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今天有个熟识的客户问我:“你认为‘家’是什么?”
  我说,我只能从禅学的角度来理解。
  禅宗中说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觉者、悟者、行者的一种生活境界。觉者是佛,而悟者还没有完全成佛,行者即是修行者、修禅之人。我常把自己定义为“路上的人”,呵呵,妄称“行者”。

  讲个小故事。有人问慧海禅师:
  这阵子和尚修道也还用功吧?
  用功。
  怎么个用功法?
  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平常人也都这样,那也叫用功吗?
  不一样。
  怎个不一样?
  平常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须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

  为什么在寺庙的时候,人的内心是安逸的,没有杂念的,虔诚的,放松的,毫无芥蒂的,温和自然的,无欲无利的呢?这其实就是佛的境界:安祥、自然、喜悦。我们不需要用高层次的知识修养去理解它、去杜撰这层意识。从我们的眼睛、内心开始触摸到禅,这些意识就清清楚楚的反应到我们的内心当中去了。
  那么这句话与“家”的概念又有什么关联呢?我想说,我理解的“家”,其实是也是一个境界,一个变化着的、并不具体的境界。
  从多少年前的那句“家是温馨的港湾”到N多词汇的描述,其实没有哪一个描述能够准确的诠释它。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两个人要合成一个世界,就会产生许许多多新的东西。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快乐的东西,谁都能接受,不快的东西,谁会无故接受?除了他/她爱你。而爱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直消费着爱、透支着爱,一旦超出“信誉额度”,你手上的那张卡就没用了。苏联这么大一个国家都能解体,何况一小“家”乎?
  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千千万万个相似,相似不是一样。你不能说前面那个人长得象张曼玉,你就认定她是张曼玉,对吧。所以,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是变化着的,不具体的。因为个人习惯、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的驱使,我们每一个人对家的须索不一样,每一个人的理解都是针对自己的,都是只适合自己和他/她的。

  幸福是共有,而不是一个人给另一个人。没有人能给别人幸福,只能创造幸福;没有人能给别人快乐,只能创造快乐。如果一个给,一个要,肯定给的那个人会累死掉。他/她躺在床上会想:老子忙死忙活的,怎么就这么累?凭什么?!
  问题可能都是这样产生的。但问题是,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女人们嚷着:这年头,好男人都死光了!男人们埋怨:现在的女人不敢娶!
  我从来没有给自己一个定义,家是什么,我要的是什么。家,也没有规律可循,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巧取豪夺。说它是个城堡也好,小菜园子也好,港湾也好,我只想两个人共同细细的体会。因为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如果有一天我厌倦了,如果有一天我说生活一日复一日的糟透了,那肯定是因为我或者他都已远离家的境界,如果不能够相互依存,只剩下形式上的组合,家就不是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爱的最高境界,就这一个字
点透人生的佛家语录,句句让人大彻大悟,值得一生收藏
逆向思维: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不是有,恰恰相反而是没有
外在的生活,请交由内心掌控!
小清新唯美文字控
散文精选:幸福,不要活在别人眼中的标准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