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变革:重庆市第十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点评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变革
重庆市第十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活动点评


永川区教科所  廖荣德


历时四天,紧张、有序、隆重、精彩的重庆市第十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阅读教学赛场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我谨代表评委组,向对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兴龙湖小学的领导和广大师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这次活动,来自全市的22名选手表现出良好精神风貌和教学素养,来自全市的500余名老师始终精神饱满,全神贯注观摩学习,表现出良好会风学风,这让我们看到了重庆市小学语文教育的希望,令人欣喜。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本次大赛比较突出的亮点、不足及建议。


主要亮点


评委们一致认为,这次的22节课,多数都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定位,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本次小语优质课竞赛活动明确提出的三大教学理念:鲜明的育人导向、完整的学科立场、人本的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


第一,注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的教育应该和它融合在一起。如《七颗钻石》(江北区)设计了三个板块:聚焦关键词句,感知相同与不同,初探反复写的秘密;学习“找相同,比不同”的方法,再探反复写的秘密;由篇及类,发现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结尾的相同之处,让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


第二,注重了教材内容的重组或教学化处理。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教学化处理,着力体现知识的结构化、条件化和情景化。如:《凡卡》(巫山县)、《灯光》(城口县)、《女娲补天》(永川区)等课均有体现。《女娲补天》在引导学生去发现了文章的表达密码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淮南子 览冥训》,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学习课文“先写自然灾难,再分人类困境”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神话故事的起因,并尝试给自编的神话故事取题目。


第三,注重了阅读策略的建构。阅读策略的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策略的融入,无疑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了重要切口。如《刷子李》(荣昌区)、《汤姆·索亚历险记》(巴南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潼南区)、《点金术》(云阳县)、《蝙蝠和雷达》(渝北区)、《临死前的严监生》(沙坪坝区)等课均作了很好的探索。《临死前的严监生》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形成强烈对比或反差的细节阅读讽刺小说,习得了新的阅读策略。


第四,年段特点更加突出。努力地去除无用、低效环节,使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突出年段特点。如《大象的耳朵》(渝中区)、《蜘蛛开店》(合川区)、《庐山的雨雾》(大渡口区)、《太阳》(垫江县)、《索溪峪的“野”》(石柱县)、《扁鹊治病》(奉节县)、《“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綦江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万州区)、九龙坡区《草船借箭》等。特别是《大象的耳朵》,很鲜明地体现了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采用了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真正是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巩固字词;九龙坡区《草船借箭》一课,就将借助章回小说题目“人物+事件”的表达特点,推想故事的主要经过,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第五,多媒体运用更加恰当。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调动学生主体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生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酉阳县)、《月光启蒙》(大足区)等课体现得非常充分。《点金术》(云阳县)等课充分利用微课技术突破难点,《蝙蝠和雷达》(渝北区)等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上传展示,便于及时总结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第六,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主渠道。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奉献,使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常常看到,每一节课上,孩子们都兴趣十足地参与阅读活动,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喜欢阅读。沐浴在阅读教学的快乐课堂,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不够准确。一是目标定位过高,难达要求。如《太阳》(三年级)目标2:抓住要点和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二是目标定位过低,原地踏步。如《索溪峪的“野”》的教学目标3:学习作者先概括表述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节奏美。三是目标定位过散,重点不突出。如《蜘蛛开店》,三个目标都是重点。四是目标定位过偏。如《七颗钻石》(三年级)目标2:运用“找相同,比不同”的阅读方法,发现这个童话反复写的秘密等。


第二,练习设计有待优化。有的课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如《灯光》忽略了文章开头“清明节前”,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倒叙是为了更好的缅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教师让学生把蛙声替换成其他声音进行拓展延伸,价值不大,且破坏其本身的意境。有的略读课文教得过多,没有体现精读课文教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的原则。


第三,教师素养有待提高。如内涵不够,功力不足。有的老师只顾演绎教案,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生明显的错误不能发现,不予纠正;对学生的学习,不评价等。有的课设计很精当,但老师在课堂上,由于经验不足,课堂生成处理能力不够,调控课堂能力有限,效果不太好。


