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路上——以此作为6年HR生涯的总结
userphoto

2011.07.28

关注

前言

其实我是一个不善于用文字记录的人,工作后越来越少的想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痕迹

坛子里藏龙卧虎,其中不乏精彩文章和高人,我也无意去比较

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将自己的经历咀嚼过后都是个人的宝贵财富

谨以此文献给在这6年中所有关心、帮助、提携过我的,那些我记得的、不记得的,我感激过的、厌恶过的所有人~~~

我写文章很慢,但我会坚持写完,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承诺~~~
我也无意说教,文章的内容我是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悟而成

 

一次影响终生的面试
就在这个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家新加坡的国际贸易公司在招人力资源毕业生,根据网上的申请要求,在他们的链接网站上详细填写了自己的简历,第二天发现它们给自己发过来了一个心理测试题链接,做完后第一感觉就是题目很多、时间很紧,很多都需要第一直觉来完成。过后自己上网找了一下,发现居然是MBIT测试,现在这种心理测试在应届生的招聘中已经是很平常的了,但在2005就有公司开始在应届生的招聘中用MBIT心理测试的,市面上还是非常稀少的。不就之后期盼已久的面试通过过来了,地点居然在上海,据说是亚太地区过来的HR在出差途中经过上海来面试。尽管当时自己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但自己犹豫再三还是踏上了去上海的旅途。
面试在一家星巴克,氛围非常轻松舒适,在那个NICE的女HR鼓励下,近50分钟全程的英文面试下来我发现,自己一直很薄弱的口语居然在关键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个惊喜,而这个也让我对之后的求职道路越来越充满信心。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时候自己在经验上还是一片空白,对方HR提出的问题也都是非常简单而且初级的面试问题,主要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和求职动机等,但是这个女HR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专业素质、严谨诚恳的态度,以及对初出茅庐的我那种耐心和指导,至今仍让我感激。
多年后读到《猎头局中局》中的文字让我感叹不已:
“我的助理问我,这个人明明就不是我们要的,为什么你要跟他浪费那么长的时间?我很严肃地告诉她,别人花了来回不低于四个小时的车程来到我们公司应征一个职位,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花五分钟打发了别人。因为他付出的汗水,我至少要给他喝下四杯咖啡的时间。并且,我希望来的人无论录用与否都能对通用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个印象取决于他是否有所收获。说实话,当时这段对话只是他们同行的一次闲谈,但是对我的震撼是如此之大,我开始着迷于人力资源工作的职业道德背后闪烁的那种人文主义关怀的高尚的光辉,如果用我多年受教的儒家思想来说,这是一种"大善"。”
虽然这次面试后很快就就接到了这家公司的感谢信,但是我知道我将一直走向HR这条路。我很幸运的在这条路的第一步碰到了一位无名的良师,在之后的岁月里,每当面试到一位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时,我都愿意将我当年得到的接力棒一个个向下传过去,因为我知道,这是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责任。

 

转机
收到新加坡的这家贸易公司感谢信后,我开始继续在上海寻找新的机会,事情的转机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在经历了一些列的面试失败后,我在复旦大学应届生招聘会上投的一份简历引起了一家公司HR的兴趣,这家老的国企是一家重工机械企业,正好在上海的郊区有一个合资子公司需要一个应届毕业生,本地的学生都觉得太远而不愿意去,这个岗位的人员也就迟迟没有定下来。来自外地的我正好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负责招聘的也是人力资源科班出生的前辈,面试谈下来我感觉自己还是非常有希望的,具体问题现在依稀只记得一个关于“团队意识”的理解,而我在回答中这个问题居然谈了近半小时,也许是考研的那段岁月给了我很多的磨练,而我的专业课中也有关于团队的理论,现在回头看看,那时的我还是太过于理想化、理论知识虽多,但落不到实际。也许是觉得我的专业水平还算扎实吧,不久之后,我顺利的收到了这家国企的录用通知。

难忘的入职培训

转眼间7月份报到的时候就到了,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我和同一期的70多人一起进入到了这家公司,这时候我才发现,他们绝大部分都来自国内那些985211高校的理工科毕业生、其中不乏那些耳熟能详的国内顶级高校的本科及研究生。我不由得暗暗的紧张起来,在这里我的起点就比这些同期的人要低。好在入职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这些工科生的严谨、睿智、活泼以及友善,经过了一个月的接触,我与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工科生们也结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尽管现在我早已不在这家公司了,但如逢有空,我们仍会三三两两的聚聚。

