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宾虹:论中国艺术之将来
userphoto

2023.03.03 陕西

关注

|藝術鑒賞|藝術訪談|藝術大家|藝術收藏|
第526期

革旧文学命的新文化运动波及上海学界,在沉寂的上海画坛引发“巨震”时,黄宾虹在上海定居已有十个年头了。这十年,是中国画式微、边缘化加剧的十年。面对过度引入西学的取向,黄宾虹虽然提出了“沟通欧亚”的建议,但却无力找到入口。

迷茫中,“美术革命”的到来,虽倡导以写实精神来代替文人画传统,却也为画坛格局带来了质变。随着不同流派的作品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们发现西方画风已脱离写实,转到追求个性上来,这种转变与中国画写意的画风不期而遇,中国画原有的价值被低估了。这个发现激活了中国画,唤醒了中国画家,也给处于迷茫中的黄宾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希望与信念。

经过新时代的洗礼,面对中国艺术的未来,黄宾虹在画学层面上不断思考,寻求中国画出路。

在《论中国艺术之将来》一文中,黄宾虹并未对艺术之未来作过多言语上的构建,而是在回顾中国画之过去与现在中寻找开启未来艺术的钥匙。他警觉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货物充斥,供过于求”使“人民因之乏困不能自存”,他批评画院体制下的绘画创作“持衡于一人意旨之间,则幸进者必多阿谀取容”,进而提出“画之优劣,关于人品”“然品之高,先贵有学”等观念,其思想蕴含了一种基于东方文化根性的世界视野。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一作朴人,号宾虹。安徽歙县人。早年赞同变法,戊戌政变后逃亡上海。曾协助编辑《政艺通报》《国粹学报》《国粹丛书》。先后任职于《上海时报》、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1937年举家迁往北平。1948年,应杭州国立艺专之聘南下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华东分会主席。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辑《黄宾虹文集》行世。

本文原刊于《美术杂志(上海1934)》第一卷第一册,1934年。现摘自《黄宾虹论艺》(王中秀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欧风墨雨,西化东渐,习佉卢蟹行之书者,几谓中国文字可以尽废。古来图籍久矣,束之高阁,将与土苴当狗委弃无遗;即前哲之工巧伎能,皆目为不逮今人,而惟欧日之风是尚。乃自欧战而后,人类感受痛苦,因悟物质文明悉由人造,非如精神文明多得天趣,从事搜罗,不遗余力。无如机械发达,不能遽遏,货物充斥,供过于求,人民因之乏困不能自存者,不可亿万计。何则?前古一艺之成,集合千百人之聪明材力为之,力犹虞不足。方今机器造作,一日之间,生产千百万而有余。况乎工商竞争,流为投机事业,赢输眴息,尤足引起人欲之奢望,影响不和平之气象。故有心世道者,咸欲扶偏救弊,孳孳于东方文化,而思所以补益之。国有豸乎,意良美也。




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一生创作了不少以黄山为题的艺术作品,《黄山揽胜》册即是画家师法自然的真实写照。册页为七开,纸本设色。画家未署年款,但从作品画风上来看,既非早期的疏朗淡雅又非晚期的厚重浓黑,应当属于从“白宾虹”向“黑宾虹”转变的过渡期作品,创作时间应为70岁左右。册页以黄山各名胜为题,一图一题,分别描绘了莲花峰、三天门、散花坞、文殊座、度仙桥、石笋峰和文殊院等黄山名胜,展现黄山的不同美景,阐发了“师造化、重写生”的艺术主张,抒发了画家热爱自然以及对家乡山水的深厚情感。




