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兴”是个好名字

中兴”,是个好名字。

 

我们的史书,很喜欢讲“中兴”。

 

比如,汉武帝当年办大事,成绩很多,代价不小。

 

兴头过后,臣民都深感疲惫。

 

武帝自己也意识到了。

 

晚年,搞自我批评,弄了个“罪己诏”。

 

表示今后不折腾了,拜托大家同心同德,戮力王室,往前看。

 

当时的理论界很客气,都说陛下真伟大,唯盛德之君,才能做如此深刻之反省。

 

武帝既崩,中央拨乱反正,这便是昭帝、宣帝的时代。

 

这一时期,朝廷办事比较克制,特别注意了两点。

 

第一,减轻群众负担。

 

第二,让干部队伍免于恐惧。

 

局面就渐渐好转了。

 

历代史官都很振奋,称之为“昭宣中兴”。

 

当时就有人感慨,说武帝办大事,靠的是文帝、景帝时期的积累,而昭宣时代,其治又过于文景之时。

 

难得啊。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最讲政治。

 

他评论这一段时,也不禁感慨汉武帝这个人很复杂。

 

司马光说,这个人办事,明明有那么多“亡秦之失”,可为什么朝廷又能免于“亡秦之祸”呢?

 

想来想去,把原因放到了八个字上。

 

“晚而改过,顾托得人。”

 

第一,自己承认自己错了。

 

第二,今后办事的人比较靠谱。

 

这两点,正可以拿来注释“中兴”是个什么东西。

 

之后还有“光武中兴”。

 

旧体制在大革命中崩了,朝纲坠于地。

 

出了个刘秀,高举大旗统战,苦心孤诣,拉一派,打一派,最后次第削平,再造中央。

 

事情成了,结论跟上。

 

自古打天下的豪杰,多是光棍、流氓、兵痞底色,刘秀则读书人出身,在这个队伍中比较罕见。

 

所以,历代的知识分子都比较推崇这位皇帝。

 

明末的王船山读通鉴,经常怼人、毁人,至“光武中兴”,赞不绝口,连说这个好,这个好,自古得天下之正,还是咱汉光武!

 

成功有很多方法。

 

包括不择手段。

 

但一边靠刀枪成功,一边还能把道理讲好,弄出些真学、真信、真用的“主义”,还数刘秀。

 

这便是“光武”何以“中兴”。

 

唐代也有中兴。

 

但并不十分令后世史官兴奋。

 

何也?

 

因为他们主要是在纠正祖宗赖以成功的方法所造成的那些问题。

 

比如藩镇割据。

 

明代的“弘治中兴”比较低调。

 

一来,是因为当时的领导人弘治皇帝,比较低调,比较谦虚,连后宫也只有妻子一人。

 

这个就很冲击民间对“做皇帝很美”的想象。

 

比如坐天下、睡女人之类的。

 

二来,也是因为这个中兴,相当一部分,是比出来的。

 

他之前,和他之后的皇帝,都比较喜欢整大臣,弘治皇帝则不怎么喜欢诛戮、廷杖之类。

 

所以,干部队伍普遍都说他好。

 

最有意思的,还是清朝的“同治中兴”。

 

这大约要算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改革开放”了吧。

 

一改革,干部积极性高了,击败“太平天国”,内乱平息。

 

一开放,“中外禔福”,外患也好了。

 

原已摇摇欲坠的大清国,硬是又撑了四五十年。

 

有人说,这是“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一次抵抗”。

 

既抵抗“收摊”,又抵抗“西化”。

 

想走出一条转型的路。

 

历史是给过大清国机会的。

 

只不过弄到最后,朝廷没有抓住罢了。

 

所以,史书也就不好意思用“转型”这样的新词,照例用了“中兴”这个传统说法。

 

说法背后,是思维方式。

 

说法暴露认知。

 

那“中兴”到底还是不是个好东西呢?

 

 

 


“庶人不议斋”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频版通鉴之光武中兴】12 公元25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之收宗室、用干部
别人骑马,他却骑牛,还因此打下百年江山,并开创风化最美的时代
光武中兴的介绍
宋高宗:时刻不忘把自己塑造成光武帝,最终却活成了晋元帝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历史上对光武帝的评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