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岐山锅盔
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岐山锅盔
岐山锅盔,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素以“干、酥、白、香”著称西府。锅盔因形似锅底,大如锅盖而得名,其面细、酥脆、油香、味美。
岐山锅盔的品种分为五香锅盔和油酥锅盔两大类,油酥锅盔又分大油锅盔和清油锅盔两个品种(当地人把菜籽油叫做清油,把猪板油叫大油),当然油酥锅盔好吃了,清油和大油的各有特色,清油的较香,大油的较酥。每个锅盔大的有三千克,小的有500克,习惯与器具大小区分。原料中主要成份是精制白小麦面粉,以岐山北山南麓一带出产的优质白小麦为佳。
岐山锅盔的制作工艺共分七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磨面:传统方法是将选用的上等小麦用水淘净后晒干,在用磨面机磨出时,选出粉率为60%至65%的上等粉作为烙锅盔的原料(而城里人则使用面粉厂的特制粉)。
第二道工序是发酵:将自制的酵母块(一般用玉米面粉发酵制作)配以少许的面粉与水和成稀糊状,置于盆中发成酵头。
第三道工序是和面:将酵头与面粉用水相和。一般比例为每五六斤面粉,加入一斤酵头。
第四道工序是入油:在和面时,同步加入油脂,一般2千克面粉加250克油。大油必须加热化开,清油也要加热(大油与清油按3:1的比例做出来的口味更佳),加油时,相应水的量要减少。同时,加盐和调料少许。
第五道工序是压杠:和好的面发酵起旺后,用刀将其切成面块,逐块置于小案桌上事先固定好的硬木杠子下用力压揉。这是个力气活,一般把一条褪骑在杠子上,双手抓住杠子,以杠子另一端为圆心,单褪来回跳动,依靠人自身的重力来使劲的压制。由于面块较硬,须反复调整压光才行。
第六道工序是佐料:先将压光的面饼用刀切成圆形,再分成两层,把多余的面块切碎放入,同时加进佐料:制作五香锅盔则把芝麻和小茴香撒在表面,制作油酥锅盔则表面只撒芝麻。然后,继续用木杠反复旋转压合成圆形面饼(厚约一寸左右,太厚了不易熟,太薄了,不易成形)。面饼入锅前,需用牙签在表面扎出气眼,以便于烙制时进热散气,促使锅盔快熟。
第七道工序是烙制:将擀好并撒上佐料的圆形面块放在生铁制成的大黑锅里,一面先入锅,用文火慢慢烙制,经过十分钟左右加热固定成形后,将其翻过再烙,因其锅底形朝上。 每个锅盔烙成的时间,大约在1小时左右。之间隔一段用手将锅盔在锅内按同一方向转动,以保证其受热均匀而不致烧糊。
岐山锅盔的烙制最讲究文火,火快了会皮焦里生。传统的烙法一般使用麦草烧火,同时用木质风箱鼓风;因为麦草烧过还有积火,生热均匀,且能保持灶膛的温度。锅盔烙成后,须放在木制垫圈上,再用笼布盖住,以便保持形态、逐渐散热、避免干裂。
岐山锅盔制作工艺精湛,面质细白、佐料讲究,它选用周原优质白小麦为原料,辅之以传统工艺,造型古朴、营养丰富,吃起来干酥脆香、特别耐饱,因其含水少、易于消化、不霉变、易于储存,成为当地人过去出远门时必备的方便食品,也成为西府乃至陕西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名吃。
长期以来,岐山锅盔一直是当地百姓家常食用和走亲访友的礼俗馈赠佳品。它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递着血浓于水的殷殷亲情。至今,岐山民间还保持着这样的习俗:每逢搬新家,亲朋好友必带一个岐山锅盔,在进新门前,将锅盔翻转过来,意为“翻身”,祝愿吉祥如意,从此过上好日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岐山油锅盔
岐山油酥锅盔的制作
最爱家常主食之手制白面小锅盔
大叔卖锅盔一天做6袋面粉 年利润40万三翻六转很关键
今日食普:烧饼知多少?一辈子尝不完
在岐山,光是早饭就耗干了我所有口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