公司人力资源部给我们安排了1个月的入职培训,这个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入职培训,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入职培训,至今我仍然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标准的入职培训,我之后的人力资源工作也深受其模式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激励、考核、反馈等各项工作在这次培训中都体现在了每一个环节,培训的课程涉及了公司的业务、部门职能、产品介绍、产品技术及基础的管理能力,中间我们还穿插了素质拓展训练、车间实习、产品装配及军训等环节,作为文科生的我每一天都在压力下过得非常充实,尽管缺乏理工科的理论基础,但一个月下来后,我发现自己居然和那些理工科的毕业生们一样,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将企业的产品原理基本表述出来,同时对产品的主要部件、零配件也都有了解。

记得财务总监在培训中曾说过:“尽管我们财务是只能部门,但我们要一样对业务熟悉,我不要求我的下属冲在业务第一线,但我要求他们能够将公司产品所涉及的所有零部件都心中有数,这样财务报表中的产品成本我们才能有效控制。”

人力资源的工作不应该也是这样吗?如果总是坐在办公室内,不沉下心去学习了解业务,如何在业务部门中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专业性呢?又如何能够去有效核算人工预算,如何在面试中和应聘人员就业务的各个工作流程来评估候选人的业务能力,如何了解现有业务工作的不足来发现有效的培训需求,如何来在绩效评价中不被业务部门的人糊弄住并能发表自己的专业意见。人力资源的话语权和专业性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的,老板的支持是需要你能够通过专业的成果来

熟悉企业的业务,是我熟悉企业的第一步,也是我从学校买入企业后学到的第一课。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还保持着不定期去生产车间看看,与业务部门探讨业务工作的习惯。这个也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不要在内行人面前充内行,但绝对不能表现得你是外行;让内行人看不出你是外行,外行人觉得你是内行。记得曾在一次面试过后,一位聘用者向业务部门的部长问道,那个小伙子是你们部门的什么人,有些专业问题我平时工作中没碰到过,感觉自己回答得不是太好?听到如此,我心里也小小的虚荣满足了一把。

初入职场
培训的最后一天,我们70多人坐在培训教室里,心里都忐忑不安,尽管之前都知道自己要去的部门了,但在部门里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领导和同事,大家还心里无底。当人力资源部宣读道我的名字时,我才看到过来接我的是子公司的人事科长J,这位也就是之后我的带教师傅J姐。培训结束后,J姐将我和另外3位工科生交到一起,简单的交代了一些第二天到子公司报到要注意的事项,并给我们留下了联系方式就离开了。原来这次她委托母公司给她招了4个应届毕业生,除我之外,另外三位都是工科生,交流下来,才知道他们到子公司后分别作采购、技术设计和生产工艺,这样一来每天去郊区的子公司我就不再孤单了。
我在职场的第一步非常的幸运,这一步迈得非常稳,不仅在之后碰到了一个好的师傅,同时与这些同期的同事交流,也让我对公司各方面的业务都可以从头开始来了解学习,也让我的人力资源知识扎根于业务基础之上。
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非常少,加入我之后也就3人,J姐负责整个部门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工作,另有一位Z负责薪酬福利,刚入职的我则要负责日常人事、招聘、培训、员工关系等工作,另外总经理直接兼管人力资源工作。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起初的3个月里,J姐作为我的师傅将自己以往的工作逐步逐步将向我示范,并带着我在公司各部门间去熟悉工作,而与外部人事机构打交道的事情也慢慢的带着我去熟悉。这个时期是初入职场后最快乐的时候,工作开始慢慢熟悉起来,每天我都会接触不同的工作内容,我象个海绵一样尽可能的多吸收迎面而来的各种知识。尽管个人的工作量也逐渐上来,但我每天都过得非常的充实,公司的人也都开始慢慢的熟悉起来,大家也都开始逐渐接受了我这个新同事。
就我个人而言,在新大学生员工入职后的半年间是成长非常快速的一个时期,尽管这个时期接触的还都是人力资源事务性的工作,但这些基础的工作也让我对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工作流程和各个关键点有了更加感性的理解,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反思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入日常工作中,从而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专业性。

