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脏土豆到鸢尾花,梵·高是怎样学会配色的?

一想到梵·高,人们总会想到明亮而浓烈的色彩。不过,他调色板上的颜色并非总是如此生动而热烈。如果我们将他早期的静物画和后期的大作相互对比,便能发现他的探求过程,即色彩从幽暗走向明快。

灰色的荷兰画派

梵·高曾在海牙随艺术家安东·莫夫(Anton Mauve)学画,并在此阶段培养了对色彩的感觉。莫夫擅长用柔美的色调,捕捉景物的气息。如其他海牙画派(亦被称作灰色画派)画家一样,莫夫主要用灰色及蓝色作画,使用的色彩虽然比较单一,但着重突出色调上的变化,并达到和谐一致。凡·高在莫夫那里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作品,所以他便依此方法开始作画。

安东·莫夫作品《归家》(Homeward Bound,1881)的灰色调是典型的海牙画派风格。

梵·高作品《卷心菜和木鞋静物画》(Vincent van Gogh, Still Life with Cabbage and Clogs,1881)

梵·高刚开始和莫夫学画,便立即进入静物油画阶段,这使他逐渐对色彩有了感觉。凡·高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在这之前他主要在画素描。

此后,梵·高读了很多色彩理论的书,并了解了补色的原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在视觉上,它们都会彼此强化。不过尽管了解了补色理论,但此时他在笔记本上所绘的插图却大都是黑白两色的。困扰他的问题也许是:他该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

研习理论时,梵·高读过一篇描述法国艺术家——也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画家之一的欧仁·德拉克罗瓦用色的文章。德拉克罗瓦通过使用对比色以突出戏剧性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唤起观者的情绪与心动,这一点尤其吸引着凡·高。

他在1885年10月20日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道:“如果你发现跟颜色问题有关的好书,一定要寄给我。”

这一时期,梵·高已经开始在绘画中应用补色,他将颜色混合起来使用,最终绘出“模糊的色调”。乍一看,他的作品仍同其他同时代的荷兰画家一样,有着自然的灰棕色调。但是,仔细观察画作,就会发现,梵·高正在进行自己的补色实验。

梵·高作品《女人的头像》(Head of a Woman, 1885)

在《女人的头像》一画中,梵·高主要用了红绿两种补色。不过他并未将两色并置,而是将两种颜色融合起来,这使得对比并未显得那么强烈,反而有一种脏兮兮的感觉。而这一点恰好正是梵·高所希望表达的农民的色调。这一点在《吃土豆的人》中更为明显,他的画笔创作了一个“真正的脏兮兮的土豆”,而凡·高使用同样的方法描绘了吃土豆的农民,借此表达农民的现实生存处境。

在《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 1885)中,梵·高的混色方法创造出了“真正脏兮兮的土豆”。

热烈的巴黎之光

移居巴黎后,梵·高前往卢浮宫观赏了德拉克罗瓦的屋顶壁画。醍醐灌顶一般,他懂得了多种亮色的作用原理。巴黎的现代艺术也使凡·高受到鼓舞,他采用了轻巧、明亮、放松,有些接近印象派的绘画方式。1886年,梵·高在一个展览中看到了乔治·修拉的作品,作品中艺术家将一个个单色的点宽松地排列在一起,从适当距离观之,这些点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梵·高受此影响,并采用了这种技法,但却独有特色,他会尝试着交替使用色点和短粗的线。

乔治·修拉作品《库尔布瓦的塞纳河》(The Seine at Courbevoie, 1883-1884)

梵·高作品《花园中求偶的恋人》(Garden with Courting Couples- Square Saint-Pierre, 1887)借鉴了点彩派画家的方法。

在巴黎的经历使他对色彩更加敏感,1887年10月末,他写信告诉妹妹:“这个夏天在阿尼埃尔画风景画时,我比以往看到了更多的色彩。”

哪些颜色组合最具强烈的视觉效果?一种颜色有多少变化的可能?梵·高对颜色着迷。他用小毛线球进行色彩的组合试验,观其效果,然后再用昂贵的颜料画画。

梵·高作品《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a Painter, 1887-1888)中,他骄傲地使用橙红色签名。

他的头发是绿色和红色并置而成的。

梵·高很清楚他已转型为现代艺术家,所以在一幅《自画像》中,他使用了明亮而浓烈色彩,并骄傲地在画作上用橙红色签下自己的名字。画中,他不再混合颜料,而是使用线条将色彩并置——远看起来,他的头发是姜黄色的,而实际上则是由补色并置而成,即绿色和红色。

1888年6月20日,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表达了对颜色的新认识,“总有颜色会让另一种颜色闪光,他们像一对爱人,让对方变得完整。”

梵·高希望他的色彩绚丽的作品对于艺术的现代化有所贡献。当凡·高离开巴黎后,他在画作中进一步强调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在那个阶段,他创作出了许多使他蜚声画坛的作品。比如在《播种者》中,梵·高便使用了非同寻常的强烈色彩,甚至使之不再“自然”。

梵·高作品《播种者》(The Sower, 1888)

梵·高作品《鸢尾花》(Irises, 1890)

1888年,梵·高预言道,“未来的画家将是个前所未有的色彩大师。”他有所不知的是,他自己最终成为了他预言的那个画家。(本文参考了凡·高博物馆官网资料)



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们的资讯,

请点击左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并关注我们,

或者搜索“凡兮文化”关注我们

我们为您打开一扇通往艺术之窗:

油画收藏与推广、展览、艺术资讯、国际夏令营,

俄罗斯油画发展历史及留学相关事项

展示俄罗斯学院大师及优秀学生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脏土豆到鸢尾花,凡·高是怎样学会配色的?
还不会配色?先学学色相对比!
[转载]色彩结构
十种基本配色设计
怎样拍好花卉 第五节 花卉摄影与色彩心理学
【重要】对比色和互补色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对比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