款识:文殊座,俯视众山累累,不啻恒河沙数,风露从九天来,长夏如深秋然。
铃印:黄冰鸿

款识:散花坞,花发如锦,高与石平。
铃印:黄冰鸿


款识:石笋峰,高可千丈,太平道中望黄山,惟见此独出。
铃印:黄冰鸿

款识:度仙桥,涧水清冷,过雨悬瀑。
铃印:黄冰鸿

款识:三天门,上有白云庵,磴道悬空。
铃印:黄冰鸿

款识:由观止石经一线天,度仙人桥有仙人岛,折而至顶乃文殊院。
铃印:黄冰鸿

款识:花峰洞近前,石笋如建幢。
铃印:黄冰鸿
夫中国文艺,肇端图画。象形为六书之一,模形尤百工之母。人生童而习之,及其壮也,观摩而善,至老弗衰,优焉游焉,葳焉修焉,不敢躐等,几勿以躁妄进。故言为学者,必贵乎静;非静无以成学。国家培养人材,士气尤宜静不宜动。七国暴乱,极于赢秦。汉之初兴,有萧何以收图籍,而后叔孙通、董仲舒之伦,得以儒术饰吏治,致西京于郅隆。至于东汉,抑有盛焉。六朝既衰,唐之太宗,文治武功,彪炳千古。当时治绩,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美。图籍,微物也,干戈扰攘,不使与钟鐻同销;丹青,末技也,廊庙登庸,可以并圭璋特达。盖遏乱以武,平治以文,发举世危乱之秋,有一二扶维大雅者,斡旋其间,虽经残暴废弃之余,而文艺振兴,得有所施设。故称太平之治者,咸曰汉唐。宋初取士,谓天下豪杰尽入彀中,无他,能令士子共安于学业,消弥其躁动之气于无形,斯治术也。磋乎!汉唐有宋之学,君学而已。画院待诏之臣,一代之间,恒千百计,含毫吮墨,匍伏而前,奔走骇汗,惟一人之爱憎是视,岂不可兴浩叹!


款识:行年不惑宣尼圣,冬月降生苏长公。亘古中流要砥柱,仁山智水将毋同。干英有道四十初度,丁亥八十四叟宾虹画并诗。
铃印:黄宾虹、黄山山中人



款识:雨过西风寒,苍苔封石骨。何处老将军,饮马长城窟。宾虹。
铃印:黄宾虹 朴存



款识:归隐贵溪山,结茅两三间。行年九十岁,犹见是童颜。张仲孚系十七代天师,余写贵溪小景,以寄怀古意,八十五叟宾虹。
铃印:黄宾虹 朴存



款识:山水甲江南,上饶思结庵。至人烟霭外,无语隐松岩。宾虹。
铃印:黄宾虹 朴存


款识:辟谷学飞行,秋空一点青。暮林风月夜,隐隐步嘘声。上饶途中忘龙虎山,诵白真人句。戊子八十五叟宾虹。

铃印:黄宾虹 朴存




款识:一卷无人识,千钟对客谈。桃花开欲谢,犹自恋寒岩。节句写上饶途中所见。八十五叟宾虹。
铃印:黄宾虹 朴存



款识:蓬莱三万里,道德五千言。一自青牛去,函关烟雨昏。宋白玉蟾句。宾虹。
铃印:黄宾虹 朴存



款识:策杖抵岩巅,丹炉锁暮烟,一双龙虎石,仙去是何年?近观白玉蟾手札真迹,写其诗意,八十五叟宾虹。
铃印:黄宾虹 朴存



款识:书札隐琅函,云飞共鹤骖。真人归去后,素月落空潭。宾虹。
铃印:黄宾虹 朴存


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明帝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画人物鸟兽,阳望、樊育兼工布色,是为丹青画之萌芽。后汉张衡、蔡邕、赵岐、刘褒,皆文学中人,可为士夫画之首倡者也。而刘旦、杨鲁,值光和中,待诏尚方,画于鸿都学,是即院画派之创始。晋魏六朝,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虽多画人物,而张僧繇画没骨山水,展子虔写江山远近之势,是为山水画之先声,其人皆士夫,未得称为院派。唐初阎立德、立本兄弟,以画齐名,俱登显位。吴道子供奉时为内教博士,非有诏不得画。至李思训、王维,遂开南北两宗,而北宗独为院画所师法。宋宣和中,建五岳观,大集天下画史,如进士科,下题抡选,应诏者至数百人,多不称旨。夫以数百人之学诣,持衡于一人意旨之间,则幸进者必多阿谀取容,恬不为耻,无怪乎院画之不足为人珍重之也。



