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血压的测量及血压计的应用

 血压的测量及血压计的应用

          一、血压的相关知识: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相关名词:
1、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2、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注意:高血压,低血压跟“高压”、“低压”不是同样的概念。)
3、脉压:收缩压减舒张压的差值。
4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KPa:千帕,通常用于表示血压数值。
mmHg:毫米汞柱, 用水银血压计来测量血压时用水银柱的高度“毫米汞柱”来表示血压的水平。
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
7.5mmHg(毫米汞柱)=1kPa(千帕斯卡)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 舒张压<85mmHg。
血压正常高限或高血压前期:收缩压在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5~89mmHg。
高血压: 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升高。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动脉血压低于正常值的异常降低。收缩压≤90mmHg 或舒张压≤60mmHg。
临界高血压(临床观测经验):收缩压在140~160mmHg(18.6~21.3kPa),舒张压在90~95mmHg(12.0~12.6kPa)。     

二、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1.血压升高: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若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约5%继发于其他疾病,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等。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血压降低:凡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持续的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等。低血 压也可有体质的原因,患者自诉一贯血压偏低,患者口唇黏膜,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三、易患高血压的人群

1.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属有高血压病史者
2.肥胖者
3.过分摄取盐分者
4.过度饮酒者
5.神经质易焦躁者

四、易患低血压的人群

1.青年女性
2.长期卧床休息者
3.病后初愈者
4.体质瘦弱者
5.更年期妇女
6.老年人群
五、血压测量

        最早用急性实验法在活体动物测量动脉血压的是英国生理学家S.黑尔斯,他1733年在马的股动脉中接以铜插管﹑再连以长玻璃,当打开股动脉结扎时,马的动脉血冲入玻璃管的血柱高达2.5米,并随马心的搏动而上下波动。这种测定血压的方法叫做直接测定法。
       由于操作不便,以后
法国生理学和物理学家J.-L.-M. 泊肃叶在1823年改用水银测压计接上充满抗凝血剂的动脉插管与实验动物的动脉相接而进行动脉血管的测定。德国生理学家 C.F.W.路德维希在1847年进一步用U形管水银测压计,一端与实验动物的动脉相连,另一端水银柱上加以浮标,上载描记笔尖在转动的记纹鼓上持续记录动脉压的波动变化 ,是实验生理学方法学上的一大进展。此法在一般急性动物实验中仍广泛使用,但因对身体有严重伤害,故不能用于人体。
          人体动脉血压测定要用间接测定法,通常使用俄国医师N.科罗特科夫发明的测定法,装置包括能充气的袖袋和与之相连的测压计,将袖袋绑在受试者的上臂,然后打气到阻断肱动脉血流为止,缓缓放出袖袋内的空气,利用放在肱动脉上的听诊器可以听到当袖袋压刚小于肱动脉血压血流冲过被压扁动脉时产生的湍流引起的振动声(科罗特科夫氏声,简称科氏声)来测定心脏收缩期的最高压力,叫做收缩压。继续放气,科氏声加大,当此声变得低沉而长时所测得的血压读数,相当于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做舒张压,当放气到袖袋内压低于舒张压时,血流平稳地流过无阻碍的血管,科氏声消失。
        由于汞的比重太大,水银测压计难以精确迅速地反映心搏各期血压的瞬间变化,所以后来改用各种灵敏的薄膜测压计可以较准确地测得 收缩和舒张压。近年来常使用各种换能器与示波器结合可以更灵敏地测定记录血压。

血压参考值

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正常血压: 收缩压<130 mmHg, 舒张压<85 mmHg 理想血压: 收缩压<120 mmHg, 舒张压<80 mmHg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mmHg)[1]
年龄
收缩压(男)
舒张压(男)
收缩压(女)
舒张压(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血压的测量方法

前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1、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2、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 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 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 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3、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监测仪。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测压间隔时间15~31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尽量相同。一般监测24小时,如果仅作诊断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小时、白昼与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有更密切的关系。

