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肉拉面真正的故乡在青海化隆县
qinghai
化隆牛肉面记忆

每年两会都有不少新鲜事,前两天,青海拉面也火了一把。

听说现在青海有2.8万家拉面店,有18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拉面经营,不少人都由此成为了企业家。一碗面真有这么大本事?

(题图图片:为原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现任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江西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青海化隆拉面



1
 唐代青海回族创造了牛肉拉面

青海牛肉拉面起源于唐代青海回族民众的创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它工序繁杂、用料考究,一直未能成为大众食品。到了清朝初年,青海才有第一家牛肉面馆“岳阳楼”,据说清军将领左宗棠常常光顾此楼。



2
     
  兰州马子禄青海学艺

兰州人马子禄来到青海省化隆县拜亲戚马成德老人为师,学成后返回兰州开了兰州第一家牛肉面馆"月阳楼".在青海,化隆,清真的牛肉面馆随处可见,绿底白字有星月图案的布幌飘扬在街头巷尾。

现在,化隆牛肉面已经乘着“西北风”在全国各地安家落户,其它城市的牛肉面馆都挂上了正宗“兰州拉面”的招牌。


3
 牛肉面的精髓合而为一的享受

其实牛肉面的精髓不只在手工拉面,给食客带来的是面、汤、肉、味、色合而为一的享受.牛肉面用蓬灰碱和面,然后根据食客的喜好手工抻面,面条可扁可圆,有粗有细。扁的分为大宽、二宽、韭叶子,圆的由粗到细分为三细、二细、细的、毛细。看头戴小圆帽卷发大眼的回族小伙子拉面可是一种享受,他双手抓住面剂子两头,一拉一折,一抻一扯,开开合合,拉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不粘不断,在面条下锅前,还要展开臂膀,把面条在案板上甩两下,案子上的面粉就象云雾一样散开来,然后面条嗖的一下就被投到锅里,莲花一样在沸腾的水里旋转……整个拉面过程只有几秒钟,却叫人眼花缭乱。


4
 地道的牛肉面在于汤鲜、清,味浓

 一碗地道的牛肉面不光面要拉的好,更重要的是汤要鲜、清,味道还要浓郁。据说青海最有名的老字号“马成德” 牛肉面馆的肉汤从来不曾变过味,马家第四代传人马哈克先生已经调了十几年的汤,每天早上他都要亲自品尝用花椒、草果、姜皮等几十种调料配制的肉汤,每锅肉都要经过六个小时地炖煮。这样精工细制出来的肉汤色清透亮,浇在面上气香味浓。牛肉面在盛碗上桌的时候还要加一小把牛肉丁,捞几片在肉汤里煮足了味的白萝卜片,调一勺油泼红辣子,再抓撮翠绿的香菜和蒜苗末。


5
   化隆人吃牛肉面也是街头一景

牛肉面有一红二黄三清四白五绿的说法,即辣椒油红,面条光亮透黄,汤清亮如水,萝卜片纯白,蒜苗、香菜翠绿。 

化隆人吃牛肉面也是街头一景。无论冬夏寒暑,满街的面馆都热气腾腾。汉子们端碗“大宽”站在门口,胡噜胡噜几下吃完了,碗一搁就走人;大姑娘总是要“细的”,还不忘跟调面师傅说句“多放点辣子”;小孩子被大人扶着站在凳子上,用筷子把面条卷成鸡大腿的形状,举起来,一口一口的咬着吃。曾有人开玩笑说,化隆人吃牛肉面,是千人一“面”,面面不同。


7
   中国快餐的第一品牌  

在祖国各地的知名名牌产品是兰州牛肉面,在祖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吃到,近乎成了中国快餐的第一品牌。而大家却不知道它的真正故乡.兰州牛肉拉面最早不是在兰州而在青海省化隆县西上村120号旧址。

在祖国各地的知名名牌产品是兰州牛肉面,在祖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吃到,近乎成了中国快餐的第一品牌。而大家却不知道它的真正故乡.


