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居易哲理诗三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放言五首其 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这首诗是《放言》系列组诗中的第一首,主要关注了“真伪”问题。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诗人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臧武仲智谋多端,能够欺骗大众,二是宁武子装疯卖傻来躲避乱世,世人却反过来笑他愚钝。这两个例子说明,人有可能被事物呈现出的表象所欺骗。然而,萤火虫的光芒始终不能与真正的火光相比,再光洁璀璨的露珠也不是真的珍珠。他们虽然都能从表象上欺骗一时,但是却经不住实践的考验及真假之间的对比。这更提醒读者,不要被假象蒙蔽了双眼,要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或者说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阴历四月九日,白居易被贬江州,与友人相约同游庐山大林寺。人间与大林寺仿佛两重天地,四月初夏,平原上的花朵已经凋谢殆尽,然而在此深山古寺中,桃李却刚刚绽放花容笑靥。诗人曾苦苦追寻春的踪迹,却一无所获。谁知春光并未归去,它悄悄地转移到这人迹罕至的僻静山寺中来了。诗人的惊讶与欣喜可想而知。这首小诗所表达的哲思与禅宗所说的“顿悟”有些类似之处,春光也可指代诗人所追求的禅机或真如,在求索过程中,诗人费尽心力却终无所得,反而在不经意处获得了菩提。

答友问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此诗是作者与好友元稹之间的唱答之作。元稹在《谕宝二首》中提出了“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列”的疑问,抒发了有才无用、沉坠泥中的感慨。作者以此诗作答,宽慰自己的好友。大圭(古代士大夫手中所持象剑一样玉板)虽然类似于剑,但却不能用来伤人。作者此处又用了“廉不割”的典故,意思是说,正直的人虽然棱角锐利,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伤害他人。这就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所提倡的“德行”。 “德行”并不是要求正直的人放弃刚直的本性,和光同尘。具有“德行”的士大夫也不会磨去其棱角,“利剑用不缺”就是这个意思:锋利的宝剑不会因为屡次使用而缺损。玉与铁因为其性质不同而各有自己的特性,将其置于洪炉,“铁消易如雪”,而良玉则毫发无损。作者认为人是否能经得起考验,与其才学高低并无直接的联系,而是与道德品质有关。这就是作者心目中所认为的“德”与“才”的关系,并强调了德行重于才学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肉体沟通+精神沟通 唐代妓女远比政客和商人高尚
唐宋文学家为何大都喜欢逛青楼泡妓院?
中国围棋史话(八):中唐著名诗人与围棋
唐诗是怎样发表的
元稹酬答白居易的一首诗,人物刻画形象生动,情调境界感人肺腑!
《一言至七言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