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之 白虎汤方证

上期我们补充了关于桂枝加减芍药汤的方证内容,简单的回顾一下,桂枝汤证但见腹满痛者,桂枝加倍芍药汤主之,桂枝汤证气上冲甚胸满腹气虚,桂枝减芍药汤主之。以桂枝加芍药汤为基础,加甘温的饴糖,方剂性质从攻表而转为补中,故名之为小建中汤,针对腹虚而拘急疼痛者,虽和桂枝加芍药汤仅差饴糖一味药,当前者为太阳阳明合病,后者为太阳太阴合病,病理病机是有所不同的。今天我们来讨论阳明病的白虎汤证。

四神之白虎,主西方,有沉降之性。里热未成实者,其热蒸蒸而起,非白虎汤不能清其热。白虎汤中最核心的药物就是石膏,因此前辈把石膏证等同于白虎汤证也并未不妥。胡老在临证时,如果发现其人里有热都会加入石膏,以同步清解里热。

我们来看一下相关条文:

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解读:表有热里有寒,当先温里,不能用白虎汤清热。此条文可能有误。桂林本伤寒中条文为:伤寒脉浮,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再加葱白而成。其中干姜和附子治里寒,以葱白来解表,故治疗外热里寒之证。如果表热里寒,脉不应为浮滑。如果脉浮滑,为里有热之应,当宜于白虎汤。因此,原文当改为“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或许更为合理。

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解读:三阳合病,是指太阳、阳明和少阳合病,其人腹满、谵语(说胡话)、遗尿(小便失禁)为里有热,火热炎上而影响心神,而出现谵语,热盛神昏,膀胱失约而遗尿。口不仁即口干舌燥不识五味,吃什么都不知道味道,面垢好像长时间不洗脸有污垢的样子,为有半表半里少阳之热,身重,难以转测当表有湿,故而称之为三阳合病。

里热不可发汗,若发汗津液亡失,热盛谚语更甚,因里未成实,故也不可以下,下而虚其里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身重说明有湿,里面多不会结实的,而且有湿也只能利小便或发汗,不能使用下法。下之而虚其里,浮热上越而头汗出,胃虚水谷不布,不能抵达四肢,而出现手足逆冷。

如果自汗出者,为热迫津出,为阳明热证,当用白虎汤清其热。这段条文告诉我们纯热证当清热,不可发汗,不可下,发汗则热更甚,下则虚其里,而出现手足厥冷之证。

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解读:脉滑为里热之应,厥逆为邪热深闭,使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四末,于是四末失温而致手足厥冷,宜白虎汤清其热。

第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解读:发热、恶寒,脉浮紧,此为太阳伤寒证,当以麻黄汤发起汗而解,不应该按照里热证而用白虎汤清其热。如果渴欲饮水,并且无表证,当为阳明热证,用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解读: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后,津液亡失,邪热传入阳明,而出现大烦口渴不解的症状反应,其脉洪大为里热之应,用白虎汤清其热并加人参解其渴。

第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解读:本为伤寒本当发汗,但医者却吐法、下法一顿折腾,病不得法必不解。无论是下法、吐法都会大伤津液,邪热内陷,因而热结于里,故而为表里俱热。其人表热而恶风,津伤热盛而口渴、舌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为机体反应性自救的表现,故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解渴。

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解读:有热但不严重,无大热,口燥渴,心烦,为里热津伤的表现。里热又渴,而用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胃里热,当胃的部位也微恶寒,所以后背当胃的部位,要格外注意。记得在水证中,如果胃有停水,背恶寒如掌大,如果有热,那块则特别热,也感觉外边有风来袭,有恶寒感。