款识:燕都西郊玉须弥寺下智能海途中所见,图此。宾翁,时年八十又六,已丑。
铃印:黄宾虹 朴存 冰上鸿飞馆

款识:禹州佛图关林壑郁茂,岩壁峭峻,下瞰江流如带,如巴字形。八十六叟宾公写。

铃印:黄宾虹 朴存 冰上鸿飞馆



昔米元章论画,尝引杜上部诗谓薛少保稷云: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杜甫老儒,汲汲于功名,岂不知有时命,殆是平生寂寥所慕。磋乎!五王之功业,寻为女子笑。而少保之笔精墨妙,摹印亦广,石泐则重刻,绢破则重补,又假以行者,何可数也。然则才子鉴士,宝钿瑞锦,缫袭数千,以为珍玩,视五王之炜炜,皆糠秕埃壒,奚足道哉!夫阎立本之丹青,尚足与“宣威沙漠”者并重,固已甚奇,而薛稷之笔墨,至视五王之功业,尤为可贵。虽米氏特高其位置,然则画者之人品,不可轻自菲薄,于此可知矣。画之优劣,关于人品,见其高下。文徵明有自题其米山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自然凑合。若是营营世念,澡雪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急于沽名嗜利,其胸襟必不能宽广,又安得有超逸之笔墨哉?



黄宾虹 花卉轴 103.4cm×54.6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 花卉轴 67.3cm×33.4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 墨梅 84.5cm×33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萱花虫石 黄宾虹 97×38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然品之高,先贵有学。李竹懒言:学画必在能书,方知用笔。其学书又须胸中先有古今;欲博古今,作淹通之儒,非忠信笃敬,植立根本,则枝叶不附。斯言也,学画者当学书,尤不可不先读古今之书。善读书者,恒多高风峻节,睥睨一世,有可慕而不可追;使其少贬寻尺,俯眉承睫之间,立可致身通显。惟以孤芳自赏,偃蹇为高,磊落英彦,怀才不遇,甘蜷伏于邱园,徒弦诵歌咏以适志,或抒写其胸怀抑郁之气,作为人物山水花鸟,聊以寓兴托意,清畏人知,虽湮没于深山穷谷之中,常遁世而无闷。后之称中国画者,每薄院体而重士习,非以此耶?



善哉!蒙庄之言曰:宋元君有画者,解衣盘礴,旁若无人,是真画者。世有庸俗之子,徒知有人之见存,于是欺人与媚人之心,勃然而生。彼欺人者,谓为人世代谢,吾当应运而兴,开拓高古胸襟,推倒一时之豪杰,前无古人,功在开创。充其积弊,势必任情涂抹,胆大妄为。其高造者,不过如蒋三松、郭清狂、张平山之流,入于野狐禅而不觉,当时虽博盛名,而有识者訾议之。彼媚人者,逢迎时俗,涂泽为工,假细谨为精能,冒轻浮为生动,习之既久,罔不加察。其尤甚者,至如云间派之流于凄迷琐碎,吴门派之人于邪甜俗赖,真赏之士,皆不欲观,无识之徒,徒啧啧称道。笔墨无取,果何益哉!所以为人为己,儒者必分,宜古宜今,学所不废,艺之贵精,法其要也。清湘老人有言:古人未立法以前,不知古人用何法;古人既立法以后,后人即不能出古人之法。法莫先于临摹,然临画得其意而位置不工,摹画存其貌而神气或失。人既不能舍临摹而别求急进之方,则古今名贤之真迹,遍览与研求,尤不容缓。采菽中原,勤而多获,不可信乎?