第四,“教·学·评”一致性有待加强。如有的课教学目标是“能借助部件的搭配,提升学生书写的审美能力”,教学中书写时重点指导的却是笔画、笔顺,而引导学生评价时重点关注的又是“部件间距要合适,大小要照应。”


第五,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的办法不多。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引导学生对科学精神“见微知著、善于提问、反复实践”的体会,教学策略与路径相对较少。


第六,语言积累重视不够。“多读多背”是传统语文学习的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这次的课普遍重视不够。


第七,板书设计随意性较大。能做到“三思于一体”(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体现“三美”( 语言美、内容美、形式美)的板书还不多。


建议


小语阅读教学要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广大语文教师要从忙于“教语文”到明白“为什么教语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在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着力研究三大问题:


(一)如何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01

要具有清晰的课程视野


首先,教学目标要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的教育应该和它融合在一起。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学习结果,语文核心素养相应也就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其次,教学目标要指向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我们要运用课程标准分解与叙写技术,将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年段目标,再将年段目标分解为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例如,“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课标一学段要求“能教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二学段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统编教材是这样体现这一目标分解的:讲故事(1、2)——详细复述(3)——简要复述(4)——创造性复述(5)。云阳《点金术》将3年级“详细复述”这一目标具化为“记住大结构,讲清小细节”,再将“讲清小细节”具化为“抓关键字,提问题,想画面”,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复述。


第三,教学目标要指向单元目标的结构化。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思考学生在学习“这一篇”之前已有的阅读经验是什么?“这一篇”在课程中的地位是什么?如何在“这一篇”的基础上补充新的阅读经验,为“下一篇”做准备?例如统编语文二下七单元,编者因文而异,在课后练习中提供“借助提示讲故事”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复述课文,进而有效地落实“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的内容”的语文要素。如《大象的耳朵》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子练习复述故事;《蜘蛛开店》利用多向度的关键词语,形成清晰的网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按示意图复述故事;《青蛙卖糖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缘由复述课文;《小毛虫》引导学生结合提示图展示小毛虫的蝶变来复述故事。通过本单元的语文学习,学生在系统性的语文训练中,学习复述课文的多种方法,复述能力得以扎实提升,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奠定坚实基础。


02

要准确把握文本特征


现行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文选型”教材。从作品成为教材再成为教学内容,至少要有两次开发过程:第一次是编者经过遴选和改编,把作品编成教材,尽量适合某一年级的教学。如《月光启蒙》原题为《月光母亲》,课后练习题:“默读课文,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由此看来“启蒙”一词的重要。编者将原文中最能打动人的章节删去,而留下大段篇幅的歌谣、童谣,这些都与“启蒙”有很深的联系,于此将是我们的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次是教师细读文本,从教材中开发出对本班学生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来。语文的规律不能机械迁移,文体思维解决类的问题,在具体的文本,还要抓住其个性特点,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走好阅读教学的两个来回,让学生在有效理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以篇达类,以类解篇。例如,《临死前的严监生》(沙坪坝区)根据学生在本册五单元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三篇课文学习获得的已有阅读经验中,调用已具有的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通过特定情境、典型细节读人物形象的阅读基础,结合“这一篇”的文本特征,将习得新的阅读经验——讽刺小说的阅读策略作为教学重点,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阅读经验去阅读本单元的另一篇讽刺小说节选《金钱的魔力》,逐渐养成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女娲补天》(永川区)一课,结合学生已有认知起点和课标要求,将本课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去感悟女娲补天的神奇,领略女娲的慈爱和伟大,初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创编神话故事,增强学生对神话故事的感受,培养了学生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


03

要有鲜明的儿童立场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充分思考: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的已有基础是什么,需要提升的又是什么?学生会发生错误的是什么?学生容易忽略的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基于真实学情,有效定位学生在课堂上的生长点。


