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热痞证——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证的应用



154、164

条   


   

   

   

   

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大黄二两 黄连二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注释:

濡:通软。

麻沸汤:正沸腾的水,因水面上有无数沸腾的气泡,故名。

这段主讲:辨热痞及热痞兼表的证治。

解释:

本证成因:里未成实,误用下法中气被伤,邪气入里化热,壅塞于中焦,致使中焦斡旋失司,气机痞塞,窒而不通,如此便形成心下痞。

主症和病机:心下痞,按之濡,是指病人自觉胃脘部有堵闷痞塞之感,不痈,按之柔软,说明此病乃气机痞塞所致,而不是痰水实邪的凝结。关脉浮,关脉主候中焦病证,浮主阳热有余,其机制已在小陷胸汤证中有所阐述。这样的脉证,提示是无形邪热干扰了中焦的斡旋功能,而导致中焦枢机不利,气机痞塞。治当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消痞。如热痞兼表证,症见心下痞而伴见恶寒者,当先解表,后攻痞。表邪解除以后,再去攻痞,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治法

泻热消痞

方剂

大黄黄连泻心汤。

方义

大黄苦寒泻热、和胃、开结,又有推陈致新之力;黄连苦寒清心胃之火。两药合用,共奏清热消痞之功。但是大黄、黄连苦寒,气味俱厚,如果水煮取液,则药力走肠胃而泻下。本证病在中焦,属无形邪热痞塞心下,因此不可直下肠胃。所以在服用方法上,用麻沸汤浸泡二药少顷,绞汁而服,意在取其寒凉乏气,以清中焦无形之热;薄其苦泄之味,以防直下肠胃。

本方现代用于治疗各种血证、原发性高血压、神经性头痛、口腔溃疡、糖尿病、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急慢性结膜炎、急慢性胃炎、痢疾、结肠炎等,凡具备热实火盛特征者,皆可应用。临床多加黄芩而成三黄泻心汤,火热盛而大便干燥者,也可以煮汤剂服用,唐容川《血证论》用三黄泻心汤治疗胃热盛的吐血衄血,就是水煮后服用的。动物实验提示三黄泻心汤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配图


155

条   


   

   

   

   

原文: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溃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这段主讲:论热痞兼阳虚的证治。

解释:

本证成因:肾阳不足,复患热痞。

主症和病机:热痞而兼见恶寒汗出,由于没有发热,故其恶寒、汗出非太阳表证,而是肾阳不足,表阳虚衰,肌肤失温则恶寒,阳不摄阴则汗出。阳虚之恶寒汗出,非附子莫治;热邪痞结于中焦,非三黄不除。故治用三黄泻心汤清热消痞,另加附子扶阳固表。

治法

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剂

附子泻心汤

方义

大黄、黄连、黄芩三药,开水浸泡,取其寒凉之气,以清中焦无形之热而消痞;附子辛热,单煮浓取其汁,温肾阳以助表阳。四药配伍,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同行而功各异,共奏泻热消痞,扶阳固表之功。

临床大凡里热盛而同时见阳虚者,比如里有热而表阳虚,虚寒之体新患里热之证,老年阳虚之人而感受热邪,皆可考虑使用本方。


   

   

   

   

01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热痞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下痞兼有肾阳虚的治疗-《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137
《伤寒论》学习笔记93
【《伤寒论》寒热错杂证 辨治规律】精
伤寒论,论伤寒,十三期的资料来袭!!
【国医】经典背诵班《伤寒论》第二十天?
也谈上热下寒的附子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的理论与临床+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