1955年《黄山汤口》



虽然,时至今日,难言之矣。古者公私收藏,传诸载籍,指不胜偻。廊庙山林,士习作家,巨细秾纤,各极其胜。多文晓画者,形之于诗歌,笔之为记述,偏长薄技,为至道所关。如韩昌黎、杜少陵、苏东坡等诗文集,皆能以词章发扬艺事。而名工哲匠,又往往得与文人学士熏陶,以深造其技能,穷毕生之专精,垂百世而不朽。其成之者,非易易也。自欧美诸邦,羡艳于东方文化,历数十年来,中国古物,经舟车转运,捆载而去。其人皆能辨别以真赝,与工艺之优劣。故家旧族,罔识宝爱,致飘零异域,不知凡几。习艺之士,悉多向壁虚造,先民矩矱,无由率循。甚或用夷变夏,侈胡服为识时,袭谬承讹,饮狂泉者举国。此则严怪、陆痴,共肆其狂诞,闵贞、黄慎,适流为恶俗而已。滔滔不返,宁有底止?挽回积习,责无旁贷,是在有志者努力为之耳。




款识:浑厚华滋,画法正宗。苍润即是气韵,而枯硬与柔靡皆为失之。谦德先生雅正,癸巳宾虹年九十

铃印:黄宾虹、片石居



自古南宗,祖述王维,画用水墨,一变丹青之旧,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六法之中,此为最上。李成、郭熙、范宽、荆浩、关仝递为丹青水墨合体,画又一变。董源、巨然作水墨云山,开元季黄子久、倪云林、吴仲圭、王山樵四家,又一变也。学者传摹移写,善写貌者贵得其神,工彩色者宜兼其韵,要之皆重于笔墨。笔墨历古今而不变,所变者,形貌体格之不同耳。知用笔用墨之法,再求章法。章法可以研究历代艺术之迁移,而笔法墨法,非心领神悟于古人之言论及其真迹之留传,必不易得。荆浩言: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董玄宰言: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图画悉从笔墨而成,格清意古,墨妙笔精,有实则名自得,否则一时虽获美名,久则渐销。所谓誉过其实者,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徒斤斤于形象位置彩色,至于奥理冥造,妙化入神,全不之讲,岂不陋哉!况夫进契刀为柔毫,易竹帛而楮素,彩绘金碧,水晕墨彰,中国图画又因时代擅变,艺有特长,各擅其胜。至于丹青设色,或油或漆,汉晋以前,已见记载。界尺朽炭,矩矱所在,俱有师承,往籍可稽,无容赘述。泰西绘事,亦由印象而谈抽象,因积点而事线条。艺力既臻,渐与东方契合。惟一从机器摄影而入,偏拘理法,得于物质文明居多;一从诗文书法而来,专重笔墨,得于精神文明尤备。此科学、哲学之攸分,即士习、作家之各判。技进乎道,人与天近。世有聪明才智之士,骎骎渐进,取法乎上,可毋勉旃。

這裏是彩墨中國,我們分享情懷,分享無用之美

► 欢迎关注“彩墨中国”


塞尚:透过苹果看世界

人生为什么需要艺术?

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日本“三笔三迹”

贾又福:写生不能等同创作

邱振中:林散之与二十世纪书法史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什么?

人生为什么需要艺术?

刘进安:感受水墨

中国画的说不清

何多苓作品大展

丁绍光:感恩之心

石虎:谈新作《十八罗汉图》

无上菩提,明心见性 :石虎百幅水墨菩提叶赏(高清)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读石虎彩墨人物画有感

对话:石虎先生的经历完全是一部丰富的巨著

晋善晋美:彩塑之都·山西

1956年镜头下的麦积山石窟

敦煌壁画的风格特征与色彩语言

永乐宫壁画: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

新年快乐:李夜冰七十年代年画

李军:李夜冰从艺画60年学术发言

李夜冰:上百幅晋商民居不雷同

李夜冰:明月有情

李夜冰:佛国世界
李夜冰线的魅力

李夜冰:绘画的核心是文化精神

李夜冰:绘画的“民族性”在日本的启示 















·E N D·

生活如根
藝術如枝
根需繁茂
枝需滋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宾虹| 山水集
行走丨退潮有痕
黄宾虹《湖上山光》鉴赏
上海画廊2017专场春拍艺术家介绍之黄宾虹
黄宾虹山水、写生高清赏(80幅)
黄宾虹题画诗欣赏(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