注意事项

测量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1.血压计要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并应放置平稳,切勿倒置或震荡。
2.打气不可过高、过猛,用后驱尽袖带内的空气,卷好。橡胶球须放于盒内固定位置,以防玻璃压断,凡水银柱下有开关者,用毕应将开关关闭。如水银柱里出现气泡,应调节或检修,不可带着气泡测量。
3.如发现血压计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使汞柱降至“0”点再测,必要时测双上臂进行对照。
4.须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尽量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5.对偏瘫病人,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
6.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水银不足,则测得血压偏低。水银柱上端通气小孔被阻塞,空气进出有困难,可造成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力偏高现象。
7.为了避免 血液流动作用的影响,在测量血压时,血压计“0”点应和肱动脉、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卧位时,和腋中线平。如果肢体过高,测出的血压常偏低,位置过低,则测得的血压偏高。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 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 :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 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环平均压将下降到不能推动足够的血量回心。由于回心血量不足,会使心输出量减少,严重时可减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见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一些分析性实验得到的结果,在整体情况下常存在几种因素相继出现,互相影响的复杂情况。如心搏率的显著变化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充盈度和心输出量的相应改变。而心输出量的改变也会引起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凡能引起心输出量改变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呈现血压的相应升降。
        心血管系统内血压的形成因素有:由心血管系统内充满血液而产生。这在封闭型循环系统的动物最为明显。当这种心血管系统各部的典型血压动物心搏停止时,心血管系统各部仍有比大气压高 7毫米汞柱的血压。这种由于血液充满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叫体循环平均压,是一种充盈压;由心脏的射血力产生。心搏周期心室肌收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成为推动血液迅速流动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位能,表现为动脉血压,它使主动脉骤行扩张,存储部分输出血量成为心室舒张时继续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这使动脉系统无论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都能保持稳定的血压来推动血液循环。如果用T形动脉插管接动脉再连以测压计,则由T形管侧管测得的血压是该部的侧压,关闭侧管,将血压计与直管相连所测的血压为终端压。终端压即侧压与血液流动动能之和的压力。等于1/2 ( 为血液密度,为血流速度)。人在静息时心输出量每分钟约5升,主动脉血流速度约每秒20厘米,主动脉侧压与终压之差仅0.3毫米汞柱。大小动脉血流速逐步减慢,二者之差更小,侧压的位能比流动能量大得更多,因此血液的动能因素可以略而不计。通常所说的血压即所测部位血管内的侧压。在静息状态下是适用的,但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大增,此时心脏收缩产生的动能便成为血流总能量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3调节机制
       在整体情况下,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下进行活动的,另外还有涉及肾上腺﹑垂体等激素分泌和肾功能状态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动物在多种刺激下出现血压的变动,但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总能保持动脉血压的稳定。按照调节恢复的速度,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的调节机制。
快速调节机制
       作用迅速,在血压突然改变数秒钟后就开始作用。包括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即减压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升压反射(通过交感缩血管神经 的作用); 化学感受器引起的反射(血中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所引起的加压反射)。
血压变动数分钟后其它调节机制开始活动,包括: 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收缩调节机制; 血管应力性舒张反应(血压改变后血管口径也相应改变以适应可以利用的血量);从组织间隙进入毛细血管或从毛细血管逸出的体液转移以保证必要的血量和适当的血压。

长期缓慢调节机制

       血压快速调节机制一般在数小时或数月内由于动物适应而失效。在血压长期调节中要依靠肾脏─体液─压力调节机制。这种机制包括通过调节血量所产生的血压调节作用以及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醛固酮对肾功能的调节作用。其中也有负反馈作用。当血压下降时,肾的泌尿量减少,体液得到保存,部分进入循环系统,血量因之增加,使静脉回心血量和输出量都增加,从而导致血压的回升。在血压过高时肾的泌尿量增加,使一般体液和血液都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也随之减少,结果引起血压的下降。这种调节机制在血压未恢复正常以前,可以长期起有效调节血量和血压的作用。 

     正确测量血压需做到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亦常用。血压计的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2/3,同时袖带长度需达上臂周径的2/3。如果袖带太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长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提前校正血压计。

     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胱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量血压。

     选择正确的测血压步骤:患者取坐位,被测的上臂应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厘米,”。袖带宽紧以能伸进一个食指为宜。然后开始充气,使水银柱升至动脉搏动消失,开始逐渐放气,速度为 2—3毫米汞柱/秒,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旧制单位血压读数应精确到2毫米汞柱)。充气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

