡镇、部门采取“一卡通”、银信部门直通车的方式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防止了截留问题的发生,并且派员进行了现场监督,纠正了一些执法不到位和不规范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全部采取提前介入、现场跟踪监督等形式,做到了预防监督。对年内开工的30项各类建筑工程全部实行了公开招投标,查处各类违规违法用地5宗,进行了行政处罚。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23次,预算采购金额708.65万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680.3万元,节约资金27.7万元。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对开学初群众反映学校代收保险费等问题,县纪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纠正。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1件,向学生清退不合理收费4715元。在全县各类医院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督促全县各级医院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进行整改。继续严格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严肃查处农民负担案件,共查办涉农负担案(事)件13起,解决村级遗留问题4件,监督规范兑现支农惠农资金3.5万元,补记集体经济收入4笔7200元,维护了全县农村大局稳定。派员对大中专毕业生考试分配、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等工作进行全程参与监督,确保了选人用人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纪委要求,组织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认真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清理工作,及时上报了有关资料。六、“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结合实际,在全县认真开展了“x”主题实践活动,以学习教育活动和干部作风整顿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x等“x项机制”,干部职工中的x的问题有了明显改变。县委先后两次拿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x多个职位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确定x个中层岗位实施了竞争上岗,按规定对新提拔的x多名科级干部实行了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继续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先后x次在县委机关、政府机关和乡镇政府机关采取了报名、笔试、面试等形式,招考了x名工作人员,逐步推行了领导干部差额考察制和考察预告制,讨论制定了县委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制试行办法,对主要领导干部的任用在全委会上票决,有效地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大了对干部作风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个别乡镇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进行了立案查处,对涉及的x名责任人分别进行了党政纪处理。对在上半年计划生育考核中发现有虚假节育手术的x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责令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进行诫勉谈话;包村的x名科级领导干部各处罚金x元;包村一般干部及计生专干责令由所属乡镇党委、政府进行责任追究,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七、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牵头单位,细化分解了工作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都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县纪委、宣传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文化、新闻媒体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具体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是立足实际,争创特色,丰富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通过采取举办廉政文艺晚会、反腐倡廉知识演讲,播放廉政教育专题片,唱廉政歌曲,创办廉政教育基地,开辟廉政宣传栏、宣传墙,张贴廉政格言警句标语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构筑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x月份县纪委举办了全县廉政书画摄影作品展,展出了包括县上四大家主要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作品x幅,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三是面向基层,拓宽渠道,扩大了廉政文化的辐射面。充分利用x教育资源,结合x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广泛讨论,弘扬“两个务必”作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内蒙古第一贪》、《马向东腐败案》等警示教育片,开展警示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四是结合廉政文化“x进”活动,不断丰富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县x局、x局、x乡等单位在机关办公地点设立党纪条规宣传专栏,悬挂反腐倡廉挂图、书法格言警句,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举办知识培训、知识测试和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意识。x等学校开展学唱反腐倡廉歌曲、办反腐倡廉黑板报、悬挂反腐倡廉宣传标语、举行反腐倡廉主题班会等活动,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x在居民聚居区设置廉政教育宣传栏,组织老年文艺队演出廉政文化节目,将廉政文化渗透到社区每个角落。全县每个乡镇都各确定了1-2个廉政文化村,部分新农村建设项目示范村还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农村整体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建办专栏、文化墙,观看戏剧影视演出,充实村图书室,使廉政文化进农村氛围逐渐浓厚。x在电子屏幕播廉政教育专题片和廉政公益广告,促使企业领导人员依法经营,廉政经营。x等单位向领导干部家属发出“争当廉内助倡议书”,定期召开“廉内助”座谈会,以良好的家风促进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8)

近年来,多宝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纪检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纪委工作要求和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乡镇纪委的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规范纪检工作程序,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纪委规范化建设,更好地促进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有力地增强了乡镇纪委工作力量,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自身建设,力促职能发挥

在纪检监察的组织建设中,我们既重视硬件建设,又加强软件建设。一是人员配备到位。多宝镇抢抓去年乡镇两委换届的机遇,规范镇纪检组织设置,将能力强、觉悟高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共设纪委书记1人,专职纪检监察干事1名,委员4人。纪委书记坚持参与镇党委各项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二是后勤保障到位。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举报电话等办公设备。同时,镇党委、政府为纪委开展工作提供车辆和经费保障,年初将纪检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按规定落实乡镇办案人员补贴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误工补贴。三是制度落实到位。按照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和职能,我们把建立完善制度作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建立健全了纪委书记岗位工作责任制度、接待制度、学习制度、纪检监察人员工作制度、案件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证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运转。

