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元1420年:圣女贞德与英法百年战争

● 明朝建立时最初定都南京,将元大都改名北平。永乐十八年(1420)十一月,明成祖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1425年,明朝政府又宣布回都南京,但仁宗、宣宗、英宗都驻留在“行在”北京。到1441年,朝廷正式宣布定都北京,摇摆于南、北二京的明初迁都与定都问题方告尘埃落定。

本期提要

  英法两国在1337—1453年间曾断断续续进行过长达百余年的战争。1420年5月,英军取得暂时的胜利,胁迫法王签订《特鲁瓦条约》,英王及其后嗣获得法兰西王位继承权。英法双方对于法兰西王位的争夺引发了接下来的战争。长期的战争哺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最终法兰西取得胜利。百年战争使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民族差异,“从此只能按照民族和地域的原则行事,从而为民族国家设置了方向”。

1420年6月,在法兰西特鲁瓦城的圣约翰教堂内,“一支大型乐队演奏起了凯旋曲,人头攒动,挤满了衣着光鲜的领主、骑士与贵妇,他们在此见证了两支长期厮杀的大家族的联姻”。

这两大家族分别来自法兰西和英格兰王室,从14世纪上半叶,为了争夺领地、王位继承权和经济利益,开启了长达百年的英法战争。但此时,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却将女儿凯瑟琳·德·瓦卢瓦嫁给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难道真的是伟大的爱情冲破了政治利益的枷锁?实则不然,这段婚姻关系正是政治算计与妥协的产物。

英国以少胜多

这对新人的缘分要从一个月之前说起,也就是1420年5月21日,英军兵临特鲁瓦城下,胁迫法王签订了《特鲁瓦条约》。根据条约规定,英王不仅为自己赢得一位年轻貌美的法兰西公主,还修改了法兰西王位继承顺序,废黜了新娘17岁的弟弟查理的太子之位,约定当岳父查理六世去世后由自己及子嗣继承法国王位,英法将联合为共戴一王的国家。

到15世纪20年代,英法之间已经进行了断断续续数十次战役了,难分胜负。此时,英格兰是如何做到让法兰西“俯首称臣”的呢?这与英法两国国王本身不无关系。

中世纪对国家最常见的比喻是“政治身体”(bodypolitic),将国王比作身体中的头部。当时的诗人和道德家约翰·高尔写道:“如果头部患病,那么身体就不会健康。如果没有品格高尚的国王统治,那么人民就紊乱而缺乏道德。”在统治者方面,英格兰和法兰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亨利五世自信果断、极具谋略、深得民心,而查理六世却早已精神失常、大权旁落、毫无战功、不得民心,将国家搞得如一盘散沙。

英军在亨利五世的带领下,克服了客场作战的种种不利因素大胜法兰西。特别是在著名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亨利五世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谋略,法军以接近六倍于英格兰的兵力而惨败,是英法百年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大文豪莎士比亚曾在剧本《亨利五世》中描绘了阿金库尔战役前亨利五世是如何鼓舞士气的,“我们,是少数几个人,幸运的少数几个,我们,是一支兄弟的队伍——因为,今天他跟我一起流着血,他就是我的好兄弟;不论他怎样低微卑贱,今天这日子将会带给他绅士的身份。”

如果说莎士比亚笔下亨利五世的台词是经过加工而成,并不是国王的原话,但这番话的主旨是有迹可循的。在英王的军队中,无高低贵贱之分,英王对待骑士和弓箭手一视同仁,他甚至认为在作战中,与社会地位较高的骑士相比,弓箭手的价值更大。因为在战争中只有依靠他们的箭术,才能让箭矢如满天飞雪般落入敌方阵营,并保护己方骑士。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骑士在作战前便下马同弓箭手一道并肩作战。而法兰西军队同法兰西社会一样阶层分明,骑士不屑于与穷苦农民身份的弓箭手混杂在一起,那么在实际行军作战时的劣势就可想而知了。

英法之共主

两年后,英法两位国王先后离世,英方宣布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所生不满周岁的婴孩为英法共主,即亨利六世,由亨利五世的兄弟贝德福德公爵任摄政。王太子查理(亨利五世的小舅子、后来的法王查理七世)从王国的核心地区被驱逐出去。英格兰—勃艮第联盟控制着法兰西王国将近一半的土地,从北方的佛兰德伯爵领到南方的加斯科涅公爵领,西至布列塔尼边境,东到默兹河西岸。

