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中医考试竟然比科举还难?看完后哭了

刚刚看了一套中医科举考试原题,现在只想找个地方静静,有个地窖能让我钻进去也行。

中国古代即设置医官,秦代医官有太医令、太医令丞、侍医等名号;唐代医学主要分为医、针、按摩、咒禁、药园等5科;从宋代开始设立太医局,管理医学教育。

宋代政府高度重视医学教育与考试,医学考试被纳入科举考试范畴,其考试管理制度严格规范, 命题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查,题型日益规范化。由于大量高素质儒医的参与,难度可说是爆棚。

可见那时要由医入仕,难如登天,更可悲者,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有除名之忧。

有宋一朝,乃至金元名家辈出,各成学派,涌现了一大批名医,绝非偶然,底子就是宋代的儒医打下的。始于北宋的文教医学政策可谓功不可没。

宋医地位有多高,儒医的出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北宋历朝皇帝视医学为仁政之一,重医明医,当时文人亦以知医为时尚。北宋徽宗时期还专门成立了太医学,将之与儒学的太学并列,由国家最早教育机构国子监统一管理,可见宋代医学教育地位之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医学的措施,例如创设各类医政机构,广授医官;兴办医学教育,学医成为人仕之一途,出现儒医;广设官营药局,施药济贫;以优惠政策征集医书验方,并多次大规模地编集方书和本草等。

宋徽宗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医学校,设学之初,规定学生从各地儒学学校中选取通晓医术或对医学感兴趣的人入学。由于医学校同样也可以入仕,所 以吸引了一批儒学学生,时人称:“朝廷兴建医学, 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

宋代太医局考试经常与科举考试一同举行,并且同在科举考试的专门场地贡院进行,只不过另设一室,称为别试。宋徽宗时期的太医学,则给予医学较高的地位,甚至可与儒学一起参加殿试。宋徽宗时,以“能深通《内经》者,升之以为第一”(《宋史·选举志三》)。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宋代医学教育的重视为医学的普及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更是科学爆发式发展之前不可缺少的对现有知识的系统整理,成为孕育金元四大家的沃厚土壤。其意义颇为深远。

医学考试有多难

我国自宋代始,中医考试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命题,三年一次,八月开考,中选考生来年春二月参加京城省试。考试分为三科:方脉科、针科、疡科

何大任所编就的《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成为难得的医学考试史料,该书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医试题集,全面、完整,且附有详细的标准答案。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对我们研究古代中医教育、考试、选拔、任用等制度很有帮助。

考试内容:方脉科以《素问》、《难经》等为大经,以《诸病源候论》、《眼科龙树论》、《千金翼方》等为小经,针科和疡科则无《脉经》,增加《针灸三经》等。

试题具体内容包括墨义、大义、脉义、假令论方义、假令法、运气等。
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标准为“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全愈不及七分,降舍;未及五分,屏出学”。

也就是说十分为满分,属上等;九分为中等;八分为下等;七分以下不及格,处以降级;五分以下为劣,处以退学

一、墨义(中医基础理论)——试以记问之博

(其例)问: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

按:按本题出自《素问·五常政大论》,即要求默写“天不足西北”至“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原文,所谓墨义即是默写题

二、脉义(脉诊)——试以察脉之精

问: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按:本题出自《素问·经脉别论》,但并非要求默写,而是要考试者自已理解和发挥

三、大义——试以天地之奥与脏腑之源

问: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

按:大义也是考察对经文的理解,内容则涉及基础理论的各个方面。要求用基础理论来解释上面的句子

四、论方(方药)——试以古人制方佐辅之法

问:

《素问》所载,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皆以脏法五行,色通五脏。至于金石之类、草木之品,无非法象之相符也。

今观《神农本草·首卷》云: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是丹砂色赤,法南方之火,故丹砂之功,可以专主乎心也。如今之方论所载灵砂、桂心之属,皆能治心,亦赤色之类,如麦门冬、远志之辈,亦治心之药,而色不赤,何也?

按:本题专门讨论药性理论或处方方解,涉及《内经》、《本草经》、《本草图经》等多种著作,想答出此类题目,必须对中药理论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思维也很重要呀

五、假令——试以证候方治之宜

问:假令虚劳盗汗候,目即节气,当得何脉?本因是何脏腑受病?发何形候?即今宜用是何方药调理?设有变动,又当随脉如何救疗?各须引本经为证及本草逐药主疗,所出州土、性味、畏恶、正辅、佐使、重轻、奇偶及修制之法、处方,进行对答。

按:本类假令题是综合性最高的一类题目,涉及到了病候、脉诊、节气(“目即节气”即按答题当时节气之意)、治法、变证、方药等多方面,需要引用《内经》、《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等诸多医书内容

五、运气——试以一岁阴阳客主与人身感应之理。

如:问甲子年五运六气所在所宜,处方为对。

按:本类题专考运气学说

怎么样,列出的只是其中的几题,一套卷子下来,估计没有深刻的基本功,不仅要熟读医经,还要对脉象有深刻的认识,而“假令”题相当于现代医学考试中的“病例分析”题,更是对医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非常注重中医思维的培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法》知识竞赛竞答题
你知道宋代考个中医大学有多难吗?先别嚷嚷...
看看宋朝中医高考卷,你能得多少分
保暖防寒,迎冬延年
中医还是那个中医
我的中医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