发挥职能作用,夯实执政基础

一是加强村级纪检组织建设。多宝镇以强化纪检组织基础为着力点,加强村级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在47个村1个居委会建立村(居)监督委员会,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群众信得过的人员担任村监委会成员。村级纪检组织建立至今,发挥了一定作用,主动协助村(居) 两委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决议、规定在本村(居)的落实情况,协助村(居) 两委 搞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监督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处置和使用情况。二是加强督查力度。为严格执行制度,镇纪委一班人深入村组(社区)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掌握一手材料,了解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动向,发现案件线索,及时查处,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导向作用。对制度和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开展的效能监察,确保了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在抓好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同时,加大对违纪党员干部的查处力度。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充分发挥纪委委员作用。目前,乡镇纪委力量配备上总体较为齐全,但纪检干部大多是兼职,都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纪委委员大多只是挂个名号,业务知识不足,尽管班子齐整,但实难发挥好作用。我镇所辖区域面积大,单位多,纪检工作人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纪委应重点发挥纪委委员作用,在委员的配备上应侧重于在涉及资金、人事等方面的重要岗位、重点人群中选用,纳入一定比例的村级力量,并建立常态的纪委委员报告制度。这部分人兼职纪委委员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其自身廉政意识,规避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便于这些人及时发现各自领域的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防范腐败的滋生。

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把乡镇纪检组织充分履职、发挥作用作为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基层协作办案、联合巡查等有效形式,整合力量,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乡镇纪委服务发展、联系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强化一线监督。通过动态监督和全程监督,筑牢一线监督防线,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走样、不衰减,确保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强化处理。实施领导接访、重点对象约访、民情走访等,进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察民生,贴近民心解民忧,进一步拓宽基层群众诉求渠道,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三是强化案件查办。推行片区协作办案制度、交叉办案制度,打破单个乡镇办案力量有限的瓶颈,整合资源,握紧 拳头 ,直击基层典型案件。推行挂牌督办制度,对一些重大典型案件、复杂疑难案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挂牌督办,通过重点过问、派员协作、现场指导等方式,为基层办案提供强力支持。

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加强对乡镇纪检干部和村监委力量的培训教育,形成常态机制,通过对政策理论法规日常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其执纪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培训,切实提升纪检干部素质,增强业务办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村级纪检小组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落实村级纪检组织建设的人员。要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推选好村级纪检组织建设人员,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选入村级纪检组织。让他们参与村级各项社会事务的监督,有效提高村两委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提素质。纪检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纪委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跟班学习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纪检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纪检工作的业务知识,为顺利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要做到村级纪检组织的责任落实,要明确好责任分工。针对村两委工作特点,抓住 龙头、源头、苗头 三道关口,将党务、财务、事务及时公开。重大事项、建设工程请村级纪检组织成员参与全程监督,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组织 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维稳员 的四员作用,做到让上级党组织放心,干部干事舒心,老百姓安心、顺心。

四是要落实村级纪检组织的制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强化村级各项工作制度、社会事务以及各项会议制度,让村级纪检组织切实负起责任,履行职责,不形同虚设。要对村两委的各项工作实行全程监督,确保他们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让纪检组织成员了解社情民意。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有建议、参与处理、督促解决的权利。

五是要发挥制度保证作用。会同村监委会抓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农村党组织及党员干部遵守党纪法规、执行反腐倡廉制度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正之风,促进农村各项权力规范运行。

六是要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一方面,村级纪检组织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纪检小组要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定期对群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早掌握,早疏导,并协助党组织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村级纪检组织要发挥协助调查作用。积极协助上级纪检组织开展、案件调查等工作,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二)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 生态文明 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部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 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 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 中国水蜜桃之乡 ,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 20XX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 巴蜀门户 之称,亦有东出锦城 川东首驿 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15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洛带古镇为例

二期整治工程

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 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15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15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 过渡期 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 即拆即住新房 。

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9)

“现在出去执法有了一把'尚方宝剑’。” 寒暄入座之后,湘乡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执法监察大队队长张雄这样做了开场白。他说的“尚方宝剑”主要是指2010年湘乡市政府出台的《湘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乡市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规定的通知》,在这份文件中,对国土资源的执法做出了较为清晰的权利界定。而在张雄看来,这份文件最具有杀伤力的就是“如果在卫片执法中被查出来的话最高可以免除副处级干部”,这一规定出来之后,“对乡镇一级的干部威慑很大”。

