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辨证(九)津液辩证



津液辨证
     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主要与肺、脾、肾等脏腑的气化作用有关,津液具有滋润、濡养和平衡阴阳等功能。
     津液辨证就是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津液亏虚或水液停聚的证候存在。
  津液的病变,可以由多种病因的侵扰而导致,亦可由脏腑机能的失常而形成。津液的生成不足或丧失过多,就会出现伤津、脱液,不能起到滋养濡润和调控阳气的作用;若输布、排泄障碍,就会导致水液停聚,而表现为痰饮、水肿等,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1.
津液不足证
     津液不足证是体内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失却津液的滋润濡养所表现的证候。津液损伤程度轻者,一般称为伤津、津亏;津液损伤程度较重者,一般称为脱液、液耗。
  口燥咽干,唇焦或裂,眼眶凹陷,皮肤干燥甚或枯瘪,渴欲饮水,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对而数。、多由高热、大汗、大吐、大泻、多尿以及燥热灼伤津液所致,亦可因饮水过少、脏气虚衰、津液生化不足而形成。
  津液不足证,以肌肤口唇舌咽干燥现象及尿少便干为审证依据。机体内而脏腑,外至肌肤,均有赖于津液的濡养。

     ┌津不上承── 渴(渴欲饮水,咽干,舌干,少津,眼眶凹陷)
     │
     │     ┌ 燥(口燥、皮肤干燥、唇焦、大便燥结)
     │     │
津液亏虚 ┤失其濡润┤               
     │     │
     │     └ 裂(苔裂、皮 裂)
     │     
     └尿无化源── 干(尿少而黄)
2.
水液停聚证
     由于脏腑气化失常,不能对水液进行正常的输布与排泄,以致水液停聚体内,从而成为病理性物质。水液停聚的病理性物质,实际包括痰、饮、水、湿四种,下面讨论水肿和痰饮所导致的证候。水肿:由于肺脾肾输布水液的功能失常,以致水液停聚肌肤而出现的病症,称为水肿。临床分阳水(由外邪侵袭,病程短,属实证之水肿)、阴水(由病久体弱,脾肾阳气虚衰,属于虚证之水肿)两大类。痰饮:痰和饮,是由水液停积凝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以为病多端。由痰饮停聚所致的病症,称为痰饮证。临床分为痰证(水液停聚凝结,质地稠厚者为痰。痰阻于局部或流泛全身而为病者,是为痰证)、饮证(饮为水液停聚凝结,而质地较痰清稀的病理产物。由饮邪停积于胃肠、心肺、胸胁间、组织间等处所致的病证,即为饮证)两大类。
(1)
水肿──阳水证
     阳水证由外邪侵袭,病程短,属实证之水肿。头面浮肿,先从眼睑开始,继则遍及全身,来势迅速,小便短少,皮肤薄而光亮,常伴见恶风、恶寒、发热、肢体痛楚、咽痛等症,苔白,脉浮紧。或全身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困倦,小便短少,脘腹痞闷,纳呆,泛恶欲吐,舌苔白腻,脉濡缓。由风邪外袭,肺失宣降,水道不通,而发为急性水肿,或因湿邪内侵,阻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水湿停聚而为水肿。
  
肺气肃降,能通调水道,而为水之上源,若外邪束肺,使肺气宣降失司,上窍不开,则水道不通,下窍不泄,故见尿少而突起水肿;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咽痛,脉浮紧等,是外邪束表,肺气不宣的表现。
  
湿为阴邪,能阻遏脾阳,脾阳为湿邪所困,则运化失职,水湿不能及时消散排泄,则聚而为水,泛溢肌肤,发为水肿,肢体沉重困倦,小便短少;水湿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则见脘腹痞闷、纳呆、泛恶欲吐等症。
2)水肿──阴水证
     阴水证由病久体弱,脾肾阳气虚衰,属于虚证之水肿。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脘闷腹胀,纳呆便溏,神倦肢困,畏冷喜温,或腰膝冷痛,四肢厥逆。面色 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由于劳倦内伤,房室不节,或病久正虚,过用攻伐等,导致脾肾阳气衰败,不能气化水液,而致水液泛溢肌肤,发为阴水。脾阳能转输水液,命火能气化水液而分别清浊,脾阳衰则运化无权,故见纳呆、腹胀、便溏;肾阳衰则无火温煦,故见腰膝冷痛、畏凉肢厥;水停肌肤组织,故见水肿、面色 白、舌淡胖。水性趋下,故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
(2)
痰饮──痰证
     痰阻于局部或流泛全身而为病者,是为痰证。水液停聚凝结,质地稠厚者为痰。
  咳嗽咯痰,痰质粘稠,胸闷呕恶,脘痞纳呆,头目晕眩,或神昏而喉中痰鸣,或神乱而为癫、狂、痴、痫,或为瘰疬、瘿瘤、乳癖(乳房内生痞块)、痰核等,舌苔腻,脉滑。痰的形成,是由于诸种因素(如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过劳纵逸体虚等)影响肺、脾、肾的气化功能,以致不能输布水液而停聚,凝结久而成痰。
如肺失宣降,不能敷布津液,水液凝滞或被煎熬,则生成为痰;脾失健运,则水湿停蓄,凝聚日久转变成痰;肾阳不振,不能助脾运化,或肾阴亏虚,虚火煎灼津液,亦可生成痰。
“肺为贮痰之器”,说明痰易停聚于肺,而见咳嗽、胸闷、咯痰等症;脘痞、纳呆、泛恶欲呕等,是痰湿中阻,气机不畅的表现;痰质粘稠,流动性小而难以消散,故痰停积于局部,则可见瘰疬、瘿瘤、乳癖、痰核等症;痰亦可随气而流窜全身,痰浊蒙蔽清窍,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痰浊蒙蔽心神,则神昏而痰鸣,或发为癫、狂、痴、痫等病;苔腻、脉滑,为痰浊内阻的表现。
(3)
痰饮──饮证
     由饮邪——饮为水液停聚凝结,而质地较痰清稀的病理产物停积于胃肠、心肺、胸胁间、组织间等处所致的病症,即为饮证。饮为脏腑功能失调,以致水液停积凝聚而成。
  脘腹胀满,水声漉漉,泛吐清水;或咳嗽气喘,痰多而稀,胸闷心悸,甚或倚息不能平卧;或胸胁饱满,支撑胀痛;或头晕目眩,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沉重酸痛。苔白滑,脉弦。此证多由中阳素虚,或胸阳不振,复加外感风寒水湿之邪、饮食劳倦所伤等,以致水液的转输、敷布发生障碍,从而停聚为病。
  《金匮要略》根据饮邪停聚机体部位的不同,而将饮分为四种,即痰饮、悬饮、支饮、溢饮。

  ┌饮停胃肠(痰饮) ── 脘腹痞胀、水声漉漉、时吐清水。
  │
饮 │饮停胸胁(悬饮) ── 胸胁饱满,咳嗽时牵引作痛。
  │
邪 │饮停心肺(支饮) ── 咳嗽吐痰多而清稀。
  ┤
停 │饮停四肢肌肤(溢饮) ── 肢体浮肿、沉重酸痛,小便不利。
  │
聚 │饮阻清阳 ── 故头晕目眩。
  │
  └饮阻气机 ── 则脉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神奇的辨证:有关津液的病证你知道有哪些?
中医诊断学 病性辨证之津液辨证
辨津液症方法
中医津液病辨证
4气血津液
一轮考点||中诊17 第九章 气血津液辨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