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祠堂为什么是家族的根?浅谈祠堂的选址、布局、摆放

祠堂,即宗祠,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宗祠制度,产生于周朝,在当时宗庙为天子专有,连士大夫都不能建宗庙。到了宋朝,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 每个家族建立一个供奉祭祀高祖、曾祖、祖父、祢等四世神主的四龛祠堂。祠堂到清朝才逐渐平民化。成为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同时祠堂还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晏饮的地方。

古代对于祠堂,是非常重视的。

祠堂的选址

祠堂要选在好地方,古人把祠堂的风水好坏看做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祠堂的选址尤为重要。

祠堂一般讲究的是占龙脉,背山面水,明堂宽大,左右互衬,四势匀和。一般坐北朝南,或者是坐西朝东,也有根据特殊的地势来选择其他方位的。祠堂还讲究“遇水则发”,寓意着子孙满堂,财运连连,必须背靠为实,水抱宗门。

祠堂讲究的是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要求文运亨达,人丁两兴,所以祠堂的选址一定要避开居民楼、学校,工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

祠堂的组织和布局

祠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祠堂的建筑面积,祠堂的占地面积,祠堂平面布局,祠堂的工艺质量水平要求。对于祠堂的设计,可以分为南北两派,北方较少,南方居多,各地的祠堂设计都会融合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

虽然风格、规模大小不同,但总体的布局还是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

明朝有明确规定:品官家庙为三进,第一进三间,第二进五间,第三进三间,外加大门一座。庶民祠堂的规定则是:祠堂三间,外为中门,中门外为两阶,皆三级。东曰阼阶,西曰西阶,阶下随地广狭,以屋覆之,令可容家众叙立。又为遗书、衣物、祭器库及神厨于其东,缭以周垣,别为外门,常加扃闭。

现今,祠堂一般以“四点金”和“八间头”布局为基本型制,所谓“四点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八间头”的平面与“四点金”基本相同,只是左右是厢而不是过廊,而是用格扇封闭成一间厢房,连上下正房共有八个封闭开间俗称“八间头”。另外,也有三纵三横的布局,建筑形式以硬山为主,中路为三开间三进深的建筑群。

但上述祠堂是要有充足的面积和资金来支持的,现今由于社会环境和宅基地的局限,有些新建的祠堂一般只有大门和四周高墙围合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进门一天井,一间享堂。

祠堂摆放

一般来说,祠堂需要摆放的物件也是非常讲究的,首先就是祠堂大门口的物品摆设,一般来说,是以门口左右石雕(以石狮子、石鼓石最为常见),门堂上放置牌匾(1、郡望+姓氏+堂号;2、姓氏+堂号;3、美好品德词+堂号)。

所谓“藏风聚气,得水为上”,说的就是祠堂里摆放大水缸,这是因为中国人爱风水,祠堂里放上水缸,在放满水,表示聚财安康,有着辟邪、避免邪火的意思。

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间正厅,正厅内设四个龛,龛中置柜,内藏祖宗牌位(称“神主牌”)。四龛神位依次为高祖、曾祖、祖、考(父)四世的神主,每龛前各设一矮长桌,用以摆放祭品。始祖是百世不迁,永远摆在正龛上。在祠堂昭穆排序中,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始终同列。

祠堂里,都会悬挂有楹联和匾额,也就是对联,通常悬挂于祠堂的楹柱上,所以又叫楹联。一般来说,楹联和匾额都是非常有讲究的,上面的文字往往是由本宗族德高望重的人反复推敲才能确定,延请族中书法精湛者撰写,可供细致,漆艺绝伦。非常体现家族的文化特色。

并且一些祠堂里,凡本族新添人丁,必将贴张红纸在柱上。以示新生族人先到祖先面前报道。红纸上面书写:某某某长子(次子)、取名某某某。但如今南方一些祠堂大厅正中的龛中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已经被各位祖宗遗像所取代。并且祠堂的龙壁上都贴有符箓,符箓多书写“北方玄武大神镇宅、西方白虎大神镇宅、东方青龙大神镇宅、南方朱雀大神镇宅”。并且符箓是用锡箔色纸剪成的镜、尺、剪刀、双喜等图,用以镇宅。

平日祠堂空屋有借给家无住房的族人居住,有的族人的灵柩也寄放在祠中。族人去世,则送香灰入祠。外出族人来谒祖寻根时,必先到祠堂祭拜,而后包上祠堂的香灰及家乡泥土带走,以示不忘根本。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祠和家庙的区别关系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六)
中国的祠堂文化
【知识】祠 堂 概 述
【族谱知识】 何为宗祠
家族宗祠的起源与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