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友看法」高铁不是神,高铁对四线以下城市的发展拉动非常有限

高铁通车后能集聚人口吗?

由于影响一线、二线城市的因素过多,城市经济发展的效应很难简单归集到高铁建成上,因此,本文考察的对象是高铁沿线设立站点的三四线城市。本文试图通过比较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常住人口、经济、财政和收入四个指标的变动情况,来大致反映高铁对沿线三四线城市的影响。

如果按照预期,高铁开通后将加快人口流动的速度,但我们需要追问,人口流动是有利于沿线城市集聚人口还是使得人口流出?在常住人口指标上,为反映城市对人口的集聚程度,剔除掉京沪高铁和沿江通道沿线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选择了36个三四线城市,计算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并比较高铁开通前后该比重的变化程度,以反映城市对人口的集聚效果。

令人意外的是,36个城市中有21个城市,常住人口的占比出现下降,其中京沪高铁沿线下降的城市为5个,而沿江通道高达70%的城市的比重变化为负值,反映出高铁建成之后,这些城市并没有呈现出集聚人口的态势,反而出现了向外扩散的迹象。沿江通道主要行经中西部省份,沿线合肥、武汉、成都等少数几个中心城市,集聚了周边乃至全省的资源优势,因此在人口吸纳上具有天然优势。在重庆表现得更为典型,例如重庆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潼南区、涪陵区、合川区常住人口比重均明显上升,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县则明显下滑。

高铁开通经济发展会加速吗?

从计算结果来看,以所在省份的增长率作为基准,沿线城市的超额增长率并不是一定能够扩大,京沪线将近50%、沿江通道将近60%的城市,开通后的超额增长率要低于开通前。

换句话说,这些城市并没有如当初预想的,能够保持住对全省平均水平的优势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的昆山,安徽的全椒、六安,湖北的巴东、潜江,山东的齐河、泰安、枣庄,重庆的涪陵、长寿、石柱等城市,开通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开通后则跑输了全省平均水平。

高铁开通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吗?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与GDP增速在高铁开通后明显回落相一致,除极个别城市以外,高铁沿线绝大多数城市的公共财政收入复合增长率同步回落。

从测算结果来看,高铁通车对沿线城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影响似乎更加显著。根据各地统计数据的整理,财政数据较人口更加齐全,有47个沿线城市能够纳入样本,其中有29个城市的公共财政收入超额增长率出现了下降。

在京沪高铁沿线,超额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城市各占一半,沿江通道上,超过70%的城市超额增长率出现了回落。换句话说,沿江通道上超过70%的城市公共财政收入对全省平均水平的优势,不仅没有实现放大,反而缩小了。

与GDP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在近年来增速大幅回落不同,绝大部分沿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回落程度相对较低。

在比较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时,本文尝试以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城市超额收入情况。对比高铁开通前后收入比值可以发现,在44个样本城市中有29个收入比值出现下降,尤其是在沿江通道沿线城市中,除少数城市比值上升外,超过80%的城市比值下降。

也就是说,高铁开通后,这些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出现了收窄。

从沿线城市的底层情况来观察,高铁开通对于常住人口、GDP、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指标的影响,并不如预期中那么乐观。京沪高铁穿越了东部最发达的地区,串联起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巨型城市区域,高铁开通对沿线三四线城市的影响则“有好有坏”,并没有形成一致的影响。

而对于穿越中西部省份的沿江通道而言,沿线合肥、武汉、成都等少数几个中心城市,集聚了周边乃至全省的资源优势,对人口的吸纳具有天然优势,高铁开通反而加剧了周边城市人口的流出。

而在公共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上,表现则更为明显,沿线低等级城市即使修建高铁,也难以提升区位优势,与全省平均水平之间的发展差距反而存在被拉大的可能。

五六线城市指望通过修建高铁来“致富”的愿望,大致会落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铁来临前夜,长治将何去何从?
高铁站是吸血鬼!
成都市常住人口2119.2万人,还有你关心的这些统计数据……
吉林省人口总数连续三年减少 增长率不到全国十分之一
安徽省户籍人口达7119.4万人 比上年增加36.5万人
株洲并不是长株潭一体化和强省会战略的受害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