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导报》访谈 | 芮新丰:“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

《书法导报》访谈 


书家简介

芮新丰 江苏常州人。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艺术硕士。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常州市书协副秘书长、常州市青年书协副主席。常州画院专职书法家。

在第八、十届“国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三届草书展等中国书协主办的大展中10余次获奖、入展,并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
——芮新丰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观你的书法作品,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尤其是你对草书情有独钟。在对草书的探求中,你以“二王”为主线,辅之以王铎、傅山,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点。请你谈谈在五体书法中,你为何最喜欢草书?又为何选择以“二王”作为重点?

芮新丰:我喜欢草书,一路走来已20多年。草书之道,甚难!但其间的我始终心怀好奇,各大门派、各大路数基本都涉及过。然而废纸二万,真正拿得出手的草书作品屈指可数。回顾我前面20多年的草书创作,一直在变化的是作品面目,但从汲取的主体来说,立足于“二王”草书,主攻明清大草,这一点始终没变。要说20多年能坚持热爱草书的初心不改,其动力有二:一是我对草书的好奇心不灭;二是草书对我的传情达意功能未减。


可以自由挥洒性情,让我爱上草书。追求澄怀观道的超脱,让我选择以“二王”为重点。


在“二王”里面,它实现了从技法到情感转化中的一种不露痕迹,其中丰富的技法不激不厉,在这种看似寻常的状态中实现超脱。如果说王羲之为今草确立了中正典雅的规范,在法度与抒情两个方面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是一位相对来说比较理性化的草书家,那么王献之则是中国古代草书中的第一位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书家,在草书中,法度与艺术表现两者之中,他更偏重后者,他把草书带入了更为风流妍美且更为狂放不羁的艺术境界。可见,虽然“二王”不是草书的源头,但却是草书精神的核心。但凡有志于草书者,都绕不开“二王”,只不过有的是把它作为表,演绎得栩栩如生;有的是把它作为根,羽化的无迹可寻。

黄俊俭:你觉得篆、隶笔意对草书创作有哪些作用?

芮新丰:在我的草书创作实践中,篆隶笔意使笔能“提得起、按得下”,既能提轻若重,又能举重若轻。


在我的小草创作中,篆隶笔意侧重于“隶”,让笔“提轻若重”。篆隶笔意在小草书中,从汉魏章草到“二王”今草,以王羲之的草书《姨母帖》为例,本身就是隶书笔意的外化。唐代草书,是篆书笔意的盛装登台。宋代以后,书写姿势发生改变,行书、楷书对使转的弱化……草书中的篆隶笔意,难度系数陡增。比如说,坐着书写,手放桌上,笔“按”是自然的、轻松的。怎样“提”得起笔?提笔,是草书使转的本质。写草书,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篆隶笔意的训练尤为重要。篆隶笔意融入草书,纠正我们现在的坐姿书写带来的用笔弊端,补充用笔中流失的古意养分。从行书、楷书入手后再进入草书,应该是当今大多数人的学书次序,现代人对文字、书法的认知,大都是从楷书开始。但是,如果仅带着楷书和行书点画的感觉去写草书,要么就是使转缺失,要么就是使转轻滑。在草书书写时,怎样让笔慢下来,让笔留得住,那这也是要靠篆隶笔意。草书线条追求简洁、纯净,但怎样在这纯净里面又包含一种线条的内美?怎样体现草书线条的涩味?篆隶笔意都是不二法门,它可以让草书摆脱行书、楷书的一些束缚,实现对线条内在美的一种单纯的观照。


在我的大草创作中,篆隶笔意侧重于“篆”,让笔能“举重若轻”。站在当代大草创作的热潮中,在受明末清初大草创作的启发下,我的大草创作始终直面一系列问题:在清代碑学以来的篆隶复兴以及碑帖结合实践基础上,大草吸收丰富的篆隶笔意养分有哪些路径?大草创作如何在体现雄浑气象之同时,又不失快节奏生活背景下的心性?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加重视篆隶笔意在草书中的主导作用。当代草书在审美观调控上及其师古、创作的方法与结果上,离不开篆隶笔意书法观的进一步发展及其深入实践。

黄俊俭:据你介绍,你一直在对草书的资源进行梳理,请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芮新丰:10年前,我对草书的学习是基于书法史和美学的“学术”角度。近几年,我对草书资源的梳理,是基于创作的实践性角度,具有主观性。


把古代、近现代的草书大家、草书经典,与当今书坛的草书创作现象、自我草书创作实践相结合,对草书资源进行梳理,首先坚定立足点,这是根;步步为营,拓展新的支点,进而逐渐积点成主线,这是主干;同时,逐渐把参照系的枝叶依附于主干,根深叶茂。至此,方能建立起基于创作的草书资源体系。当然,这是动态进行时,因为创作本身是动态的。“二王”草书和明清大草,作为我草书创作的源头活水,两个支点的梳理是同时展开并付诸实践。


