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三个大企业几乎同时宣布要分家
通知
Email 联系:scimedhis@163.com

第一家是美国强生(J&J,Johnson and Johnson)。很多人知道强生在制药领域的强大,是因为他们是美国目前获批的三种新冠疫苗的产家之一。但强生更是一家经营项目极杂规模极大的综合性公司,在新冠之前,也许很多人更熟悉他们的非处方药泰诺,婴儿用品如奶粉,爽身粉,还有化妆品等。正是因为这么大这么杂,强生公司好像永远在世界医药公司的排名中稳居第一。


这一次拆分,母强生将保留全部核心的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产业,而把年收入高达150亿的非处方药等健康消费品产业(Consumer Health)分出去,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名字还没有想好,有评论员开玩笑说要不要叫Johnson or Johnson?


为什么要分家?


一个大胆而充满新闻价值的猜测是,强生公司目前官司缠身,面临巨额罚款,分家的举动可能是为了转移资产断尾求生的自保之举。这个想法并非无中生有,指控强生的婴儿爽身粉含石棉致癌的官司已经有好几年了。最近又出了一个更大的,强生营销药物的策略被指控要为在美国肆虐的阿片类止疼药上瘾现象负责(此外还有其他几个药厂)。他们最近在德州和检方达成了庭外和解,赔款两亿九千万。而在俄克拉荷马州有好消息,之前被判罚的四亿多美元最终在上诉中被推翻了。


这些官司虽然严重,但无论如何应该不至于干系到强生的生死。所以我更加认可对这个分家行动的主流解读:制药业利润太肥,科技含量太高,它和薄利多销的健康消费品产业在本质上是两回事,早分家早清净。


强生的行动也许宣告了制药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曾几何时,健康医药产业一度追求大而全,也许你不相信,罗氏曾经开过银行,宝洁也研发过新药。但是这个行业的趋势慢慢成为集中优势力量办大事,专利药领域才是他们最可靠的增长点,比如去年强生专利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销售增长是健康产品的五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大药厂比如辉瑞,默克,施贵宝,诺华,拜尔等,都在几年前纷纷把这些非专利的传统领域抛了出去。在新冠中以研发快速诊断出名的雅培就更早了,他们快10年前把专利药产业分出去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叫做Abbvie,虽然新,但依然是制药界响当当的名字,在大药厂中的规模和销售稳居前10名。


但是在那一段时间里,强生的动作其实是和其他同行们南辕北辙的。在2018年,他们还花了20亿美元全部收购了日本一家做化妆品和皮肤保健的公司。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强生下了最后的决心,跟上这个制药界的大趋势呢?


强生的总裁说,时机到了。


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所需要的创新,高科技含量,需要资金的力度,和政府监管途径复杂程度,和传统产业有本质的差别。


拿强生的新冠疫苗来说,它所依赖的腺病毒载体平台,放在15年前是最领先的,当年默克就是用这个平台做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艾滋病疫苗试验,而且强生还拥有对传统的Ad5腺病毒体系做了升级换代的Ad26。但是这一切努力都被颠覆性的RNA技术轻松碾压。最近有研究发现,RNA疫苗带来的保护力不但明显高于强生的产品,其持久力比强生的腺病毒体系也更强。


RNA技术从两年前一个鲜为人知的偏门小技术,摇身一变成为业界无人不谈的主流平台:不但以后所有的疫苗开发都会以RNA为优先考虑,它还在向利润率很高竞争性极强的肿瘤领域长驱直入。


强生的CEO现在也许会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


分家之后,就更容易集中优势财力把钱砸在最有前途的领域。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诺华,2018年,在卖掉了非专利产业之后的几天,他们有能力集中了87亿美元买下了一个叫AveXis的搞基因治疗的小公司,两年后他们的共同产品Zolgensma在FDA获批了,主治一种叫做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遗传病,一针价格超过两百万美元,这是历史上最贵的药。但你还不能骂人家天价药,因为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是一种致残或者致命的婴幼儿遗产病,而Zolgensma是可以一针改良甚至治愈的,很多患儿的父母也许不会觉得贵得离谱。


第二个要说的是通用电气(GE,General Electric),这也是一家巨无霸型企业,它去年的收入接近800亿,和现在的强生相仿。这一方面说明了强生的规模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GE今年来的状况并不好。800亿虽然貌似一个天文数字,但仅仅是十年前的规模的一半,这主要是拜2008的金融崩溃所赐。GE的主打产品是航空发动机,新能源,医疗器械这样的高科技硬货,它现在和卖药卖奶粉卖化妆品的强生不分伯仲,应该已经是很不满意了。


所以,尽管强生的老总可以说他们是在强大的时候分家,split from the position of strength,GE的领导就不能说这个话。


GE要分成三家,一个要出去的是它的健康医疗部门,这也是GE集团中这两年为数不多表现强劲的领域,这和他们的主打产品有关:医疗成像设备,超声波,CT机和呼吸机。新冠病人的临床诊断要靠肺部CT或X光扫描,如果诊断出了大白肺呼吸困难了就得插管上呼吸机,正好是GE产品的一条龙服务。


然后是能源产业剥离,GE最后的核心依然是航空发动机。


最后一个是日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东芝,明治维新的时候就创立了。他们的分家就更不是在强势下的兴利除弊之举了,一个直接的诱因是在2015年他们出了重大的财会丑闻。东芝也有实力不俗的医疗产业。篇幅所限就不多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科技产业,从产业链、创新链到供应链升级
10.14日:高景气板块:疫苗、CXO、医疗器械
跨国药企借进博会“溢出效应” 加速向中国输入新品|第一财经
强生2020Q1业绩:肿瘤药业务增长20%,下调全年收入预期!新冠疫苗9月份启动首个人体临床研究
2008年医药行业回望:十大最具榜样力外企
2015全球可持续发展企业百强榜Top20,4家药企上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