 

求变

日子在波澜不惊中来到了2005年底,由于子公司组建后一直处于亏损阶段,加之子公司薪酬体系的规定,那年春节我们几位新进大学生的年终奖全部都停留在3位数。尽管心里不大舒服,但想想自己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做下去,在来年自己应该还是会有不错的发展的。2005年底自己也暗暗许下了来年的工作愿望,希望自己在2006年能够在人力资源领域工作更加专业化,自己的层级也更上一个台阶。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措手不及,完全没有心里准备。同期一起来的采购同事向公司提出了辞职,辞职信通过部门领导交到我手上来的时候,我在吃惊之余又有了一丝理解,毕竟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境遇,只是他以一种更加激烈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很快他离职手续就办好了,而我也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离职面谈,尽管之后我有经历了很多的离职面谈,但这次离职面谈让我开始思考作为职场人士如何来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去学会坚韧。同事的离职面谈也隐隐的解开了我自己的一些担心,子公司成立后一直亏损,合资双方母公司在公司内的斗争,
同伴的个性与部门领导的不合,他一直存在的创业梦想等。此后他义无反顾的自己去创业了,前几年一直听到的消息都是他在不断的失败,最近一次听到他的消息时,他已经带领一个30多人的团队创办了自己的网站,正在奋斗的途中,我知道他已经找到了他需要的东西。

人生其实会有很多的选择,最关键的是自己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迎着自己的目标坚定的踏出去,尽管会面临失败,只要心存梦想,总有一天我们会如常所愿。

 

我选择了留下来,但是我知道现在的我已经不能在工作中墨守成规了,如果一直守着现有的工作模式,我自己的梦想是难以达成的,是到了该进行改变的时候了~~~~

经过前期半年的学习,人力资源部工作的基本流程在我心中已经是一目了然了,由于我已经基本上能够处理工作中问题和对时间节点进行把控了,我想到的是该如何对这些工作进行规范和提升了。
由于人事科长J姐最初并不是人事出身,在工厂筹备期从母公司其他部门借调过来的,公司成立后人事制度的建立也是她参照母公司的资料慢慢建立的。工作中她也很重视我的意见,给了我非常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并且鼓励我大胆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我也将所负责的招聘、培训、人事工作流程重新梳理了一遍,并编写了新的流程说明,将人力资源工作的每一个节点输入、输出项、时间节点、注意事项等都一一说明,方案报上去后很快就批准实施了。这个时期的很多工作都是自己摸索着在做,但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每件事要求保证规范性,即向前能够找到工作的原因(来源),过程能够体现节点的控制(输入),每条结果能够有据可查(输出)。那时候每天都来到这个坛子里查资料,看坛子里大家的经验之谈,各模块的知识在那时候飞快的积累了起来。

现在回头看看,那时候的摸索是自己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规范性意识的最初萌芽,从分解的节点上对工作进行规范性控制,尽管过程中体现不出什么艺术性,但对于一直独自摸索的我而言,在工作之初打下了规范性的基础。工作的艺术性是体现在规范性的积累之上的。

变革

2006年中后,公司继续的亏损让双方母公司采取了行动,董事会决定对公司的整体薪酬进行改革,而这个也给我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经验。考虑到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现状,总经理建议引入外脑对公司薪酬体系进行整体咨询进行变革,并通过母公司指派了一家咨询公司。很快,公司的薪酬改革项目工作小组就成立了,本来和薪酬工作不相关的我也被加入了薪酬改革项目工作小组,尽管当时公司对我的定位只是单纯学习辅助,而我也是抱着同样的目的期待着项目工作的开始。

咨询公司的人员很快就进驻公司了,经过了前期的公司宣讲后,咨询公司的顾问完成了第一步工作,用他们的固定的那套模式来介绍薪酬改革涉及的种种、以及之后效果等等,而我们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也开始配合他们安排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访谈。之后每天我都跟着项目组的咨询顾问来往于各个部门进行访谈,这些访谈不仅了解了各层次员工的真实想法,也为项目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很快咨询顾问就根据访谈的结果整理出来一套报告,并提出了变革方案,并把岗位体系变革工作也加入了进来。

