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傻大舅的傻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红楼微语录之  41傻大舅   年轻时的邢夫人或者是个小家碧玉,因此知道家财要靠勤俭节约才能聚来,如果她嫁给同样小康水平的人家,那么邢夫人在婆家一定会是个理家能手,但阴差阳错,她嫁给了侯门贾家,成了贾赦的夫人,但婆婆弟媳和儿媳妇这些天天和她朝夕相处的人却都来自不同的王公贵族之家,她们讲得不是如何勤俭,而是如何排场,如何有面子,如何吃喝玩乐,这自然不是邢夫人所擅长的,邢夫人不由得就会自惭自愧吧。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邢夫人的娘家兄弟不但不能支持她,反而都来靠她吃饭。       先是邢夫人的兄长邢忠,在南京赁了十年蟠香寺的房子,终于还是没有过上好日子,于是带着女儿来到金陵,指望邢夫人给他家治房子办盘缠,邢夫人推脱不了,只好暗中让刑岫烟省出一两银子给她父母用度;后是邢夫人的弟弟刑德全,又来和邢夫人争论当初的家私问题,并且是三天两头的和邢夫人赌气,这邢夫人如何招架的住?——且先看这刑德全,三四十岁,貌似一直没有结婚,玩钱赌博之人都唤“傻大舅”,他傻在何处?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      首先,缺心眼。傻大舅待人没有二心,无论对方是贵是贱。这样的心思貌似贾宝玉也有,譬如,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弟弟怕他,他身上的东西可以被小厮一抢而光,他放话出来说,将来服侍他的丫头都要放出去等等,可是我们并不觉得贾宝玉傻,而是觉得他有朴素的“民主”意识,那为什么放到傻大舅身上就成了傻了?只看他做的最典型的一件事:某一日,因为赌输了,两个娈童就不曾象以前那样巴结趋奉他,他动气了,经过众人的调停,他才原谅了两个娈童。大家都知道做娈童的有自己的行当规矩,只看钱,只图势,傻大舅竟然不知道,偏偏还胡乱吃醋,这怎么不让人说傻呢?同样的心思,要看心理亮堂不亮堂。贾宝玉知道长幼有序的礼数,只是不愿意遵守,知道主仆界限分明,但偏偏纵容他们给她们自由,这便是心里亮堂了;到了傻大舅这里,人人都知道的规矩,他偏偏陷在哪里认真吃干醋,这便是心里不亮堂了,那些人岂有不说他傻的?另外,傻大舅一切喜怒哀乐都形之于脸,发之于言,并不懂得掩藏心事,如何不叫人说傻?如果他在输牌之后并不计较,仍然谈笑自若,那么谁人还会说他傻?就像那贾雨村虽然被贬官,但是面上仍然嬉笑自若,丝毫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失意,这便是有心眼的表现了。      其次,烂使钱。同样烂使银钱,为什么薛蟠就不落一个“傻”字,那是因为人家有钱,随便花,花不完。傻大舅就不行,傻大舅没有正当的职业,家私又都被大姐带到婆家,应该没有多少钱用,但是,就是这样,一旦有了钱——大约是千辛万苦从大姐手里讨得仨瓜俩枣,手中却很散漫,竟也想学人家薛蟠那样,岂不被人笑话?刘姥姥都说了,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傻大舅是无论如何都不明白这个理的。      第三,说家丑。喜欢吃酒的人很多,但是吃完之后,爱交代自己家丑的可能没有几个。傻大舅因为十分怨恨邢夫人带走邢家家私,于是,就借着酒醉,一并把邢夫人在娘家的作为都抖落出来,连贾珍都听了觉得不雅,何况其他人呢?      傻大舅是天生的享受主义者,他觉得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尽情地吃酒,赌牌,玩娈童,逛妓院,但是很可惜,他没有享受这些快乐的本钱,为了能得到钱,他不断的找曾经拿走邢家家私的大姐,经常和大姐赌气,或者事情就演变成这样——赌气一次,大姐就给一点。可能他也渐渐的适应了这个程序却生出了无限的怨恨,他对贾珍说“若提起钱势二字,连骨肉都不认了”,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或者,傻大舅也并不是十分的傻了。      为人做事,要么就十分傻气,譬如,贾府跟前的傻大姐,捡到一个绣春囊都高兴得不行,自言自语说,莫非是两个妖精在打架?典型的儿童思维,这样大家只觉得她可爱;要么就十分明白,譬如那袭人,譬如那王熙凤。怕就怕这不十分傻的人。你说他明白,他偏十分傻气,你说他傻气,他偏又明白一点,譬如那赵姨娘,她十分明白如果贾宝玉死了,这份家私(又是因为家私)就成了贾环的了,于是,她上窜下跳,极尽陷害之能事,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倒在贾府落了一个“着三不着两”的评价,连自己的亲女儿(也是自己的亲人)都说不过是她不过有些些阴微卑贱的见识罢了,自始至终,赵姨娘能得到了什么呢?      傻大舅一不能象贾雨村那样自己立起来,去适应社会的游戏规则,并且逐渐掌握游戏规则捞到好处;二不能如傻大姐般那样,被主子认为傻的可爱。又傻又不傻的一个享乐主义者,谁贪上这么一个弟弟,谁头疼。

