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一例真武汤验证中医的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从一例真武汤验证中医的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每天一点医药知识
3月21日 · 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管药师 头条健康作者


转自爱爱医,作者郭医
本文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自治参考,否则后果自负!
中医的精髓之一在于辨证论治,这点大家共知,然而掌握好运用好却不是口里说说那样简单的。在下小字辈,也不敢在大家面前谈些大道理,仅以一例患者来说明验证一下辨证论治的精髓确实了得。

记的上周这个我邻居一患者,男性,64岁, 因头晕,心慌不适,呕吐清涎半天来我门诊,一看就是那种典型的阳虚体质,略胖面色淡,颜面及四肢看上去浮肿但不肿,来时浑身皮肤冷凉,舌体胖淡白,脉均沉迟而缓。.量血压170/95,二便正常 ,无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史 ,平素腰酸胀软,食欲不佳。 看似典型的真武汤证,乃提笔处方:

熟附片8 、生姜15、白芍12 、 白术15、 茯苓30 、法夏10、 泽泻20; *2剂

这时在一旁见习的一中西医结合的本科生就问,病人血压高,为什么还给补阳温里的附子生姜?不怕血压更高吗?

这时我就给他讲了一下这就是辨证论治,中医有时可以用西医或结合西医的道理给以贯通,但应有的放矢,特别是中药处方我认为决不能以单味中药或单一的个体用西医的思维去套用或理解它。比如一概地认为清热药就类似是消炎的,而造成一些慢性炎症也大量用清热药,实际上像这类炎证有的辨证为虚寒的相反用温里阳药能起特效;再比如这一例,高血压有眩晕,西医的思维就是认为血压高就不能再温阳补阳了那不是火上浇油吗:确实是这样的,但其实也不尽然如此,本例辨证当属脾肾阳虚水泛于上,故以真武汤加味。生姜及少量的附子,在大量利水湿趋下的辅佐之下,能使肾阳得复、气化得行、而湿邪从小便而去,配合得当一般不会使血压升高相反还能降压。

话说回来,此患二日后晕感诸症若失血压140/80;建议继服中药以善后,但他却迫不及待地又出去钓鱼了。

简单了真武汤:


(用量):

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术6g 。

(简介):

真武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

(方义):

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的基础方。盖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脾阳虚则湿难运化,肾阳虚则水不化气而致水湿内停。肾中阳气虚衰,寒水内停,则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四肢,则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水湿流于肠间,则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则或咳或呕;水气凌心,则心悸;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眩。若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耗阴伤阳,阳失温煦,加之水渍筋肉,则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其证因于阳虚水泛,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基本治法。本方以附子为君药,本品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主治):
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饮痰瘀辨证论治举例(一)
比闹钟还“准时”的五更泻 辨证施治是关键
六经辩证法治疗尿毒症
水气凌心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男性不育的病因和辨证施治
方剂之祛湿剂之温化寒湿之真武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