8
   牛肉面的那个兰州化隆拉面  

老实说,化隆的牛肉面店是一个非常平等的地方,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到任何一家牛肉面店,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一个场景,如果你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你可能都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你看到的是黑压压的一片人紧紧的围着一个不大的窗口,一人手里拿着一个大碗,一声不响的交给窗口里面戴着白色帽子的年轻人,定时有人挤出人群,双手捧着一只正式的大碗,脸上带着某种微笑。

  没有人可以例外,坐着等待,会有人给你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要吃面么?自己开票,自己拿筷子,自己交票,自己说明面的种类(如果说错一切后果自负);自己等待取面,然后自己找一个凳子,自己坐下来,自己往自己的嘴里喂面。

  面店的开票处都是在门口,一个男人,没有男人就坐一个女人,开票,票都是用薄薄的红纸、白纸或者黄纸铅印的,印成一列,然后根据买的多少撕下若干。

面店的厨房一般在窗口后面的一间房子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灶,很大很大的灶上有一口很大的锅,锅里是煮面的水,水面上浮着半透明的有一道绿边的不规则的罗卜片。

  锅里的汤是预先熬好的,存在一个大容器里,当汤多次注入面碗里面减少以后,就从大容器里往面锅里注。

  面上放的牛肉和辣椒油和清蒜茎放在面锅上面的一个板台上,这样往面碗里用小勺泼辣椒油的时候溅出的油就落到了锅里,肉也一样,所以研究过“中国西北普通及特种民间注汤类面食有关调制方法”的专家一致认为这种牛肉和辣椒油相对于面碗摆放位置是科学的。

  牛肉面的主体“面”的制造位置往往直线距离面锅一米以上,一般由两到三人操作。牛肉面制造的场地统一为面案,一块大面团分解成若干小面团,然后用小面团在手里揉,再把面团两端向相反方向拉,拉的工艺重复数次,客户要求的宽窄粗细的面就制造好了。接下来由面的制造者亲自把面放入锅内,下一道工序就由距离窗口最近的戴白帽子的年轻人负责了。他要准确的监督面在锅里的动向,然后准确的用长筷子把煮熟的面捞出,注汤适量,加牛肉青蒜茎,最后根据客户的要求浇2-3勺辣椒油既把面交给客户,此后有关此面的一切责任由客户自负。

  面馆里一般配有不满20岁的小青年1-2名,负责把被客户留下的碗从桌子上取走,同时把桌子恢复到客人来之前的状态。

  在几家面馆里还配有生大蒜,由客人根据自己的喜爱程度自取。

  我坐县稽查大队马晓明队长的车去报社,他的司机对我说最高级的牛肉面是马丽亚的牛肉面,配上牛头肉和其他若干凉热荤素小菜,那就是化隆牛肉面的天王和至尊了,“一些中央领导来青海,就是在那里设宴吃牛肉面的。”

  比较起北京和外地的粗细不匀的牛肉面,不是用配的汤煮出的牛肉面,化隆的每一家牛肉面都还带着传统,当在春天里还有些凉的早晨,看到每一家牛肉面的店里店外都坐着吃面的人,你会在心里说这里就是化隆牛肉面的那个“化隆”。


9
   青海有个拉面县

化隆在外做拉面的有18万多人。
  青海省的一个山坳里,有一片巴掌大的县城,化隆回族自治县。这里就是“兰州牛肉拉面”的故乡。
  
  它在变为“拉面县”以前,是以制造黑枪出名的。以前每年公安部门能在化隆“打”一百多支黑枪,青海的罪犯十之六七都是化隆人。但在拉面生意红火后,没人愿意冒一枪判三年的风险了,这几年一支黑枪都没找到。
  化隆人爱吃面,街边小馆里很难见到米饭。而他们把拉面带出去,是1980年代末的事。
     最早出去的,是住在化隆南面山头的人,这里是贫困县里最穷的地方,如今被列为省重点搬迁项目,就是因为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不适宜人类居住。  
  化隆有村里刚有人赚钱那两年,从东南沿海衣锦还乡,穿名牌、用传呼机、拿摩托罗拉,很稀罕,一下就激活了农民们出去闯的胆量。

  最初挣了钱的人们,开始拉扯亲戚朋友走出大山做拉面,这生意成本不高、技术简单、又有钱赚。三十年间,一碗面拉着山里的化隆人在大城市扎了根。
  如今,化隆在外做拉面的有18万多人,拉面馆2.8万家。他们多分布在一线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化隆全县20万人,每家每户都有。化隆女人,早早结婚,第一件事就是去外地的拉面店帮忙,一帮就是一二十年。
  现在化隆人富了,贫困的帽子有点名不副实。拉面户们已经大批在省会西宁买房,出门习惯坐飞机。村里人办喜事,十年前是办一场1万,现在二婚的都要10万,新婚30万。

西宁的表情根据网络综合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兰州拉面没见多少人吃却倒闭不了?
兰州VS青海的拉面之争正酣,兰州拉面路在何方?
4万家店去年挣回100亿。兰州牛肉拉面为何肉很少?秘密原来在这里
世界上第一碗面出土的地方,“青”出于“兰”而胜于“兰”|面条|拉面|牛肉面|面食|汤面
兰州人为什么晚上不买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断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