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眠早醒,慢性胃炎,之乌梅丸

巧用乌梅丸治疗疑难杂病


新泰市中医医院

 新泰市中医院官方账号



作者:李振爽 中医主任医师、新泰市中医院副院长


作者按:以下两例均用乌梅丸,而乌梅丸主治为厥阴病,病机为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病象为寒热错杂。《伤寒论》言明:“厥阴病欲解时,从丑到卯时”,这段时间,正值阴气将尽,阳气初生,证属厥阴,故常在下半夜出现或加重。本为厥阴经经气旺盛之期,邪正相争也最为明显,正能胜邪则病愈,反之则病重。两病例均为阳气虚衰,正气不能解,阴阳气不相顺接,故可与乌梅丸药物辅助,以助其解。


《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病至厥阴,两阴交尽,若阳气不能来复,则阳气难出,导致阴盛阳衰;若阴阳两气不相顺接,则阴阳失调。《诸病源候论》云:“阴阳各取其极,阳并于上则热,阴并于下则寒”,故表现为寒热错杂。乌梅丸集酸甘苦辛,大寒大热之品于一体,效土木两调,清上温下之大法,调理厥阴枢机不利,切合病机,故豁然病愈。因此,凡丑到卯时出现或加重的病症,均可用乌梅丸治疗,常效如桴鼓。


一、慢性胃炎(胃痞病)


许某,男,58岁,2015年9月21日初诊。腹胀、泛酸,纳差,口干口臭,有时上腹痛,常在夜半以后发作或加重,进食寒凉食物腹泻,遍服治胃病的中西药物效差。舌红苔厚腻,舌边有齿痕,脉沉,关脉弦。辨证为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 细辛3g 桂枝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当归20g 人参8g 干姜8g 花椒5g 黑附片10g(先煎) 海螵蛸30g 麦冬30g甘草6g 三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2015年9月24日二诊,服药3剂,症状减轻,仍泛酸,纳差,偶心慌,上方改黄连6g,黄芩6g,加神曲30g,焦山楂15g,五味子10g,共服药30余剂,症状完全消失。


 二、失眠(不寐病)


赵某,女,56岁,2016年7月11日初诊。失眠4-5年,每于凌晨1-2点醒后再不能入睡,伴多梦,出汗,心烦,尿少,便秘。诊见:精神差,面色无华,舌红,舌体稍胖,苔厚而燥,脉弦滑。处方如下:


乌梅20g 细辛3g 桂枝15g 黄芩10g 黄连12g 当归20g 黑附片6g(先煎) 茯苓15g 党参15g 干姜6g 远志10g 夜交藤30g车前子30g(包煎) 甘草5g 三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7月14日二诊,药后睡眠正常,多梦,出汗,心烦,尿少,便秘均明显好转,先后服药20剂,症状完全消失。后因感冒,治愈后出汗多,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而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肠炎、慢性胃炎—乌梅汤新用
厥阴病的奥妙和乌梅丸之秘密
【讨论】乌梅丸方义及其临床应用探析汇总!
慢性肾炎从厥阴论治探析
阴和阳之间—谈慢性腹泻 作者:罗大伦
中医松楠:夜间久咳不愈,从《伤寒论》厥阴入手用乌梅丸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