     测血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测血压应注意的是受检查的人上臂与其心脏(右心房)没有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上臂位置过高,测得的血压值往往偏低;如果上臂的位置过低,测得的血压值就常常偏高。测血压时水银柱打得太低。比如只有170-180毫米水银柱,这时虽然听诊器内可能无声了,但却很可能是心律不齐患者心跳之间有较长的间歇。放气时的速度不恰当。一般来说,放气的速度以每秒水银柱下降2-3毫米为适宜。放气太快容易使测试者反应不及,发生误差;放气太慢则使前臂淤血,造成舒张压读数增高。测的次数太少,有的只测一次就得出结论,往往不准确。测量血压至少反复测量三次,每次间隔1分钟左右,取后两次稳定值的平均值为实际血压。测第一次时,数值经常偏高,而第二、第三次较稳定。如若连续测血压,测得的血压值前后相差大于或等于5毫米汞柱时,表示测量错误。需重新测量。同时,每次测前应将袖套中气体放尽,否则血压值将越测越高。测血压前患者应静坐休息二十分钟,每次测压时的基本体位应相同,以利于比较。听诊时,听筒应轻放在肱动脉搏动明显处,不要压在袖带下面。

测量时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是袖带的高度要与心脏位置处于同一高度,且袖带的胶管应放在肱动脉搏动点,袖带的底部应高于肘部1~2cm,同时袖带卷扎的松紧以能够刚好插入一指为宜; 其次是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安静状态约10分钟,另外还要做到两次测量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分钟,且测量的部位、体位要一致。做到这3点,应该说测量出来的血压就是准确的、客观的。

1.腕臂带位置必须和心脏的高度一样:正确测量姿势请參照图示 (坐姿),为保证这一点,上臂应自然下垂,肘和前臂可自然地搭在椅子扶手或矮桌子上。不要把整个胳膊平伸在高于心脏位置的桌子上,或用垫子把上臂垫得过高;腕臂带位每高出心脏10cm,血压测量值会偏低8mmHg左右。(电子血压计与传统汞柱血压计测方式不完全相同,测量更精确 对测量姿势要求也更严格。臂式测量的电子血压计,臂带高于心脏的可能性较大;腕式血压计,腕带低于心脏的可能性较大。)

 2.每次测量都可用同样姿势: 请您尽可能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和条件下,采用同样的姿势测量,由于人的血压每时每刻都会因內、外因素而变化,只有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才有比较的意义。            

3.测量血压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1) 测量前保持安静状态10~20分钟。 (2) 测量中心身松弛。 (3) 测量中裸臂(臂式)、手掌向上、不要说话,身体和手不要摆动。

4.以下状态会得不到正确的血压值:

运动后不久,进食一小时以內,酒后,刚喝过咖啡、茶,刚抽过烟,有尿意时等。

※由于测量操作不当引起血压值高或低的原因:

与医生量测相比较请检查产生变化的原因 最高血压 最低血压 偏高 偏低 偏高 偏低振荡法操作不當 臂带卷绑情況 卷绑紧

○ ○ 卷绑松

○ ○ 上臂位置比心脏高

○ ○ 比心脏低

○ ○ 身体状況不佳 气温高、出汗多

○ ○ 低

○ ○ 兴奋、入浴、运动中或刚运动完、进食一小时內、咖啡、茶、吸烟尿意、在医生面前易紧张者

○ ○ 刚出浴 饮酒后、深呼吸

○ ○ 说明:

1.臂带的卷绑: 臂带卷绑紧,血流不畅,血压值变低。示波法血压计臂带卷绑松、血流振动不能彻底传感到臂腕带、血压值变低。

2.上臂测量与心脏的相对位罝: 将上臂抬高到比心脏高10cm的位置时,血液流通困难,血压值比正确测量值低约8mmHg;将上臂放到低于心脏10cm的位罝时,血液流量变大,血压值比正确测量值高约8mmHg。

3.测量时乱动、噪音干扰: 血液被阻止流动后,因为要检测血液再次流动时发出的声音及振动 外界的噪音及手臂的转动都会成为测量误差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压基础知识
分不清的“高血压”与“低血压”
多普勒血压计在犬猫临床的应用
血压测量
「答疑」糖友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需要定期测血压??周小樱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
告诉你哪个时间量血压最准?搞不清楚这9件事,血压都白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