第222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解读:脉浮而紧为太阳伤寒脉,口干口苦当为少阳证,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当为阳明证,此为三阳并病。如果发汗,津液更伤,而致胃中燥,大便硬,心愦愦,进而出现谵语,这是热实上扰心神的表现。如果在以温针发起汗,则会出现怵惕,烦躁不得眠。如果下之,虚其里,客气必然趁虚而入而动膈,若心中懊侬,舌上白苔者,此为虚烦,栀子豉汤主之。如果口渴欲饮水,口干舌燥,为里热津液伤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如果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此为外有表证而水邪内停的猪苓汤证。

条文中涉及栀子豉汤证、白虎人参汤证和猪苓汤证,三者都有烦热,栀子豉汤以烦为主,以热为客,突出心中懊侬,不燥渴。白虎加人参汤与猪苓汤都有口渴之证,前者因为热盛津伤而口干舌燥而渴,后者则是因为小便不利,水饮内停,旧水不去新水不入的口渴,当不难区分。

《金匮要略.暍病》: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解读:中暑之证,热邪入里,身热汗自出,津液伤而渴,而且中暑会有恶寒表证的表现,需要和桂枝汤的发热、恶风自汗出相鉴别。

我们来看看白虎汤的组方:生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其中石膏清里热,是寒性药,因此怕损伤胃气,故而加甘草和粳米。又由于里热盛,津液亦伤,故加知母清热中以生津液。而白虎加人参汤是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参三两,以补中养津液,主治白虎汤证并见津液亡失而渴者。

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源,人参补中益气,是津液枯而致渴的要药。而石膏攻在除热,口干舌燥为主要的标的。本经上说石膏微寒,凡是头痛、头晕、身热、汗出、逆气、惊喘、烦躁、肿痛等症,并伴有口舌干燥者,均可用之。胡老认为,石膏质重,非大量则不验。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胡老的病案,以加深我们对白虎汤的理解。

刘某,女,50岁,1965年7月10日初诊,因天热汗出,晚上睡着后着凉,晌早起即感两腿酸痛、头晕身重、口渴无汗,自服复方阿司匹林1片,小时后大汗不止,而仍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感口如含火炭,苔白,脉滑数。六经辨证属阳明病证,辨方证为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6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30g,生晒白人参9g。结果:服一剂汗止、渴减、热退,再一剂诸症已。(冯世纶.经方传真一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第三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刻下症状: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干口渴,苔白,脉滑数。脉滑数,里热之应,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干都是里热的症状表现。初步判断为里热证。

从病理角度上分析:其人天热汗出,入眠着凉而出现表证,其症状表现为两腿酸痛、头晕身重、口渴无汗,当为太阳阳明合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片而大汗淋漓,虽大汗出伤津液而里热更盛。脉滑数,口干,发热、汗出是里热的症状表现,六经辩证为阳明病证。里热盛,津液伤而渴,当为白虎加人参汤证,方用白虎加人参汤。

太阳阳明合病,当先解表,后清下里热实,“下不厌迟”,此为定法。即便是发汗解表,如果汗不得法,也有转属阳明或变生它证,亦不乏其例。当然最好的做法是表里双解,可参考大青龙汤证。

以上观点仅供学习和科研使用,非专业医疗建议,请勿擅用。如有必要,请前往专业中医门诊就诊,对于生命健康当慎之又慎。另外,文中肯定存在理解上的错误,也请各位读者老师评论区留言批评或加入同学群组和我们一起讨论。

今天的笔记就写到此,下次再见,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



“中医药同学计划”是中医学习者自发组织的研究式学习实践活动,参加同学计划的每个学习者都将按照蒙曼学习法的原则,自主设定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学习,并通过多次的视频或直播的方式,向其他的学习者介绍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以完成对中医药学的总结、提炼和升华,熟练掌握中医药知识,打造中医药知识的影响力。

是名笔记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笔记81|阳明经热—白虎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方歌方解,白虎加人参汤临床运用医案 | 道医网
《类方讲伤寒》——白虎汤类方一
(1)郭生白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编第四章阳明病里热病势
11 白虎汤类---.68 白虎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