项目组的工作日程非常的紧张,每个时间的节点控制都非常严格,并定期向公司总经理进行工作结果汇报,随着咨询顾问们的工作计划,十周时间过去后,我发现自己在薪酬体系及岗位体系的构建上已经经历了一次知识的变革。这个和校园书本上介绍的那些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来源于理论、但它们的实战性更强,同时我也第一次接触到国际最新的岗位价值评估工具-美世岗位价值评估,我发现人力资源工作的原来也可以做得如此的专业。

薪酬改革项目第一阶段完成后,咨询公司的人很快就撤离了公司,之后的工作就是我们人力资源部自己内部开始进行薪资测算调整了。我此时的任务也变成将整个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和公司全体人员的薪酬测算。这个过程中我再次复习了整个薪酬改革的历程,如果说之前跟着项目顾问做是自己低头前行的话,这次的整理让我重新从整体的高度看待这一过程,并从整体上把握改革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节点。尽管到如今我一直没有从事过C&B的工作,但是对于整个企业的薪酬体系构建和岗位体系的构建,我对自己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我看的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的这次经历也让我在人力资源模块上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尽管自己当时在做项目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薪酬改革结果一旦实施,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这些新入职的大学生,但在面对别人的询问时,我只能一次次保持沉默,努力让忙碌的工作来消除自己内心的消极想法。

如果无法改变,那么就勇敢的面对吧

薪酬改革之后的事实证明了我最初的设想,由于不满公司对于新入职大学生的薪酬政策,20073-4月份时,另外两位同期进来的同事也先后选择了离开,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低潮,一方面同事的离职让我自己也产生了动摇,另外一方面去年一年的辛勤工作并没有给我的报酬带来多少的实质性提高。工作也不像以前那样认真了,每天上班后我都盼着早点下班,职业倦怠已经提前出现在我的身上。

“工作后2年左右是第一个坎,职业倦怠和对现实的不满让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候离职。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做出自我调节,未来再次跳槽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忘了这句话的意思是那篇文章的了,在那个时候,这篇文章无疑是对我的当头一喝,我当时的状态和文章中提及的典型状态非常匹配,而作者之后举得一些例子则让我意识到,我不能一直以这种状态活着,即使跳槽出去,下次很有可能还是这种情况。如果无法改变,那就勇敢的去面对。

下定决心之后,我从调节心态开始做起,自己有意识去看一些积极乐观的书籍,同时保持每周运动一次,工作中也将自己的一些苦恼和想法向J姐倾诉,J姐向公司申请了一个培训的机会,借着培训的机会,我通过了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自己不再那样消极,心态也开始慢慢平复下来。

决心

进入07年下半年后,工作量也逐渐大了起来,每天自己都忙于自己负责的那些工作,正好公司这时候的招聘和培训工作量非常大,新增的生产线将近让生产和职能技术人员将近增加一倍、而公司又申请的ISO9001质量体系、环境、安全体系全部需要培训工作的配合。对于这些体系认证的工作,做过体系认证的HR都会深有感触,我又回到了那种忙忙碌碌的状态,大量的人不断被我招入公司,同时相应的培训也一步步推进。整个07年下来,我发现自己完成了部门工作量的大半,而自己视乎提升并没有06年明显了。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在职业生涯中学会了规划、反省,所以我对自己的每一步都了然于胸”

工作以后,我养成了定期对自己进行反省的习惯,忙碌的工作并没有让我迷失,尽管我想要将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更加规范、专业,但是回顾总结,我发现自己已经局限在现有的环境和眼界之中了。而同时在现有的公司已经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了,我个人已经处于专业发展的瓶颈, 2008年初,在参加完春季MBA全国统考后,我下定了离开公司的决心。

第一次跳槽

下定决心后我就开始在网上研究公司了,这一次我没有像刚毕业那会海投简历了,我将目标公司做了总结,研究它们发布的岗位说明书,再来对比现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不断的总结和归纳自己的差距,经过了几次面试以后,我对自己在求职中的优缺点基本上都了解了。在这些面试过程中,我也充分体验到了不同HR的风格,经常面试他人的我站在被面试的角度上,才发现角色转换后平常自己经常使用的那些招式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那些总结性的问题还是要费一番功夫来思考的,而一些HR使用的行为面试法也绵里藏针,让自己都难以招架。而感触最深的是在一家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复试,整个过程中都使用压力面试,两个咨询顾问轮番上阵,面试问题通过几个STAR反复的深入,层层剥丝,步步紧扣,一个多小时的较量下来,发现自己居然挺了过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个性、知识面和工作能力、技能都在他们面前展现无遗。这个就是他们的功底,能够在不知晓的情况下通过面谈完全的展现出自己。