红楼微语录之  42倪二:远亲不如近邻   日本核泄漏那几天,中国老百姓间发生了一件现在看起来特好笑的事——抢盐。话说,在我们老家,有这样一件事,真实的事,邻居甲知道消息快,开车上街一口气要干净了某超市的六大袋盐,邻居乙得到消息晚,上街去买,各超市早已空空,偏偏盐罐子里的盐只剩一个底,想起和邻居甲平日交情不错,于是,就跑到邻居甲家中,要买两小袋,两小袋对于六大袋来说真的微乎其微,但是,甲拒绝了,乙怏怏而归。抢盐风波两三日内过去了,但两家因为此事件不再有任何来往,不久,甲家失火,全村人围观却没有一个人上去帮忙。街坊是什么,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一些人,有时重要到好像你呼吸的空气,如果得罪了其中一些人,引起公愤,注定会变成孤家寡人。曾国蕃,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精神偶像,当初也曾附诗叫家人不要和邻居争地界。中学写作文,曾用此做例子证明“人要学会宽容”这个观点,现在看这件轶事,却觉得和宽容没有多大关系,这样做其实是精通人情世态者的必然选择。 邻里关系如何相处,确实是一门学问。倪二,一个市井泼皮,却也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他的手法也值得我们说到说道。   倪二“专放重利债,在赌场吃闲钱,专管打降吃酒”,按说,在社会底层从事这样的职业,应该十分势利,极度凶恶,但众人给他的评价却是:虽然是个泼皮无赖,但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想来,倪二虽然靠放高利贷,赌场吃闲钱为生,但是懂得不把事做绝,赚钱之余,能帮则帮,能助则助,盘活关系,事情做起来就更加顺风顺水。不象开个小店的卜世仁,死守着那点货物赚小钱,殊不知,如果贾芸事业成功,来照顾一下他的买卖,不是马上就可以发财?但人和人不一样,我们且来看倪二的义举因谁而使?这不,眼前就有个现成例子。   贾芸因为没借到钱,心中郁闷,低头回家时,不想一头撞在倪二身上。倪二此时刚从欠钱人家索了利钱回来,又吃了酒,心情不错,可有人撞了他,这可了不得,他当即就骂“臊你娘的!瞎了眼睛,碰起我来了。”又揪住贾芸,抡拳就要打。可当他看到撞他的人是紧邻贾芸,就趔趄着笑了:“原来是贾二爷,我该死,我该死。这会子往哪里去?”不仅先前气焰全消,一个劲的赔礼道歉,还殷勤询问贾芸要往哪里去,这便是心眼活泛人的表现。当听到贾芸说苦恼事,倪二表现的义愤填膺:“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当即拿出十五两三钱的银子,让倪二尽管拿去用,并且声称决不要一分利钱。这便是倪二的义举了。倪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义举?两个原因:一、倪二的职业决定他如此。如果不讲一个“义”字,很难在街面上混下去。