实际上,近几年湘乡市针对国土资源系统的执法制度和规定远不止于此。

早在2010年,湘乡市人民政府就下发了文件,在国土资源执法中建立了共同责任机制。文件明确规定了在国土资源执法时乡镇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规划、林业、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也有明确要求。在这份文件中,对没有做到位的作何处理都有明确要求。在共同责任制中,相关的责任最末端具体落实到了驻村干部。驻村干部有义务从查询、发现、报告和制止四个环节做好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而他们的工作也在较大程度上能帮助市国土资源局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和及早制止。

后来,根据这份文件,湘乡市政府又出台了针对乡镇干部的“双月考核”(又叫“同业对标考核”),并且将国土资源管理这一块纳入到了考核范围,而且是单独考核的一项,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这一举措使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办)的干部提高了对国土资源的重视,也加强了认识。

不但有新规出台,也有对已有规定的完善。湘乡市的国土资源执法网络由市、乡(镇)、村、组四级网络构成。张雄告诉我们,原来因为村、组的执法监察员奖罚不到位,导致最贴近群众的两级执法监察员并不积极,“因为他们并没有义务替你做这个工作”。为完善制度,提高最基层执法监察员的积极性,今年市长办公会上拿出了200万专项资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解决村和组执法监察员的报酬问题,目前给每个村每年2000块的通信补贴和酬劳。对典型案件、影响比较大的,同时也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现场制止行动”的备用金,让执法行动得到经费保障。

完善旧规的第二个措施则是和每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签订风险责任状,对他们进行严格考核。按照风险责任状的规定,分管领导和党政一把手需要缴纳5000元风险抵押金。“如果做得好了就奖励,做得差了就要惩罚,从风险抵押金里扣。”张雄直接明了地介绍到。据了解,这也是湘乡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变化最大的一项。

重拳出击,文明执法

制度和法规的保障是一把剑,为执法人员斩除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支持;它是尚方宝剑,但如果运用得不好,也可能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湘乡市国土资源局监察执法大队深谙这一点,因此他们在执法时一直秉承文明执法的理念。

非法采砂是湘乡市国土资源执法常见的问题。流经湘乡的涟水河是湘江的一大支流,让非法采砂者有了天然的条件。另外,湘乡还有另一种对环境破坏更大的采砂行为,即采“田砂”。因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人工造田运动中,涟水河蜿蜒曲折的河道被拉直。因拉直被裁弯的河道就被改造成了良田,同时也将千万年来淤积的河砂留在了地下,就形成了独特的“河砂”。但在如今,涟水河故道暗藏的河砂成为非法采砂者唾手可得的“香饽饽”。

“非法采砂洗砂日益严重,造成河道淤塞、良田冲毁,极大地影响了水质、破坏了生态环境。”湘乡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谭向说,“去年年底是最严重的。”

为此,湘乡市国土资源局对全市的违法采(洗)砂做了“地毯式”清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猖獗的风气压下去了。但是年后又顶风作案,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在3月一月就搞了两次行动,当场按照规定制止了十多个非法采砂洗砂点。”张雄轻轻地握了握拳头,“前天,就是4月16号我们还去了月山镇,联合了城管、水利、法制办和公安等几个部门,共有一百多号人。从早上6点就开始出发,一直到晚上10点才回来。一天就制止了10个非法采砂洗砂点。”张雄说的制止其实就是当场拆除非法采(洗)砂点的机械,这在《强制行政法》有明确的规定。

虽然出重拳清理违法行为,但是湘乡市国土资源监察执法大队始终恪守文明执法的理念,即使面对有暴力抗法的现象也会表现得十分克制。

监察执法大队的中队长张杰在去年依法查处一处违法建筑时,额头被人用锄头砸出了一个大包。但他和一起参加执法的队员都保持克制,没有还手。“如果他当时还手了,肯定会出大事的。”张雄说,“一旦发生什么事,执法人员往往处于弱势,压力很大。”

其实在查处违法违章建筑时,监察执法大队充分考虑了老百姓实际。监察执法大队的经验是低于1.5米,也就是建到第一层窗户左右高度,可以拆除。如果建得再高一些,我们很可能就不再进行强制制止了,“一是考虑到老百姓建房子不容易,因为这很可能花掉他们半辈子的积蓄。二是考虑到社会和谐稳定,这么做还是有风险,容易引起不满。”张雄告诉我们。

