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邪为六淫之首,中医教你如何祛湿,走出食疗误区

中医认为导致人体治病的原因多为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而其中最怕湿邪。

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渗入体内,就形成肥胖等等。

湿气重会有何表现?

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舌头甚至黄中带腻出现肠胃炎等现象。

引起湿气的原因:脾虚,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此外,现在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及社会压力,也会造成湿气留体。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如果夏天老觉得头沉沉的,累累的,像洗完澡裹一个大湿毛巾在头上,昏昏沉沉的,“头重如裹”,这是一种湿重的表现;又比如说眼皮肿,颜面浮肿,舌质厚腻;再比如说总是倦怠乏力,身体沉重,老想睡觉,不想吃,吃完了以后还拉,大便稀软,或者不成形,且排便不畅,这都是脾虚的表现;还有下肢浮肿,也是一种湿的表现。

平时多出汗可以排湿气,这种说法对吗?

出汗的过程要散热,如果出大量的汗还会丢失很多电解质,这个时候可不一定排湿气了。汗水阴液,对于湿有一定利的作用,但是体内的湿还仍然存在,那是因为脾虚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健脾利湿的方法,增加脾的运化功能,把水谷输布到全身,重新利用。

而单纯的出汗,不完全是中医讲的利湿的概念,大量的出汗是不利的,如果再不能及时补充,更加不利,这样是不好的。

健脾祛湿吃什么?

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鸭、鹌鹑等。

祛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红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食疗方:

食疗是中医养生中最为简单、安全的方法,在祛湿方面效果也很显著。在祛湿方面最为显著的就是红豆薏米粥。制作起来也很简单,取适量红豆和薏米一起熬煮即可,切记不可放其他材料。

在此神农君提醒大家走出一个误区,中医所言的红豆为赤小豆,而非市面常见的红豆;而薏米则需要经过炒制后祛湿效果才会更佳。

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且适合脾胃功能差者饮用。

艾灸方

主要穴位:关元、中脘、足三里、合谷、曲池、隐白。

艾灸以上穴位时每次15—20分钟左右即可。

以上穴位平时多按摩也有一定祛湿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年老中医透露:这东西比薏米还要祛湿,后悔知道晚了
​湿气缠身,百病生!3个行为让湿气越来越重
学会这几招,强力“祛湿”身体好!
UC头条
中医推荐4道薏米食疗方,这样吃,湿气一扫而光
【药师在线】祛湿只会用薏米?广东常见的“湿气”用它更适合(含食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