例如《大象的耳朵》一课所在单元语文要素是“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和重音”,其教材1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和重音”,具体涉及问句要读出问话的语气,疑问句要上扬、重读等。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此课将“引导学生在理解问句意思与角色心情的基础上,发现问句的语气不同,进而读好不同的问句”确定为本课教学的增长点。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人物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及其精彩。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学生容易仅根据“凤辣子”说话的内容感悟到她的热情周到、关心体贴等性格特征,而对其说话的真实意图(话里的人情世故)很难体会,因此不能深入的感悟到“凤辣子”虚假、喜炫耀、善讨好、见风使舵等性格特征;更不能根据她说话的方式,联系当时的场景感悟到“凤辣子”极其聪明、心机极细和能说会道。学生对“凤辣子”这一形象的认识是扁平的,对作者如何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更是体会不深。同时肖像描写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且解读难度过大,学生极不易理解也没必要掌握。因此,如何通过品读语言,感悟“凤辣子”复杂鲜活的人物形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再关联《夜莺的歌声》(四下)、《将相和》(五下)、《桥》(五下)等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语内容、意图和形式来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增长点就可以是:在继续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基础上,发现“心口误差”这一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如何有效设计语文活动


一是目标突出,目的明确。语文活动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核心与方向的正确性,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是情境真实,任务多样综合。首先,要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形成语文能力。例如:《月光启蒙》《蜘蛛开店》《庐山的云雾》《大象的耳朵》等课,特别是《月光启蒙》让学生在文字、音乐、图片及板书营造的优美意境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感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其次,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把学习内容设计成探究性任务,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这个过程不能匆匆忙忙走过场。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巴南区)基于学生阅读起点新课标理念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要求,通过唤醒、优化学生已有的经验,采用“提取信息”“可视化呈现”“推测内容”“印证阅读”“作出判断”等方法,按照“读出——可视——推测——判断”这一主线展开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以任务为目标,将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含在具体任务下综合完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要优化练习设计。要精心设计练习,通过练习、拓展和实践活动,整体提升学生得的语文素养。在优化练习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练习难度,过难或过易都影响效果;要充分考虑练习层次,分层练习能加强针对性;要充分考虑练习时间,做到既充分又紧凑;还要充分考虑练习人数,努力扩大训练面。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万州区)聚焦三个事例,品读感悟后,可借助借助表格(发现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找到真理)引导学生竖着发现,体会作者说明的道理:见微知著、善于提问、反复实践;横着发现,体会详略等,发现这样的表达与文章题目的关系,进而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是激活学生主体,由教过到学会。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勇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勤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和老师同学合作交流等。例如:《蝙蝠和雷达》(渝北区)为了突破“从不同角度出发提有价值的问题”这一难点,采用了三步推进:初读,设计“个人问题清单,引导学生侧重文本内容提问;精读,小组合作筛选梳理问题,完成《小组问题清单》;指向文本理解,同时关注表达特点引发思考,学会就表达方法提有价值的问题;读后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读抓住单元主题,针对感受启示再提问。教师让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有效地发展了学生个性,增长了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


(三)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而不是各自为政、四分五裂、互不相干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首先,学习目标要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要精心设计“该学”、“能学”、“可教”、“利评”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成为合理的“课堂核心”,也才能使“教·学·评一致性”成为可能。其次,课堂设计要从始于教学走向始于目标。“始于目标的课堂设计”,它遵循的线路是“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首先设计学习目标,确保课堂核心与方向的正确性;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用以检测学习目标,确保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基于证据的把握;最后才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内嵌评价任务,通过有序的环节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第三,课堂评价要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乃是课堂推进的“导航系统”,它不断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决定、调整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评价是有依据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和在学习中的评价。


2018年4月20日·永川


(略有删减)


(点击图片可放大)

在重庆小语

与美好的人

一起行美好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
语文核心素养中“阅读力”的培养
阅读课堂新常态:“1 X”
大单元教学(2):单元教学的缘起与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整本书阅读,让语文核心素养真实落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