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描绘我心中的伤寒论176—177》多面手炙甘草汤
前文:《描绘我心中的伤寒论》之所以用“描绘”者,乃张仲景之条文限于历史和文字原因,只是一个平面,需要后人不断勾勒、填充、上色,伤寒论注家目前以刘渡舟和胡希恕二家为纲领,大致都已探讨清楚,本人仅在巨人肩膀上对一些更加细节的地方进行补充,所以不会复制粘贴长篇大论,亦不会哗众取宠,故意捏造一些不切实际的观点。本人衷于方证辨证体系,故读伤寒论不涉及阴阳五行、脏象气血,仅从原始的证出发,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对汉方及腹诊亦微有涉略。

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此条当中的“表热里寒”一直以来就是医家争论的重点,有的说应该是表寒里热,有的说是表里俱热,有的是应该用白通汤,但误抄成白虎汤了,笔者觉得这个争论点对临床并没有实际的帮助,大塚敬节先生亦称应当参考其他条文去寻找使用白虎汤的指证,不用拘泥于表热里寒之争。

      有段时间笔者研究条文顺序时,觉得白虎汤作为清热方,为何会放在这个地方?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则关于白虎汤的医案报道:

     一位35岁的女子,骑马不慎摔伤后,左侧膝关节肿胀疼痛1年余,近一个月症状明显加重,西医诊断膝关节炎,滑膜积水,治疗3个月有效,但停药复发,转投中医治疗。

     中医诊为热痹,投越婢加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木防己汤等方药,但进展较为缓慢,针灸亦有效,但难以坚持。

     刻下见:左侧膝关节肿大,局部灼热,自觉烦热不适,口渴,欲饮冷,汗比较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腹部弹力中等偏强。投白虎汤加桂枝7帖。

     服药3贴后,手足却烦热不安,失眠,咽喉疼痛,患者自述,服前面的那些中药方都是因为出现过这样的反应而停药。经过仔细对比,考虑本方与之前所列诸方均含桂枝,于是将剩下4帖的桂枝去掉,也就是白虎汤原方继续服用,服后膝关节肿痛大为好转,守方不变,配合针灸,服1个月后痊愈,随访未见复发。 

     白虎汤也能治疗热痹?这个医案告诉我们当出现烦热、口渴、脉滑的白虎汤证时,的确可以使用的。至于那个桂枝笔者考虑是患者体质的问题,临床上有一部分人对桂枝、生姜等药物反应较大,在欲用麻桂等辛温药时,有必要问问患者平时吃辣的会不会嗓子肿痛。

     这个医案的作者也就是娄绍昆先生,在总结的时候也谈到正是由于使用白虎汤原方治好了这个患者,才让他想起176条为何会放在174条桂枝附子、175条甘草附子汤同样是治疗疼痛痹症的条文之后了,由此,其认为176的表有热,里有寒中的“寒”应该值得是邪气,并不具备阴阳属性,正如《伤寒论》之书名,伤于寒并不是感受寒气,而是感受了外感邪气。所以,对于这样一种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注解,笔者取信服态度。反观之前诸医家之争论,读之如鸡肋,弃之可惜,咽之无味罢了!

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仲景最擅长抓主证,也就是提取关键,正如本条,不用过多言语,开门见山就告诉我们炙甘草汤的主证乃脉结代,心动悸。但是就笔者体会,有时候即便这两个特征都符合,用炙甘草汤也无效,后来便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有相当多方证亦出现脉结代、心动悸之证,诸如苓桂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它们都用到了桂枝这味药。桂枝主治上冲心悸,可以说是心脏科的常用药物,从最简单的治疗“其人叉手自冒心”的桂枝甘草汤出发,到治疗“脉促胸满”素体心脏机能异常的桂枝去芍药汤,再到本条的炙甘草汤,都围绕着“心悸”而展开。但是脉结代一词在整本《伤寒论》中仅炙甘草汤出现过,所以很容易就会给人造成一种专属的错觉,从而导致辨证的失误,下面举一例典型的炙甘草汤误治案加以说明:

    一位工人男子,35岁,头晕心悸2年,心情烦躁时便会晕倒,西医诊断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住院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但出院后心悸头晕仍然发作,刻下见:

    身体消瘦憔悴,肤色苍白,面色暗红,心悸阵作,头晕,时有鼻子出血,口干不欲饮水,手足冰凉,脉结代,舌红少苔,腹部肌肉紧张菲薄,肚脐部悸动。

     根据脉结代、心动悸、舌红、少苔、口干不欲饮和腹部悸动,使用了炙甘草汤原方,患者诉服药后下利,而且腹部很不舒服,再投3剂,仍然下利,诸症未见好转,很显然,并不是炙甘草汤证,那究竟是什么呢?

     患者腹直肌菲薄,腹部悸动,身体消瘦,肯定要用桂枝类方,根据口干不饮,面色暗红,手足冰凉和多次的发作性晕厥病史,想到苓桂五味甘草汤的条文描述:手足厥逆,其面如醉状的描述,于是锁定此方,投苓桂五味甘草汤加大枣3剂,见大效,继续服用而痊愈。

     另有一位少女,患有早搏,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心率109次/分,精神不振,面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结代,使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便控制住了病情。

      所以由此可以认为,张仲景描述的炙甘草汤证并不十分完整,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鉴别。除此之外,笔者在参阅经方家医案时,发现有时并不一定要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才会使用炙甘草汤。比如黄煌教授对于大病手术后、产后、化疗后身体极度消瘦,吃不进饭,吃啥吐啥,营养不良的患者,用炙甘草汤加半夏使其形体变得丰满,胃口变好,同时还要吃猪蹄等角质蛋白;日本汉方家藤平健开了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常用炙甘草汤治疗身体瘦弱、舌质光绛的眼病患者;肾病名家毕礼明教授认为尿毒症患者透析后出现的心律失常,可以看做是阴液的大量丢失,亦用炙甘草汤。除此之外,炙甘草汤还可以治疗咳吐浊唾涎沫的肺痿病。

      在使用炙甘草汤时,一定要注意方中的甘草、大枣和生地黄的用量要大一些,不要开成甘草3-6g,大枣3枚这个样子,这样效果很差,笔者临床多使用原方,不做加减的同时就更需要保证原方的剂量比例,推荐参考剂量:生甘草12-15g,生地黄30-45g,大枣8-10枚,同时服用时一定要搭配黄酒。

     由于方中有大量滋阴药物,生地黄、麦冬、阿胶等,所以对于容易下利、大便不咋成形的患者要慎重,如果确实存在炙甘草汤证,那最好用薯蓣丸。两者都可以使人生肌使人肥,但炙甘草汤大便多干,而薯蓣丸多不成型。在脉象上,不一定会出现结代脉,但一定是虚弱无力的,如果是滑大,非此证。在形体上,憔悴瘦弱,贫血貌,干糙者适宜本方,若是体型肥胖、面色油腻的患者,多为黄连温胆汤证,炙甘草汤亦不适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娄绍昆65条学完一本伤寒论目录和条文
白虎汤
经方直解 伤寒方解第七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名医珍言录(4)
(四)癫痫——白虎汤,茯苓甘草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白虎加桂枝汤——温疟,暑疟,小儿瘅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