强有力的驻军政策让英格兰人牢牢控制了诺曼底公爵领。“英格兰的旗帜飘扬在诺曼底首府鲁昂以及法兰西最神圣的三座城市上空,即法兰西国王加冕祝圣之地兰斯、法兰西国王实行统治之都巴黎以及法兰西国王安葬之所圣德尼。”

幼主继位最重要的是稳定统治、巩固王权,这需要获得民众的认可与支持。早在15世纪20年代,亨利六世的叔父贝德福德公爵命人在巴黎圣母院悬挂了一幅关于亨利六世身为英格兰和法兰西君主后代的谱系图,他还命人在法兰西各地大规模生产与宣传。后因被参观的某教士损毁,英方又命人绘制了一份王室谱系图副本。

在这幅谱系图中,正中是一大块泪滴样的背景,装饰着若干小鸢尾花。居于正中首位的是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他曾大力推行司法、币制和宗教改革,在他治下的卡佩王朝,王权日益集中。路易九世下面是其后代腓力三世和腓力四世,再往下是腓力四世的四个儿女: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和伊莎贝拉,他们是卡佩王朝的最后一代。

同时,在谱系图的两边是另外两个家族。左边是卡佩旁支瓦卢瓦家族,在卡佩王朝绝嗣后统治法兰西。右边是英格兰王室金雀花家族,腓力四世的女儿伊莎贝拉在1308年嫁给了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此后伊莎贝拉的血脉一直传到亨利五世。

在这幅谱系图的底部,查理六世之女凯瑟琳与亨利五世结为夫妇,代表着各自王室的后嗣。他们的孩子位于谱系图的底部,亨利六世威风凛凛地坐在王座上,天使飞下来,将两顶王冠戴在他头上,意为英法两国共主。

这幅图传达的信息非常清楚,即亨利六世之所以继承法兰西王位是凭借其血统而非父亲英王亨利五世的军事征服。图中的亨利六世出现在谱系末尾,“暗示着他本身就是团结而非分裂的源泉”。

可见英方的目的很明确,通过宣传亨利六世王位继承的合法性来获得民众的支持,进而巩固对法兰西的占领。这是因为在当时的观念中,血缘正统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王国王权的主要来源。

法兰西收复失地

除了亨利六世,拥有合法继承权的还有他的舅舅——曾经的王太子查理。在双方都具备血统这一条件时,军事上的胜利则成为王位争夺的关键。逃亡到南方的查理宣布自己为查理七世,但因缺钱少兵,似乎对胜利并无信心。

1428年10月,英军开始乘胜向奥尔良挺进,不久就将这一通往南方的门户包围。若此城一旦失守,南方就有沦陷的风险,故奥尔良之战成为查理七世能否取胜的关键。在查理苦苦抵抗之时,一名叫做贞德的农家女自称听到圣徒的呼唤、奉上帝之命来拯救法兰西,她日夜兼程前往什农去晋谒查理。当贞德抵达时,查理对他并不抱希望,查理之臣为了考验贞德,要求她辨认混在人群中未曾谋面的查理,结果她一眼认出了,查理大呼神奇。此时奥尔良已危在旦夕,在贞德主动请缨后,绝望的查理命其率军解围。

在那个凡事讲究象征、重视征兆的时代,贞德剪去长发、穿上白色盔甲,仿佛是神圣的天使降临人间,她激发了军队的士气,原本消极悲观的士兵燃起了爱国之情。经过几日奋战,毫无军事指挥经验的贞德竟然突破了被英军包围长达209天的奥尔良。尔后贞德乘胜追击。

然而,贞德威望日盛、功高震主,遭受猜忌,后被当做“女扮男装”“妖术惑众”的女巫处以极刑。贞德的惨死唤起了法兰西人的民族意识。1453年,法军大败英军,至此,除加来港,所有失地均已收复。

“长期的战争哺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此后,任何使两国联合共戴一王或在他国版图上占有领地的企图都注定要失败。”从这个视角来看,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英格兰以失败而告终,丧失了在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地盘,难以再跨越英吉利海峡干预他国之事,最终“退出了欧洲”。

法兰西作为战胜国,保住了国土,第一次确定了大致的边境线,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最终以民族统一和王权加强而告终。更为重要的是,百年战争使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民族差异,“从此只能按照民族和地域的原则行事,从而为民族国家设置了方向”。王国的统一和民族的自立是英法在西欧社会转型时期率先发展的重要时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洲历史人物(3)青春可断国不可丧-圣女贞德解救奥尔良
英国人和法国人为啥至今“不对付”?持续打了一百多年,仇太深
百年战争(下5)
英法百年战争始末(1337—1453)
圣女贞德
历史上的今天——1412年1月6日,法国国民英雄天主教圣女贞德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