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阳期间,小儿发烧的辨证处理指南,很全面,建议收藏
近日来,接诊了许多发热的小朋友。

有些是在家自己测了抗原,呈新冠阳性的,也有些没有检测,不确定是不是新冠或甲流病毒导致的发烧。

但是从中医上说,不管是什么病毒的发烧,都可以用中医辨证处理。

虽然每个孩子生病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常见的还是可以分为这三大类:外感发烧、积食发烧、生理性发烧。

接下来我详细地讲一下这几种类型的辨证和处理。提示一下:今天这篇属于纯干货,可能读起来不太轻松,但如果你静下心学起来,对于今后大多数的感冒发烧,就会从容得多了。

根据现在普遍的预测,二阳不大会像第一次新冠爆发期那么集中和快速,但传播的持续时间会相对较长。所以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即使目前还没有出现感染症状,也可以及时做好预防和备药,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有意义的。

第一类
外感导致的发烧
以流鼻涕、鼻塞症状为主


因天气变化或者环境变化、穿衣不当等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以发热为主,伴随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晕、身痛等外在症状为表现的病症。通常我们会统称为感冒。

但是同样是受了风,或者寒,每个人的症状和程度会不一样,于是我们又详细分为下面几种:

01
 单纯受寒 
怕冷、清鼻涕

生病后有怕冷、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身上强紧、关节疼痛、头痛的情况。这里主要就是注意区分寒和热。

你不要盯着发烧的这个热,把关注点放到全身。寒的状态,想想冬天的景象、想想降温下雨、大雪白茫茫、寒霜、乌云、天空暗沉。

受寒后身体的表现如下:
冷,想穿衣服,想靠近有温度的地方,想蜷着,不想动,想吃热的。

相应的,对照面色、舌头颜色、舌苔颜色也会有类似的表现,面色会比较青白,舌苔是整个白的铺满的,舌头颜色不会很红。

处理方向:驱寒。发汗,把寒邪赶出体表。

可以做的处理:
泡脚;热敷后背、脚底、肚子;或者用点紫苏叶水,姜汤水。

中成药可以考虑:
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参苏感冒片、通宣理肺颗粒、川芎茶调丸、葛根汤等等,都是可以。买的时候看看说明书,哪个更对证。


02
 热证为主的感冒 
黄鼻涕、喉咙红肿痛

一开始还是清鼻涕,后面清鼻涕转为了黄鼻涕,鼻涕或者痰液变粘稠,喉咙开始红肿痛。

因为身体有热,所以这个阶段会口干喜欢喝水,呼吸的气可能也会热,头晕头痛明显,舌边尖红,或者舌上红点增多,苔偏黄或者黄白相间,咳嗽痰比较黏等。一般出现在感冒后两三天。

处理方向:解表清热。

可以做的处理:
紫苏薄荷水,金银花菊花水,芦根水等等,注意用开水冲泡几分钟就可以喝,一定不要煮久了。

中成药可以考虑:
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麻甘颗粒,小柴胡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夏桑菊颗粒,咳喘灵口服液等。


03
 寒湿型感冒 
浑身酸痛、白痰

风寒加湿的感冒,和风寒感冒类似,也有怕冷,鼻涕,但容易咳嗽痰多、稀白痰。

因为有湿,所以容易身体困乏沉重,湿邪易往下走,寒主收引,所以兼有寒湿的感冒容易下肢疼痛,尤其关节。

重点是:舌头上明显水分很多,水滑滑的,苔是白腻铺满舌头的,有的舌头会比较胖大,大便是稀溏的。

处理方向:解表,散寒,化湿。

可以做的处理:
喝点紫苏叶陈皮水。

中成药可以考虑:
九味羌活丸、藿香正气口服液、午时茶颗粒,小青龙颗粒,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颗粒等。


04
 湿热型感冒 
反复发烧、烦躁、舌苔黄厚腻

中医里面有个专门的病名,叫温病,指的就是感受温热邪气后引起的外感发热病症。

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反复发热(湿邪致病的特点,凡是有湿的,生病特点就是容易反复,或者恢复得慢一些),发热温度高不容易退,孩子会烦躁。

今年流行的甲流、新冠当中,很多人都是这个类型。

伴随的症状还有:
清鼻涕浓鼻涕交替,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不容易咳出或者有黄痰,胃口不好,胃脘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身痛,大便不成型、粘滞不易冲或者大便很臭不易解。