原来跟高手的较量,也可以让自己快速的提升。尽管这个过程很痛苦,学习的途径为偷师他人,可能有些不光彩,但经验往往来源于痛苦的总结。与高手的过招,也是快速提升的一个途径吧。

进入4月份以后,MBA申请的日程日渐紧张起来,好在以往的工作经历和面试也为复试打下了基础,也为自己提前热了热身。4月的一天,一个猎头的电话找到了我~~~

我很诧异,我的简历投得很少,怎么会有人找到我了。电话的面试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在我简单的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后,猎头那边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面试法又通过话筒传到了我的耳边,经过了之前的洗礼,这次我更加从容,而且言谈中明显感到这个小猎入行不久,STAR大法运用得还不是特别纯熟,随后小猎头介绍了一番对方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岗位的基本情况,当然按照行规公司名字是给隐去不谈的,但我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是属于我目标范围之内公司了。

职业生涯金字塔模型:“行业-企业-职业”构成了你在职业生涯中的金字塔模型,自己最好能在最初就能准确定位好自己金字塔的三个顶端,如果发生变动也最好保持金字塔的基座不倒。选择在自己熟悉的行业中从事自己熟悉职业是我跳槽的目标,而企业的选择则按自己了解的资料,选择能够对自己发展提供助力的企业。

不出意料,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小猎发出的面试通知

到了约定的那天,我早早来到了目标公司,看着公司壮阔的门前广场和密密麻麻停的轿车,我暗暗下定决心,这个就是我的下一家公司,这次机会我一定要把握住。到了约定的时间,我被带到了一间机房内,正奇怪于眼前的情况,HR熟练的打开一台电脑,在DOS的界面上调出了一组测试题。没错,在经历了毕业的MBIT测试后,我在面试中又碰到了心理测试环节,一样的时间紧、任务重、一样的第一眼反应后勾出答案,前后半小时完成了2套心理测试题,总题量近400多题。正当我松了一口气的时候,HR告知现在进入了评价中心环节,紧接着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又一项接一项的过来,最后只剩下我我另外2人进入到面试环节。

我的面试持续了近1个小时,毕竟是500强出来的HR,训练有素,问的问题都那样的恰当好处,整个过程还是非常的轻松,那些问题该深入问,那些问题点到为止,视乎如预先约定好的一般,整个面试下来,我知道我该回去准备之后的复试了。

正当我准备离去的时候,这个HR看来看表,让我再稍等一下。已经5点多了,一个下午的面试我早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这里离市区又远,如果回去真的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正当我有些着急的时候,HR过来说到部门的高级经理要过来和我做一个复试。我强打起精神来到会议室,途径经过人力资源部时发现其他人早就已经下班,不仅暗自钦佩他们的敬业。复试的高级经理也是一位30出头的女HR,非常的干练,第一眼给人感觉非常亲切,我一直面试就非常讲究眼缘的,我知道这将是一位非常好的领导。面试的过程同样的那样让人费神,问题同样以STAR开头,层层深入,而她更加关注细节,以及我在这些细节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自我的总结以及可能的提高。这是我经历过咨询公司后最费脑的一次面试,过程中,之前的HR和她不时的拿出我的心理测试报告和文件筐答题来进行对照。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来到7点,外面已经完全漆黑了,当我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时,我知道我即将加入这家公司了。

回家的路上,我接到了小猎的电话,电话那边她非常兴奋,在推荐了几位候选人失败后,她说道我的希望非常大,只是~~~~~

我心头一愣,难道有新的变化了吗?