虽然保持克制,但是仍然可能招致群众的不理解。就在4月16日月山镇联合执法的当天,执法队伍的车队发生了八车相撞的事,万幸的是只有2个人受了轻伤。当时车队正行驶到一个拐弯处,突然一辆三轮车猛地冲出来,速度很快,也没有响喇叭,最前头的车一个急刹车,后面的车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撞在一起。后来证实,三轮车司机酒精超标,属于酒驾。“最令我们感到失望地还不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故,而是当地群众的不理解。事情发生之后,很多群众围观。但是他们说得最多的不是责怪酒驾者的话,而是说'你们不来就不会出事’。听到这样的话,心底真是凉透了。”

破解执法难,宝剑还需磨砺

今年的打击非法采砂行动中,湘乡市国土资源执法大队先后对梅桥镇、金薮乡、月山镇、泉塘镇这4个乡镇组织了打击非法采砂联合行动,强制制止非法砂场33家,分别是梅桥镇8家、泉塘镇11家、月山镇9家、金薮乡5家;通过市人民政府的大力宣传教育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的协同配合,目前有9个非法砂场已自行拆除,分别是翻江镇1个、金石镇1个、栗山镇3个、谭市镇1个、山枣镇1个、育2个。截至2013年5月1日,全市的48家非法开山、毁田洗砂场,已取缔43家,还有5家暂未取缔,分别是金石镇长宁村洗沙场、栗山镇李根平砂场和易明春砂场、育乡龚建华砂场、金石镇谢鼎芳砂场。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篇(10)

当我们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同时,却也将中国宝贵的环境资产陪进去了,凡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过来的人,都会思念小时侯到河里洗澡、捉鱼,树上的知了唱着歌、青蛙在对唱,冬季大雁南飞,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派成一字,人和牛、羊、鸟类共同到河里喝水,到晚上月光是那么明、星光灿烂,在大槐树下听老人讲历史故事,北面几十里的太行山看得清清楚楚,哎!现在山也看不见了。

老师们、同学们、知道吗?我国主要河流56条,42条被污染,据卫生组织报道,世界上最污染严重的城市有10个,6个在中国,据联合国开发署2002年报告称,我国每年空气污染导致1500万人患支气管炎病,2.3万人患呼吸道疾病,1.3万人死于心脏玻得肺癌一年比一年数量增多。我国水资源仅为世界水平均五分之一,而污染更使日益短缺的水资源雪上加霜。七大江水系中劣五类水质41%,城市河段90%以上,遭受严重污染,海河、辽河、淮河的有机污染已经不压于英国污染最为严重时期的泰士河,全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缺少爱母亲河的观念,把河当成“无盖的垃圾箱”使当年的小桥流水变成了这样的顺口溜: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体变坏,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变成公害,90年代还一直在受害,”的水污染严重的地方。

我们志愿者怎样去保护母亲河,怎样徒步考察河流,怎样希望母亲河水变清呢?7月11日上午9点,素有中国民间环保大使之称的新乡市环保协会会长田桂荣带领一批环保志愿者,举其右手,庄严宣誓,“保护母亲河、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同心同德,做环保卫士,实现水清、天蓝、大地披绿。”以此为契机拉开了首届“中原环保绿色行”活动的序幕。有资料显示,目前在河南省所辖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中,44.7%的河段水质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业已丧失了任何使用功能,全省地下水监控的井位中,44.5%的井位水质较差和极差,已不适合饮用,同新乡一样,全省的水污染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无法再拖下去的地步。在为期50天的“2003中原绿色环保行”活动过程中,环保志愿者组成17个小分队,河南17个地区实施徒步考察,活动期间发放环保问卷5000份,对所在地区主要河段进行水资源和水样本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上交环保部门。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新乡环保卫士的风采,所涉及地域之广,受众之多,影响之大,均别河南历年民间环保、活动之最。立足新乡、辐射中原,是这次“绿色行”的总体部署,其重点还是我们身边的卫河一带。

7月13日至17日,田桂荣亲自带领7名环保志愿者冒雨骑自行车100多公里到卫河污染最重的“癌症村”浚县屯子镇老关嘴考察,他们顶风冒雨而行,个别路段路滑泥多,凡不能骑车处就扛着车走,没有路就徒步行,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考察任务。

8月23日,田桂荣会长带领7名环保志愿者从牧野桥开始东巡,沿卫河骑自行车到卫辉北,过了12个桥,查到19个排污口,取了水样,其中,泡花碱厂、印染厂、化工厂的排污量比较大。同时调查了河岸的农民,取得了大量第一手宝贵的环保资料。2000年7月12日田桂荣曾带领30多名大学生,冒着酷暑徒步150公里,走西线沿卫河、共-产主义渠和黄河进行过水源污染、水质分析,并向上级环保部门递交过8份考察报告。