舌苔是厚腻的,舌苔颜色看起来黄白相间或者偏黄的,舌质红或者有很多红点;舌头也可能是肿肿的。

这种类型是最复杂的,症状看起来有寒有热,因为夹湿,还不容易恢复,孩子自己感觉也比较难受,常常会伴随一些消化问题。

可以做的处理:
黄豆绿豆黑豆水。三种豆子2:1:1的比例,加水熬煮至豆子软烂,只喝汤即可。白菜黄豆水也可以。

中成药可以考虑:
保济口服液,小柴胡颗粒,防风通圣丸,连花清瘟颗粒等。

这种情况症状复杂,属于寒、湿、热夹杂的感冒,发热高,没有学过辨证的,建议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后处理。


第二类
积食导致的发烧
以口臭、大便臭、舌苔厚为主


积食,指消化不良,不只是吃多了会引起。

有时候我们告诉家长说孩子积食了,家长会觉得说也没给孩子吃多少,怎么就积食了。那就想想,吃的东西是不是都比较好消化。

同样的一碗米饭和一碗肉比起来,那肯定米饭更好消化。所以,不要只注重量,还要注意质。

积食的表现主要在消化系统上:
比如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东西呕;大便干结或者腹泻,但是很臭,有时还会有不消化的食物;腹痛、腹胀;打屁臭;肚子、手心摸着热热的,比身体其他地方温度高。舌苔厚腻,看着像烂泥巴一样。热多的,苔还会发黄。

处理积食,消积就可以。

可以做的处理:
在家熬点焦三仙水,或者轻断食两天,揉揉肚子,搓搓四横纹,推推七节骨或者捏积。

中成药可以考虑的有:
常见的比如保和丸、越鞠保和丸、健胃消食片、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七星茶颗粒等都是可以,反正跟消积有关,买的时候注意看看说明书上写的症状。


第三类
生长性发烧(又叫变蒸)
只发烧,其他都正常


无诱因突然发热,孩子没什么特殊症状,吃饭玩耍大小便睡眠都正常,偶有精神稍微差一点,玩耍兴致不高的,但是不影响吃喝拉撒睡。

往往这种发热不会持续很久,孩子精神状态平稳,发热可以自行退去。所以遇到无症状的不明原因发热,孩子精神状态这些都还不错,那就可以先观察看看。

什么物理退热,洗澡、冰冰贴这些都可以不用,你只需要少少多次给孩子喝点温热水,好好在家休息,给点好消化的食物。

前面总结的这三大类,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发热的情况。即使是我们最担心的新冠、甲流发烧,也都不会超出这三大类的范畴。

所以学会了之后,你至少可以减少错误用药,还可以帮身体做一些正确方向的处理。


最后再提醒一下
疾病流行期的注意事项



1. 预防很重要。

小孩子的话,一方面注意饮食,尽量避免积食、腹泻之类消化问题。脾胃和了,才有更好的抵抗力,才不容易被传染。

另一方面就是注意衣物的添加,避免受寒、出汗多等诱因导致生病。早点睡觉,保证充足休息。

2. 吃的清淡一点,生病期间不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的时候,建议就清粥小菜即可。不要担心营养不够,生病的时候过多的营养、过量的能量有时是负担。

3. 对于流行的病症,我们都可以尽量少去密闭的公共场所,活动尽量在室外人群分散、空气流通的地方。如果幼儿园流感爆发,可以考虑请假休息。

4. 家里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平时可以熏艾条,防疫祛湿;孩子外出期间注意带上口罩,隔离病毒细菌;佩戴香囊,用“服药气”的方式提升防御能力。

5. 自己不会用药的时候,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消炎药,或者多种中成药西药混用。小孩子如果脾胃弱,清热解毒的药要慎用。如果症状严重要及时去医院。

6. 病后尤其注意饮食,尤其反复发热刚刚恢复期的,或者本来舌苔厚腻,体内就有积滞的,病后不注意饮食,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管住嘴巴很关键。

我经常告诉我的患者,说气血差一些没关系,体寒一些也没关系,小孩子脾胃弱一些,也没关系,这些都不是生病的主要原因。

关键在于不给身体增加负担,保持身体的通畅,气血能够顺畅流通,病邪其实是不容易找上门的。

需要羊爸爸中医的帮助,请扫码咨询▼


作者简介:杜阳,主治医师。羊爸爸中医诊所金牌医生,擅长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科、妇科常见疾病。羊爸爸签约作者,羊爸爸课堂讲师,录有“小儿艾灸课”“女性经期养护课”等课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近喉咙干痒,总有痰,咳嗽不停,用好这几个温和的中成药
感冒用药详解(值得收藏)
中成药你用对了吗?5类发烧&咳嗽常用中成药总结
发烧的孩子又多了,再说说发烧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小儿常见病的38个中成药】(PS:长文...
7个用药常识,囤中成药前你一定要知道 (含备药清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