小猎接着说到公司那边又出了两套题,希望我能够拿出一套校园招聘方案和培训方案出来,题目已发到我的邮箱,完成得时间非常紧迫,明天上班前就要反馈回去。

我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答应了小猎的要求,回到家果然发现了那两套题目,基本就是那家公司的现状以及年度招聘、培训目标,如何列出可实施的计划,我知道如果之后我录用的话,可能这些就需要自己去实施了。不由得暗暗佩服他们在招聘中的谨慎和稳妥。

~~~~~~~~

一周以后,我顺利的从小猎那里得到了自己已经确定录用的消息,由于正在走录用流程,正式的OFFER要在一周后发出。

新的开始

到新公司报告的日子并不算太好,全国人民都沉浸在那场撕心裂肺的哀痛之中。新公司F的人力资源部还算比较大,将近15人左右,分成了人事和培训两个分支部门,可见培训工作在F公司的重要性,很快我在入职培训上就见识了这些企业内部专职培训师的功底,尽管内容范围和我在之前公司组织的培训差别不大,但培训的水平和效果立即就分出了高下,同时我也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以及对自己的定位。很快,之前面试的HR(我们人事部的经理)和那位女经理(部门总监)就将我在试用期的工作绩效对我逐条进行了讲解,同时也给我分配了工作的职责范围和利用资源。我将负责的是整个企业的招聘、岗位架构及人员编制、劳动关系以及员工激励等工作,其中有些是我已经做得很熟悉的,有的是自己一直在摸索前进急需指点的,还有自己以前未接触过的。

 

人力资源部大多数的同事们年纪和我倒是相仿,毕竟都是年轻人,大家很快在工作中熟悉了,但他们的脚步永远是那么的急匆匆,平时很少有人在那里闲聊,每个人都背负着繁重的工作,绩效考核得指标紧紧的压在每个人的头上,让人一刻都不能放松。公司在人力资源上还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工作中涉及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国际咨询公司提供的工具来作为支撑。除了我之前在面试中遇到的评价中心、心理测试等工具,岗位管理中引入了美世的IPE工具,员工激励中引入了盖洛普的工具,绩效管理中已将平衡计分卡和KPI结合使用,而薪酬管理上每年通过与翰威特等外部薪酬调研机构等进行合作。同时人力资源部内部也鼓励内部分享,在这里我感到自己在专业上的眼界有了新的提升。人力资源部在公司还是很有话语权的,由于日常工作中运用了很多专业性的工具,人力资源部在向业务部门提供的服务过程中有了量化的标准和依据,而公司在管理人员培训上的投入,也让管理人员具备了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而同样人力资源部的人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严格的量化绩效考核指标之下,业务上也个个都训练有素。在F公司的日子就在一天天的忙碌中过去了,期间MBA学习也占据了我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感觉自己基本回到了高考前期的状态,整月整月的学习和工作,休息对那是的我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人在两个高压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中成长了。

 

环境确实能够迅速的培养和塑造一个人,就如坛子里一位同仁对我的留言,作为HR最好在起步阶段成长在一个规范的企业中,这个是打基础的阶段,你能接受系统的实战训练,即使以后进入其他环境后也不需要摸索前进。“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害死人!如果先天的优势不是那么明显,我们要靠后天的进修和努力来让自己成长,痛苦是成长的最好朋友,只有吸取了痛苦给予我们的力量,我们才能练就强大的内心。

磨合的可能性

原想雷曼兄弟的破产和我的关系不大,没想到大洋彼岸的那场风暴还是在2009年初春的时候席卷到了我身边。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在持续恶化,尽管国家将公司所处的行业列入重点扶植行业,但政策的效果一时半会还显示不到企业中来。集团总公司开始频频布局新的动作,就在这个时候,招聘我入职的两位经理先后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公司,集团调入的两位经理先后进入了岗位,管理的风格开始了新一轮的变动。

按照我最初的想法,这种管理岗位的变更对于我的影响应该是不大的,早已习惯了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发挥的我开始面对了另外一种不同的管理风格。每个人的工作量开始越来越大,而能够得到的有效反馈越来越少,工作自由度越来越少,而与之增长的是拖沓的流程、事无巨细的过问和干涉,让我开始不得不面对与上级工作匹配这个原来并不是特别重视的问题。以前总是注意职业过程中与行业、企业、职业的匹配,在工作过程中一直幸运的得到好的领导(我理解的好的领导是适度放权,充分信任并给予工作自由度)支持,现在的领导管理风格是我比较排斥的,交锋的次数多了,心中就慢慢起来不满的疙瘩。但碍于学业没有完成,我只能忍耐,选择继续与之匹配磨合。

