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书《圣母帖》,温润遒健,均稳清熟,是怀素草书另一风格代表作

草书发展至盛唐,张旭将今草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 狂草”。怀素推波助澜,以狂继颠,将狂草进一步发展成熟,“颠张狂素”成为唐代狂草的代表,将狂草推到一个顶峰。

提起怀素,大家立即想到的就是其狂草代表作《怀素自叙帖》,然而怀素还有一幅草书代表作品《圣母帖》,温润遒健,均稳清熟,却有很多人不知。

《圣母帖》局部

【圣母帖】,唐代僧人怀素为东陵圣母所书,故又名《东陵圣母帖》,怀素晚年自家乡湖南出游途经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古称东陵)时所作。内容记述的是晋代杜、康二仙女蹑灵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刻于唐贞元九年 (公元793年),原唐碑已毁,宋元祐三年(1088年)得残石拓本,摘其完者重勒横石,此碑高70厘米,宽139厘米,凡55行,409字,现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室。

《圣母帖》局部

《圣母帖》为怀素晚年脱尽火气,复归平淡的通会之作。《圣母帖》既吸收了王献之小草的神采、张旭用笔的肥笔,又兼容了汉代草隶之笔意于一炉,书法温润遒健,放纵飘逸。《自叙帖》以情得真趣,直率激越,一泻千里。而《圣母帖》以心立法度,通篇犹如一瓣心香,充满着肃穆与尊崇,《圣母帖》与《自叙帖》异趣,是怀素草书另一风格的里程碑之作。

节临《圣母帖》

【后人评说】

清人梁巘在《古今法帖论》中曾曰:“怀素《圣母帖》圆浑古茂,多带章草,是其晚年笔,较《自叙》更佳,盖《自叙》犹极力纵横,而此则浑古自然矣,怀素《圣母》乃其诸帖中之最佳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曰:“素师诸帖皆遒瘦而露骨,《圣母帖》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

在临习《圣母帖》时,应先通读其帖,多加领会,多注意用笔、结构、章法方面的特点。

一:用笔

《圣母帖》属小草,点画简约凝炼,较少牵丝连绵。线条遒劲圆转,温润古健,怀素在其中运用了篆书技巧,多用浑圆的中锋,少用笔尖运转,线条富有弹性。

怀素草书的点画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中锋用笔原理不变,起笔行笔收笔有始有终不变,按后提、提后按不变,不是方折就是圆转不变,临习时需留意笔势(笔路)的走向,笔不妄下尤为重要。

《圣母帖》局部

二:结构

重心平稳,点画呼应,形态变化是结字的三条原则。

重心平稳是结字的基础,《圣母帖》中“势如斜而反直”的字很多,如“舍、法、书、军、声”等,皆重心平衡而形态生动。

《圣母帖》中的点画呼应,变而不逾矩,极具视觉冲击力。如“承、也”等。

《圣母帖》各种疏密、俯仰、向背、迎让、参差的对比夸张到惊人的地步,字形变化多姿多彩。疏密如“帝、南”,参差如“仙、女、授”,其字态,大小参差,肥瘦笔调,随意挥洒,均不逾字行的排列,

《圣母帖》字结构

三:章法

《圣母帖》为草书,通篇气息通畅,牵丝外露,呼应明显。字形平稳,字间,行间,大小参差无常态,但自然流畅。字法、篇法随心所欲不逾矩。是学习怀素草书入门的极好范本。

《圣母帖》局部

《圣母帖》为石刻拓本,由于石碑风化、损坏,临习时对残缺模糊的字要细细辨认,不可随意为之。其次,临帖万不可只重形不重意,笔意才是书法的本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欣赏|怀素草书欣赏
其昂|怀素原是门外汉(下)
高清字帖 | 天下第一狂草 @ 怀素《自叙帖》
唐代草圣怀素将书法的特点完美展现出来!
狂草作品怎么临摹?只要掌握这几点,循序渐进,就能轻松将它拿下
怀素狂草《自叙帖》整卷一览无余,“张颠素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