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证施治痿证

痿证: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机证: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治则:虚证宜扶正补虚,肝肾亏虛者宜滋养肝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实证宜祛邪和络,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

分证施治

1. 肺热津伤证

证候:肺痿余邪未清、耗伤肺津。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证机: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方剂:清燥救肺汤加减。

 北沙参10g、西洋参10g、麦冬10g,阿胶10g、胡麻仁10g,生石膏20g、桑叶10g、甘草6g、杏仁10g、枇杷叶10g。

加减:

①身热未退,高热,口渴有汗,可重用生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气分之热,解毒祛邪;

②咳嗽痰多,加瓜蒌、桑白皮、川贝母宣肺清热化痰;

③身热已退,兼见食欲减退,口干咽干较甚,此胃阴亦伤,宜用益胃汤加石斛、意苡仁、山药、麦芽。

2. 湿热浸淫证

证候: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兼见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或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机: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代表方:加味二妙散加减。

常用药:苍术15g、黄柏10g、萆薢9g、防己9g、薏苡仁15g、蚕沙6g、木瓜15g、牛膝10g、龟甲10g。

加减:

①湿邪偏盛,胸脘憋闷,肢重且肿,加厚朴、茯苓、枳壳、陈皮以理气化湿;

②夏令季节,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浊,健脾祛湿;

③热邪偏盛,身热肢重,小便赤涩热痛,加忍冬藤、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

④湿热伤阴,兼见两足掀热,心烦口干,舌质红或中剥,脉细数,可去苍术,重用龟甲,加元参、山药、生地;

⑤病史较久,兼有瘀血阻滞,肌肉顽痹不仁,关节活动不利或有痛感,舌质紫暗,脉涩,加丹参、鸡血藤、赤芍、当归、桃仁。

3. 脾胃虚弱证

证候: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㿠白或萎黄无华,面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方剂: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甘草、大枣、黄芪、当归、薏苡仁、茯苓、砂仁、陈皮、升麻、柴胡、神曲。

加减:

①脾胃虚,易兼夹食积不运,当健脾助运,导其食滞,酌佐谷麦芽、山楂、神曲;

②气血虚甚,重用黄芪、党参、当归,加阿胶;

③气血不足兼有血瘀,唇舌紫暗,脉兼涩象,加丹参、川芎、川牛膝;

④肥人痰多或脾虚湿盛,可用六君子汤加减。

4. 肝肾亏损证

证候:起病缓慢,渐见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或伴有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剂:虎潜丸加减。

方药:狗骨10g、牛膝10g、熟地10g、龟甲15g、知母10g、黄柏10g、锁阳10g、当归10g、白芍药12g、陈皮6g、干姜6g。

加减:

①面色无华或萎黄,头昏心悸,加黄芪、党参、首乌、龙眼肉、当归以补气养血;②热甚,可去锁阳、干姜,或服用六味地黄丸加牛骨髓、鹿角胶、枸杞子滋阴补肾,以去虚火;

③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兼有神疲,怯寒怕冷,阳痿早泄,尿频而清,妇女月经不调,脉沉细无力,不可过用寒凉以伐生气,去黄柏、知母,加仙灵脾、鹿角霜、紫河车、附子、肉桂,或服用鹿角胶丸、加味四斤丸。

5. 脉络瘀阻证

证候: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证机: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

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方剂: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药:人参、黄芪、当归、川、熟地、白芍、川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

加减:

①手足麻木,舌苔厚腻,加橘络、木瓜;

下肢痿软无力,加杜仲、锁阳、桑寄生;

③肌肤甲错,形体消瘦,手足痿弱,为瘀血久留,可用圣愈汤送服大黄䗪虫丸,补虚活血,以丸图缓。

6.脾肾阳虚证

证候:头晕,耳鸣,言语不利,神倦乏力,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视物昏花或复视,畏寒肢冷,肢麻筋紧,下肢无力,甚至瘫痪,小便频数或失禁,大便稀溏,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

方剂:金匮肾气丸或地黄饮子加减。

方药:生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肉桂、仙灵脾、制附片、丹参。

本病常有湿热、痰湿为患,用苦寒、燥湿、辛温等药物时要注意祛邪勿伤正,时时注意护阴,补虚扶正时亦当防止恋邪助邪。

痿证验方

1.证型:肝肾亏虚。

治法:补益肝肾,益气行血。
处方:鹿角胶丸加减。 
鹿角30克(先煎),熟地黄、茯苓、党参、牛膝、 龟板各15克,当归、菟丝子、杜仲、白术各10克,田七5克(研末冲),黄芪20克

2.证型:肝肾亏虚,髓枯筋痿

治法:补益肝肾。
处方:
虎潜丸、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15克、鳖甲(先煎)10克、龟板(先煎)10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鹿角霜(烊化)10克、地骨皮10克、白薇10克、独活10克、桑寄生10克

3.证型:脾肾亏虚

治法:健脾益气,滋肾养阴。

处方:

黄芪50g,党参20g,白术15g,天麻15g,川芎15g,熟地黄30g,肉苁蓉20g,生山萸肉20g,川加皮10g,龟甲胶15g(烊服),虎杖20g,女贞子20g

4.证型:脾胃亏损,
治法: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防风5克,白术15克,党参20克,云苓15克,五爪龙30克,怀山药20克,柴胡6克,升麻6克,当归10克,陈皮3克,甘草5克,浮小麦30克。

5..证型:气虚下陷

治法:补气升阳举陷。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黄芪50克,白术、党参、枸杞子各15克,当归、升麻、 附子(先煎)、陈皮、柴胡各10克,石菖蒲5克。

6.脾气亏虚,肝肾不足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化痰祛瘀。
处方:
黄芪16g、太子参8g、党参8g、茯苓8g、山药8g、陈皮3g、大枣6g、枸杞子6g、炒麦芽8g、麦冬6g、山萸肉8g、山楂6g、芡实8g
〈小儿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7.脾虚下陷

治法:健脾益气,强肌健力

处方:黄芪50g,白术2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党参30g,当归10g,五爪龙30g,山萸肉10g,炙甘草5g,紫河车10g,枸杞子10g,薏苡仁30g,牛大力30g
〈重症肌无力;高血压病〉

8.脾肾亏虚,痰浊阻络

病机:患者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加上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复感外邪,正虚则邪侵,导致脾肾亏损,痰浊阻络。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通络,化湿祛风。

处方:北芪90克,五爪龙60克,生薏苡仁30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巴戟15克,鸡血藤30克,防风6克,甘草5克,陈皮3克,法夏10克,党参30克。

提醒:仅供有缘人参考学习。由医师辨证施治,对证下药💊切勿盲目尝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耳鸣,五种证型,该怎么用药?
“治痹十法”与方药(下)
3个静脉曲张验方,药到病除,百治百效,分享给有缘人!
中医补气生血法
脑梗与补阳还五汤(典藏)
脑梗.补阳还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