其实与领导的匹配也是职业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点,据说80%的人离职是和直接领导相关。面对不同的领导风格,我们无法选择,要么选择在职业的过程中匹配磨合,要么选择在离开。我不认为这里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取向。

消失的机会

人一旦对现有的环境存在抱怨,如果不停止的话,抱怨就会无限的放大。

与新经理H匹配磨合的不顺,让我慢慢有了抱怨的想法,这时候的心态就没有那么的平和了,尽管工作一如既往的完成,但身上那股热情却在慢慢熄灭。我也开始慢慢留意身边可能的机会。拾起个人荒废了近2年简历,重新修改了一下,每天固定的在网上去刷新。期间也接到一些猎头的面试电话,但目标意向的公司或职位都不甚满意,离开的事情也就暂时搁浅下来。

12月初时,一个猎头
提供的岗位引起了我的兴趣,目标企业是行业内和现在公司齐名的另外一家公司D,岗位工作内容和我之前的经历也非常匹配,并且工作地点也较之近了一些,我有些动心了。到了约定的日期,我来到了D公司,面试的又是一位30出头的女士,公司的人事经理。之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之以往的工作经历和岗位工作内容非常匹配,整个面谈下来,我们都可以感觉到对方的满意,面试到最后,我们更多的是象在探讨日常的工作问题,发现原来行业内大家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也都差不多、而头疼的地方也差不了多少。没过多久,她就带着我来到了总监的办公室,这是位40多岁的女HR,不苟言笑,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压迫感,整个面试的过程比较枯燥乏味,我找不到那种收发自如的感觉。面试完毕后,我知道所谓的匹配问题,我在面试中又碰到了。

果然第二天我接到了猎头的电话,说那位总监要考虑一下,但鉴于之前推过去的人选都被人事经理给毙掉了,而人事经理对我印象还不错,想帮我争取一下。我立刻明白这次机会算是错过了~~~~~~

有时候我们面对的机会不经意间就转瞬即逝,如果没有把握住,可能要等很久才会有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换个行业

2010年春节过后,又到了离职跳槽的高峰时节,此时的我再经历了上次的面试后就暂时放弃了离开的想法,对于猎头公司的推荐我不予理睬了。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我收到了一个熟悉的电话号码,上次的小猎头又给我电话了,上次面试结束后我和她在电话中做过几次比较愉快的聊天,我也谈到了目前工作的一些想法和打算,后来就渐渐没了消息,想想猎头公司都是这样,他们不为你的职业生涯负责,企业给他们出钱,他们只为企业的需求和自己负责,我也没有特别大的在意。

看到熟悉的号码,我不由得犹豫起来,最终我从小猎那得到另外一条职位的信息,一家金融机构的招聘负责人,正当我以为是那种保险企业的职位准备拒绝时,她特意强调这是一家基金证劵公司,而招聘所负责的岗位较为中高端,机会非常不错。换个行业从事相同的工作,这个是我之前没有考虑的,但这个行业的吸引力远大于其他公司提供的机会,我权衡之后答应了她的推荐要求。

面试那天,尽管之前对这家公司做了大量的功课,但面对另外一个完全不熟悉行业里面的巨头,我的心中任然没有底,在进入到那幢恢弘的欧式城堡风格的办公大楼后,心中更是不自觉胆怯起来。我知道自己的这种不自信来自于我对行业的陌生,这也是我在面试经历中感到不能自己把控命运的一次。面试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先后4轮的面试让我不得不强打精神来应对,加之面试之前完成的心理测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回到家后我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让我不由感叹这个行业的高压性。与此同时我也看到胜利的曙光。

过了几天,我收到了来自那家公司HR负责人的电话,正当我认为自己没问题时,她告诉了我她的担心,还是我对于这个行业的不了解,同时她也布置了一项新的任务来考察我对行业的熟悉程度。果然,我随后就在邮箱看到了考核题目,除了了解行业的任务,还多了考察人力资源相关技能的题目,依据以往的经验,第一感觉是这些都非常棘手。是不是每个规范的公司在寻找人才时都这样的谨慎呢?两次几乎一样的面试经历让我不知道是该欢喜还是困惑。

第二天早上,当我将自己几乎通宵完成得方案用邮件发出的时候,我心里反而平静下来了,我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结局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尽管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剩下的就让我静静等待消息吧。

没过几天,我从小猎头兴奋的声音听到了公司发出的录用OFFER~~~~

两段几乎一样的面试经历,我知道自己即将走向一个新的路程。跳槽的路途中让我的见识和阅历有了飞跃的增长,我知道自己也在这其中投入了很多精力,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认定了目标之后选择了坚持。有时候个人目标的达成仅仅就在于不要放弃。

高压

