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记5 对“古道”的理解
太宰纯喜欢的是“古道”,他也劝人遵守古道。这古道,就是原典意义上的六经旨意、孔孟之道。他不满后世儒家对古道的诠释与改造,进而鄙弃这些俗儒所撰的作品。 

他强调古道尊严,从其始出已经涵盖一切的真理,而后世儒家的言论文献,都是对古道的误读与讹传。

“孔子没,圣人道由古而今,二大厄也。一曰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曰宋儒说理。”【太宰春台:《圣学问答序》,赖惟勤校注:《日本思想大系37·徂徕学派》,东京:岩波书店1972年版,第58页。】

太宰认为:对于古道而言,自从孔子去世之后,遇到两个特大的灾难,一个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个是:“宋儒说理”,也就是如朱熹那样的“理学派”的出现,及这些理学家对于孔子原典精神的错误解读与亵渎伤害。

他感叹道,对于焚书坑儒,举世而知其误,责其罪,而对于“宋儒说理”,世人却不知其错,相反受其蒙蔽,沉溺而不自知。

其实,秦始皇焚书,无法将华夏诗书礼学焚尽灭绝。书,这里指的是周道孔教原著,其虽遭焚毁,也不过是野火春草,虽毁而再生。书是烧不完的,有人烧书,就有人藏书,且先人之道,既载于书简,也传于口耳,也就是这个原因,至于汉兴,孔学复出,而至于复兴。 

在太宰看来,古道就是先王之道,而先王之道在六经,六经原是先王治理天下的工具。也就是这个原因,人们把六经说为六艺。所谓艺者,含工具、方法的意蕴。六艺,是一个配套体系,综合使用,缺一不可。缺其一,无以治国。此外,六艺之间又不可相互替代,不可以《诗》代《书》,不可以《礼》代》乐,也不可以《易》代《春秋》。

六艺,各具特殊的功能,各有千秋,各司其职。义理之学兴起之后,情况发生变化,上述道理,无人晓谕,无以实行。在宋儒看来,何必通六经之全,只要在六经之内,择一经而专,即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所不能。

“每说一经,辄以为圣人之道,尽于斯矣”,宋儒有病,此其病矣。“程伊川治《易》,胡文定治《春秋》,朱晦庵治《诗》,皆因此而坐失其道”。此类情量,让人想起,释氏治佛经,“执一经,浮屠之道,尽在此也。”与宋儒相比较,何其相似乃尔。【太宰春台:《斥非·附录》,赖惟勤校注:《日本思想大系37·徂徕学派》,东京:岩波书店1972年版,第181页。】 

太宰春台对于司马迁取尊重的态度,读其《史记》,多加引用,以证明己说。他说,太史公有“六艺者,折衷于孔子”的说法。六艺是六经,折衷,即是非判断。论说六经之道,必以孔子之道定是非,必以孔子之说为准绳,分别善恶邪正别无他法,一从孔子。这是后世儒家必须遵从的法则。 

太宰春台解说诗经,认为凡古道,应具备“人情”。他在《读朱氏诗传》中说:“今夫《诗》者,人情知行于言者也。《三百篇》其尽之矣!天下人情,于何不有?君子诵《诗》,不出户庭,可以知天下人情,知天下人情,然后可以施政于民,此《诗》之所以有用于政事。而知人情者,为政之大经地,六经之有诗以此。”(太宰春台:《朱氏诗传膏肓·读朱氏诗传》第11卷第1页。引自洪楷萱:《毛奇龄与太宰春臺对朱熹《詩集傳》之批評比較》)

太宰春台的古道论对儒家礼及义理的理论,作独特的诠解。他说:有所谓礼者,又有所谓义理者。礼者,先王所制定,而吾人等皆当循之。义理则各人所見不同,难划一者。譬如君子小人各有其义理,一则以义理说人,一则以义理责我,争论由此发生。

在太宰看来,礼为实,理为虚,古人轻虚言而重实际。朱熹及宋儒缥缈虚无,而悖先王之道。(太宰春台:《朱氏诗传膏肓·读朱氏诗传》第11卷第7页。引自洪楷萱:《毛奇龄与太宰春臺对朱熹《詩集傳》之批評比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一浮“六艺”概念浅释
【国学知识】六艺
述而不作
六经为教与儒学的形成
“六经”系统的生成 | 景海峰
先秦分类观念与中国学术分科之特征(左玉河)-才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