我们老家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媒公,整天十里八乡的转悠,说成一对男方负责出钱两千,到结婚的时候,还要把他请**坐首席。但自家院里孩子的婚事都是白搭桥,他说,自家人也要钱,我还想不想在这个街面上混了?大约这是谁都懂得人情,何况靠拳头出来混的倪二,没有一点民意支持怎么敢?二、贾芸的个性决定他如此。贾芸是谁?侯门贾府的家族成员,尽管很落魄,但大小也是爷,这样的身份让倪二高看一步。看倪二的原话:“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教他人离家散!”这话说的狠,但如果以为倪二是因为贾芸的清贵身份才撂下这个话,那就小看了倪二,据他平日观察,贾二爷并不依仗势力,称霸街坊,且小小年纪,颇有志气,倪二骨子里欣赏这样的年轻人,看他说的:“但只一件,你我做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来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份,也不知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这话说的真,倪二,其实老早就愿意结交帮助贾芸,只碍着身份不好来往。联系后文贾芸在贾宝玉落败时,和小红一起探监的侠义之举,这两个人还真是英雄惜英雄。想起这样一件事,我们老家老王头每日接送外孙女上下学,平日还好说,刮风下雨就显得辛苦了,恰巧另外一个年轻家长用车接送自己的孩子,看到老王头这样,自然就说每天我替你接送,恰好同路。老王头感激不尽,遇到年轻家长有事不能接送孩子的时候,他就用电动三轮车把俩孩子接回家,管吃管住,就这样你来我往,老王头和那个年轻家长成了忘年交。彼此热情一些,自然就会走的更近。我妈和她的一个小学同学阴差阳错,三十年后竟成了邻居,这下好了,两个人又哭又笑,很快好的形影不离,有时候我姐姐和我做不到的事情,我那个姨妈就帮着做了。倪二和贾芸也是这样,两个骨子里都是精通世事的,又都是侠义心肠,怎么可能有一天不风云际会,彼此提携?  倪二办妥了贾芸的事,又叮嘱贾芸说:“我还求你带个信与舍下,叫他们早些关门睡下,我不回家去了,倘或有要紧事儿,叫我们女儿明儿一早到马贩子王短腿家来找我。”这几句话粗看没什么,但细看去感觉很温暖,这不正是探春向往的小家子的天伦之乐吗?感觉上“泼皮”只是倪二穿在身上用来谋生的一套外套,回到家,倪二脱掉外套,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暴戾之气的好老公、好父亲。时下那些在家凶老婆孩子,在外胆小懦弱没有担当的男人,真应该好好的来学习一下倪二。当然我们今天要说的还是倪二是个好邻居,但正因为有好老公、好父亲做基础,倪二才是个远亲都赶不上的好邻居。贾芸遇到这样一个好邻居,才得以打捞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便是贾芸的福气了。