报到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当我踏入那栋恢弘的城堡建筑时,我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属于了这里。工作很快就做好了交接,尽管工作的职责较之以前更加简单了,但难度却并没有一丝的下降。在主要负责的招聘工作中,全年人员的招聘量并不多,但涉及的岗位却个个棘手,之前的合作的几家猎头公司几乎把市场上的相关基金和证劵公司的人员犁了个遍,无奈能够被挑中过来的人少之又少,毕业时让我神往的“四大”的员工,在这里居然只能申请公司业务的基础岗位。这个行业内聚集了太多的精英,公司在挑选人员的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的挑剔。在每个岗位都有时间限定的情况下,当前最紧迫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招聘渠道和寻找人才来源。按照以往的经验,我将需求的岗位划分出四个象限,并根据不同象限的性质和岗位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应招聘方案,有些交代给合作的猎头公司,有些则自己来寻找资源,同时在公司内部寻找资源,并提前安排好之后每周面试日程。

“这是一个把女人当男人,把男人当牲口用的行业”;基金公司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这个行业内,即使你不是在业务部门的第一线你也必须去直面这种压力。

作为一个新入职员工,期间每天还要在公司的E-Learning平台上完成公司的培训课程,为了让我尽快熟悉这个行业,部门经理给我安排了大量的金融行业基础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专业技能课程,不得不承认这个E-Learning平台是我目前为止见到的最为专业的平台,它和企业的OA系统通过IT有效的结合,个人的培训从计划、执行、反馈及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能有效得到控制。严格的IT管控让我不得不每天在加班完成工作后继续接受这种培训,先天的劣势让我不得不更多的去寻找资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加班成了常态,而周围的同事视乎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尽管工作的压力让大家平时闲聊的时间几乎没有,但压在每个人身上共同的目标,让我在合作中还是体会到了同事间淡淡友情中的那种友善。就这样,工作的压力伴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主要的招聘岗位不断传来喜忧参半的消息,进入9月份以后,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越来越赶,论文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我的精力也不断摇摆在工作和论文之间。

长期处于高压的环境中,如果你的心理不出状况,你的身体也会出现状况。

所谓白领的亚健康问题之前我一直没有认真对待过,高中及大学时代经常进行足球运动的我在身体健康并未过多担心。但是,意外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10月的一天,早上匆匆赶到公司就开始工作的我,在讨论工作时,毫无征兆的眼前开始慢慢的模糊起来,站在旁边和我说话的同事们的声音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开始不断的呼唤我的名字。等到我醒过来的时候,周围全是同事们焦急的眼神,尽管只有短短几秒钟,我发现自己在这一刻真的好累。

回家休息了几天,趁着机会去医院做了一个详细的身体检查,晕倒的原因没有确定,医生给了两个可能的解答,低血糖和窦心率不齐,主要原因为疲劳过度所致。

看着手中的检查报告和妻子关切的眼神,我心里下了决心,离开,尽管这里是这么的充满魅力,尽管我心理能够直面这种压力,但是我的身体已经开始向我发出了警告。

我知道我并不是逃跑,而是选择了一条适合我自己的路~~~~

后记
感谢一直在默默关注我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你们的支持让我终于完成了它,我也完成了对我自己的最初承诺
生活往往充满了戏剧性,6年的HR职业生涯也让我在其中经历了众多事情,我只能选取片段将它表现出来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整,我又重新回到了HR的岗位,期间我也顺利完成了MBA教育
只是,现阶段的我知道了哪些该去用心珍惜,哪些该适时的学会去放弃
工作不仅仅是工作,工作又仅仅只是工作~~
HR的路上我们互相珍重、共勉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万年薪HR大咖:HR该怎样规划职业生涯?(附22个案例咨询分析)
就业篇丨人力资源管理,比你想的更丰富
人力资源部都找不到人才,猎头公司为什么帮你找到
职场晋升的“黄金法则”
关于如何去找一个运营工作的清单
让跳槽创造价值:给初级设计师的5个跳槽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