9月2日至10月7日,绿色环保远征队13人骑自行车沿着卫河一直走到天津。他们途经河南浚县、濮阳、河北大名、山东馆陶,直到卫河在山东临清市与河南运河交汇成卫运河,并延续海河入海口。田桂荣会长亲自跟到天津,发起“保护环境、保护大气臭氧层、拯救地球、共补兰天”的万民签字活动,受到天津市环保部门和市民的好评和大力支持。这次卫河全线巡之方,总共历经了36天的艰难行程。

此后又经一个多月的时间辛勤工作,终于完成了从源头到入海的全卫河考察工作,在“绿色环保”征程上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 卫河儿女痛诉污染之害

这次环保志愿者所到之处,发现卫河污染的确触目惊心,沿岸群众深受其害。现举例如下:

在今日卫河“闷葫芦”顶尖的新乡县合河乡,有个博迪颜料有限公司。它1987年建厂,每天排出的氯气污染空气,使人呼吸困难,村民范子金早晨在工厂附近锻炼身体,被氯气熏倒,抬到医院抢救无效,第二天就死了,这里的几十亩水稻,被氯气风一刮就倒伏死亡,这个厂排出的污染废水,通过地下管道流入卫河,使卫河水成了毒水。在 距离不远的贾桥村有个镀镉小工厂,老百姓称为“黑污鸭工厂”,这个厂原来建在许昌,环保部门不准他干,就搬到新乡来放毒,把祸害转嫁到卫河。据实际调查和抽水化验,排出污水超标数十万倍。据合河群众反映,这两个厂明知污染严重,上边一检查就停产,领导一走,风头一过,照样生产。虽然他们每年也交排污费,但是对卫河带来的污染、地下水的破坏、庄稼的损失、老百姓健康的负面影响,子孙后代带来的长远灾难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类似情况在卫河两岸屡见不鲜。这几年一些家庭式小作坊、小化工厂,的生活排污方式向卫河中排放污水,他们排出的污水不经任何处理,有的超标达百万倍。当地主管部门竟熟视天睹,听之任之。

在卫辉市孙杏村乡,有几个村庄用污染的卫河水浇地,农民吃卫河的浅井水,致使癌症患者明显增多。据村民韩喜一反映,近几年村里得癌症、偏瘫的病人越来越多,东曲里已有几个得癌症者死去了。李士屯的张举良、孟怀全,王魁屯村的张保、张顺也得癌症死了,他们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长期接触被污染的卫河水不无关系。

在卫河下游的“癌症村”浚县屯子镇老关嘴村,更是咬牙切齿,农民恨透了被污染的卫河水。村民孙秀兰,50多岁死去。村民王志文,才37岁就死去了。我市环保志愿者小分队调查访问时,老百姓眼里含者泪水,双手作着揖说:“这污染的水却是你们新乡流过来的,我们真是没法过了。能不能给上面说说,让我们赶快搬迁吧!请回去给你们新乡的领导反映反映,可不能再往卫河放毒水了”。地处老卫河与共-产主义渠交汇处的老关嘴村。过去是行船的重要渡口之一。据村干部 新河介绍,他是1957年出生的,因这年开始挖河而取名。小时候经常在河中抓鱼捉瞥。1982年以前这里还是“鱼米之乡”,可是,1982年以后污染不断加剧,一年比一年严重。驻村工作队队员吃了一碗面条,拉了两天肚子,报导到鹤壁日报,引起了许多媒体的重视。北京的记者曾来这里考察,沿卫河走到新乡、查出污染源就在新乡,新华网报导说老关嘴村受卫河之害成了”癌症村“。河南省委副书记张宏华曾主持在这里召集盛市、县环保局长现场会,尖锐地责问道:“这就是你们搞环保的成绩?卫生部及省卫生厅都来处理过问题。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鹤壁市国土资源局吴仁庆科长、浚县国土资源局乔学民总工,受市委委托进驻老关嘴村,协调资金40万元主持打配深井,安装供水设施。群众吃上洁净的自来水后,才结束了饮卫河污水、受氯病煎熬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土执法巡查工作调研
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实到基层——有关人士谈如何遏制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土地违法行为_太和...
局长谈执法 | 河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跳到圈外 釜底抽薪 迂回攻坚
发挥执法监察职能 严查违纪违法案件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
记者阅读:当前土地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