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是怎么构成的?王宗岳《太极拳论》集解(三)

太极拳是怎么构成的?

一一王宗岳《太极拳论》集解(三)

李新方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解曰】太极拳是怎么构成的?许多人学太极拳多年,对这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如果知道是怎么构成的,也就知道该怎么练了,王宗岳《太极拳论》言之明矣:“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其中信息量极大,可以从许多方面解读,但最重要的是讲了太极拳是怎么构成的,我们可以采取以经解经的方法,引《老子》作进一步解读。

谈到《老子》,有人引二十八章“为天下一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说《老子》只讲了无极,而没有讲到太极,这就着相了,前已述及,无极就是太极,道、一、大、天、天道等许多概念(名相),指的都是太极。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而万物归一,即“复归于无极”(二十八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二十二章)。

“道生一”,是说道只是一个太极之理,即对立统一规律。《朱子太极图说解》云:“极是道理之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只是一个实理,一以贯之”。是以太极拳不论这个式,那个式,从技术本质上来说,只有一个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都离不开太极拳的科学原理,即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拳论之所示也。如果把王武李拳论真正读懂,并做到知行合一,那么不论学的是哪一式,都是抱一为天下式。

“一生二”,是说太极包含阴和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太极拳的阴,最主要的方面是指身法。身法是学太极拳入门的关键,有了身法才能使自己成为载道之器,而只有载道之器才可以得道。如果没有身法,学养生的只能学到拳操,学技击的只能学到拳着,而不可能学到拳道,不可能练成真正意义的太极拳,不论练了多少年,仍然是门外汉。

太极拳的阳,最主要的方面是指心法,也叫做意,用意。到了练意的阶段,身法也是意,而不是形,无形无象。所以用意是长期修炼的重点,而讲用意就一切都包括在内,这叫做阳必有阴,讲心法就包括身法等一切要求在内,有能量就必有产生能量的物质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意的修炼,就自然会产生太极拳的气势,“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并逐步达到气敛入骨,这就是太极拳的内功。有人说太极拳是有氧运动,这当然也没错,但确实是把太极拳作用降低了。太极拳的气,决不是呼吸之气,古人写作炁,是指生命活动的能量。当然,炼炁也还不够高级,学太极拳进入高级阶段以后炼的是机,能得机骨气自敛,内则气敛入骨,外则气势腾挪。

“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三,就是阴阳的变化,现代的说法叫做信息。现代物理科学研究证明,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物质是封闭的能量,物质在信息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能量,而能量在信息的作用下可以生成新的物质,由此而产生天地万物,并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变化。

在太极拳中,这个信息主要是因敌变化,即在实战中已经无数次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由身法的阴、心法的阳和因敌变化这个阴阳交变,就构成了动作着势,并由一定数量的着势组成了套路,也叫做拳架,所以打拳也叫做走架。

不同拳派或套路在技术本质上的差别在于,是否正确反映了实战(不分拳派)中的真实情况,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武禹襄所创拳术之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走架即是打手(实战),打手即是走架,经得起实战的检验,是几千年来无数武术家实战经验的科学总结。

进入道的境界,就是最高级,最复杂,而又最简单,没有任何多馀的东西。如果执于着势动作动的外形,就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之多馀的东西,包括错误的观念和动作,而且愈练离道愈远,这在拳操或拳着阶段是很难避免的,在技击上往往处于被动,在养生上则不利于健康,甚至还不如不练,没病也可能会练出病来。

至于器械,无非是手臂的延伸,把手臂接长了而已,与拳术没有技术本质的差别,都是身法、心法(用意),加上因敌变化(信息),构成不同的着势,并由一定数量的着势组成套路。这种因敌变化,在拳术曰拳法,在枪(杆)术曰枪法,在刀术曰刀法,在剑术曰剑法,在棍术曰棍法,在扇术曰扇法,在鞭术曰鞭法。

其他任何器械也都是如此,都是三法一体。而三法的关键在于心法,也就是用意,当技术层面的东西练熟以后,身法和着法(因敌变化),也都是心法,都是用意,进入以练意为主的阶段,就进入了拳道的境界,太极拳就是以练意为主的拳术。

着势,着法,上升到理性认识,进入道的境界,则为势法,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由身法、心法、势法,每个太极拳家根据自己的习武经历、实战经验和心得体会,都可以创编出许多拳械动作着势和套路,以及功法等各种训练方法,因而太极拳的不同流派和各种拳械套路越来越多,这就是太极拳的一即一万。

在一即一万的基础上,还必须一万归一。一万归一归于一意,进入道的境界之后,身法和势法都是心法,都是用意。因为只有意,可以无所不包,一法即是万法;可以有各家武术之长,而无各家武术之弊;可以做到着势动作最简单,而实战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皆在彀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拙论】《太极拳只一势论 》或问太极拳诸势皆似,何也?曰:懒扎衣,太极拳只此一势,馀皆其变,变亦其常故也。如封似闭,懒扎衣而内外也。逞势,懒扎衣而上下也。高探马,懒扎衣而前后也。

扇通背,懒扎衣而左右也。左右而转,云手也。转而上下者,斜飞也。

白鹤亮翅,懒扎衣而上也。上必有下,自下而上者,提手上势也。玉女穿梭,白鹤亮翅而左右也。退步迎面掌,白鹤亮翅而内外也。

搂膝拗步,懒扎衣而下也。搂膝拗步而反,抱虎推山也。搂膝拗步而转,倒撵猴也。搂膝拗步而下,海底针也。搂膝拗步而退,手挥琵琶也。手挥琵琶而下,下势也。

十字手,懒扎衣而开合也。合而必开,是以单鞭也。单鞭而转,野马分鬃也。有开合必有升降,是以退步跨虎也。

搬拦捶,懒扎衣以拳也。搬拦捶而反,肘底捶也。搬拦捶以肘,撇身捶也。搬拦捶而开,七星捶也。开而必合,是以白蛇吐信也。

搬拦捶而下,践步打捶也。下而必上,是以指裆捶也。有上下必有左右,是以伏虎也。上下左右不离中也,而中必有侧,侧亦中正,是以弯弓射虎也。

拳即是掌,掌即是拳,腿法亦然。是以懒扎衣亦腿法之至也,所谓出腿不见腿,周身处处皆腿,而见腿非腿,左右分脚、蹬脚、二起脚、旋风脚、摆莲、金鸡独立等,所以示之耳。

所以然者,太极阴阳也,身法阴而心意阳,阳必有阴,故身法亦意,懒扎衣即此一意,诸势亦皆此一意,是以一势精诸势皆精,诸势皆精乃能一势精,精则变化神明而不测。

十三势亦此之谓也,十三皆意,内有十三,外则懒扎衣一势尽形之,老架尽其变化矣。今人多不明其意,只向动作外形用功,故套路日增,而真意愈晦,大道愈隐,学者愈惑,亦可慨也!(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拳打千遍,其理真的能自现吗?
武式太极拳练功阶段
太极,是开启青少年智慧和右脑的训练方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画演示)
《流水无限》整理太极小常识(1)
太极桩功 初学太极拳练习太极桩功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