红楼微语录之  43红楼梦中的真与假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真做假时假亦真,无为有时有还无。这是红楼梦一书中非常有名的对联,它包含着辩证法,揭示事物的两面。它透露了多少人情世故,人生哲理。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了很多真与假的故事。曹家后来有过中兴,时间段应该在雍正末年到乾隆初年,我认为红楼梦是写实,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有历史上真实原型的。

作者坚持了生活的真实而产生的。比如贾赦作为荣国府袭爵的长子居然在府外面住,经济上也是独立于贾府,而荣国府全部所有居然是二儿子掌管。这个事情太不合理,曾经困惑我很久,怎么也想不通,后来看了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了解了曹公真实家事后,我才明白在贾赦和贾母的关系上曹公用了假言,生活中贾赦的原型根本不是贾母原型的儿子,贾政的原型曹頫才是李氏的儿子,这就有了小说中不合理处。如果曹公写红楼梦以创作为主,这个不合理的人物关系就不应该在书中存在,这种关系的存在就说明了曹公以写实为主,艺术加工为辅。

《红楼梦》的“真与假”问题是一个人们经常讨论的热门话题。“真与假”问题牵涉到的范围很广,比如,薛宝铁的“假”与林黛玉的“真”,《红楼梦》的社会真实与艺术真实,自叙传的是与非,作者的真伪问题等。我们看鲁迅先生在其杂文中对此问题的认识。一方面,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较的敢于写实的。”①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敢于实写”,也不等于排斥作者发挥一定的艺术想象,所作的必要的艺术虚构。在他看来,小说作者倘若以“一切所写为事实,靠事实来取得真实性”,顾虑一旦文学描写“与事实相左,那真实性也随即灭亡”,便从而使读者产生“幻灭之感”等等。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典型就是生活的浓缩。曹雪芹表现的真与假,在生活中有着普遍的意义。现在时兴认干亲。干闺女或者干儿子,在父母的带领下,拎着大大小小纸盒子装的礼品,到干妈,干妈家一番吃喝,一番亲热,一番客气,一番礼让。算是认了干亲。这之中就有着真假的问题。大凡世上的事,都有着两面性,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认干亲,本来是假的,又没有生又没有养,决不会是真的,但是,各和的好,有了真挚的情感,假的也就有了真的情感。

连口干妈,干爸地叫,但是,心里没有感情。双方照样冷若冰霜。

多少养父养母带养的子女如己出,后娘比亲娘还亲。也有很大子女十来个,争着不养活父母的笑柄。更有甚者,父母与子女闹到法庭上,对簿公堂。亲情一旦要用法律裁判,就没有一丁点人情味了。法官宣判,子女每月应付人民币若干,交给父母。否则,强制执行。呜呼,事情闹到这般地步,做父母的难心不难心,做子女的亏心不亏心。

红楼梦所写的就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红楼微语录之  44

曹雪芹为何写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作为红楼梦的开篇楔子呢?

曹雪芹在构思红楼梦的开篇楔子时,苦苦找不到突破口,无从下笔。一次,他来到了浙江省青田。见到了美轮美奂的青田石,听到了当地老人口口相传的青田石是女娲补天所遗,大受启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于是找到了红楼梦开篇的手法,欣喜若狂。立马开始着手写红楼梦的楔子,作者采用了青田流传的关于青田石是女娲补天所遗的神话传说,并在书中写了贾宝玉的形象,用甄宝玉作比。

红楼微语录之  45

刘姥姥为何飞红了脸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写到,刘姥姥由周瑞家的领着,到凤姐屋里,见到了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凤姐遣周瑞家的回王夫人,回来后转述王夫人的话,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刘姥姥还不好意思地遮掩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话说的何等的圆滑客气,但是,这句话后面的潜台词却很多,多少年都没有来往,穷的揭不开锅了,来告借的说什么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唯恐刘姥姥担心给凤姐说不管用,赶紧提醒道,没有什么说的便罢,若有说的,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此句侧有脂批,周妇系真心为老妪也,可谓得方便。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递眼色三字何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个念着故人情谊,显得有能耐会办事的仆妇形象跃然纸上。而刘姥姥老于世故,阅历丰富,如何不对周瑞家的说的话心知肚明,她的脸皮还嫩着呢,于是,未语先飞红了脸,内心犹豫迟疑,矛盾重重,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也,说吧,又不好意思,张不开嘴,俗语有张嘴容易合嘴难,一句求人的话说着容易,别人答应了,还能下台,倘若遭拒绝,那是何等的难看尴尬。刘姥姥是带着神圣的使命而来,女儿女婿家里正等米下锅呢,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来,也少不的说了。这句话一说,伏下文凤姐认为她不会说话,还受周瑞家的埋怨,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忍耻两字道出了求人者多少辛酸委屈,刘姥姥还没有历练到脸厚心黑手狠的厚黑境界。她虽然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妪,但见多识广,老于世故,人情练达,心地善良,豁达乐观,又质朴又机智。是具兰心剑胆,菩萨慈悲心肠的侠女。

