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伤寒论》
2012-08-29 18:30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分享到:
【别名】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附子10克(炮,别煮取汁)

【用法】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功效】温经回阳,扶阳固表,泄热消痞。

【主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脉沉者。

【附注】泻心汤(《圣惠》卷九)。本方改为丸剂,名“附子泻心丸”(见《证治宝鉴》)。

【各家论述】

1.《古方选注》:用三黄彻三焦而泻热,即用附子彻上下以温经。三黄用麻沸汤渍,附子别煮汁,是取三黄之气轻,附子之力重,其义仍在乎救亡阳也。

2.《伤寒贯珠集》:按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若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然使无法以制之,鲜不混而无功矣。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3.《伤寒论译释》:此汤治上热下寒之证,确乎有理,三黄略浸即绞去滓,但取轻清之气,以去上焦之热,附子煮取浓汁,以治下焦之寒,是上用凉而下用温,上行泻而下行补,泻其轻而补其重,制度之妙,全在神明运用之中,是必阳热结于上,阴寒结于下用之,乃为的对。若阴气上逆之痞证,不可用也。

【临床医案】热痞兼阳虚证:肖琢如治宁乡某生,得外感数月,屡变不愈,延诊时,自云:胸满,上身热而汗出,腰以下恶风,时夏历六月,以被围绕,取视前所服方,皆时俗清利,搔不着痒之品,舌苔淡黄,脉弦,与附子泻心汤。阅二日复诊,云药完二剂,疾如失矣,为疏后方而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黄黄连泻心汤
麻沸汤渍服大黄黄连泻心汤之我见(彭光超—张仲景国医大学)
《伤寒论》热痞证——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证的应用
小青龙汤
经方应用之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
太阳病变证-热痞证之大黄黄连泻心汤【4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