近几年,我在“二王”草书中的立足点,逐渐由王羲之转向王献之。立足王献之,向前对接点是陆机的《平复帖》,向后连接点是张旭、怀素草书。巩固《平复帖》和旭素草书支点,再向两边开拓汉代章草和杨凝式草书等新的支点……王羲之草书系统,在这里作为王献之体系的对照体系。这里的每一个支点,都要作横向和纵向的梳理。


纵观明清大草的“英雄谱”,从祝允明、徐渭、张瑞图,到王铎、倪元璐、黄道周,再到傅山、八大山人等,个个都令我顶礼膜拜,但我的立足点始终是王铎。近几年,我立足于王铎,并向前定位祝允明,向后定位傅山。安营扎寨后,再向前是黄庭坚,再向后是于右任……主干建立后,曾经心摹手追的徐渭、张瑞图、倪元璐、八大山人,在如今的主线上,皆是旁涉和参照。


对王铎草书的梳理,任务艰巨。王铎对古代草书,尤其是魏晋名家的草书临摹迨遍,并且留下了许多临摹作品,其用功之深,在清朝草书家中绝无仅有。对王铎前后的支点进行梳理,每一个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最终,我梳理的小草体系,从王献之草书延伸到傅山、八大山人;大草体系,从明清大草上追到了张旭、怀素。小草、大草,胜利会师,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的草书梳理之旅,肇始于主观感性,落定于客观理性。

黄俊俭:我们知道,不同的书法家由于人生经历与艺术追求不同,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气息也会不同,这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貌。你认为在草书创作中,气息如何表现?草书创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芮新丰:草书的“气息”,是“气韵”的通常说法。结合草书创作,便是篇章布局中的虚实处理,是草书作品气质最直接的表现。我认为,草书创作中的气息就是“气味”和“调子”的问题。这个“味”和“调”,就如唐诗里山水田园诗,是取法谢灵运之味,还是取法陶渊明之调。草书亦然。大家都在心驰神往的庄子的逍遥之“调”,其实离我们当代的生活方式距离不小。我们大多数的草书作者,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面,都被一些日常的繁琐之事占据,那么他笔下的气息,便自带一种烟火味。


烟火味,这是我们的生活常态,但我们对逍遥之味的倾心不会改变。个中情怀,就如唐代诗人对诗经、楚辞、汉乐府的追慕。越是在世俗的生活中,从文化的传承里,我们越是追慕古意。在草书创作中,我追寻逍遥之调,但不回避烟火之味。既然无法彻底回避生活中的世俗,那么,我们就把烟火味当作超脱的起点。然后,想办法在我们的草书世界里,进入超脱世俗的精神家园。在一天的某一时间段,在一个月的某几天内,或者在一年的某几个月里,我们在草书中境与神会。


当然,不同的气质,即使写同一件作品,气息也不尽相同。以临《书谱》为例,有的会在临作中洋溢着清新雅致的趣味,“二王”之味充分流露,用笔轻盈简劲且细腻精致,点画上力求一丝不苟,显示出用笔功夫之娴熟和准确。可谓一篇在手,春风扑面,杨柳夹道,使人觉得清新悦目。有的临出了点画狼藉之美,大刀阔斧、率性肆意,笔下大胆开张,往往有逸笔草草溢出,使人想到苍茫、质朴,这和清秀之美的表现迥异。


对于个人而言,读书是最能涵养草书创作中的通透气息。读书,涵养我们的内心,也会改变我们的笔性。如果能在草书中保持一种纯净和通透的气息,那么草书创作便不会落入俗格。所以,在草书中追寻简约和通透,追寻纯净的气息,可遇也可求。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来说,心怀梦想,对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践行,以及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以让我笔下的草书创作气息更加醇厚、充沛、通透。


在草书创作时要注意的问题中,首要的不是临什么帖、写哪一家的问题,而是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确立自己的审美方向。写章草,既可以写出静穆之气,也可展现苍茫高古。写怀素草书,既可探寻空灵禅味,也可拥抱酣畅痛快。大字行草书可通过笔法转化,把小字放大写。但若要表现大气象,就不见得写大就是大。成其大,要有大格局。这个大,是需要有深刻的人生感悟来支撑。草书里面不同的气质,就是不同的人生体悟,取决于你想在草书里面,表达出怎样的人生。置身江南园林中,看到的是优雅,身处大漠沙如雪,领略到的是壮美。


近年的展览评审反对过度拼接和装饰,可以说对草书是有力的推动。但在草书作品中也看出:有新意的作品,大多缺乏古意,缺乏持续力;师古的作品,又走不出古代经典的框架,面目雷同。其实,草书创作最后还是要落脚于自己的审美追求,构建自己的草书审美家园。近年来,我努力坚守“篆隶笔意”的草书创作观,并力图有所突破,虽然因力有不逮,作品大多不尽人意,但我对草书的钟爱始终没有移情。

芮新丰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2年8月3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法访谈录》《军旅书家访谈录》,曾在南宁、苏州、扬州、厦门,以及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近名家 | 赵炳坤
​百年回眸——徐文达草书论(精选好文)
学行草,为什么得懂“篆隶笔意”?
C 书法 (行书草书 包括篆隶等)(3)
田英章楷书入门笔画教程,建议收藏
元代 俞和 书法作品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