    作者在写凤姐见刘姥姥的过程中有三次穿插叙述,一是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平儿出去叫散了,写出作为荣国府当家人,不亚于一国总理,日理万机,何等繁忙,事情少说也有几百。二是遣周瑞家的回王夫人,及回来,二次咨询,和刘姥姥说话前问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转述道,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凤姐知道王夫人不见,肯定不是什么贵客,一定是算盘也打不出来的穷亲戚。待问明白了刘姥姥的目的后,又叫过周瑞家的问太太怎么说,王夫人说,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为一姓,偶然连了宗,当时他们来一回,却也没空了他,也不可简慢了他,叫二奶奶裁夺着就是了。这样凤姐心中有数,成竹在胸了,在心里已经权衡把握好了周济刘姥姥的规格和分寸。刘姥姥打的是和王家一家的旗号,这就可大可小了,是非常敏感的事,事牵王夫人,给的多了怕王夫人怪她不会持家过日子,给的少了,又唯恐慢待了王夫人的娘家客人。这才有凤姐两次询问周瑞家的举动。周济刘姥姥在王熙凤经办的荣国府事务中,可谓是芝麻粒般大的事,凤姐却谨小慎微,及时请示报告,这就是作下属的办事秘诀,明白了上司的意图,才能处理得妥当得体,一件小事却显示了凤姐老练精明,心思细密的办事人的才干。三是贾蓉来,见凤姐借玻璃炕屏,伏下了多少凤姐和贾蓉的暧昧情事。作者在叙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一波三折,文情变幻。前有引线刘姥姥女儿家穷,刘姥姥出主意到贾府借贷,差事落到刘姥姥身上,于是刘姥姥来了,有一进,就有二进,三进,伏脉千里。及见后,周瑞家的埋怨刘姥姥不会说话,刘姥姥又要分给周瑞家的钱。周瑞家的回把刘姥姥分给她的一些碎银子看在眼里,她领刘姥姥见凤姐,是为了在刘姥姥面前卖弄本事。这就昭示我们,找人办事专营,须找对人,必须见真佛,见小鬼办不成事。一开始刘姥姥不知情,要见王夫人,还是周瑞家的给她点拨,现在荣国府时王熙凤当家,要见就见王熙凤,于是事办成了。

    过去曾多次读此段文字,不能理解刘姥姥见凤姐借贷,又是未语先飞红了脸,又是忍耻,这是为什么。盖作者在穷困潦倒之时,曾求亲靠友遭冷脸拒绝,亲身经历,感受特深,在写刘姥姥借贷之时,借刘姥姥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把自己的求人尴尬事写入书中,一抒胸臆。甲戌本忍耻句旁有眉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且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

    人生世上,难免有求人的尴尬之时,求人之难,作者有切身感受,刘姥姥更是深味其中辛酸,可是,有时又身不由己,或为了升官,或为了牟利,或为了子女升学就业上班,于无可奈何之中,张口求人。本是万分不情愿,不求人又不行,求人又难为情。被逼之下,只好行此尴尬之事。就是如刘姥姥者,也是飞红了脸,还须忍耻。但是,刘姥姥求告借成功,对荣国府,对凤姐感恩戴德,心怀还报,后半部书中,王熙凤落难,巧姐被奸舅卖到烟花巷,刘姥姥挺身而出,三入荣国府,救巧姐出火坑,巧姐因其母偶发善心而得好报。行善心,做好事,就是积阴鸷,行善就是最好的风水,多行些善事,就多积些阴德。而多行不义必自毙,有哪些穷凶极恶为非作歹的人善终呢。不是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之语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红楼梦》:王夫人何以赠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
【浅斟细语】一出绝妙的世俗风情剧
《红楼梦》的错漏和矛盾之处-番外篇
那些终将消失的鱼眼珠
《红楼梦》人物(9)(10)
“四大家族”外的小号家族:邢家实力究竟如何? | 红楼专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